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竹林地
-
2 # 我的農場
近兩年來,無人機特別是植保無人機成為農業投資領域眾多機構追捧的一大熱門,在短短的一兩年時間裡,就有上百家企業湧入。而這數百家企業的產品中,用業內專家的話講——“有80%都無法投入實用,就是個航模而已”。即便如此,還是有新公司不斷加入進來,希望追趕上這一波資本瘋狂燒錢的風口。
那麼,在這場資本鼓動的風口背後,有多少實際市場需求形成的推動力?無人機行業的盈利模式將會是怎樣的?在這個產業鏈整體發育不成熟、處處都要交“學費”的行業中,選擇什麼樣的“姿勢”才能活下去?
行業仍處初級階段
在植保作業中廣泛使用無人機的做法,最初是從日本學來的。日本農地相對分散、山地丘陵地貌多,在美國得到普遍運用的載人飛機植保作業方式,並不適合日本的具體情況。所以,儘管無人機相對大型載人飛機來說,載重少、續航時間短,但還是能在日本發揮巨大作用。
據統計,日本每年航空植保作業面積250-300萬公頃,60%水田的農藥噴施由植保機完成。經過三十幾年的生產運營,植保無人機在日本已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常規植保裝備。
在市場已經相對成熟的日本,無人機的全國保有量僅有2346架,而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的無人機保有量已達2324架。據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藥與藥械處副處長郭永旺透露,今年中國植保無人機的數量將超過日本。
在日本,約有100家無人機制造企業,其中專門從事農用無人機生產的企業僅有十幾家,已經形成激烈的市場競爭。日本最大農用無人機制造商雅馬哈的高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就目前來說,我們希望業內其他公司不要進入這一領域,這已經是一個小眾市場了。”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已有至少150家植保無人機公司,但其中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屈指可數。有業內人士對農場君透露,曾經拆解過兩個無人機廠家的產品,發現他們的核心裝置完全相同,只是外殼不一樣。
據農場君瞭解,絕大多數無人機企業還未實現盈利,而且由於航空產品的高技術門檻,創業公司的先期投入巨大,數千萬技術研發費用都還只是個開始,湖南一家植保無人機龍頭企業四年間已累計投入兩千萬,目前卻還處於研發和規模化生產投入階段,距離思考營利問題還很遙遠。
“奇葩”的技術路線
比較一下日本和中國植保無人機的機型,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日本主流的植保無人機大多是油動單旋翼,而中國的機型就花哨了,有油動單旋翼,但更多的是電動單旋翼、電動四軸、六軸、八軸多旋翼,為何中國和日本的無人機技術路線如此不同?
農場君採訪到的多位無人機、農業植保領域人士均表示,無論從植保作業的專業角度,還是商業化運用的可盈利性角度,油動單旋翼的優勢都遠遠大於其他種機型。首先,油動機型執行更穩定,對高載重、長續航能力的技術改進空間更大,單旋翼則能形成單一風場,不僅可以有效控制噴灑藥劑的漂移問題,還能吹動葉面,形成更好的藥劑穿透力。目前國際上使用最為廣泛的經典機型日本雅馬哈植保無人機RMAX,就是一款油動單旋翼機。
既然如此,為何中國出現了這麼多種“奇葩”的機型呢?
