回覆列表
  • 1 # 丶丨小敗類

    東晉門閥從東漢就已經開始,陳群之後的九品中正制使得曹丕和士族平分權力,才使得曹丕稱帝阻力變小,司馬懿更使得中正由士族子弟擔任,更加增強了士族的力量,到了東晉王家擁有立帝之功,所以稱為東晉第一世家,他們佔有廣大的土地和人口,所以皇帝也有忌憚他們幾分。他們手裡的土地本是江東本土士族顧陸朱張手下的資產,但皇帝有意打壓這些本土士族所以由王家出頭也是一種手段。

  • 2 # 苦茶庵

    西晉滅亡後,北方少數建立割據政權,彼此混戰,進入十六國時期。在南方則以建康為中心,出現了司馬睿建立的政權。為了和西晉政權相區別,歷史上把司馬睿重建的晉朝,稱為東晉。

    東晉是在北方和南方的世家大族支援下建立的。司馬睿是司馬懿的曾孫,十五歲嗣位為琅邪王以後,交結了琅邪郡的大世族王導。王導看到西普的天下已經大亂,有可能建立王家當權的小朝廷,於是對司馬睿“傾心推奉”。司馬睿對王導也是“雅相器重,契同友執”,很注意拉攏。公元307年,司馬睿以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移鎮建康,他便以王導為謀主,“每事諮焉”,對之倍加親信。

    司馬睿剛到建康,江南世族都看不起他,已經上任一個多月,還沒有一個有名望的世族來拜訪過他。王導對此很是憂慮。於是,在他的導演下,利用三月初三,當地人的“禊節”,演出了一幕“戲劇”。這一天,司馬睿以觀看官民歡度禊節為名,坐著華麗的轎子,排出威嚴的儀仗佇列,由王導和他的從兄王敦以及北方一些名士,騎馬簇擁在轎後跟隨,以炫耀司馬睿的尊顯威嚴。江南的名門望族顧榮等人,看見了這個“陣容”,大為震動,趕忙跑出來到路旁拜見司馬睿。司馬睿也乘機派王導登門拜訪顧榮、賀循兩家江南最大的世族,招請他們出來做官。於是,在他們二人帶動下,江南世族紛紛出來擁護司馬睿。一時“吳、會風靡,百姓歸心”,司馬睿終於取得了江南大族的合作。這時,北方大亂,江東則是較為安定的地方,中原世族大量南逃,“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王導又勸司馬睿“收其賢俊,與之共事”,努力爭取北方世族的支援。司馬睿把這些人中有名望的一百多人闢為屬官,稱為“一百○六掾”。司馬谷由於得到南方的和北方南遷的兩部分世族的擁護,在江南站穩了腳跟。公元317年,西晉愍帝被劉聰殺死,司馬睿便在建康正式稱帝,建立了東晉王朝。東晉政權既是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也是集中代表南北世族利益的政權。

    司馬睿認為王導幫助自已再造晉室,功勞極大,而且,王導又是聯絡南北世族的關鍵人物,對他極其重視。在登極大典上,竟然要拉著王導與他同坐御床,共受百官朝拜。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只是由於王導堅決推辭,才沒有實現。但是,王氏兄弟在東晉政權中的特殊地位,卻十分明顯的暴露出來。當時,王導位至宰輔,掌握著中央的行政大權從兄王敦則手握重兵,鎮守荊州。其他很多王氏家族中人,也都擔任著重要官職。在東晉朝中,司馬氏有其位,而王氏家族有其權,王家與司馬氏幾乎達到“平起平坐”的地步。所以,當時流傳的一句話:“王與馬共天下”。

    東晉政權的性質既然如此,它必然幹方百計優撫世家大族。在政治上,“舉賢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權貴”,多方面加以照顧。在經濟上,東晉政權也處處維護大族的利益,縱容他們封山佔澤,兼併土地,大量蔭庇私附佃客,使得大族的經濟基礎,越來越鞏固。司馬睿對於南下投晉的北方世族,照應更多。太原王嶠來歸,馬上“給錢三十萬,帛三百匹,米五十斛,親兵二十人”,幫助重建世族經濟。

