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在中國封建時代可以說是空前的。唐代經濟如此發達,自然出現了很多經商之人。白居易的名詩《琵琶行》裡的琵琶女說的“商人重利輕別離”,的確道出了商人的本質。這些商人長年在外,行蹤無定,更有甚者杳無音信,數年一回;而作為他們的妻子,那些少婦們卻獨守空房,寂寞孤獨,難免會生出怨恨之情,甚至呼喊著“莫做商人婦”的怨語。唐代的閨怨詩中有不少詩作是專門為這些商婦們寫的。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
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那年離別日,只道住桐廬。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這三首詩來自於唐代劉採春的《羅貢曲》,她是中唐時的一位女伶, 被稱為唐代四大才女之一。這三首詩均寫丈夫外出經商久久不歸,而在家中的妻子天天思念的情景。第一首的物件從事理上看是毫無道理,你的丈夫久久不歸與秦淮水、與江上船有何干系?但仔細想來它又有必然的聯絡:想當初正是這“秦淮水”和“江上船”把她的夫婿載走的,而今“經歲又經年”地還不把他載回來,她怎能不怨恨你這水和船呢!寥寥幾筆,就把一個女子天天佇立江邊,望水望船望歸人的情景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第二首 “ 莫作商人婦”,從反面落筆,可見傷心之深。為什麼呢?因為商人婦把“金釵當卜錢”,這話是很沉痛的,“金釵”本是女子妝扮美容的首飾,是心愛之物,而今不但不必用作妝扮,卻當作了問神卜卦的金錢一般來拋擲,其中的苦情豈不是不言而喻 ?這還不夠 ,還要天天跑向江頭,望船盼人,由於心切,每一次不但沒有接到自己的丈夫,反而不時地錯認了人家的船 。這怎能不痛苦,不悔恨,不揪心斷腸?所以很自然地要發出“莫作商人婦”的喟嘆!而第三首寫的是:那年分別的時候,你說是去桐廬,可是好久都沒接到你在桐廬的音訊。今天好不容易收到了你家書,卻是從廣州寄來的,看來你是越走越遠,歸家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了。雖然第三首詩僅僅是淡淡地敘事,但平淡裡所蘊含的痛苦怨恨之情,卻是比前兩首更進一步。
與劉採春的《羅貢曲》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益《江南曲》: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詩中以一個商人婦的口吻訴說她作為商人妻子的怨恨之情:她稱丈夫為“瞿塘賈”而不是“金陵賈”或“揚州賈”,足見她的這位可愛的夫婿常年遠行川鄂,久久外出經商,因而耽誤了商婦的青春大好年華。我們可以想象:這位商婦身在江南,但夫婿久去瞿塘不返,紅顏逐漸消退,沒有人能有第二次的青春,這也就無怪這位商婦要發出“朝朝誤妾期”的怨辭了. 後兩句的妙處在於作者突發奇想,他讓商婦改換聲腔,不再在“怨”字上大做文章,而將重心落在“早知”兩字上,寫她的悔恨之意:早知道潮水是有規律地按一定時間漲落的,那麼,當初要是能嫁個在起居行止如同潮水一樣有規律有次序的弄潮兒就好了,就能夫妻比翼連理,相守相廝,共享那人生美好的青春時光,也不至於落到今天獨守空房的境地。如此落筆,亦可謂是石破天驚之語!
然而,這些商人婦雖然恨天恨地恨水恨船恨丈夫,但一旦得知丈夫歸來,那種喜悅之情,可不是一般文字可以描摹的. 權德輿《玉臺體》中寫道: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這首詩的寫作手法跟《詩經·衛風·伯兮》有些相像:“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詩經中的意思是:自從丈夫到東邊去了之後,作妻子我的頭髮就如同蓬草般散亂。難道妻子就沒有頭油來滋潤妝飾頭髮?不是的。縱使是妝扮得花枝般美麗又給誰看、又能使誰喜歡呢?本詩中的女子也是這樣一個丈夫不在身旁因而不願打扮自己的人。而現在丈夫大概要回來了,她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應該妝飾得漂漂亮亮地見丈夫,可見她真是個“為悅已者容”的深情女子.而李白在他的《長幹行》中也寫道:“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為了早日見到自己久別的夫婿,為了早日傾訴自己的相思之苦,她決定從自己居住的長幹裡跑到離家很遠的長風沙,這是何等的真情,何等的感人!
唐代的閨怨詩,從整體而言,都呈現出一種婉約纏綿幽怨感傷之美,這與閨怨詩的主角是女性有關。濃重的感傷情調、細膩的心理描寫、言淺意深的藝術風格,使得閨怨詩充滿了深婉悠長、含蓄無盡的韻味,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唐詩中的一朵獨放異彩永不凋零的奇葩!
