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薩沙
-
2 # whoimixmu
島風號驅逐艦沒有防禦裝甲,實際上二戰時期各國驅逐艦基本上都沒有裝甲,艦體和甲板都是十幾毫米厚的薄鋼板,飛機俯衝掃射的大口徑機槍子彈完全可以打穿,在20mm機炮面前更是和紙板差不多。所以島風號在空襲中被掃射的千瘡百孔。
另一個原因是島風號上安裝了超過其他日本驅逐艦的大功率高壓鍋爐,在空襲受傷後全速逃命終於導致鍋爐超負荷爆炸。
-
3 # 顧氏造船廠廠長
謝謝邀請,二戰的驅逐艦艦體因為缺乏裝甲防護,面對大口徑機槍和機炮的掃射顯得十分脆弱,一顆機槍子彈或者機炮炮彈或許造成不了多大損害,但短時間內被密集的機槍或機炮彈藥集中命中某個區域確實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因為大口徑機槍子彈或者機炮炮彈初速高、射速快、一部分彈頭內還有燃燒裝藥,掃射在驅逐艦毫無裝甲防禦的艦體、甲板和艦殼上會造成設施損壞、人員傷亡,彈藥殉爆,機械事故等影響戰鬥力的嚴重後果,甚至能毀掉整艘軍艦。比如日軍攻擊威克島時卯月號驅逐艦就被守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4F“野貓”戰鬥機的12.7毫米機槍掃射命中艦上搭載的深水炸彈導致殉爆斷成兩截沉沒,全艦官兵無一生還的悲慘後果。
-
4 # 軍武最前哨
開始建造於1941年的“島風號”驅逐艦不僅是日本二戰時期速度最快的驅逐艦,而且其在海試期間最高曾達到40,9節的速度,而這一速度也是截至目前日本各類大型艦艇中的記錄保持者(除魚雷艇)。
作為一款二戰時日本海軍眼中的“完美戰艦”,“島風級”原本要建造32艘,但最終只建成了一艘,即“島風號”。它不僅速度快,火力也堪稱是日海軍驅逐艦陣中的鰲頭;但就是這樣一艘兼顧速度與火力的驅逐艦,最終也難逃被擊沉的命運。
1944年10月,雖然美國海軍與日本海軍在萊特灣的海戰已經結束,但雙方在萊特島上的戰鬥仍舊持續。日軍此時調集了大批的精銳部隊登島作戰,而“島風號”則被編入運輸艦隊負責增援和補給船的護航。
“島風號”的標準人員編制為267人,但日軍預計這些運輸艦隊必定會遭到盟軍的阻截,所以特意增加了防空火力,因此“島風號”的艦員也驟增至450多人。11月9號凌晨,“島風號”及其它艦船從馬尼拉出發,目的地是萊特島的奧爾莫克灣。
如果按照“島風號”的真實速度,大約七八個小時就能抵達奧爾莫克灣,但由於還要保護航速相對較慢的運輸船,所以“島風號”也降低了航速,預計行駛到目的地需要兩天兩夜。
出發次日,日軍就發現了數艘美軍潛艇並擊沉了其中的三艘;但在11月11號日軍艦隊抵達奧爾莫克灣準備靠岸時,美軍數三百多架航母艦載機蜂擁而至,隨即便對日軍艦隊展開了密集的空中打擊。
在這些日軍艦船中,排水量2570噸的“島風號”體型最大,自然也就成為了美軍飛機主要針對的目標。但巧合的是,美軍飛機起初向“島風號”投下的炸彈幾乎都出現了偏差,該艦本身並未受到太大的創傷。
