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鷹鴿分析

    印度的中國產航母發展之路,讓人真正理解了時間是如何的漫長,從一波三折的設計史到先後三次奇蹟般的下水經歷,整體來概括就是一個“拖”字,拖了再拖的現實經歷是有諸多核心因素在裡面的。大致羅列起來主要有以下兩個大的方面:

    第一個原因:政府層面的反覆不定,導致政策和資金跟不上

    我們回顧印度中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的發展歷程,從上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招標方案設計開始到今天已經過去30多年。最早印度選定的是法國DCN公司提出的27000噸的設計方案,1989年印度政府換屆後,認為印度不需要噸位這麼大的航母,因此義大利公司又拿出了15000-17000噸級的設計方案。但後來印度高層對於中國產航母根據當時的需求環境在噸位上一直比較糾結,導致整個專案一拖再拖;直至1997年印度政府才算是真正的確定了他們要發展的目標,確定了中國產航母的噸位在32000噸-37500噸之間,並將該專案命名為“藍天衛士”。

    1997年的方案算是基本奠定了印度航母糾結了十多年的噸位問題,但由於資金問題以及一些技術準備問題,這艘航母直至2009年才開工建造,早期的預計建造總費用為4.7億美元,但是在後續的建造中,這個建造費用一再飆升,截止目前已經接近50億美元了。我們可以從“維克蘭特”號航母的發展過程中清晰的看到印度高層的反覆不定,這直接導致了後續航母政策以及資金上一系列的問題,這嚴重的制約了印度中國產航母的發展歷程。

    第二個原因:航母系列技術不掌握,導致印度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儘管“維克蘭特”號航母被印度稱為是中國產航母,但其實質上發動機採用的是美國的產品,雷達使用的是俄羅斯的“頂板”三座標雷達,導彈選用的則是以色列的“巴拉克”垂直髮射裝置;在設計上大體採用了法國DCN公司的設計藍圖,義大利部分參與了部分船體和武器系統的設計。正是因為如此,技術和材料的高度依賴國外,一定程度上直接導致了後續的三次下水傳奇經歷。

    2009年開工建造,到2011年第一次下水,原以為是印度軍工的超音速,後來才得知是因為航母建造工程中途專用的鋼材沒有了,工程不得不被迫停止下來;其建造商科欽造船廠認為鋼材短時間到不了的話,他們需要騰出船臺建造其他訂單,這就有了第一次下水;沒過多久“維克蘭特”號再次回到船臺開始二次建造,2013年第二次下水,但是很多人發現其上層建築以及船體尾部都沒有完工;因此又有了2015年的第三次下水,這次算是正式下水了。

    由此可見,印度對於建造航母的整體技術到所需要材料,印度自己都沒有能力進行生產,這就造就了其極度依賴國外,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印度中國產航母的整個發展歷程,不僅僅是時間上一拖再拖,而且資金也是水漲船高。

    總結一下

    印度中國產航母發展舉步維艱,整個建造歷程橫跨30多年,這是由於諸多因素綜合導致的,其中比較突出的因素有政府層面的反覆不定,導致中國產航母政策和資金跟不上;另一個重要因素還是在於技術不過關,印度在航母綜合技術上的積累遠未到自行發展的地步。因此,慢並不是沒有道理的,而是切切實實的現實因素所制約的。

  • 2 # 坤哥自媒體Vlog

    印度首艘中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的最新影像曝光,該航母目前仍在科欽造船廠進行建造。從畫面中看,這艘航母最近幾個月在外觀上並無太大變化,艦島明顯仍是處於“空殼”狀態,還未安裝雷達、天線等相關裝置。

    印度首艘中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最新畫面

    而據“防務世界”網站1月下旬的報道,印度方面表示,“維克蘭特”號航母將於2020年年中進行首次海試。2月份時印度海軍也曾表示,“維克蘭特”號將於4月10日開始進行海試。但從最新曝光的進度來看,“維克蘭特”號想要在年中進行海試已經基本不可能。

    “維克蘭特”號航母自2009年開始建造鋪設龍骨以來,進度就一拖再拖。2011年年底該航母曾為了給其他艦船騰出船塢而提前下水,隨後又返回船塢繼續建造;2012年8月,“維克蘭特”號正式下水,但當時僅完工30%,連艦島都沒有安裝。在隨後的建造的過程中工程進展也十分緩慢,而且成本也是一路水漲船高。

