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llaylover

    作戰對手發生變化,原本是一艘專門用來暴揍弱雞的高科技淺水重炮艦,完全無法勝任在大洋上執行常規任務的使命,而且……太貴了

  • 2 # 歐羅足球軍事

    總體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是美國海軍新一代多用途對地打擊宙斯盾艦代表。

    它無論是從艦體設計、電機動力、指管通情、網路通訊、偵測導航、武器系統等,無一不是超越當代、全新研發的尖端科技結晶,展現了美國海軍的科技實力、財力的雄厚以及設計思想上的前瞻,是美國海軍的新世代主力水面艦艇。

    但是,它也固有自己的缺點,因為它太超前了,很多科技不相容,也不實用,曾經要求DDG-1000來應對低烈度戰爭,執行前沿存在任務,但是,現在一發炮彈就要80萬美元,雷達和火控系統更是以前戰艦幾倍成本,目前一艘戰艦的單價上百億美金,美軍感覺太不划算了。

    並且,最近美軍反應DDG1000的發動機動力系統老出問題,“邁克爾·蒙索爾”號一臺主機出現了嚴重故障,需要馬上更換,而其餘的DDG1000驅逐艦也要進行維護,同時,上面冷卻系統也問題很大,雷達開機一段時間,就是停機休息,不然就全面罷工。

    DDG-1000是世界上第一款採取全隱身外形設計的大型軍艦。DDG-1000採用“穿浪式”船體,DDG-1000革命性的設計還在於"綜合孔徑"概念,全艦所有電子裝置大都採用平板天線,貼合在上層建築的側面,最大程度地保持隱身外形,但是,也產生了新的問題,隱身材料面板維修非常麻煩,出去一次回來維修需要好幾周,並且美軍發現戰艦外皮還經常脫落,這就很讓美軍難看。

    其實,主要是美軍考慮它太昂貴,又不太實用,在現代的導彈戰面前,它的隱身效能又不如飛機來的高效,在航母目前它又顯得武力不足,開太遠怕回不來,就在近海轉悠用130億美元造這玩意完全就是浪費。

    所以,美軍打算建造完這三艘雞肋,就不要了,太難伺候。

  • 3 # 瘋狗的輕武

    雖然DDG1000名義上是驅逐艦,但它實際上是一艘近海武庫艦,主要功能是近海支援...

    但問題來了,打大國,你這近海支援艦得能過來的來啊~ 路基反艦導彈一波分分鐘把你給揚咯,管你隱形干擾能力多強,一頓飽和攻擊是不講道理的,

    打小國,這比航母還貴的玩意打的還是制導炮彈,燒錢也不是這麼燒的啊,國會老爺批預算時分分鐘就把你給揚咯。還不如整點便宜的近海支援艦。

    確實...美華人在2019年已經開始搞小型近海支援艦

  • 4 # 五嶽掩赤城

    是美國海軍在蘇聯解體後戰略規劃出錯,DDG-1000、瀕海戰鬥艦、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全部都點錯科技樹了

    當蘇聯這個紅色帝國轟然解體的時候,美國海軍的海上霸權也達到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巔峰,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海軍加在一起,也不夠美國海軍打的。當時全世界其他國家總共就15艘輕型或中型航母,只有4艘帶有彈射器,而美國一家就有16艘重型航母。

    即使美國海軍響應國會的號召,進行“勝利大裁軍”,但還是感到由衷的寂寞。尋思著要找點事情(樂子)做做,制定下未來發展規劃。在確信大洋之上,即使再過三十年也不會有新的挑戰者出現後,美國海軍翻資料時發現自己原來還有弱點。那就是從1981年開始的,美國海軍遭到的27次襲擊事件,全部來自近海淺水海域。對方主要利用小型快艇、飛機使用反艦導彈或水雷等武器,進行騷擾性破壞或自殺式攻擊。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原來我有那麼多毛病啊!絕對不能容忍這些肖小去嘲笑“帝國”的尊嚴,於是美國海軍制定了一個“由海向陸”戰略規劃,侵入並控制對方沿海領海範圍,進行飛龍騎臉。

    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LCS瀕海戰鬥艦和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都是這一戰略規劃的產物。跟前輩們傳統的以大艦隊大洋決戰為出發點不同,這些戰艦的核心是要突出近海淺水區域能力,注重特種作戰能力。