但令日軍沒想到的是,在如雨般投彈中躲過一劫的“島風號”卻被接踵而至的航炮終結:為了提升命中率,美軍飛機開始低空飛行並使用航炮掃射;密集的子彈在“島風號”的艦體上留下密密麻麻的彈孔,而連線動力系統的蒸汽管道也被打斷,“島風號”徹底失去了航行的動力。
於是,無法繼續行駛的“島風號”瞬間就成了美軍艦載機群圍攻的物件.....艦長看大勢已去想要棄艦,但卻發現連逃生艇都渾身滿是窟窿。最終,這艘曾被日本海軍寄予厚望的完美戰艦在服役一年六個月後以沉默謝幕。
-
5 # 狼君歷史
島風號驅逐艦,下水於1943年,此時日本海軍已經開始全面走下坡路了。而島風號又恰恰只是驅逐艦,而且又定位於高速驅逐艦,這使得島風號只能放棄一些東西。
當時日本已經處在資源枯竭的困境之中了,有限的資源都被優先建造航空母艦和戰列艦了,作為一艘驅逐艦,又是追求高速的驅逐艦,值得用有限的資源,建造薄裝甲的驅逐艦了。這也就給了美軍機機會,可以使用機炮撕開島風號的裝甲。
再有是日式驅逐艦本身存在的弊病,那就是不注重防空能力,本身防空能力很弱,在當時美軍大規模艦載機的攻擊下幾無還手之力。而且還是巨大規模的艦載機叢集攻擊,就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當時的戰況,島風號以自身快速機動的優勢,幾乎躲過了全部的機載炸彈和機載魚雷的攻擊,但是長時間高速機動,使得他的鍋爐過熱,機炮又在艦艇上撕開了無數的小口子,艦員也是死傷慘重,無暇他顧,最終入浸的海水引爆了鍋爐,島風號也以沉沒完成了他的謝幕。
-
6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島風級驅逐艦:是前日本海軍於1941年動工的新型驅逐艦,當時按照計劃建造數十艘,不過最後只有這一艘下水,島風級並沒有被服役到哪個部隊的記錄,也就是說它並沒有被編入任何編隊。但日本二戰時的艦船消耗很多,島風級也自然參加到二戰中去;應該說島風級的設計是成功的,從當時的角度講,該艦採用了許多新技術,比如,其動力採用了渦輪機,這在當時屬於先進科技水平,因此也使得島風級驅逐艦的航速達到了40.9節的高航速,這個航速在當時是所有驅逐艦中最快的,即便是現在,沒有一艘驅逐艦護衛艦能達到這樣的速度。
島風級的武器裝備特色:島風級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所裝備的魚雷發射器,魚雷在二戰中被廣泛的應用到艦船上,但魚雷通常是作為戰鬥武器的補充,當時主要是艦炮,這是因為魚雷的射程有限。即便是現在,科技這麼發達,魚雷的射程也超不過幾十公里的射程,而那時則更近。達不到到當時艦炮的射程,但那時發射魚雷攻擊的機會很多,這主要是當時艦炮的命中率低,交戰中,向島風級這樣塊速的驅逐艦很容易就突破進魚雷的射程範圍。用魚雷攻擊威力很大,但魚雷的缺點是航速慢,容易躲避,所以。島風的第二個特點就是魚雷發射器的數量,島風級按裝了3組魚雷發射器,每組5個發射管,一共15個魚雷管,能夠同時發射,也可以自由選擇發射數量。這是非常可怕的,只要進入到發射距離內,無論對方驅逐艦採用什麼樣的規避動作都沒用,趕快棄船逃命就是了。