    印度航母起步早,使用經驗也很豐富,按道理說不應該太困難的事情。但事實是,印度根本不具備建造這類船隻的工業實力。

    “維克蘭特”號的設計標準不低,該艦引進眾多國家的經驗和先進裝備。設計上獲得了義大利的幫助,動力來自通用電力大名鼎鼎的LM2500燃氣輪機,雷達和防空武器系統來自以色列,攔阻裝置由俄羅斯設計,搭載的是俄製米格29K艦載機。

    這些不同源頭的技術和裝備引進,如果利用得好,可最大化的發揮各自的優勢,如果全艦整合做得不好,那麼就是各個分系統相互排斥。但是,印度獲得航母長期靠購買,也就是長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再加之印度在艦用燃氣輪機、特種鋼材、螺旋槳、動力裝置、升降機、攔阻索、相控陣雷達、艦載指揮控制系統、衛星通訊、慣性導航、電子對抗裝置等很多核心部件研發生產上沒有自主權,對外採購時又會受到種種掣肘。也就是說印度對首艘中國產航母的建造服役很大程度上沒有“自主權、決定權”。

    印度中國產航母的建造工期拖延,期間發生問題無數。已經發生了一系列事故,包括鍋爐爆炸、汙水管道破裂、漏水、艦載機墜毀、機艙起火,以及今年電子裝置被盜。於是有人預言技術完工後首航時肯定也會出故障,這是可以理解的。

    “維克蘭特”號原定於4月10日海試

    直到去年年底,“維克蘭特”號的建造才終於有了實質進展——航母上搭載的燃氣輪機主機成功進行首次點火,這標誌著印度首艘中國產航母的動力系統正式運轉。

  • 3 # 靜夜細語

    低調好久的印度第一艘自產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近期終於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雖然這艘中型航空母艦造了十幾年,甚至中間還下水了好幾次,但是迄今為止,“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依然沒有完工,公開的影像顯示,“維克蘭特”號的工程幾乎沒有進展,其艦島仍然保持“空空如也”的狀態。印度希望“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能夠在2022年交付印度海軍使用,但如果這種拖沓的狀態繼續的話,則“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的服役時間將會是個謎團。

    在“維克蘭特”號航母止步不前的情況下,印度是否還有下一艘新航空母艦的開工計劃呢?其實還真有,印度的未來航母專案已經被命名為“維沙爾”號,這是一艘預計比“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規格更大的航母。目前“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設計排水量在37500噸至40000噸左右,該艦長260米,寬度60米,使用滑躍式起飛模式,搭載艦載機為30架。“維沙爾”號航母計劃排水量達到65000噸,搭載飛機將超過50架,印度希望實現彈射起飛,甚至加裝核動力裝置。

    但是經過長時間鬧騰之後,印度似乎也開始認清楚自己的實力了,早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印度國防參謀長比平·拉瓦特就已經宣稱印度打算推遲第三艘航空母艦的開發工作,按照拉瓦特的說法,印度將調整其目標,潛艇部隊將是擴充的優先項,其中包括大量的核動力潛艇和常規動力潛艇開工計劃,而且印度還準備在海外佈設更多基地,這都是印度海軍轉型的一種跡象。在這樣的情況下,“維沙爾”號航母將被擱置。

    當然在外界看來,印度做出這一決定明顯也是被迫的。為了維持所謂“大國海軍”的臉面,印度一直打腫臉充胖子發展航空母艦,在歷史上印度多次引進英國和俄羅斯的二手航母,現役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就讓印度付出了23.5億美元的改裝成本。而現在的“維克蘭特”號航母成本也已經暴漲至接近30億美元,是原來預算的數倍之多。嚴重的成本超支,制約了印度的航空母艦發展計劃。與此同時,技術發展的遲滯、艦載機配置的不全面,也讓印度不得不放緩其航母的發展步伐。

    事實上,在3月份的時候,媒體還報道稱,印度海軍計劃向一傢俬人造船廠租借一個長為260米的泊位,這正好可以用於安置“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這份協議規定的租期為2022年至2030年,如此長的租期說明一個問題,即“維克蘭特”號航母可能會處於長期沒有戰鬥力的狀態。既然印度海軍都做這樣的打算了,那麼“維沙爾”號航空母艦就更加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了。哪怕印度能夠拿到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方案支援,恐怕短時間內也只能是先看著別人家的航母咽口水了。

    印度還沒有能力完全自造航母。比如航母上的一些重要子系統,印度都無法自造而必須進口。根據維基上的說法(INS Vikrant (2013)),維克蘭特號還在等待俄羅斯提供飛行平臺(aviation complex),但因為俄羅斯方面的拖延而遲遲不能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珊瑚絨牛奶絨法蘭絨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