    LCS瀕海戰鬥艦取代佩裡級護衛艦,排水量小,速度要求50節以上,滿載吃水只有3.1米。武器帶的比056輕護都還少,沒有反艦導彈,就57mm艦炮和海爾法反坦克導彈用來打小艇,外加海拉姆近防導彈用來近身防空,主要攜帶反潛、掃雷、偵察、特種作戰等模組侵入對方近海。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不像其他核潛艇一樣注重潛深、航速和靜音。而是強調淺水區域作戰能力,能攜帶特種作戰艇運送特種部隊,美國沒有常規潛艇要求弗吉尼亞級可以到淺水揍敵方常規潛艇甚至小潛艇。

    而對於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來說,其核心任務是對地火炮攻擊,為海軍陸戰隊提供火力支援用的,成為不折不扣的超級淺水炮艦。DDG-1000將大量排水量用在兩座155mmAGS艦炮上,這種艦炮系統除了傳統的支援海岸登陸部隊登陸作戰外,還要求可以打擊縱深目標,發射遠端智慧炮彈可以精確打擊185公里遠的目標,從而填補之前艦炮打不到,用巡航導彈太浪費的局面。

    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美國海軍的這一策略對於未來過於樂觀了。的確,即使是到現在不管是中國還是俄羅斯,都還沒有在大洋上跟美國海軍進行大艦隊決戰的能力,但是他們靜心打造的反介入/區域阻止能力取得相當的效果。反介入/區域阻止圍繞爭奪自身海岸線500公里左右距離的制海權與制空權為核心,以陸基遠端航空兵為空中保障,再加上自身艦隊、航母、核潛艇提供側翼掩護。隨著科技的進步,再加上陸基遠端導彈等手段,提升區域內打擊能力。

    所以當美國海軍發現,自身力量已經不足以撕破,或者必須承受慘重傷亡為代價才能突破對方區域鐵幕時。那些以在敵方海岸線附近活動的淺水戰艦們有多少價值呢?所以美國海軍已經在事實上放棄了“由海向陸”的戰略思想,LCS瀕海戰鬥艦後24艘建造計劃已經取消,重新進行下一代護衛艦護衛艦FFG(X)作為替代。而DDG-1000更是取消到僅建造4艘就結束,重新上馬下一代巡洋艦CG(X),準備接替老舊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更慘的是,為了壓縮成本,DDG-1000一些重要子系統專案也被進行調整,這已經嚴重影響其戰鬥力發揮。AGS艦炮原計劃的遠端對陸攻擊彈藥LRLAP價格太貴,達到將近80萬美元,被迫取消,現改用BAE系統的石中劍(Excalibur),價格降低到11萬美元,但射程也從185公里跌到135公里。DDG-1000原計劃使用雙波段DBR相控陣雷達,X波段的MFR和S波段的VFR兩種相控陣序列組成。然而隨著美國海軍確立以AMDR雷達系統(阿利伯克III率先使用)作為下一代宙斯盾雷達系統,所以負責遠端搜尋和警戒的S波段VFR雷達取消,DDG-1000甚至缺乏遠端警戒能力,全靠友軍資料鏈提供遠端環境。

    DDG-1000本質上講他的很多設計還是相當不錯的,但是他太強調和突出近海戰鬥效能,功能也太偏向單一。他是美國海軍上世紀90年代戰略決策失誤的結果,又在後續戰略調整中被拋棄。最終成為爹不疼,娘不愛的局面。

  • 5 # 米高楊一

    最最最最搞笑的是美國唯一一家能生產穿透型桅杆材料的“勞爾夫波特”船廠2018年破產倒閉了,這下風景可美了。

    DDG1000前兩艘從棲裝開始,穿透電磁波的上層建築外板無人生產,全身長了8個大小蘑菇,自豪的隱身性破壞一空。第三艘甚至整個上層建築由碳纖維改鋼結構,別說隱身,連全艦穩性都破壞完了。

    受到連累的還有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引以為傲的、標誌性的一體化隱身桅杆由第12艘開始被迫使用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類似的傾斜式輕質合金桅杆,醜到爆。

  • 6 # 小飛俠

    治安戰思路的產物。在擁有絕對制空和制海環境下,近岸使用便宜的艦炮替代導彈進行對地打擊。單獨作戰放空反艦能力差,生存全靠隱身。作為一個單純的對地火力打擊單位,製造數量被砍以後,單價賊貴。

