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鞅論財經
-
2 # 財經風雲
首先讓大家明白什麼是新興經濟體?
新興經濟體,是指某一國家或地區經濟蓬勃發展,成為新興的經濟實體,但目前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英國《經濟學家》將新興經濟體分成兩個梯隊。
第一梯隊為中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南非,也稱“金磚國家”;第二梯隊包括墨西哥、南韓、菲律賓、土耳其、印度尼西亞、埃及、阿根廷、波蘭、匈牙利、馬來西亞等“新鑽”國家。
然後是,由發達國家帶來的債務影響
發達國家債務危機影響更加深遠的是對新興經濟體既有發展模式的衝擊。總體看,大部分新興經濟體發展模式可以概括為在“後發效益”的基礎上,以豐裕資源或要素作為比較優勢參與全球分工,以出口驅動整體經濟增長。這種經濟發展模式為許多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帶來了長達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但同時也蘊藏了兩大結構性風險:經濟結構失衡和對外依賴趨勢的加重。當前,發達國家債務危機通過出口收縮和信貸緊縮打擊了新興經濟體經濟的同時,也使一些國家“高出口、高投資、高舉債”的對外依附型增長模式受到重大沖擊。
根據匯豐的調查,由於發達國家需求疲軟令製造業產出下滑,被調查的18個新興經濟體中有11個新訂單減少,整體採購活動在近四年來也首次下降,這直接導致貿易收支狀況出現惡化。從經常賬戶和財政餘額佔GDP比重這兩項指標來看,目前“金磚國家”中印度、南非、巴西處於“雙赤字”情況,其中印度的情況尤為嚴峻,2011年印度財政赤字佔GDP比重高達8%,經常賬戶逆差佔GDP比重達2.5%,而如果衡量債務佔GDP比重指標的話,巴西和印度兩國為新興經濟體中政府債務比例最高的。IMF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末,印度政府債務總額佔GDP之比已達68.1%,巴西為66.2%,均已遠超新興經濟體37.6%的平均水平。由於財政赤字高企,經濟增長乏力,標普先後將南非和印度的主權評級展望由“穩定”調降至“負面”,並將印度的主權信用評級調至BBB-級。此外,越南、菲律賓、土耳其、羅馬尼亞、烏克蘭等新興市場國家也飽受“雙赤字”困擾。因此,不排除個別新興國家由於外部衝擊觸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
金融風險方面,新興經濟體銀行資產品質問題開始逐步暴露。由於經濟的高速增長和直接融資市場的有限體量,新興經濟體多數存在經濟“過度銀行化”特徵,特別是儲蓄率較高的亞洲,表現為銀行資產負債表快速膨脹、信貸佔GDP比率較高等。目前來看,新興經濟體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正在上升。9月27日,穆迪宣佈下調阿根廷30家銀行信用評級;8月,穆迪下調了越南最大私營銀行亞洲商業銀行的評級,而越南銀行業的總壞賬率已經從2008年的3%大幅攀升至10%;二季度,印度央行對100家銀行的調查結果顯示,銀行壞賬已經對印度金融系統構成了最大風險,新興經濟體尾部金融風險不容小視。
需要高度重視的是,經濟、債務和金融風險稍有不慎就會產生連鎖反應,對於新興經濟體而言,短期內亟須管控可能產生的風險,而長期看,加快調整失衡的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模式已經刻不容緩。
-
3 # 財經紙老虎
55萬億美元債務不是關鍵,關鍵資料應該是債務佔這些國家GDP比重的170%,在八年內增長了54個百分點。在低收入國家,債務佔GDP的比例已從2010年的48%攀升到67%。大家都知道債務不是個絕對負擔,而是個相對負擔。GDP如果可以支援,那麼借債沒關係,未來可以還。如果債務超過GDP增長的比重超過60%,就要考慮到債務的利息積累可能超過借債投資帶來的收益。
也就是,如果GDP增長跟不上,債務利息會超過企業創造利潤的能力,有可能這些國家即使不借貸,也會不停的增加債務直到債券奔潰。
