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望不到的孤城

    首先表明立場,我不會撕卷子打耳光。具體怎麼看要看自己養的孩子的性格,叛逆期要尊重,給時間讓他們承受叛逆期的痛苦煩躁,然後告訴他們,叛逆期我理解,但是這是期,有期的,體會這個期對你下一代有好處。打他們幹什麼,我們有生第一次做爹孃,而他們何嘗不是我們給了生命後第一次做我們的孩子?!

  • 2 # 文娛百曉生

    現在中學生離家出走的現象時有發生。

    我的同事就曾遇到過——她班裡有兩個學生因為和父母發生爭吵結伴離家出走,他們在外面混了整整一星期,花光了從家裡偷走的九百多元錢,然後又自己回了家。家長和老師處理起來都感到非常棘手。這種事按照情理應該懲罰,可是又投鼠忌器,怕話說重了孩子再一次跑掉,於是家長像是慰勞立功人員一樣好吃好喝招待,學校老師也不敢嚴厲地處罰學生的曠課行為,只得先讓孩子進班(如果再從學校跑掉可擔待不起),這樣一來就變成孩子用離家出走這種方式拿住了家長和老師。同事說,這種有過離家出走經歷的孩子特別難轉化,有的竟養成了習慣,打也無效,勸也無效,最終只能放任自流了。

    武候祠中有一幅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時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這幅對聯同樣也可以用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如果父母能走進孩子的心裡,多與孩子溝通,不用撕卷子扇巴掌也可以管好孩子。倘若不懂得正確的教育方法,錯過了教育的最好時機,以後無論寬嚴都不會有好的收效。

    最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寬嚴有度,嚴厲中要體現出愛,讓孩子受到懲罰時能感受到溫暖。寬容中要維護原則,讓孩子獲得諒解時能明白規則。

    當然,這一切說的容易,做起來難。

    絕大多數家長看孩子寫作業都會火冒三丈,那是在拿自己的能力來衡量孩子的能力。

    絕大多數家長獎勵孩子時都超過了應有的界限。

    心理學上有一種延遲滿足。對於孩子的一些要求,不要立即答應,要讓孩子完成某項任務,才滿足孩子的需求。

    比如要零花錢,必須在規定時間,仔細完成作業,不玩手機的情況下,才給予滿足。

    比如充手機話費,比如想看電視,比如想換手機。。。。。

    都可以用完成任務來管理。

    當然,這種延遲滿足也要講分寸。不能把孩子學習的內部動機轉化為外部動機,那樣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 3 # 一念奶爸

    這個事情,現在最悔恨的是孩子的母親了。真的有必要這樣處理事情嗎?

    個人覺得這個事,也給其它家長包括自己一個提醒。管理自己情緒,明白孩子自尊與壓力。

    管理情緒

    簡單看事情。

    孩子做作業,中途玩手機的行為。

    母親看到這個行為,自己開始想象,孩子不努力學習,不認真做作業。

    因為這個想法,引爆自己的憤怒。

    做出打孩子,撕卷子的行為。

    這樣展開來,是孩子行為,引起母親的憤怒,還是自己的想法引起這位母親的憤怒。顯而易見是後者。人類很多憤怒都是源於自己的想象,與對方行為有關係,但關係不是很大。很多父母是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停止自己的想象,就事論事說孩子的行為。就好了。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小問題,就是地位不平等。父母對孩子總是有一種絕對支配權作祟。很少拿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自然人來看,造成一種地位上對孩子的欺凌。試想有多少人和自己的老闆打發脾氣,因為什麼原因不會發脾氣,而選擇隱忍?不是地位上的懸殊嗎?

    壓力與自尊

    孩子在寫作業時候,很多孩子都會很拖拉,想想自己兒時也是這樣的,一會去喝個水,一會去吃點東西。不管怎麼樣都會找些閒事做。原因:

    覺得寫作業很枯燥,沒有什麼樂趣。

    真的碰到自己不會的難題,不知道如何解決,感到了無助。

    只是覺得累了,想緩解一下,休息一會。

    而孩子不能專注寫作業時候,父母應該去詢問原因,是覺得無聊,還是有難題解決不了,或者就是想休息一下。而不是上來就主觀臆想孩子是這樣那樣了。

    自尊,自尊簡單理解就是“臉面”。這個事情,孩子很小就明白這個東西。不是某天睡醒就有這個概念的。13歲,應該是初中的學生了。這時候孩子正處於青春期,“臉面”這東西對他們很重要的。當然,成年人也很珍重這個虛無的東西。個人看來,越是弱者越珍重“臉面”,因為沒有什麼可以展示的東西了。至少父母在孩子青春期時候不要和孩子說這個東西的實質是什麼,他們理解不了的。讓他們自己去體會就好了。

    總結,這個事情不算單獨事件,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過這類衝動。只是嚴重性是否有這個事情這樣嚴重。管理好家長情緒,不要欺壓碾壓孩子的自尊,孩子和家長是平等的關係。不存在什麼吃我喝我就要聽我的邏輯。

  • 4 # 梧桐畫心理

    首先,孩子沒有養成專心學習的習慣,責任在家長。

    現在很多家長抱怨老師為了減輕工作量,總是把輔導學生寫作業的事兒丟給自己。

    這真的是天大的誤會。

    低年級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最佳時間,小學養成好習慣,到高年級自然就不用家長操心了。

    否則就如文中的家長,在孩子大時再氣急敗壞管教,只能釀造悲劇發生。

    其次,暴力教育不可取。

    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強,責罵幾句都承受不了,更不用說扇耳光,而且這耳光還來自自己的媽媽。

    在文中體現的這段親子關係裡,母子之間沒有信任,沒有體貼,只有粗暴的打罵。如何做好媽媽,如何處理親子關係,這位媽媽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

    最後,設想一下,如果孩子能找到,這位媽媽是再打他一頓呢,還是誠心給孩子道歉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東方神起的沈昌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