  • 7 # 皇家橡樹1972

    朱姆沃爾特級和伯克ⅡA級體積大小的直觀對比,前者的排水量要大上4000噸,但是隻有80個MK57型導彈垂直髮射器,伯克級則有87個(其中三個為導彈裝填即),從總體戰鬥力來說朱姆沃爾特級並沒有比伯克級提高多少,造價卻高達75億美元(一說是78億,含研製費用),也正是由於代價它高昂了,美國國會前年就要求停止建造該級驅逐艦。

    朱姆沃爾特級MK57垂直髮射器的安裝位置,莫名其妙的被安裝在了兩舷,如果被敵方反艦導彈命中,會引起連鎖反應非常的危險!這本身就是嚴重的設計缺陷。

    該級艦的最大問題就是過於超前與時代脫節了,既沒有大幅度提高戰鬥力又導致了採購費劇增。

    蘇聯解體之後美國海軍的勁敵消失了,美國海軍為了永久性的保持絕對優勢開始研製劃時代的戰艦,其中就包括:福特級航母、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和獨立/自由兩型瀕海戰鬥艦。

    在研製朱姆沃爾特級的過程中,儘量使用艦體隱身技術、全電推技術、電磁炮技術和雙波段相控陣雷達技術…等一大堆堆造艦工程的最新科研成果。

    朱姆沃爾特級和伯克ⅡA級艦體寬窄的對比。

    使用新科技當然是好的,但是新科技也是不成熟的,朱姆沃爾特雖然建成了,但是很多設計時的新裝備沒有跟上速度 仍然還在測試當中,比如說:電磁炮,雖然樣炮是製造出來了,但是距離實際應用只是還需要10年時間,並且它在靶場試驗時並沒有展現出強大的為了,與一枚大口徑艦炮炮彈的威力等同,而且發射一次費用非常高,是很不實用的武器。

    有鑑於電磁炮還在研製當中,朱姆沃爾特級轉而安裝了兩門AGS型155毫米隱身艦炮,155毫米艦炮是目前世界口徑最大的艦炮,為伸縮式設計,平時炮管被封閉在炮塔內,以減少軍艦雷達波反射面積,使用時炮塔們開啟炮管被推出,由火控系統控制其瞄準發射。

    但是ASG艦炮在美國全面科幻、全面領先的片面設計思想指導下,也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武器,首先是該炮設計過於複雜,造成了研製費用超高,並且安裝了兩門炮,這就形成了朱姆沃爾特艦是以導彈為主要武器還是以艦炮為主要武器?任務劃分不明確。

    第二,為該炮研製的新型制導炮彈過於昂貴,一枚就要20萬美元根本用不起,制導炮彈與導彈是有很大區別的,主要體現在控制方面,導彈在射程當中,只要是燃料夠用就可以多線路的去打擊目標,飛行的末端階段可用自身攜帶的雷達或者光學器材最後跟蹤和確定目標…而制導炮彈是做不到這些的。

    由於高效能制導炮彈過於昂貴,ASG艦炮只能發射普通的155毫米炮彈和簡易制導炮彈,使用效能大打折扣。

    MK57發射器將來要配備的彈種,標準系列艦空導彈和先進海麻雀艦空導彈必不可少,還擬定裝備了AGM158隱身反艦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

    總之,朱姆沃爾特確實是“科技樹”歪了,過度強調全面的先進性與外軍戰艦形成代差,但過於追求的結果就是華而不實,與現代戰爭脫節,就算是再怎麼全隱身畢竟是排水量14000噸的大型戰艦,現代偵察手段已經到了實時跟蹤是水平了,比如說:多顆小型光學衛星組成的“星雲”,只要它一出港就會實時跟蹤,並且將實時拍攝的影象資料傳回到後方…既然是被實時跟蹤,朱姆沃爾特的隱身效能被大大降低了!

    另外,片面的強調所謂先進性使得朱姆沃爾特造價極其昂貴,20艘的均攤價48億美元一艘,目前三艘價格75億美元,最少也是4艘伯克級或者4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價格,一艘朱姆沃爾特怎麼可能有4艘伯克級的戰鬥力?

