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語煩破頭

    完全沒有任何關係。春秋時期的晉是周天子封的,姬姓。三家歸晉的晉是曹魏封的,姓司馬。春秋時期的晉首腦只能稱晉公,而後來的司馬晉則是從晉公、晉王,走向皇帝之位。如果有聯絡的話可能是司馬家族的封地在原來春秋時期的晉的疆域內,所以被封為晉公、晉王。

  • 2 # 以史為鑑

    歷史上講,三家分晉和三家歸晉的確沒有什麼聯絡。

    但是從哲學上講,世間萬物是普遍聯絡的。

    只要你敢想,你的腦洞足夠大!這些事情都是有聯絡的。

    而且不僅僅是春秋時期的趙魏韓三家分晉和三國時期的魏蜀吳三家歸晉有聯絡,甚至楚漢爭霸時期的劉邦、項羽、韓信這些人都和魏蜀吳三家歸晉有聯絡。

    這可不是瞎扯,這是有書籍記載的。

    在明朝時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名叫馮夢龍,在他的代表著作《喻世明言》 第三十一卷種就大開腦洞,記載了劉邦、項羽、韓信等人是如何投胎到三國化身漢獻帝、曹操等人的故事。

    這個故事名叫《鬧陰司司馬貌斷獄》,說的是東漢末年一個名叫司馬貌的書生自命不凡,只不過當時宦官專權,賣官鬻爵,有錢的才能當官。司馬貌家貧,四五十歲還沒能出仕,於是心中憂鬱,一日酒後口出狂言,稱自己“我若作閻羅,世事皆更正。”

    結果惹得閻羅不滿,當天就給抓到地府。

    沒想到有人給司馬貌撐腰,讓他當六個時辰的閻羅王,看看他本事,要是沒有真才實學,那就加倍處罰。

    司馬貌一想六個時辰肯定要挑影響力最大的案子,就叫判官把積壓時間最長的卷宗拿來。

    司馬貌一看這卷宗發現這竟然是劉邦和項羽等人在打官司,說當時誰誰誰忘恩負義,誰誰誰做的不對,陰司無法斷案,導致這些人現在依然無法投胎。

    判官捧卷呈上。一宗屈殺忠臣事,原告:韓信、彭越、英布;被告:劉邦、呂氏。

    一宗恩將仇報事,原告:丁公;被告:劉邦。

    一宗專權奪位事,原告:戚氏;被告:呂氏。

    一宗乘危逼命事,原告:項羽;被告:王翳、楊喜、夏廣、呂馬童、呂勝、楊武。

    司馬貌看完卷宗,哈哈一笑,教帶上人犯,挨個給發判:

    讓劉邦轉世為漢獻帝,呂后轉世為伏皇后;韓信轉世曹操,以報韓信被劉邦、呂后所殺之仇;

    讓蕭何轉世楊修,讓韓信轉世的曹操殺掉,以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仇。

    然後讓被劉邦害死的英布、彭越分別轉世為孫權、劉備,分別佔了劉邦的江山,以報劉邦擅殺功臣之仇。

    讓蒯通轉世諸葛亮,讓許復轉世龐統,因為許復給韓信算命少算了三十年,於是折壽三十年,讓龐統早死……

    然後讓樊噲轉世張飛,項羽轉世關羽,紀信轉世趙雲。

    讓冤死的戚夫人和趙如意轉世為甘夫人和阿斗,補上劉邦當年未完成的承諾

    然後讓項伯、雍齒,讓他們轉世為顏良,文丑,皆為項羽轉世的關羽所斬,以洩前世之恨。”

    讓烏江邊搶奪項羽屍體的六將楊喜改名卞喜,王翳改名王植,夏廣改名孔秀,呂勝改名韓福,楊武改名秦琪,呂馬童改名蔡陽。讓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以洩前生烏江逼命之恨。最後又讓楚、漢相爭時屈死的,懷才不遇的,有恩沒報,有怨沒償的全都判到三國投胎……

    閻王看到後,覺得司馬貌是個人才,於是就讓他投胎到三國末期去當一回皇帝。司馬貌投胎後,改名不改姓,名字叫做司馬懿!

    你看看,是不是都聯絡到一起了!

  • 3 # 大宋隨風哥

    如果說有關係,可能就是一個冥冥之中的大輪迴,三家分晉又回到三國歸晉,就像滅(唐)李者為朱姓(朱溫),而滅(明)朱者為李姓(李自成),有些事情是無法解釋的,也許人類背後有一張大手在操縱這個遊戲。

  • 4 # 歷史的謎團

    沒有關係,只是晉國和晉朝的名字中只有一個“晉”字而已。

    韓趙魏三家分晉是戰國初年的事情。之前的晉國不過是春秋齊、楚、晉、秦、吳、越等大國中的一國而已,不過掌握霸主之位的時間最長。晉國是周成王弟弟唐叔的封地,姬姓,是西周的宗室。晉國在春秋時期是當時中國北方的一個大國和強國,比同是西周宗室的魯國、衛國強多了,也是宗室裡面唯一稱霸的強國。國土囊括現在的山西大部、河北、河南的部分地區。韓趙魏三家分晉,是晉國內部六卿過分發展、公室被削弱的結果。

