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橙電影
-
2 # 麥克瘋說電影
北上以後的徐克,雖然拍出了《七劍》,《龍門飛甲》和《狄仁傑》系列,票房成績也都算是不錯,但他最多被人稱為“成功的武俠片導演”。進入21世紀以後,武俠電影的市場前景其實並不容樂觀,徐克嘗試轉型的《深海尋人》和《女人不壞》卻收穫了褒貶不一的口碑,也就是說他距離真正成功的商業片導演還有幾步距離,所以它將目光對準了內地觀眾都耳熟能詳,而且具有商業改編價值的《智取威虎山》。他清楚的知道,這個劇本適合他,將經典再次變作經典也是他證明自己實力的一次大好機會。
或許有人會說,由內地導演駕馭這個題材不是更合適嗎?我想,正因為紅色文化的影響太深了,或許也只有沒有這種根深蒂固意識束縛的香港導演才能將其重新定位,這或許也是製片方,出品方保利博納為何肯將這個專案交給徐克執行的原因。
新版《智取威虎山》實則有一個武俠電影+臥底電影的核心,拍武俠電影是徐克的強項,幾十年的創作經驗累積下來,沒聞過花也會沾點花香,何況是徐克這樣的創作老將呢?雖然徐克並沒有拍過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臥底電影(相似的僅有2000年的《順流逆流》),但徐克在新藝城時期曾參與過不少臥底片佳作的幕後製作工作,肯定深諳其門道。在《智取威虎山》裡有一個向警匪黑幫片的借橋,最明顯的特徵是將反派人物做大做強,像座山雕的匪幫各個兇狠殘暴,特色鮮明,雖然看起來有些似曾相識,但在助推戲劇化方面還是有很大效用的,這種效果的體現,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劇本情境塑造上的“內部”和“外部”的共同助力,內部是刻畫匪幫人物惡貫滿盈的形象,外部是夾溝村村民口耳相傳對匪幫的深惡痛絕,這也為觀眾在楊子榮打入匪幫內部和剿匪戰鬥的時間節點上反射出更高漲的情緒,可能很多人會說徐克炮製的“打虎上山”顯得有些炫技了,不過在我看來,以一隻猛虎寓意整個匪幫的凶神惡煞恰是本片中的神來一筆。
當然,作為一部紅色經典的翻拍版本,徐克是不敢,也是不能大刀闊斧般進行顛覆的,這個結果其實也是可以預見的,不過徐克還是在既定的大框架下儘可能的做了一些突破,這種突破更多是在將過去被拔高和被醜化的人物身上尋找一種綜合點和平衡點,尤其是張涵予扮演的楊子榮,身上更多了一種草莽英雄式的江湖氣息,這對於他能夠勝任臥底任務是具有說服力的;梁家輝飾演的座山雕佔山為王,徐克以黑幫坐館形象去處理這個人物也是說得過去的,也能夠使演員本身所具有的氣場被極盡發揮出來,在觀影中恍惚覺得座山雕是有更多故事即將要揭開的,但這畢竟是一部有著強烈意識形態的電影,總不能將《智取威虎山》拍成剿匪版的《龍虎風雲》吧?
在這裡徐克還是有一些還原處理的,像座山雕的情婦馬青蓮就是一個原創的角色,在徐克的電影裡,女人往往處於時代和命運的洪流中無法自已,另外一個讓人難忘的角色是座山雕的金剛老八,他看似憨傻但卻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物,甚至屢次幫臥底胡彪(楊子榮)化險為夷,這些配角都在不經意之間將模式化經典變得有血有肉起來。
總而言之,《智取威虎山》是徐克第一部同時拉攏了老、中、青三代觀眾群的影片,所幸的是,我們沒有看到徐克急於求成,努力想要證明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而是踏實認真的向觀眾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3 # 海一
我個人覺得
1,武俠,警匪等片太濫,已經找不到新的突破口。
2,武俠熱退了,大眾審美觀已經開始迴歸到三十年前,硬橋硬馬的那種口味,掉鋼絲等特技已經沒有太多市場
3,徐克真的老了,電影市場需要有新鮮血液。
4,主旋律需要
5,最主要是這個能賺錢,總不能讓那幾個冷麵小鮮肉出來吧,那種情況80後大部分都不買單,小屁孩出來晃悠啥
-
4 # 影視圈Magazine
徐克為什麼拍《智取威虎山》?
