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布夫舟

    其實,我個人認為三國裡面的人物,劉備不是最有本事的那個人,但是卻是最值得學習的一個就是人。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可能會喜歡三國裡面的很多人,但是絕對不大會是劉備。他們可能會喜歡曹操,因為曹操有個性,有才華,還特別會打仗,有著統一天下的胸懷;可能會喜歡關二哥,騎著赤兔馬,手持青龍偃月刀,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不愧為一代武聖;可能會喜歡手持羽扇的諸葛亮,足智多謀,料事如神,借東風,擒孟獲,北伐中原,一生矢志不渝只為報當年三顧之恩。

    為什麼人年輕的時候不大可能喜歡劉備呢?因為人年輕的時候,他還不知道天高地厚,覺得自己能作詩,能打仗,能得到異性的芳心,能夠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有一句詞說得好,“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糞土當年萬戶侯”。特別是糞土這兩個字用得特別形象,因為人談論歷史的時候,萬戶侯根本算不了什麼。他們很喜歡評價這個歷史人物,指責那個歷史人物,談論誰若是多活幾年會怎樣,誰和誰對中國的貢獻更大。因為那時候,他們經歷的事情少,讀的書多,想得更多,覺得才是一切可能。他們常常把某個歷史人物做為標準,覺得其餘的人不過爾爾。

    所以,你可以看到,和許多歷史人物相比,劉備一生在沒有遇到諸葛亮之前,完全稀鬆平常。雖然自稱漢室之後,但是實際上劉備不過是織蓆販履之輩。之後,在群雄逐鹿之中,劉備基本上逢戰必敗,一路逃亡,在逃跑這一點上倒是得到了劉邦的真傳。遇到諸葛亮之後,雖然三分天下,但是最後他一意孤行,為私仇而伐吳,落得個白帝城託孤的下場。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劉備無能,不喜歡劉備,或者覺得劉備是個偽君子的原因。

    但是,靜下來分析,或者換一種角度來分析,劉備真的沒本事?劉備雖然家裡是窮,以至於大家記得他是織蓆販履之輩,但是很多人忘記了劉備少年的時候就師從九江太守盧植,同學是公孫瓚。別看這只是書上就是一句話,盧植可是當時的海內的大儒,劉備能夠當他的徒弟,比現在高考狀元上清華還要牛。大家都高考過,應該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吧!太守相當於一個省長,或者市長吧,劉備是他徒弟,古代師徒如父子,用現在話說劉備豈不是有個做大官的“爹”。所以,你可以明白,如果一個人現在有這種條件,他以後會差麼?再退一步講,盧植為什麼會收劉備做徒弟?

    之後,劉備認識了關羽和張飛,當地很多豪傑都依附劉備。他組織義軍鎮壓了黃巾軍時,更有大商人不惜重金資助於他。之後,劉備鎮壓黃巾軍得到了很多軍功,二十三歲的劉備便做上了縣尉。23歲對於普通人來說,那個時候大學才剛畢業,而此時的劉備已經能夠帶領軍隊作戰,建立功勳。更重要的是,那個時候他已經做到縣長。雖然縣長不是什麼萬戶侯,但是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大學剛畢業的時候,能夠靠自己的賺錢付首付已經非常了不起。至於做到縣長,對於許多人來說,那真有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到的位置。

    之後的劉備還做過平原縣令,就連北海太守孔融曾經向劉備求助過。後來,陶謙病故,將徐州傳給劉備,那一年劉備33歲。之後的事情,其實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劉備被呂布打敗了,後來投了曹操。後來,劉備做了州牧;再後來,劉備做了左將軍;再後來,劉備被漢獻帝認做皇叔。後面就是投靠袁紹,劉表,直到遇到了諸葛亮........

    看到沒有,劉備雖然一直經歷失敗,但是自己的名聲卻不斷在累加,實力其實在不斷增長。當年,孔融向劉備求救,劉備就說過:“北海孔融居然天下有劉備!”。不過,大部分的人只看到了劉備軍事上的失敗罷了。劉備之前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縣令,天下誰知道他?朝廷隨便派個人都能夠拿了他,而後來他能夠進入許都,成為劉皇叔,就連曹操也是敬重三分,難道你覺得只是因為他姓劉麼?之後的袁紹,劉表,劉璋等人,那個不是割據一方的人物,對劉備誰不是客客氣氣的?用現在話講,劉備當初不過是一個創業公司的CEO,帶領著幾十個人的團隊。雖然開發的東西都沒能夠成功,但是產生了足夠大的影響。他在業界的名聲卻越來越大了,認可他能力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另一方面考慮,無論曹操、袁紹、孫權等人,至少都是尊敬劉備的吧!再一步說,劉備身邊的人大部分都沒有背叛過劉備吧?劉備一敗再敗,但是身邊的人很多都是一直跟著劉備,這些人難道都是眼拙麼?用現在話來講,如果一個人現在很貧困,但是身邊有一群人誓死追隨他,你覺得他還成不了事情麼?三國中的曹操,袁紹,孫權,實力的確比劉備強太多,但是你在這些人身邊幹活,能夠確保善終麼?