因此島風稱為魚雷驅逐艦最恰當,島風級驅逐艦使用的魚雷為日本二戰時製造的93式氧氣魚雷,直徑610毫米,屬於重型魚雷。這樣的配置使得島風級驅逐艦稱為一款可怕的戰艦,雖然島風級的裝甲比較薄弱,但高航速和重型魚雷使得它簡直就成了驅逐艦級別的魚雷艇。另外,島風級做為一艘驅逐艦自然裝備有火炮系統,島風級前後共按裝了3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平兩用艦炮。另外有機槍6挺。這樣的配置對於標準排水量2567噸的一艘驅逐艦應該是很強大的了,但防空能力並不強,雖然有6門127毫米高平兩用炮但射速有限。
島風級的沉沒:島風級下水後首先被按排到北方作戰。之後又加入到第2水雷戰隊,加羅林群島海域活動。隨後又跑南邊參加對商船的護航任務,並參與到對大和、摩耶、雪風、山雲聯合艦隊護衛任務。從1943年10月的雷伊泰灣海戰到錫布延海戰島風級都參加了,並且救助了武藏號的船員。之後又參加了多次海戰。1943年11月代替雷伊泰灣海戰損失的輕巡洋艦"能代"號,島風成為第二魚雷戰隊的旗艦。但時間不長島風就再次被派譴到了運輸船隊擔任護航任務,當時的運輸船的船速都很慢。這也嚴重限制了島風級驅逐艦的速度優勢,但當時日本的狀況已經進入沒路,沒人會考慮這個,有艦船護航就行。11月11日在奧爾莫克灣被B-24發現,美軍350架飛機襲擊運輸船隊,戰鬥中島風發瘋似的衝出船隊,引起美軍的重點關注,但島風憑藉其高航速左突右轉的躲避了所有炸彈魚雷的的攻擊。美軍改變戰法利用機載火炮,機槍對島風來了個大掃除,島風被打的成了篩子,海水大量湧入,僅管鬼子們玩命堵漏,然而越堵彈孔越多,最後速度慢下來了,據說當時朝霜驅逐艦相去救援,可是美軍顯然是被島風的舉動激怒了,朝霜根本就近不了身,子彈炮彈就像下雨似的狂潑而下,為了提高航速,島風只能開足馬力,終因鍋爐嚴重超負荷發生大爆炸,17時島風號開始由尾部下沉,沒多久即沉入海底,只有21個人被救起,其實人們即便是想跳船都不可能,跳進海里面對雨點般的彈雨也希望渺茫;
島風從下水那天起從來就沒有編入到任何的驅逐隊裡,直到沉入海底為止,獨自屬於第二水雷戰隊;島風於1945年1月10日除籍。
-
7 # 梁勇10866
看了幾篇回答,感覺大家分析的不算透徹。
首先:島風艦的歷史與效能我就不介紹了,他們都說了,有的還很詳細。著重奔主題:首先是二戰時期防空武器只有高射機槍、小口徑火炮,大口徑火炮加空爆彈,這三種!(那時候沒有對空導彈)陸上目標在針對空中目標的對抗中始終處於劣勢。如果有叢集防空火炮還好點,但一艘3千噸左右的戰艦能裝備多少火炮(前後各一門主炮,艦島四角各一門雙聯小口徑火炮,艦島兩側各安裝四挺對空機槍!這已經很多了!就算都能防空也就十四個防空單元!)?所以海上艦艇的防空能力弱了!
其次:當時的驅逐艦主要是對抗水下與水面目標,對空作用都不大。為啥設計此艦的速度這麼快?而置頂裝甲這麼薄弱?就是為了在反潛與反艦戰鬥中確立優勢。並且就算空中攻擊:日本人考慮的是躲避魚雷機與轟炸機的攻擊,速度快可以規避掉大部分上述機型的攻擊(因為日本人自己用飛機攻擊水面艦只就這兩種手段)!他們做夢也沒想到會遭受飛機航炮的攻擊(是不是有點自以為是與孤陋寡聞?)!
日本人設計的武器理念只是自己憑自己的感覺與井底之蛙的見識!它們設計的很多武器有很多缺陷!很難想象:一艘驅逐艦居然被飛機航炮摧毀,而且還是二戰的飛機!