中國無人機行業的風口,是先從娛樂用無人機開始的,大疆推出的農用無人機MG-1,就是一款電動八旋翼機。和油機相比,電動無人機的操縱相對容易掌握,且有國際領先的飛控系統做基礎,對未經嚴格專業訓練的普通人來說,“上手”更快。
操作技術的低門檻是一方面,從價格上看,雅馬哈RMAX每臺要100萬元以上,中國產的油動力無人機也要20萬元左右,而電動無人機只需幾萬元。可見,電機的價格門檻低,以目前3%的作業摔機率,損失也沒有那麼大。
但同時,李建中也表示,油動單旋翼才能夠代表植保無人機的主流技術方向,開發電動無人機則是出於漢和迅速佔領市場的戰略需要。
荊天棘地中,尋找盈利模式
湖南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協會會長汪健沃,在採訪中對農場君指出了造成植保無人機行業難以盈利的四大痛點:
第一,相應的上、下游產業還沒有完全打通,特別是上游的原材料、元部件企業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導致植保機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油動植保機售價18-30萬元,電動植保機售價6-15萬元。雖然與國外同機型相比價格便宜了一半,但這樣的售價國內消費者仍然難以接受。
第二,藥、械結合存在障礙。農藥生產企業對飛防模式的未來發展走向還看不清楚,不願貿然投入;植保機生產企業則缺乏專業的農藥、農技知識。作業效果不佳產生糾紛時,農藥廠家、農機廠商和作業團隊都不願意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植保機閒置率過高。以水稻為例,水稻飛防作業時間較短且作業時間集中,加之作業季節多為雨季,天氣條件對飛防作業構成了不可抗拒的影響。每架植保機如果只作業於水稻,那麼實際可作業的天數大約在50天左右,平均按每天200畝計算,年作業而積很難突破1萬畝次,勢必導致植保機長時間處於閒置狀態。
而李建中則認為,隨著行業的發展和團隊的成熟,各項成本都還有下降空間,植保無人機行業是存在盈利的可能性的。
在國外,也存在農機價格過高和規模經濟造成的單個農戶購機不合算問題。在美國,比較廣泛採用的是公司租賃和契約租賃兩種解決方式。其中,公司租賃是由農機公司購買農機,然後租賃給農場主使用,只提供農機,不提供其他服務。而契約租賃則是由專業化的服務公司來組織經營,農場主只需與這些服務公司簽訂作業契約,支付約定的費用,由服務公司完成從耕地、播種、施肥到排澇等全部作業,並提供駕駛、操作與維護服務。
不少國際知名的農機企業,其營銷方式也正從單純銷售過渡到為使用者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比如,許多公司都有自己的農業技術研究機構,為客戶提供農業技術服務,一方面延伸了服務鏈,同時也推介了自己公司的其他關聯產品。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農機銷售以農機品牌專營店的模式為主。這種模式是集主機銷售、配件供應、維修服務、資訊反饋、業務培訓“五位一體”的營銷服務模式,類似於汽車品牌的4S店。
如凱斯·紐荷蘭公司,就在其主要市場所在地設立專門的零件庫,方便使用者購買所需的零部件,培養大批銷售工程師,代理商除銷售產品外,還提供各種專業服務,如耕地、播種等,並對機手進行培訓,對產品使用進行跟蹤。
無錫漢和也在2015年嘗試開設“4S店”,然而效果卻並不好。“我們發現,4S店的運營和服務能力在一兩年內都不可能達到行業的需要,所以現在我們採取在核心市場建立子公司的形式,把本部的技術、服務、運營能力,直接投放到市場。”
“目前,我們在飛防藥劑、農業社會化服務、飛控系統、渠道運營服務等產業鏈環節都有佈局,我們也意識到只有一個一個地解決這些環節的問題,從基礎開始把運營和服務做好,才是植保無人機行業應有的發展路徑。”李建中說。
多位業內專業也對農場君指出,在尚不成熟,處處皆“坑”的無人機市場,也處處皆是機會。專業飛控系統、飛手專業培訓、飛防專用藥劑、助劑的研發與生產、各地飛防資源的統籌與調配,這些行業生態中的關鍵節點,也意味著商業機會和贏利點。
2016年,紅紅火火的植保無人機市場上,所有的企業都在分頭執斧開路,披荊斬棘,努力尋找生存的機會和可能的盈利模式。
“目前,我們還是採取穩健發展的策略,因為在技術發展不成熟的時候,賣得越多,死得越快。還在找尋盈利模式的時候,不控制員工規模,憑空增加大量的管理成本,是最不可取的。”李建中說。
-
3 # sdsyns
勁鷹多旋翼植保無人機研發成功!噴灑農藥及葉面施肥,離心噴頭、漿強氣流二次霧化效果遠好於人工。作業能力,一分鐘一畝(人工僅能一天一畝)。勁鷹無人機專業從事航測無人機裝置的設計、生產、銷售和航測航拍服務,是中國技術頂尖的航測航拍無人機設計製造及航飛服務商。
回覆列表
這個 應該已經走了,大農場作業時,可以用飛機播種、施肥、打蟲藥等,用無人機和飛機區別不大,不過如果地比較少的話用無人機會好點,節省成本,不過估計價錢也不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