    所以,看出來了沒有?劉備最難得的兩點,一是能夠矢志不渝的追尋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就是仁義為本。40歲的劉備感慨自己“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劉備40歲仍然不忘自己的追求,要知道他若是圖安逸,可是有無數機會的,可以在許都做個無所所事事的皇叔,一輩子錦衣玉食,享受榮華富貴。再想想劉備四五十歲的時候,他是漢獻帝認的皇叔,可是為了能夠成一番事業,仍然去鄉下拜見20多歲的諸葛亮,還被放了2次鴿子。有過社會經歷的人都知道, 大學招聘的時候,很多公司的HR是什麼樣子?職場上,20多歲的大學生,在很多四五十歲人的老油條眼裡不過就是個菜鳥。

    ======================2018年1月16日23:32:42待更新 仁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2 # Corleone0411

    劉備屬於大器晚成型的,大半生顛沛流離,最後終於成事。極具野心,雖貴為皇叔但此人比較虛偽,摔孩子、想奪川蜀又怕師出無名,害的龐統死於落鳳坡等等。在那個天下紛爭,諸侯並起的年代,各路諸侯對曹孟德無一不聞風喪膽,但劉備內心堅韌,敢以“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名義舉兵罰曹,算的上一代雄主。

  • 3 # 國史記聞

    國史君(國史通論)來分析一下劉備的性格魅力吧,他就是天生當領導的命!

    三國時期形勢圖

    劉備大半生都在顛沛流離,四處投奔,成為大器晚成的典範。雖然他使用權術不如曹操,但是弘毅寬厚,百折不撓,尤其是身上有一種莫名的親和力,讓人樂於死心塌地地跟隨他。

    舉事早期很受支援

    劉備劇照

    劉備從最早舉事開始就深得人心,他青少年時代所結交的豪傑大多願意跟隨他,而且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人甘願對他傾囊相助,甚至還親自為他招募兵馬。

    劉備當平原相的時候,看不起他的劉平曾經派刺客去刺殺劉備,沒想到刺客被劉備的真誠所感動,直接把劉平派他來刺殺的經過都告訴了他,然後羞愧而去。

    劉備墓

    一、當時還默默無聞的劉備出兵救陶謙,陶謙隨即表劉備為豫州刺史。陶謙病篤之後,要把徐州交給劉備管理,劉備不敢當,但是陳登、孔融等人都勸劉備接受。

    二、呂布攻擊劉備之後,劉備投奔曹操,被任命為左將軍,並非常看重他。

    三、徐州兵敗之後劉備投奔袁譚,袁譚親自出去迎接,而袁紹則出鄴城二百里等待這位除了打敗仗就沒別的能力的劉備。

    四、袁紹戰敗後,劉備投奔劉表,劉表也是親自郊迎,待以上賓之禮,而荊州的豪傑見了劉備之後大多願意追隨他。

    五、曹操來討伐,劉備再奔江陵。當時的劉備幾乎可以說是無可用之兵,但是荊州士民自願追隨他而去的有十餘萬人。

    劉備與人推心置腹

    劉備劇照

    一、關羽、張飛、趙雲最早追隨劉備,他們個個身懷絕技,而劉備則無尺寸之地。他們從年富力強的時候就跟著這位倒黴的大哥四處寄人籬下,面對多人的收買而不變初心。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幾人心懷忠義,為了主公甘願放棄無數建功立業的好機會,選擇默默無名;而另一方面則說明了劉備具有強大的人格魅力。

    二、劉備徵吳之時,黃權曾經自薦做先鋒,劉備不許,讓他屯守江北防禦魏國。猇亭兵敗之後黃權無路可退,便投降了魏國,蜀國大臣請處置黃權的家屬,而劉備說:“我負權,權不負我也。”有人告訴在魏國的黃權,他的家屬已經被劉備全部處死,黃權對這種言論根本不屑一顧。

    三、白帝託孤時說的:“嗣子可輔,輔之;不可輔,則君自取之。”這種話也只有劉備能說得出來。

    桃園結義雕塑

    所以難怪諸葛亮對孫權說:“劉豫州為眾士所仰慕,若水之歸海。”可惜劉備一生過於倒黴,當他崛起之時,天下人才早就被魏、吳收盡了。不過,鶴立雞群、天下一等的人才諸葛亮對他誓死效忠,劉備心裡應該也比較寬慰了。

