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生諮詢師超哥
-
2 # 孫子李兵解讀
作為顧客價值實現的載體,企業商品可以分解為三部分價值:核心價值、形式價值、附加價值。
核心價值商品核心價值指商品的基本功用,是產品質量的基礎(當年海爾集團的張瑞敏忍痛親自掄起鐵錘,砸亂了76臺質量不合格的冰箱;奧康集團王振滔當著員工的面親手剪掉數千雙不合格的皮鞋;因為他們意識到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形式價值商品的形式價值體現為顧客對商品的感覺和聯想,它是商品的包裝、名稱、價位、規格、型號、推廣概念等等對顧客的綜合印象;
附加價值商品附加價值指企業所能提供的附加服務。
在市場競爭激烈,商品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主要決定於商品形式價值的表現,商品形式價值表現的極致就是形成商品文化;營銷企劃的最高境界就是發現、創造並恰當展示商品與生俱來的個性文化,文化的滲透力足以影響到文化環境中每一個有思維的個體,商品文化的形成既是市場拓展的強大動力,也是市場保護的堅強壁壘。
什麼是商品的價值?關於這個問題,馬克思老人家已經論述過,他說“價值就是凝聚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這個定義簡直讓人云裡霧裡聽不懂,這也太抽象了吧?這個定義對創業、生產有啟發和指導意義嗎?我反正資質平庸,理解不了。
如果作為一個商人,卻不能理解商品價值的含義,那不是一件很搞笑的事嗎?這極易讓生產發生導向性錯誤。比如你生產出了一款鞋子,按照馬克思老人家的理論,這鞋子裡凝聚了人類的勞動,就有了價值。但是這種鞋子又醜、又重,穿著還不舒服,在市場上無人問津,那這鞋子還有價值嗎?價值是透過價格體現出來的,是用來使用和交換的。如果商品無人使用,也無人交換,沒有體現出價格,這樣的商品根本就沒有價值,最後只能是成為處理品或者被當成垃圾直接扔掉。
我認為,商品的綜合價值體現在了以下三個方面:
1、有用性。
2、有價性。
3、交換性。
也就是說,商品越是好用,價Grand SantaFe高,交換越容易,這個商品就越有價值;商品越不好用,越不值錢,願意買賣的人越少,商品的價值越低。比如蘋果手機,好用吧?好用。價格高吧?高。一上市就賣得光光吧?必須的。那這款手機就非常有價值。而酷派手機呢?好用吧?勉強。價格高吧?不高。一上市賣得怎麼樣?賣不掉。很顯然,這款手機就沒什麼價值,所以連公司都倒閉了。
好,我們把握了價值的三點特性,那對我們生產商品有哪些指導作用呢?
1、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使用者需要什麼?痛點在哪裡?這是所有商家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生產商品就是為了解決需要和痛點、難點。如果不注意這一點,生產了一堆大家不需要的商品,開發了一些無用的功能,這並不會提升價值,還浪費了生產資料和人力資源。越是滿足大眾廣泛需要的產品,越是能解決痛點、難點的產品,越值得生產,商品價值越高。
2、以使用者體驗為導向。一個商品的好壞,誰說了算?當然是消費者。消費者用腳投票,用鈔票投票,就能表現出商品的價值。你給使用者的體驗越好,商品的價值就越大,價格就越高。可以說,一切不顧及使用者體驗的生產都是在耍流氓。
那什麼是使用者體驗好?就是用這款商品各方面感覺不錯,用起來太爽了。我們有的企業主喜歡自說自話,閉門造車,根本不瞭解使用者要什麼,喜歡什麼,給使用者帶來什麼體驗,想當然地生產出一堆產品。但因為使用者體驗太差,響應者很少。這樣的商品必然價值很低,一旦低於成本價,那只有被淘汰。
使用者體驗主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呢?從使用者的心理上下功夫,比如滿足使用者的虛榮心和顯擺的慾望。從使用者的眼睛下功夫,讓使用者覺得商品很美、很好看,比如外包裝搞得那麼漂亮就是為了好看而已。從使用者的耳朵下功夫,讓他們覺得很好聽,比如音響質量好、很動聽。從使用者的嗅覺上下功夫,讓商品很好聞、很香,比如泰國香米。從使用者的味覺上下功夫,讓商品很好吃,比如特色小吃。從使用者的觸覺上下功夫。比如絲綢質地的衣服,讓人摸起來很舒服。
小米手機是十分注重使用者體驗的公司。在手機沒上市之前,就建立了各種與使用者交流的渠道和機制,加強與使用者的互動,根據使用者反饋和需求不斷地改進作業系統。這讓使用者充分體驗到了被尊重的感覺,小米手機還沒上市呢,就讓使用者形成了良好的使用者體驗。所以,小米手機第一批500萬部手機,只在一個小時內就全部賣空。這就是尊重使用者體驗的超級回饋,也是提升小米手機價值的途徑。
3、以產品保值升值為導向。產品越是有價值提升的趨勢,越有交換的需求,商品的價值就越高。買漲不買跌就是這個道理!比如一件二手紫砂壺工藝品可能標價2萬,但是某顧客認為這東西有升值到10萬的可能,他甚至願意花10萬元去買。目前這個價格會迅速成交,交換性很強。而一輛二手汽車,標價10萬,但是顧客都認為這輛車只值2萬,那這輛車恐怕久久賣不出去,交換性很差。
一般來說,商品出廠時間越久,交易得越多,越不值錢。但有些東西卻可以越老越吃香,轉手越多越吃香。比如古董、工藝品、名人字畫等等,這些商品價值會越來越大。
不過,這種具有投資價值的東西畢竟是少數,那麼,就算不能升值,也要努力做到保值,減緩貶值的速度。同類商品中,誰的貶值速度越慢越值錢,越體現價值;誰的貶值速度越快,越不值錢。比如華為手機開始售賣時5800元,在下一款手機上市前,降低到了3800元。而三星手機出廠時也是5800元,在下一款手機上市前,卻降到了2800元。很顯然華為手機貶值速度要慢一些,價值也更高一些。
要做到保值增值,就要提升商品的品牌度、口碑,還要賦予產品文化、情懷、故事、名人效應。為什麼吃個米線非得去吃雲南過橋米線?又貴,口味也差不多。因為顧客吃的是文化、吃的是情懷、吃的是美好的感覺。為什麼買手機一定要看品牌?因為品牌是商品價值的背書,是價值的保證,更容易保值,當然比山寨手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