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馬公園

    文林郎不是職官,而是散官,清朝時為正七品文官所授的散官名。散官是用來定級別,就好比現在說"行政幾級"一樣。跟現在比的話,因為明清時知縣均為正七品,所以大概可以算得上正處級幹部。

  • 2 # 大意覺迷

    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設定“八郎”,分別為朝議郎、通議郎、朝請郎、朝散郎、給事郎、承奉郎、儒林郎、文林郎,文林郎為八郎之末,為文散官。見《通典·職官十六·文散官·文林郎》。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於秘書省中設文林郎二十人,從八品,這是將文林郎由文散官改為職官。《隋書·百官志下》謂其“掌撰錄文史,檢討舊事。”唐代廢。

    唐武德七年(624年)重新將文林郎置為文散官第二十八階,從九品上。見《新唐書·百官一·吏部》。宋初同唐,為四十二階之第三十五階,從九品上。見《宋史·職官九·文散官》。元豐改制用以代留守、節察推官、軍監判官。崇寧二年(1103年)改為從八品。

    金代為正八品上,見《金史·百官一·文宮九品》。

    元代升為正七品,見《元史·百官七·文散官》。

    明代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為升授之階(明朝官制特用語。 第一次授予這個官階,就叫“初授”。在這個官階的基礎上把它升級一下,稱為“升授”),見《明史·職官一·吏部》。清正七品授文林郎,散階等級為十三等,授階方式為“敕授”,吏員出身者授宣義郎,見《清史稿·職官一·吏部》。

    散官是用來表示官員等級的稱號,類似現在的“行政幾級”概念,清代文林郎對應的正七品相當於縣處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元1101年是屬什麼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