    首先是大族之間互相爭奪,彼此傾軋,內部衝突有增無已。支援東晉政權的南北大族,先後交替執政的王、謝、庾、桓四大族。在抵抗北方少數民族,保護江南世族共同前提下,北方和南方的世族能夠暫時聯合起來,擁戴司馬氏。但是,在司馬氏與各家世族間,北方南遷的世族與南方土著世族間,北方世族內部幾大家之間,都存在著各種利害衝突。

    在東晉的八十多年中,大族起兵反晉和各家大族互相攻殺的事情層出不窮。東晉建立不久,就有南方強族周玘和兒子周勰相繼聯合一些南方世族,陰謀起兵,攻打北方當權世族的事件。公元322年,發生了王敦起兵反晉的叛亂。他還一度率兵攻入建康。後來由於王導和朝官們消極抵抗,王敦的篡晉野心沒有實現,但司馬睿也就因此憂憤而死了。公元327年,鎮將蘇峻、祖約又聯合起兵,以反對專權的庾亮為名,攻入建康,由於大世族陶侃等起兵對抗,才告失敗。公元398年,鎮將王恭聯合桓玄、庾楷等起兵反晉,共推桓玄為盟主,佔據建康以西諸州郡,形成藩鎮與晉室平分天下的局面。僅僅由於各個大族間的勢力相對平衡,互相牽制,東晉才得以度過次次的危機,勉強維持了幾十年,而沒有迅速崩潰。

    在這種情況下,東晉政權必然是軟弱的,只能苟安江南,無力進復中原。也有一些有志之士如祖逖,曾率兵進行過北伐。但是,由於東晉偏安和世家大族彼此間鬥爭,致使一些本來有希望的北伐,也都相繼以失敗告終。偏安局面,始終無法改變了。

  • 3 # 吃貨小白3

    “王與馬,共天下”是東晉特有的一個階段。

    東晉時期,士家大族的權利曾經一度平行甚至超越皇權,這是罕見的,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很大關係。

    王與馬,最開始是司馬越和王衍這對搭檔,這裡司馬越是主導。晉室南渡,到了王導和司馬睿呢,王導佔有主要地位。

    王與馬所開啟的江東政局,奠定了東晉一朝的基礎。

  • 4 # 讀史坊

    “王與馬,公天下”,是東晉時期皇族司馬家和士族王家的勢力勢均力敵的結果,那個時期是東晉門閥士族琅琊王氏的鼎盛時期。

    東晉的建立,是在琅琊王家的扶持下建立起來的。琅琊王司馬睿世襲祖制,到他這一代時,已經是第三代琅琊王。他們和琅琊王家本來就有很深的交往。當西晉經過八王之亂、永嘉之亂後,大批北方士族紛紛南渡。面對晉王室的衰微,以王導、王敦兄弟為主的琅琊王氏,支援琅琊王司馬睿在南方建立東晉。

    雖然有王導的支援,但江南計程車族根本看不起司馬睿。在王導的策劃下,三月初三的“禊節”那天,司馬睿以國家元首的規格出遊,王導、王敦等人跟在身後製造氣勢。結果,還真鎮住了江南計程車族們,他們承認了司馬睿。後來,王導又親自出馬,替司馬睿招攬南方士族。這樣,司馬睿在江南站住了腳。

    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南方建立東晉,史稱晉元帝。登基那天,司馬睿一時激動,不顧文武百官的驚愕,拉著王導和自己一起坐上龍床,被天下人譽為“王與馬,共天下”。

    其實,在整個東晉建立的過程中,王導才是實際創造者,司馬睿只不過是一個擺設。而這時候的東晉,王導是丞相,王敦在外帶兵,保衛著東晉的安全。琅琊王家的兩兄弟,一個主內,一個主外,支撐著東晉王朝,或者說,掌握著東晉王朝的實權。這也就有了以後司馬睿的猜忌。

    對於司馬睿的猜忌,宰相王導什麼也沒說,但在外掌握著兵權的王敦不幹了,打著“清君側”的名義起兵。

    王敦之亂以王敦的病逝結束,但他為以後的東晉王朝埋下一個禍根,讓後來有兵權的人大都生出反心,讓東晉歷史上出現幾次大臣的叛亂,這在歷朝歷代是比較少見的,也是世族對皇權的另一個影響。

  • 5 # 月望與東山

    “王與馬,共天下”,指的是東晉時期士人大族琅琊王氏與司馬氏共同管治打理天下。本來晉王朝是司馬氏家族的,琅琊王氏家族是怎麼跟司馬氏家族搞到一塊共治天下了呢?

