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對《紅樓夢》的認識只是停留在一部文學名著的層次上,並沒有給予這部名著多大的注意,也沒有好好看過啃過,最近偶然得到一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才掀開紅學冰山的一角,原來脂評與紅樓是具有同等價值或是兩者相輔相成的,看過帶脂批的紅樓才對這部名著有了一點點認識,引用一段介紹“本書是迄今為止國內外首次出版的甲戌本《紅樓夢》的校訂本,它與通行印本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可以從中窺見曹雪芹生前創作這部小說的早期原貌,並可直接品味到作者的“紅顏知己”脂硯齋在甲戌原稿本上留下的1600餘條珍貴批語。這是開啟《紅樓夢》迷宮的一把鑰匙! 本書所據底本,是目前發現的11種《紅樓夢》指評本中產生年代最早、儲存原貌最真切、殘缺也較多、但卻是最珍貴的一年,由胡適先生1927年發現收藏,現藏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今據1961年**首次面市的影印本校點排印,並悉數收錄了原底本及影印本上有關此本的各種資料。”
最初拿到這本書看完序真的是有種拿到一把鑰匙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帶有《紅樓夢》脂評本源流示意圖,讓像我這樣初識或是重拾紅樓的讀者有進一步的瞭解,雖然只有十六回,卻是最原始的狀態。越讀下去越覺得書中所指“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委實是讓人不敢妄下定論,需要好好搬過來啃啃方可略述一二。
另外,還有一本作家出版社2006年的2月出版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它和“甲戌本”並稱“雙璧”,在國內是第一次校訂出版,極有意義,也是對紅學感興趣的讀者值得拿來一讀的。
除了以上兩種版本的,再就是《脂硯齋全評石頭記(上下)》,
這是是歷史上第一部以“戚序本”為底本,以早期“石頭記”抄本為參校本進行校勘,並收八全部脂硯齋批語的八十回本《石頭記》,是《紅樓夢》的一個新版本,研究《紅樓夢》的必備書籍。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戚序本”是依據曹雪芹臨終前手稿進行傳抄而形成的一種抄本。引用此書中的介紹就是:“戚序本受到一些有眼光的大家的肯定。魯迅先生《中國小說史略》中所引之《紅樓夢》原文,全部採用“戚序本”。
周汝昌先生說:“戚本精妙,十分清爽。”
曹雪芹留給後人的《石頭記》僅八十回,但帶有脂硯齋批語。這部書看似不完整,實際上在前八十回中已交待了八十回後的主要情節和結局,已形成完整的故事。《石頭記》與其他作品不同的是:後面的故事內容,作者只餾下一些線索、隱詞、批語,讓讀者自己去思考並完成。由於《石頭記》的這一特點,便出現了兩種現象:
第一種是續書現象:現存流行的百二十回《紅樓夢》中的後四十回,即是後人補綴的,原誤認為是出芻高鶚之手,其實高鶚是補訂者,非續書者,到現在為止,續書人還無從考證,乃是無名氏。除這種版本外,後來也還出現過其他續書。
第二種是探佚現象:由於現有續書,尤其是高鶚所補訂的那種,流傳極廣,但並不符合曹雪芹本意,於是研究者便紛紛探索《石頭記》八十回之後的結構、情節和結局,逐漸形成一種“深佚學”。存這方面,俞平伯、周汝昌、梁歸智、王國華等都作出過不少努力。
對於這種現象如何看呢?續書是不必要的。作者既然已經砍去了八十回後的部分,他人再去狗尾續貂,實在是費力不討好的事,尤其是這樣做違背了作者的原意。但探佚卻應當提倡,有佚當然就該探。八十回本《石頭記》包含著正反兩面:其正面,看似半部。實則已是完整的小說;背面隱寫著一段真實的歷史。如何看到背面隱史,這是“索”的任務;如何了船八十回後的小說,則需要去“探”。”
以上三個版本,各有千秋,恐怕是都細細讀完也未必能瞭然,也還是應了《紅樓夢》中的“假作真時真亦假”吧。讀書想必不一定非要一個結局或是一個定論,過程就是享受。