    也許,劉備就是天生的領導。

  • 4 # 鉅野莫奈

    劉備的為人處世在人們的心中至少會變三次,小時候初看三國,會認為劉備是一個惟賢惟德的仁愛之仕,他雖貴為漢景帝的第8帶子孫,但是漢景帝的餘暉早已照耀不到他這一代了,劉備小時候家門口有一個大桑樹,茂盛無比,庭庭玉蓋,鄰居旁人都說他劉備將來必有大作為,這是風水學的範疇,可劉備半生一事無成,顛沛流離,靠織履買鞋為生。碌碌無為,人生不得意。

    劉備的志向很遠大,但是他沒有名師教導和指路,武功一般,由於沒有讀書的習慣,他才華不出眾,計謀也不出眾。但是他有一顆報效漢朝的志向。話說亂世出英雄,這句話一點不假,這不,公元184年,黃巾軍起義,號稱百萬大軍,要推翻暴政無能的漢朝,漢朝大臣只能放榜,讓各路諸侯豪強招兵買馬,各自為戰,共抗黃巾軍。這是個機會,同意所有漢朝有錢有勢的人員都可以招兵買馬,等到打敗黃巾軍,他們都是擁兵幾十萬的大諸侯了,也不可能聽皇上的話了。所以袁紹、袁術這樣的四世三公的家族就奮起了。各個州的太守,郡令也都兵強馬壯。分成了很多股大勢力。

    這時的劉備孤身一人,只能跟著袁紹抗黃巾軍,渴望立下汗馬功勞才能封侯封將,匡扶漢室。正巧,在門庭若市的菜市場,鬱郁不歡的劉備看到兩位壯漢產生了矛盾。看到張飛的性情中人 也看到關羽的大格局,大胸壞,義薄雲天。並且他們武藝高強,於是劉備便去拉架,事後他們三個喝酒,說起彼此的心事和包袱。原來,關羽是因為懲惡揚善,殺了當地無惡不作的紈絝子弟才逃亡到這裡,而張飛生意做的很好,是個地方大財主,這時,劉備大哭起來,說起自己的出身和抱負,說起現在天下大亂他想要匡扶漢室的決心,他們三人惺惺相惜,於是在桃花園結為異性兄弟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這是劉備成功的第一步,擁有最好的團隊,可以執行所有問題。忠心耿耿,有才華,有抱負,理想一致,願景一致。這樣才能做出一番成績。解決戰亂,解決人民的現實問題。造福人類。

    咱們再看劉備,感覺他是假惺惺的偽君子,小人。他打出興復漢室的金字招牌,最後也在諸葛亮的“苦苦哀求”之下自己稱帝,常山趙子龍為了救劉備的夫人和孩子,七進七出,終於將阿斗救出,他立馬用他那長臂過膝的雙手將阿斗摔在地上說:為了你差點損失我一員大將。感動了趙雲和眾將領。靠哭泣騙來荊州並且不還了。靠哭泣當上了皇帝。這些事情一方面說明劉備情商高,會辦事,格局打還大。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劉備步步為營,處處算計,工於心計,會拉攏人心。不管是仁慈,出於真心,還是心機滿滿,故意樹立的仁慈形象,劉備一生始終如一的仁愛。從來不逾矩,明知關羽死了,不能魯莽為他報仇,但劉備還是去了,並且戰敗損失大半兵力,而且還死在白帝城,說明劉備是個真性情的人。沒有假仁假義。並且,白帝城託孤,還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華十倍於曹丕,如果阿斗是個皇帝樣子,就輔導他,如果不是皇帝的料。那你就當取而代之,自己當皇帝。這些例子都說明劉備是真仁義,不是假惺惺。會是個治國安邦的好皇帝。

    最後看劉備,會感覺這個人不容易。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四十歲還一事無成,靠織履賣鞋為生,五次易主,隱忍沉默,不出風頭慢慢積累自己,提升自己,為了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而努力奮鬥,不怕失敗。反觀當代人,20多歲,剛大學畢業,就感覺這不想幹,那沒有技術含量,每天渾渾噩噩混吃等死,真是時代的悲哀。咱們當代人要有終生愛好,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而一生奮鬥努力,不屈不撓,這樣才算是真正的活過一回。才能光宗耀祖,讓父母臉上有光。

    咱們當代人透過研究劉備的一生,應該牢記一個道理:百折不撓,則終究不為人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隻蝴蝶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