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922551757647
-
2 # 使用者5189701024573
什麼是“腸痙攣”?顧名思義,是腸子“抽筋”,就像游泳時小腿抽筋一樣,引起一時性劇烈疼痛。腸痙攣疼痛一般不重,多發生在臍部或兩肋下;也有不少疼痛劇烈,小兒哭鬧不安,出汗翻滾,但時間不長,多為幾分鐘至幾十分鐘,過後一切正常,能說能笑能吃能玩。 腸痙攣是怎麼引起的呢?也和游泳抽筋一樣,在寒冷的刺激下血管收縮,供血不足就引起腸壁肌肉痙攣。所以,大量吃冷食會引起腸痙攣。人對寒冷是能適應的,有的人不能適應而表現為過激的反應,也就是所謂“過敏”。過敏反應有多種形式,常見為腫癢,痙攣是過敏反應的一種。所以多數人遇冷不抽筋,只有少數人抽筋,而這少數人經過鍛鍊以後也不再抽筋,也就是“適應”了或叫“脫敏”了。 很多原因都可引起過敏性腸痙攣。例如有人吃雞蛋肚子疼,有人喝牛奶肚子疼,夏天貪涼不穿衣服,著了風同樣引起腹痛。孩子對世界上覆雜的環境須逐漸適應,所以過敏反應較多。據醫院的統計,小學生最容易發生腸痙攣,慢慢長大就好了,企圖躲避是不可能的。 那麼,怕肚子疼還吃不吃冷食?其實,不管有無腹痛的毛病,吃冷食只要不超過一般人的常量,特別是不超過孩子本人的常量,慢慢吃習慣了也就不會引起腹痛。穿得不夠而腹痛也是習慣問題。在北方農村,人們習慣穿一個兜肚,其實只是一小塊布,摘了就腹痛;農村孩子冬天穿連腳開襠褲,怕腳冷不怕屁股冷;城市孩子穿短褲短裙不怕腿冷,這都是習慣,不習慣都會引起,腸痙攣腹痛。如果發現有別的原因引起腸痙攣,也是採取小量多次接觸,慢慢適應的辦法。至於極少數造成的仍過敏的人,只好終身迴避或到醫院接受脫敏治療。 引起肚子疼的病很多,有的不馬上手術還有生命危險,醫院裡管它叫“外科急腹症”,是指肚子裡個別器官真正壞了、爛了,例如闌尾炎,所以必須趕快開刀把它切掉。因此建議腹痛超過兩個小時不緩解或是緩解後仍不能正常吃玩,最好快去醫院,以免把真正的急腹瘟耽誤了。不少內科病也會引起肚子疼,如腸炎、痢疾、消化性潰瘍,也常肚子疼;但肚子疼之外必然有其它症狀,如發燒、精神不好、肚子總是不舒服,或者有拉稀及膿血便等。藥物中毒也是肚子疼常見的原因,但不可能很快消退,除非中毒很淺。總之,突然肚子疼應先讓孩子臥床休息,可給熱水袋保暖,也可揉肚,兩個小時內一切恢復正常,能吃能玩,則不需要任何治療,如仍不能碰肚子就快去醫院。 腸痙攣怎麼治?偶爾一次肚子疼,檢查肚子很癟、很軟、按摸不疼,也沒有腫塊,根本不用治。因為痙攣一般是幾分鐘或幾十分鐘,甚至有的幾秒鐘就緩解了,吃什麼藥,打什麼針也不會那麼快;一連幾天總痛或一天痛幾遍,這樣的疼影響生活和學習,這樣給一點解痙藥及脫敏藥,例如顛茄和異丙嗪(非那根)一天三次服用。臨時止疼仍然靠保暖、熱水袋、按摩或針灸等辦法。長期反覆發作肚子疼,雖然每次檢查時都是痙攣症,也應該逐項做系統檢查,如胃腸道造影、膽道造影、腹部B超。如果結果都正常,更可明確是腸痙攣,只好等待,隨年齡增長而自然痊癒。如發現營養、生長髮育受到影響,則仍需進一步檢查,然後對症治療。
回覆列表
本症是由於腸壁平滑肌陣陣強烈收縮而引起的陣發性腹痛,為小兒急性腹痛中最常見的病症,從小嬰兒至學齡兒童均屬多見。其特點為突然發作及發作間歇時缺乏異常體徵。
腸痙攣的發生可能和體質有關,誘因較多,加上呼吸道感染、區域性受涼、暴食、大量冷食、嬰兒餵乳過多或奶中糖量太高引致腸內積氣、消化不良以及腸寄生蟲毒素的刺激等均可引發本病。
突然發作可有陣發性腹痛,每次發作持續時間不長,從數分鐘至數十分鐘,時痛時止,一般反覆發作經數十分鐘至數小時可自愈,個別患兒可延長到數日。腹痛程度輕重不等,嚴重者表現哭鬧不止、翻滾、出汗,甚至面色蒼白、手足發涼。發作時檢查可見全腹觸痛過敏,似有腹肌緊張,但發作間歇時則全腹柔軟,不脹,無固定壓痛點或腹肌緊張,無腸型或腫物。
腸痙攣多發生在小腸,腹痛部位以臍周為主,並多伴有嘔吐。遠端大腸痙攣絞痛放射於左下腹、近端大腸和迴腸絞痛多放射於右下腹。降結腸主結腸絞痛常在大便前出現。嘔吐常為突出症狀,在飯後發生輕腹痛時,精神不佳,但吐出食物後,精神好轉,玩耍如常。
3個月以下小嬰兒絞痛的主要表現為陣發性的哭鬧,可突然大聲哭叫持續數小時之久。哭時面部潮紅、口周蒼白、腹部脹而緊張、雙腿向上蜷起、足發涼、雙手緊握。發作可因患兒力竭、排氣或排便而終止。
多數患兒偶然發作1~2次而自愈。亦有不少患兒時愈時發,甚至遷延數年。絕大多數患兒可隨年齡增長而痊癒。
治療方法 以解痙止痛方法為主,同時設法消除發病誘因。一般使患兒在保暖條件下睡眠後常可自愈。常用解痙、鎮定或抗過敏藥物,如顛茄、氯丙嗪、異丙嗪、小量口服硫酸鎂等。如同時有上呼吸道感染、寄生蟲病等誘因,可酌用適當藥物。對消化不良患兒,宜減少奶量或糖量,並在餵奶後拍出胃部空氣。對牛奶過敏者,可改用豆漿等代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