    所以,它這樣的繡花枕頭也導致了國會的不滿,它已經被除籍了。

  • 8 # 智障昇仙

    美國的科幻戰艦DDG1000點錯了科技樹?美國並沒有點錯科技樹,而是第一:最重要成本太高,大批次製造軍費不夠(花幾萬億用於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了),後期維護成本也會很高,高科技玩具國會老爺嫌貴,不願意撥款;第二點:有一些分系統技術不夠成熟,比喻 電磁炮 中壓(220V)交流電力控制系統(中國軍艦是馬上要上中壓直流電力系統,比美國領先一代);第三點:系統整合可能需要在融合升級。

  • 9 # ACECN

    主流驅逐艦就是用來當航母帶刀侍衛的。你強調隱身強調對陸攻擊這就是非主流,這麼大個航母在你邊上你怎麼隱身?航母這麼多飛機不用,非要用你去對陸打擊?防空、反潛、攔截、預警才是主流。

  • 10 # 梁老師說事

    一件武器好不好用,不是說把所有的高科技往身上堆,這就能堆出最好的武器。

    最簡單的說,咱隔壁三哥家的阿瓊坦克,每一個部件,每一個系統,拆開來都是好東西,但湊到一塊,就連三哥家的兵開著都膽寒。

    當然這麼說乾巴巴的,也沒啥東西可嚼咕的。

    DDG—1000的來歷

    一開始的時候,美華人也沒想到要搞DDG—1000出來,他們僅僅打算搞一個叫做武庫艦的東西。

    這個想法還是冷戰結束以後,美華人提出來的。

    主要原因是,冷戰結束以後,大規模的戰鬥這已經成為了過去,美華人要面對的僅僅是區域性衝突,和針對他們本土或者海外勢力的各種各樣的襲擊事件。

    那麼這種轉變,就讓美國海軍變成了一種需要快速投入到前沿進行作戰的部隊。

    而且他們的戰略重點,也從海洋開始向陸地進行延伸。

    您都不知道,那段時間美國海軍發表了各種各樣的有關由海向陸地發展的報告和口號。

    那麼在這種大背景下,美華人就打算開發武庫艦這麼個東西來適應他們的轉型。

    這武器庫是啥樣子的呢?一說這樣子,您就能感覺出DDG—1000的影子。

    首先這個艦艇他是一種半潛式的艦艇,而且他是一種由下而上向內縮的一個造型。

    水面以上部分露出一米五的幹舷,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呢?他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雷達的反射面。

    因為幹舷低矮,比絕大部分的反艦導彈的最小射高都低,那麼導彈打過來之後,會擦著武庫艦的頭頂飛過去。

    而且這武庫艦的裝甲也厚實,採用了雙層艦殼,還有大量的水密艙,這就導致大部分的反艦導彈打到武庫艦的身上,就跟癢癢撓撓癢癢一樣,沒多大用處。

    而武庫艦之所以掛了武庫二字,因為他擁有五百個以上的垂直髮射單元,什麼戰斧巡航導彈啦,陸軍戰術導彈啦,標準防空導彈啦,總之各種各樣的攻擊式導彈都能裝上去。

    所以這麼傢伙一旦靠近近海,您就知道這貨的恐怖,完全就是一個導彈發射基地。

    根據資料顯示,這個傢伙一旦開戰,在前四天的戰鬥中,他可以攻擊到四千個目標,就這數量比十六架B—2轟炸機加一艘航空母艦的效率高多了。

    一艘航空母艦起飛的作戰飛機可以攻擊一千八百個目標,十六架轟炸機是四百二十個目標。

    光用這數字對比,您就知道這武庫艦的名頭真不是蓋的。

    當然了這麼一說,您就知道了這麼個東西,造價絕對小不了。

    所以當時美華人為了節省成本,這武庫艦被砍掉了很多東西,您比方說偵查裝備他是沒有的,只能依靠其他單位上的軍艦給他提供資料鏈,也就是說他沒有什麼防空能力和自衛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會增加武庫艦的裝甲厚度,降低艦體露出水面高度的原因,完全就是依靠血厚來抵擋進攻的。

    要是按照這個計劃去做武庫艦的話,一艘武庫艦的造價是五億美元,而編制的人員卻只有不到二十個人。

    這麼說您感覺不出來震撼,但您要知道,當時一艘航空母艦的造價是四十五億美元,而每年用於維護航母的費用也達到了四點四億美元。

    所以東西看起來不錯,可最終這個武庫艦還是被美國給砍掉了。

    究其原因,這船攜帶的東西太多了,速度太慢了,別人都跑的沒影了,他還在哪裡突突突的慢慢航行,這誰受得了。

    而且這傢伙沒有偵查裝置,所以沒有自衛能力,必須依靠其他艦艇的保護才成,作戰的時候,旁邊還得蹲著一艘艦艇給他傳輸資料鏈。

    費勁不?