最早對《紅樓夢》的認識只是停留在一部文學名著的層次上,並沒有給予這部名著多大的注意,也沒有好好看過啃過,最近偶然得到一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才掀開紅學冰山的一角,原來脂評與紅樓是具有同等價值或是兩者相輔相成的,看過帶脂批的紅樓才對這部名著有了一點點認識,引用一段介紹“本書是迄今為止國內外首次出版的甲戌本《紅樓夢》的校訂本,它與通行印本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可以從中窺見曹雪芹生前創作這部小說的早期原貌,並可直接品味到作者的“紅顏知己”脂硯齋在甲戌原稿本上留下的1600餘條珍貴批語。這是開啟《紅樓夢》迷宮的一把鑰匙! 本書所據底本,是目前發現的11種《紅樓夢》指評本中產生年代最早、儲存原貌最真切、殘缺也較多、但卻是最珍貴的一年,由胡適先生1927年發現收藏,現藏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今據1961年**首次面市的影印本校點排印,並悉數收錄了原底本及影印本上有關此本的各種資料。”
最初拿到這本書看完序真的是有種拿到一把鑰匙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帶有《紅樓夢》脂評本源流示意圖,讓像我這樣初識或是重拾紅樓的讀者有進一步的瞭解,雖然只有十六回,卻是最原始的狀態。越讀下去越覺得書中所指“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委實是讓人不敢妄下定論,需要好好搬過來啃啃方可略述一二。
另外,還有一本作家出版社2006年的2月出版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它和“甲戌本”並稱“雙璧”,在國內是第一次校訂出版,極有意義,也是對紅學感興趣的讀者值得拿來一讀的。
除了以上兩種版本的,再就是《脂硯齋全評石頭記(上下)》,
這是是歷史上第一部以“戚序本”為底本,以早期“石頭記”抄本為參校本進行校勘,並收八全部脂硯齋批語的八十回本《石頭記》,是《紅樓夢》的一個新版本,研究《紅樓夢》的必備書籍。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戚序本”是依據曹雪芹臨終前手稿進行傳抄而形成的一種抄本。引用此書中的介紹就是:“戚序本受到一些有眼光的大家的肯定。魯迅先生《中國小說史略》中所引之《紅樓夢》原文,全部採用“戚序本”。
周汝昌先生說:“戚本精妙,十分清爽。”
曹雪芹留給後人的《石頭記》僅八十回,但帶有脂硯齋批語。這部書看似不完整,實際上在前八十回中已交待了八十回後的主要情節和結局,已形成完整的故事。《石頭記》與其他作品不同的是:後面的故事內容,作者只餾下一些線索、隱詞、批語,讓讀者自己去思考並完成。由於《石頭記》的這一特點,便出現了兩種現象:
第一種是續書現象:現存流行的百二十回《紅樓夢》中的後四十回,即是後人補綴的,原誤認為是出芻高鶚之手,其實高鶚是補訂者,非續書者,到現在為止,續書人還無從考證,乃是無名氏。除這種版本外,後來也還出現過其他續書。
第二種是探佚現象:由於現有續書,尤其是高鶚所補訂的那種,流傳極廣,但並不符合曹雪芹本意,於是研究者便紛紛探索《石頭記》八十回之後的結構、情節和結局,逐漸形成一種“深佚學”。存這方面,俞平伯、周汝昌、梁歸智、王國華等都作出過不少努力。
對於這種現象如何看呢?續書是不必要的。作者既然已經砍去了八十回後的部分,他人再去狗尾續貂,實在是費力不討好的事,尤其是這樣做違背了作者的原意。但探佚卻應當提倡,有佚當然就該探。八十回本《石頭記》包含著正反兩面:其正面,看似半部。實則已是完整的小說;背面隱寫著一段真實的歷史。如何看到背面隱史,這是“索”的任務;如何了船八十回後的小說,則需要去“探”。”
以上三個版本,各有千秋,恐怕是都細細讀完也未必能瞭然,也還是應了《紅樓夢》中的“假作真時真亦假”吧。讀書想必不一定非要一個結局或是一個定論,過程就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