    首先,西晉司馬氏政權衰微,給了江南王氏等大家族巨大機會。

    魏晉時期,從司馬懿到司馬炎三代人共同奮鬥,終於廢掉曹魏政權,建立了西晉。西晉初期,晉武帝司馬炎管理得當,天下曾出現十年之久的“太康之治”,然而晉武帝死後,新上位的白痴皇帝司馬衷無力管理天下,於是在他任上發生了著名的“八王之亂”。十六年的“八王之亂”嚴重挫傷晉朝統治基礎,這時外族又趁“八王之亂”造成的國內空虛,又發生了“永嘉之亂”,致使西晉王朝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而司馬氏政權也由此衰微,地方計程車族也隨之崛起,無疑,在南北兩地計程車族當中,王氏是最成功的一個。

    其次,琅琊王氏參與東晉王朝的建立,為王與馬共天下打下基礎。

    當時,八王之亂的最後勝利者是司馬越,司馬越因為琅琊王司馬睿生性樸素,容人納言,極為欣賞,於是封他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

    司馬睿自知勢力單薄,便主動結交琅琊王氏家族的一個重要人物,這個人就是著名的王導。

    王導天生將相之才,很小的時候就嶄露頭角被人欣賞。司馬睿結交王導後,王導也樂意為他出謀劃策,建議司馬睿移鎮建康(今南京)。

    建康城地扼長江,鎮服此地便可扼制江南之地,然後由此可問鼎天下。司馬睿到建康城後,王導為給司馬睿造勢,就利用三月初三當地人去水邊求福去災的節目,帶著堂弟王敦簇擁司馬睿出行。 王氏家族可是江南名門望族,其他大族見王氏如此順從,也趕緊到路旁拜見司馬睿,而司馬睿也趁機收籠其他大族,提拔他們出來做官。這時北方大亂,北方大族紛紛南逃,王導又力勸司馬睿收籠他們,司馬睿聽從意見,亦徵召他們出來當官。從此,司馬睿終於在江南站穩了腳跟。

    西晉滅亡後,司馬睿在王導等江南士族的擁護下在江南稱帝,史稱東晉。因為王導對東晉的政權的建立有著不可抹滅的作用,司馬睿便將王導比作漢朝的蕭何,稱之為“仲父”。司馬睿為表達對王導的喜歡和欣賞,特別在稱帝登基的時候,將王導拉上御床接受百官朝拜,後來王導死活不肯,司馬睿才作罷。司馬睿便讓王導執掌朝政大權,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王氏家族幾乎所有子弟都被封為大官,佔據了東晉官場重要職務,特別是王導的堂弟王敦,他被封為江州刺史,控制上游武裝,為影響東晉司馬氏政權打下堅實基礎。

    再次,包攬東晉軍政大權的王氏家族,利用手中權力享有東晉治權和影響東晉皇權的長久生存。

    王氏家族對司馬氏政權影響的事情當中,莫過於王敦起兵事件。當時,司馬睿見王氏家族包攬朝政大權,心裡極為顧忌。為此,他逐漸起用劉隗等人,疏遠王導。王導堂弟王敦生性殘忍,本來對司馬氏政權早就生惦記之心,於是便借這個事威脅司馬睿,叫他悠著點,別給王導難堪。雙方矛盾便一發不可收拾,在這種情況下,公元322年,王敦便發兵於武昌,分兩路攻入建康。王敦打了勝仗以後,自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元帝司馬睿見無力扼制王氏家族勢力,於憂憤中死去。這時,晉明帝司馬紹即位,讓王導輔政。但這時王敦人在武昌,但仍然掌握大權,自行任免官吏,司馬紹也無可奈何。

    直到晉成帝司馬衍上位時,以王導為主的王氏家族對司馬氏皇權影響仍然存在。由此可見,東晉的政治格局不是司馬氏皇族獨享獨斷的,而是跟王氏家族一起分配共治共享的,對這段歷史,民間諺語稱之為“王與馬,共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曾經的座右銘是什麼,是否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