正文:
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在中國封建時代可以說是空前的。唐代經濟如此發達,自然出現了很多經商之人。白居易的名詩《琵琶行》裡的琵琶女說的“商人重利輕別離”,的確道出了商人的本質。這些商人長年在外,行蹤無定,更有甚者杳無音信,數年一回;而作為他們的妻子,那些少婦們卻獨守空房,寂寞孤獨,難免會生出怨恨之情,甚至呼喊著“莫做商人婦”的怨語。唐代的閨怨詩中有不少詩作是專門為這些商婦們寫的。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
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那年離別日,只道住桐廬。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這三首詩來自於唐代劉採春的《羅貢曲》,她是中唐時的一位女伶, 被稱為唐代四大才女之一。這三首詩均寫丈夫外出經商久久不歸,而在家中的妻子天天思念的情景。第一首的物件從事理上看是毫無道理,你的丈夫久久不歸與秦淮水、與江上船有何干系?但仔細想來它又有必然的聯絡:想當初正是這“秦淮水”和“江上船”把她的夫婿載走的,而今“經歲又經年”地還不把他載回來,她怎能不怨恨你這水和船呢!寥寥幾筆,就把一個女子天天佇立江邊,望水望船望歸人的情景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第二首 “ 莫作商人婦”,從反面落筆,可見傷心之深。為什麼呢?因為商人婦把“金釵當卜錢”,這話是很沉痛的,“金釵”本是女子妝扮美容的首飾,是心愛之物,而今不但不必用作妝扮,卻當作了問神卜卦的金錢一般來拋擲,其中的苦情豈不是不言而喻 ?這還不夠 ,還要天天跑向江頭,望船盼人,由於心切,每一次不但沒有接到自己的丈夫,反而不時地錯認了人家的船 。這怎能不痛苦,不悔恨,不揪心斷腸?所以很自然地要發出“莫作商人婦”的喟嘆!而第三首寫的是:那年分別的時候,你說是去桐廬,可是好久都沒接到你在桐廬的音訊。今天好不容易收到了你家書,卻是從廣州寄來的,看來你是越走越遠,歸家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了。雖然第三首詩僅僅是淡淡地敘事,但平淡裡所蘊含的痛苦怨恨之情,卻是比前兩首更進一步。
與劉採春的《羅貢曲》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益《江南曲》: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詩中以一個商人婦的口吻訴說她作為商人妻子的怨恨之情:她稱丈夫為“瞿塘賈”而不是“金陵賈”或“揚州賈”,足見她的這位可愛的夫婿常年遠行川鄂,久久外出經商,因而耽誤了商婦的青春大好年華。我們可以想象:這位商婦身在江南,但夫婿久去瞿塘不返,紅顏逐漸消退,沒有人能有第二次的青春,這也就無怪這位商婦要發出“朝朝誤妾期”的怨辭了. 後兩句的妙處在於作者突發奇想,他讓商婦改換聲腔,不再在“怨”字上大做文章,而將重心落在“早知”兩字上,寫她的悔恨之意:早知道潮水是有規律地按一定時間漲落的,那麼,當初要是能嫁個在起居行止如同潮水一樣有規律有次序的弄潮兒就好了,就能夫妻比翼連理,相守相廝,共享那人生美好的青春時光,也不至於落到今天獨守空房的境地。如此落筆,亦可謂是石破天驚之語!
然而,這些商人婦雖然恨天恨地恨水恨船恨丈夫,但一旦得知丈夫歸來,那種喜悅之情,可不是一般文字可以描摹的. 權德輿《玉臺體》中寫道: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這首詩的寫作手法跟《詩經·衛風·伯兮》有些相像:“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詩經中的意思是:自從丈夫到東邊去了之後,作妻子我的頭髮就如同蓬草般散亂。難道妻子就沒有頭油來滋潤妝飾頭髮?不是的。縱使是妝扮得花枝般美麗又給誰看、又能使誰喜歡呢?本詩中的女子也是這樣一個丈夫不在身旁因而不願打扮自己的人。而現在丈夫大概要回來了,她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應該妝飾得漂漂亮亮地見丈夫,可見她真是個“為悅已者容”的深情女子.而李白在他的《長幹行》中也寫道:“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為了早日見到自己久別的夫婿,為了早日傾訴自己的相思之苦,她決定從自己居住的長幹裡跑到離家很遠的長風沙,這是何等的真情,何等的感人!
唐代的閨怨詩,從整體而言,都呈現出一種婉約纏綿幽怨感傷之美,這與閨怨詩的主角是女性有關。濃重的感傷情調、細膩的心理描寫、言淺意深的藝術風格,使得閨怨詩充滿了深婉悠長、含蓄無盡的韻味,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唐詩中的一朵獨放異彩永不凋零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