不過現階段全世界債務嚴重不只是新興國家。美國國債接近110%的GDP佔比,日本佔比200%。歐盟原來規定了硬條件,就是一國國債比例不能超過GDP的60%。每年赤字不超過GDP的3%。而現在在歐盟只有德國達標。
整個世界都在過度借貸,為什麼世界銀行拿新興經濟體說事。
因為世界銀行是有錢人的銀行美國人主導世界銀行,日本人主導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主導亞投行。世行更像是發達國家的傳聲方式。美、日、歐的問題更加嚴重,借債更多,甚至於負利率。
世行呼籲,新興經濟體需要展開經濟防禦。如果不行就不要過度擴張債務。但這不是新興國家單獨的問題。我們要小心的反而是那些比例重大經濟體的債務謹慎問題。
-
4 # 大方妹幾
世界銀行在週四釋出的一份報告中說, 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債務,在2018年升至創紀錄的55萬億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70%,在八年內增長了54個百分點。世界銀行警告說,這些經濟體半個世紀以來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範圍最廣的債務積累意味著,決策者必須迅速加強防範金融衝擊的措施。
近年來越南、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出現了高速增長,但是這種增長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債務增長基礎之上的。一旦控制債務的增長,經濟增速便可能會出現斷崖式下跌。而如果不控制債務增長,金融風險將越來越高,一旦遭遇金融衝擊,就容易出現金融危機,引發經濟衰退,還會被髮達國家割韭菜。
新興經濟體之所以會面臨這種尷尬的局面,問題的根源在於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忽視了對收入分配的改善。經濟的擴張,就是“有效需求”的擴張。隨著經濟的增長,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內部消費需求會越來越不足,投資需求也會隨之萎縮。如果不能擴大外需,就只能靠增加債務來增加“有效需求”。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發達國家的經濟陷入停滯,新興經濟體的外需增長疲軟,貧富差距又在不斷擴大,債務規模自然會出現快速增長。如果不能改善收入分配,一切都將會是徒勞的。
回覆列表
自從二戰期間世界各國紛紛退出了金本位制度,只有美國在此後堅持著。可是,到了1971年還是沒有撐住金本位制度,尼克松總統宣佈廢除了“佈雷頓森林協議”,美元也取消了同黃金掛鉤(1盎司=35美元)。
西方發達國家也是在不斷地放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更是在2008年以來也是開足馬力,大量印製鈔票。債務也是從佔GDP的110%增長到佔GDP的170%。其債務額度達到了55萬億美元。這幾乎是世界總財富100萬美元的一半以上。
可是,沒有約束的貨幣擴張政策就如同吸毒上癮一樣,這是一個不勞而獲的最佳方式。
通過在左邊口袋填寫國債紙條,而在右邊口袋就可以按動印鈔機按鈕。哪天要是心血來潮,把左邊口袋的借貸和右邊口袋的貨幣一對衝,還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債務也抹掉了。只可惜,市場裡的錢卻是一天天地多了起來。一些有錢人或企業通過融資賺錢來彌補貨幣的貶值,可是,大部分的小老百姓就遭殃了。自己手裡的錢被不知不覺地稀釋了,還不知道到底被誰給偷走了!
要是正常的貶值幅度還好,因為這樣自己也會又一個心理預期。最怕的是每當出現重點的經濟狀況和投資熱情,就會開大馬上加快債務的製造,看上去是為了普天福斯,像一個人的火車站,機場變成了養雞場等等。但實際就是為了緩解經濟增長率下滑。但是,一旦無法支撐經濟執行的節奏和債務的數額,就可能出現大規模的金融危機,整個經濟一片狼藉,財富也就付諸東流,就如柯南一夢,醒來後發現已經兩手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