-
8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這有什麼奇怪的,1941年9月23日,魯德還駕駛著斯圖卡擊沉的蘇聯戰列艦馬拉號。更何況是沒有裝甲保護的驅逐艦呢,先說明一下無論是美國、英國還是日本驅逐艦都是沒有裝甲保護的,艦體的大部分普遍都是30毫米甚至更薄的厚度,而美軍艦載機普遍是使用.5英寸的“老乾媽”,這款12.7毫米口徑的大口徑機槍使用穿甲彈時在500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34毫米的鋼板,在1200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23毫米的鋼板。
所以美軍飛機的機槍是可以擊穿日本驅逐艦的任何一個部位的鋼板,更何況艦載機都是從天而降,艦體最薄弱的就是水平裝甲,日本驅逐艦的水平裝甲有沒有30毫米厚都不一定。而同樣是M-2重機槍,在太平洋在島嶼爭奪戰中美軍同樣拿著這款武器暴打日軍的豆丁坦克,連反坦克炮和巴祖卡的炮彈都是直接架起老乾媽上去懟。而再加上日系驅逐艦一貫弱雞的防空,面對高速度的艦載機攻擊幾乎是毫無還手之力。那這張圖來腦補一下
不過根據記載,島風是因為鍋爐高負荷過載爆炸而沉沒的,並且在此前的攻擊中它的動力艙就遭受攻擊,而為了躲避敵機的掃射島風不得不將航速提高以躲避攻擊,所以一邊高負荷運轉在一邊遭受攻擊,只要有幾發擊穿鍋爐就有可能發生爆炸。而在大西洋戰場巴勒姆號戰列艦就是因為被魚雷擊中側翻,海水大量倒灌進鍋爐導致了鍋爐爆炸加快了戰艦沉沒的速度(大家應該看過那張動圖,很多人說是彈藥庫爆炸,不過看爆炸的位置我更相信是鍋爐爆炸),所以島風也就是因為鍋爐爆炸沉沒的。
-
9 # 斬夜騎士
島風號驅逐艦(日語:島風型駆逐艦))是一艘日本海軍於二戰期間的1941年時動工的一艘新型驅逐艦,屬於島風級驅逐艦系列。此級驅逐艦預算於1941年丸四計劃中透過,注重高速以及強大的魚雷攻擊能力,試航時曾達40.7節的航速紀錄。不過在太平洋戰爭開戰以後由於對艦戰術變更的緣故使用魚雷攻擊的可能性降低了,加以生產的複雜程度,因此計劃原訂的16艘最後只建造了島風號一艘。分類為丙型驅逐艦。在1944年11月8日該艦不斷迴避美國海軍第38特遣艦隊飛機的攻擊時,鍋爐過熱引起爆炸於奧爾莫克灣戰役中沉沒。1945年1月10日除籍。在日本大正年間曾有一艘峰風級驅逐艦名為島風,在此艘驅逐艦完工時前代島風仍在日本海軍服役,不過已經因為艦齡老化改裝為哨戒艦並更名為“第一號哨戒艇”。1943年1月18日,“第一號哨戒艇”遭到美軍潛艇(USSGuardfish,SS-217)攻擊被擊沉。
排水量2500噸,航速39節,裝127mm雙裝炮3門,機槍6挺,五聯裝魚雷管3座.只有島風1艘,1943年竣工。是出於設計40節高速驅逐艦的目的建成的實驗艦,用於魚雷攻擊高速突擊戰,防空反潛能力有所欠缺。
島風號島風號是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海軍開發出的高速驅逐艦。
因為同時代的日本海軍沒有一艘驅逐艦能匹敵它的效能,島風號未編入任何驅逐艦隊,但曾多次編入艦隊參加海戰,直到1944年11月8日被美軍艦載機擊沉在菲律賓奧爾莫克灣。
-
10 # 片時記
1943年五月,島風號驅逐艦服役。在戰艦滿載排水量為3324噸,裝有三座127毫米雙聯裝高平兩用炮,兩座雙聯裝25毫米高射炮和一座九三式13毫米聯裝機槍。這艘驅逐艦在單側齊射15條九三式氧氣魚雷,理論上它已經是當時世界上魚雷攻擊能力最強的驅逐艦。