    那麼這事結束之後,美華人依然沒有放棄他們的艦艇對陸攻擊的打算。

    於是在1997年的六月份,美國海軍在吸取了武庫艦的方案中,又一次推出了一個叫做DD—21的東西,翻譯過來就是二十一世紀驅逐艦計劃。

    這個計劃要求具有隱身功能,還必須是全電設計,因為美華人想在上邊安裝上電磁炮,當然了到現在美華人都沒有做到這一點。

    至於上邊的在編人員,必須是現役驅逐艦的三分之一。

    因為吸取了武庫艦的經驗,所以美國海軍還要求,這艘艦艇必須在注重對陸攻擊的同時,也要有一定的制海,自衛和反潛能力。

    美華人信心滿滿的,想要用這個DD—21取代即將退役的斯普魯恩斯驅逐艦。

    結果前期的投入都投進去了,才冒出幾個泡,東西還沒成型呢?

    美國海軍咔嚓一下,又把這個方案給砍掉了。

    因為飄飄然的美國海軍,感覺他們應該向另一個方向轉一下型,讓他們的部隊有更迅速,更精簡,更有戰鬥力。

    所以美華人的心變大了,他們要海軍的艦艇,能夠有效的對任何海陸空作戰和反擊,能夠將數百公里之內的戰略目標都囊括其中,對他們實施猛烈切有效的火力摧毀。

    當然這還不夠,為了能和下一代水面,水下以及空中的武器進行聯合作戰,還要搞一個網路化出來。

    顯然DD—21雖然很好,但不夠更好,沒能實現美國海軍的目的,被砍掉那也是在所難免的。

    為此美華人還向研發DD—21的公司支付了一筆不小的賠償。

    您看,美華人的胃口可不是一般的大,最終出現在美華人面前的一個計劃就是DD(X),這就是題主說的DDG—1000。

    所以從這一系列的變化當中,您就能明顯的感覺到,美華人在製造這款艦艇的過程中,往往前期的作品還沒出來呢?他們就著急忙慌的步入到下一個階段,用更加好的科技,更嚴格的要求去實現他們的目標。

    這個就有點急切了。

    您要知道任何科技,從實驗室走向生活,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磨合。

    而美華人從這一系列的操作中,不難發現,磨合是沒有的,他們僅僅是不斷提高要求,然後塞進去更多的高科技。

    最後美華人造出東西之後,自己就會高喊:“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接著我們來看看那些尬住DDG—1000的高科技。

    首先我們從價格上來一窺DDG—1000的高科技,他究竟達到了怎麼樣的一個恐怖級別。

    首先在2002年四月二十九號的時候,這艘船的研發落到了諾斯羅普.格魯曼集團的手裡。

    當時美華人給DDG—1000的造價是,最好保持在七億五千萬美元就夠了,價格一定要低於阿利伯克級的九億美元。。

    好吧,美華人顯然要走既讓牛擠奶,還不讓牛吃草的路子。

    那麼多高科技往上疊加,價格還要低一點,這顯然是不能夠做到的。

    於是最終DDG—1000造出來之後,美華人發現,這貨的價格已經到了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七十多億美元。

    好吧價格翻了十倍,而一艘尼米茲航母的價格才四十億美元,開玩笑呢吧?

    當然有人拿福特號航母一百二十九億做對比,那也是一半還多啊!

    要知道這僅僅是一艘驅逐艦啊,他是搭配航母使用的艦艇,您比航母還貴,這能用的起嗎?

    美華人作為有錢的地主,他們也表示,扛不動啊!

    所以我們就看到了比較尷尬的一幕,原本美華人打算採購三十二艘這種驅逐艦,不得不砍成成了二十四艘,然後悄無聲息的變成了七艘。

    到了2008年的時候,七艘也變成了三艘,當第三艘已經完成了41%的時候,美華人乾脆把這第三艘也給砍了。

    地主表示,他們的家裡也沒有餘糧了。

    就問您尬不尬吧!造價翻著倍的長,究其根本原因,點的高科技太多了,多的價格瘋漲的同時,各種高科技的磨合也進入了到了磨合不到位的地步。

    首先DDG—1000原本美華人打算在前甲板上,安裝兩套電磁炮的。

    說起來電磁炮這東西美國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期,就開始進行研究了,到了現在這東西的技術還是不成熟,壓根就沒有到可以上艦的地步。

    當然了,美華人的電磁炮不要和我們華人比,因為美國提出了想法,我們只是對這個想法進行實現而已,比他們走的好,是可以理解的。

    至於我們的電磁炮,不提也罷,多提一提我們不如美國的更好一點,哈哈!