我覺得徐克拍攝《智取威虎山》是因為,它是一個刺激的好故事。
徐克的作品我覺得都很有條理性,他的思維很清晰,所以展現的作品也是很連貫的,這讓人在欣賞電影時有一種一氣呵成的感覺,很舒適。即使沒有什麼大道理要講,但是具有這樣可以使情節內容表達一致且畫面與語言的連線如此連續的,沒有幾個導演可以有這樣的控制力。
關於這部電影,說實話,這並不是我所喜歡的題材,不過,它的吸引力便在於導演與演員的配合,一方面是導演對片子情節超強的控制力,它使每一個人的表演都展現了其獨自的的特點,每一個演員的性格特徵都是鮮明的,背景的選擇也是適合情節發展需要的,刺激的內容很有感染力,對於觀影者而言很有代入感,這是徐克的成功之處。
如果把演員都單拿出來的話,張涵予扮演的充滿智慧勇氣的楊子榮和林更新扮演的充滿正義善良的少劍波,以及余男扮演的充滿女人味的紅顏禍水青蓮都是可圈可點的角色,不過最讓人覺得很突兀的便是韓庚扮演的角色,每次看到他都有一種出境感,還有一種無法言語的搞笑,不過並不影響這部戲的整體效果。
這是一部很優秀的剪輯漂亮,內容處理乾淨,節奏安排恰當的影片。
回覆列表
這部電影的劇本一開始就回到小說的原點。小說的作者曲波是一個剿匪部隊的基層首長,他經歷了無數的事情,他所有的東西都源自真實,能夠打動很多人。
徐克:我對一些語境的理解程度和角度會有不一樣的地方,這些都多虧了和黃建新導演的溝通。比如那個後來比較受歡迎的雪地光腚拉屎的情節,就是黃導提出來的。我當時還在想,這麼嚴肅的題材裡面,用這種情節合適麼,後來覺得既然是黃導提出來的,應該沒錯了。
黃建新:我當時覺得應該有一個現代人關心的幽默的東西,所以給了導演這麼一個建議。這個場景現在我看了也會笑。我最佩服徐導的地方就是他的電影語言是最現代的,他是一個最不保守的人,寧可冒著失敗的危險也得試,這是一種年輕人的心態,特別好,他永遠敢闖。我們團隊有這樣一個帶著我們往前闖的人特別好。
黃建新:徐導是一個特別天馬行空的人。往往他在會上提出一個想法後,散會了負責執行的同事就會撓著頭出來,說,“我的媽呀,這個可怎麼弄呀。”他永遠是一個能提出很多想法的導演,然後帶著團隊去做,是團隊的靈魂人物。
拍戲的時候,我主要負責調動一切因素保證徐克的天馬行空能夠得到實現,同時還得為投資商的成本負責,不能天馬行空到超支。比如夾皮溝那場戲,徐克想拍很長時間,比設想多十天,後來我們就減了另兩場意義不太大的戲,把錢拿過來補在這兒了。
徐克:其實,我們拍電影的人就是跟著時代的腳步,記錄時代裡的一些視角和標準。有些舊電影當時覺得很好看,但是現在看就會覺得有些距離,所以如果我們老是重複過去的東西的話,就不會給電影工業帶來一股有生命力的能量。你要用現在的語言詮釋老故事,這樣就會有新的意義產生。
我看有的導演拍了一部好電影,後人為了致敬再給他拍一個跟他一樣,我覺得這不是致敬,反而是有點不尊敬了。我覺得我們當代的電影人還是要對當代電影的創新有一定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小標題)抗日神劇要有智慧
徐克:我們經常去參加國際影展,經常會看到華人的電影在外國的銀幕上出現。在這種時候,我希望出現的電影能告訴全世界的觀眾、影評人、還有專家和同行,我們華人的電影是有一定的成熟度和智慧的。電影可以有鬧劇,也可以有喜劇,但不論怎麼樣,最重要的是要有華人的智慧,而不能被人當成一個笑話,這樣才能說服全世界的人。我相信我們中國的電影人是有一定的專業水準和情操的。
(小標題)40年的“威虎山”夢
徐克:智取威虎山是我事業階段性的想法,如果今年或者去年沒有拍,將來還是會拍這個。這個在我的心目中是有特殊的影響力的。
黃建新:徐克導演對這部電影感情很深。大約是40年前,他在美國勤工儉學,在華人區的一個電影院給人家放電影,看了這個電影之後就很喜歡,他每天放,看了好幾十遍,那個時候他還沒當導演,他就做夢,希望哪天能當導演拍這個。
其實徐克導演不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華人。他在越南出生,美國求學,但是他就是喜歡這部電影。這說明這個電影是有跨越文化的魅力的,是故事本身吸引他。這個夢,堅持了40多年終於實現了。20多年前,我跟他剛認識的時候,他就說他想拍這個。我當時有點愣住了。和我們在一起的謝晉說,真的嗎?後來,我們就一起拍了。
(小標題)世界上最好的3D技術在華人手裡
徐克:這次的3D團隊成員來自幾個不同地區的10家公司,但是絕大多數是華人。我覺得我們已經掌握了排在世界前列的3D技術,和國外的公司完全可以競爭。其實好萊塢也沒有這麼棒,外國3D技術也有做得很不好的。3D是未來電影的趨勢。我認為,華人要對自己有信心,等到將來也許全世界都找中國的團隊製作3D電影呢。
黃建新:這次電影的3D團隊有10家,其中主要是中國大陸的公司,還有南韓和臺灣、香港地區的公司,但是主要是華人。從《新龍門客棧》開始,徐克導演這5年來一直在拍3D電影。到了這一部,技術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了,不只是有視覺衝擊力的武打,就連文戲的空間關係都表現得非常好。
(小標題)紅色經典如何打動年輕人?
黃建新:就是不說教,不要板著面孔一遍遍說教讓別人愛國,好像人家都是弱智。其實愛國是很自然的,每個人都愛國。你出生在這兒,你成長在這兒,你的血緣關係在這兒,每個人都骨子裡愛你的國家。尤其是出國了的人,聽到誰說自己國家不好就急。
藝術最忌諱說教。你為了解釋一個概念,可以說教。但是藝術不需要這樣講。電影裡,在夾皮溝戰役前,我們本來拍了一段動員會的內容,後來就剪掉了,因為不需要這些。觀眾只要看到他們保護村民,就心知肚明瞭。
其實我們拍《智取威虎山》沒想太多,就是想講一些人,救了最普通的百姓。就是這樣簡單,不要去附加太多的政治。這批人可愛嗎?不需要你說出來,等到電影放映完,觀眾看到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