島風號驅逐艦另一大特點就是它的超高航速。這艘戰艦,裝有兩臺功率達到四萬馬力的鍋爐,總功率達到了八萬馬力。強勁的動力,使得該艦在測試時就達到了驚人的四十點九節的超高航速,這在當時日本的海軍除了魚雷艇之外,大型戰艦的最快速度。當時全世界也只僅次於法國的空想級驅逐艦。
島風號驅逐艦,雖然攻擊和速度都很強,但當時戰爭程序發展的太快了,已經從軍艦間的對決發展為飛機空戰,也正因為如此,該型軍艦也只建造了一艘,超高的航速使得它難以與其他戰艦配合作戰,所以從服役到沉沒,他都是一個獨行者。一九四三年七月,在日軍撤離基斯卡島的戰役中,島風號驅逐艦進行警戒。但突然發現一艘美國的軍艦,很久沒有上陣的島風號驅逐艦發射了六枚魚雷,全部命中。但是美軍艦卻紋絲不動。事後才知道原來是大霧把船一樣的礁石看成了軍艦。
隨後在菲律賓海戰中,島風號驅逐艦憑藉其體積小,速度快的優勢,把美軍飛機的魚雷和炸彈都躲過。美戰機投光了所有的魚雷和炸彈都沒有將它擊沉。於是使用機炮對島風號驅逐艦進行攻擊。島風號驅逐艦被打成蜂窩狀,因大量進水最後沉入海底。
回覆列表
主要還是鍋爐爆炸。
島風號是二戰中速度最快的驅逐艦。
在1943年4月7日的測試中,排水量2894噸的島風號以輸出79240匹軸馬力的功率達到40.90節的高速。這創下日本海軍大型艦最快航速。
這麼快的航速主要是使用了實驗型高溫高壓,艦本式重油鍋爐。
這種鍋爐雖然功率驚人,安全性不佳,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如果是歐美軍艦,絕對不可能裝備安全性不佳的鍋爐,但日本人管不了這麼多。
然而,島風號的攻擊力也很強,裝備了3組魚雷發射器,每組5個發射管,一共15個魚雷管。這15個魚雷管可以轉向,朝著同一個方向發射,可以任意選擇數量。
而93式氧氣魚雷,直徑610毫米,屬於重型魚雷,普通軍艦挨一枚就是重傷。
就比如島風號被擊沉的奧爾莫克灣戰役中,1枚魚雷成功命中了美國驅逐艦庫珀號,後者發生大爆炸後折成兩段,僅1分鐘就沉沒了,191人陣亡,168人獲救。
而如果真的對一艘大型軍艦齊射15發魚雷,後者躲過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島風號的攻擊力是非常強的。
不過,氧氣魚雷存在巨大的安全問題。原則上,氧氣魚雷自己就是一個炸彈,很容易發生大爆炸。
而更重要的是,島風號的15枚氧氣魚雷全部是裝在甲板上的發射管裡,很容易遭到襲擊導致爆炸。
所以,島風號的命運也就被這兩個隱患決定了。
在1944年11月11日奧爾莫克灣戰役中,島風在美國海軍第38特遣艦隊的艦載機掃射下。當時一些美軍戰機投彈不中後,也對島風號進行掃射。
當時島風號只有2000多噸,為了裝備優秀的鍋爐、大量的魚雷、大量的火炮,裝甲只能忽略了。
要知道,島風號才2000多噸,主炮127毫米火炮就有6門,還有4門25毫米機關炮,本來就超負荷了,哪裡還能搞什麼裝甲。
而美軍戰機P38除了攜帶4枚227公斤炸彈以外,還有1門20毫米機炮,4挺12.7毫米機槍。
其中20毫米機關炮從高向下掃射,還是非常有威力的,可以擊穿甲板的薄弱部位。
結果就是,島風號船身大量破洞進水,輪機轉數下降而且開始噴出蒸氣,無法繼續航行。
下午5點30分,艦身後部發生爆炸。
這個爆炸有2種說法,一是本來安全性就不佳的鍋爐發生大爆炸,一是說氧氣魚雷發生爆炸。
當然,也有可能是其中一個爆炸後引爆了其他的。
總之,此次爆炸威力極大,267個官兵只有松原瀧三郎等21人存活。
這些人基本都是被炸飛落海,而不是主動跳海,因為根本沒有跳的機會。
不能否認,島風號確實很厲害,但同其他日本武器一樣存在劍走偏鋒。就拿氧氣魚雷為例,歐美並不是沒有這種技術,人家是不願意用這種危險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