    三家歸晉的晉是一個統一中國的王朝,遠不是一個地區性的國家可比。晉朝一開始是晉國,取代曹魏與蜀漢、東吳三足鼎立。司馬氏的崛起始於三國時期魏國的司馬懿,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相繼掌握了曹魏的大權,到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的時候,最終取代曹魏。晉代魏,是欺負曹魏孤兒寡母的結果。

    司馬炎代魏後,先滅蜀漢,再滅東吳,於公元280年再次統一天下。從黃巾之亂後分裂了近百年的中國再次統一。

    晉朝的執政水平總體上比較差,而且統治階級一開始就非常的奢靡腐敗,所以統一不久就再次陷入分裂,而且是將近三百年的大分裂。

  • 5 # 魏無羨無限喂

    首先,春秋末年韓趙魏劃分晉國和三國時期魏蜀吳歸晉是沒有任何關聯的。其次,搞清楚春秋末期和三國末期的歷史就不會有這樣的疑問了。

    再回到韓趙魏劃分晉國的主題,春秋末期晉國主要還剩三大勢力韓氏、趙氏和魏氏。公元前403年,韓虔、趙籍和魏斯被周威烈王封為諸侯;公元前376年,晉靜公被廢,趙敬候、魏武侯和韓哀侯徹底瓜分了晉國,分別成立了趙國、魏國和南韓,這次事件成為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

    而三國歸晉是指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公元220年,以曹操的兒子曹丕建立的魏國、劉備建立的蜀國和孫權建立的吳國逐步壯大,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到後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再到司馬懿為首的司馬家族篡奪曹魏政權,並於公元280年南下滅亡東吳後建立西晉政權。

    所以兩者是毫無聯絡的,如果非要說有聯絡的話,可以用三國演義中的一句話表達,那就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6 # 小也會飛

    只有一個地域聯絡。主角故事都發生在歷史上的晉地。司馬家祖居晉地,給自己祖上貼金也只能往晉國先祖身上靠,所以選國號為晉。又比如後世劉宋之所以為宋是因為劉裕從彭城來,彭城是宋國祖地,為了區別於兩晉的祖宗,最後選了宋為國號。

  • 7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春秋末期的三家分晉和東漢末年亂世時期的三國鼎立然後歸晉,它們相互之間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晉國和晉朝之間也沒有任何的關聯。如果硬要說有關係的話,那隻能說三家分晉和三國歸晉,很貼切的表明了一句話,那就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晉國由一而分裂,三國走向統一。

    所謂的三家分晉就是指春秋末期晉國內三大士族韓、趙、魏三家共同瓜分晉國的事件。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中,士大夫傀儡諸侯國王的比比皆是,但真正意義上當家作主滅亡取代了國家計程車大夫,也就是韓、趙、魏三家而已。在歷史上,三家分晉可以算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其也是歷史上區分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一個轉折性歷史事件。司馬光作《資治通鑑》就是一三家分晉為開篇。

    晉國之所以會被士大夫給瓜分個乾淨,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中央權柄喪失的問題。歷史上春秋時期,實際上就是一個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時期。各諸侯國為了強大自身而選擇相互吞併,晉國一直都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存在,在這場弱肉強食的競賽中,晉國自然也吞併消滅了不少國家。但在擴張過程中,晉國內部計程車大夫的勢力也在極速膨脹。這些士大夫本身就是晉國的王公貴族,他們的權勢越來越龐大,自然野心就會越來越大。

    本來韓、趙、魏三家也沒有那個能力瓜分晉國。畢竟當時晉國內部權利最滔天的乃是智氏,即使取代晉國,也只可能是智氏。但因為智氏的肆意妄為,最終逼的韓趙魏三方不得不聯手滅了智氏,智氏一滅後,韓趙魏三家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的瓜分了晉國。從此晉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南韓、趙國、魏國。合稱為三晉。韓趙魏三國之間雖然互有徵伐,但進入戰國時期後,韓趙魏三國一直想要重新結合為一,但始終沒有達成所願。畢竟分裂的時間太久了,再想要合在一起沒那麼容易。

    三國歸晉就不同,三國鼎立是從東漢末年亂世群雄爭霸之後,留存下來的三個最強大的時候組建成的三個鼎立國家。這一點和春秋時期眾多諸侯國相互吞併的情形也差不了多少。但晉國這個最終的勝利者卻被內部勢力所取代。而三國時期,除了曹魏是被司馬氏所取代之外,蜀漢和東吳都是被吞併而滅亡。從這一點來看,晉國的下場到是和三國時期曹魏的下場一般無二。除了這一點外,三家分晉和三國鼎立再無任何相似之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馬來西亞旅遊需要準備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