    閒話不多說了,接著聊。

    既然電磁炮的技術瓶頸打不破,沒轍的美華人,就只能在他們的DDG—1000上安裝了兩座由一百五十五毫米的陸炮改裝過來的隱身艦炮。

    那麼DDG—1000還有啥高科技呢?

    太多了,其中有一項被大傢伙津津樂道的高科技,使用出來之後,卻讓DDG—1000尬到了天上了。

    啥高科技呢?隱身。

    一說這個估計很多小夥伴要樂了,隱身不好嗎?

    當然好了,可你也得看怎麼使用隱身。

    DDG—1000他的雷達輻射面積減少了98%,隱身能力可謂是超強中的超強了。

    可有一個問題,您需要知道。

    這艘驅逐艦他是為航母服務的,為航母提供護航的,這是設計他的初衷。

    但問題是,航母出港的時候,那動靜能小的了嗎?

    別的不說,各種媒體咔咔的就追上去了,長槍短炮的就來了。

    您隱身有用嗎?這一下子就大大的降低了DDG—1000隱身所帶來的效果。

    所以他就不適合航母編隊,那麼美華人的初衷這就算打了水漂了。

    那麼要是按照這個邏輯推算,DDG—1000的作戰任務,應該是類似於隱身戰鬥機,甚至是隱身轟炸機,或者什麼戰略核潛艇之類的武器。

    可以進行單獨使用,從而搞個滲透突襲的任務更加的恰當。

    也就是說DDG—1000做個刺客還成,至於當護衛,白瞎了他的隱身能力。

    那麼拿著DDG—1000就用來執行這樣的滲透任務,香不香呢?

    你可拉倒吧,人家叫雪中送炭,他這叫錦上添花,有沒有他都一樣。

    這又咋說呢?

    講究滲透,從航母上起飛的無人機,人家的滲透能力可比DDG—1000強多了,效果也比DDG—1000強多了。

    而且一架無人機和一艘DDG—1000,相比較的話,無人機能有幾個錢,就算是丟了,被人家打下來,那也不會太心疼,而DDG—1000,好傢伙七十多億美元啊!這要是有啥損失,那心疼的絕對要掉渣啊。

    至於類似於戰略核潛艇能力。

    人家一艘弗吉尼亞核動力潛艇,能搭載一百五十枚導彈,射程可以達到兩千多公里。

    而DDG—1000雖然說他是一艘重量級的驅逐艦,達到了一萬四千五百噸的排水量,但撐死了他也就八十多個單元的垂直髮射數量。

    這兩下一對比,就知道優劣了。

    而且論隱身能力,一艘核潛艇的隱身能力可要比你這水面隱身能力強吧?畢竟核潛艇就是靠隱身吃飯的,這是人家的天賦技能,沒了隱身能力,潛艇就是待宰的羔羊。

    所以您說這DDG—1000的隱身能力有用嗎?東西是好東西,但作用好像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再有就是DDG—1000強調的是對陸作戰,這和瀕海戰鬥艦重複了。

    而且近岸作戰,這種作戰方式,必須要有強大的空中火力支援才成。

    美國實現了可以肆無忌憚的在別人家門口,進行這種空中上的火力宣洩嗎?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DDG—1000的高科技並沒有體現出的價值,也就是說這傢伙的高科技都點錯了,把自己給尬住了。

    所以美華人才會把這驅逐艦給砍成了兩艘。

    最終美華人的目光又落到了伯克級驅逐艦的身上了,他們打算啟動升級伯克級驅逐艦的計劃,用來彌補打算讓DDG—1000填補的空缺。

    那麼DDG—1000難道就被廢了嗎?那倒不至於,至少這些高科技在DDG—1000的身上進行了實踐,多少也算是有了磨合。

    日後他身上的高科技必然會被拆解,應用到其他艦艇的身上,比如升級版的伯克級驅逐艦。

    就拿DDG—1000身上有一套聲吶系統來說,咱不說他的反潛能力比舊有的聲吶高多少吧,就說他使用的人員,就比一般的聲吶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員。

    相信這東西,會在升級版的伯克級驅逐艦上能看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吳亦凡-從此以後,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