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雪2006

    中國朝貢體系,是人類的一個特殊懷柔制度。體現中華民族仁義,大度,和親性格,而不是戰爭掠奪,中華民族的誕生,就具有這種基因傳承。人類和平,共存共生,世界大同,天下為公,這是中華民族一種優秀傳統。

    12000年前,中國水稻種植,標誌進入農耕社會,從那時到夏朝前,是一個文明燦爛的共產主義原始社會及奴隸社會前期,疆域極其廣闊, 大部落與小部落之間,大概就是以龍圖騰認同和朝貢方式存在的。傳說中商湯曾經向夏朝進貢。商湯打敗夏朝後, 寄承夏朝的朝貢部落及國家,為了減少朝貢國的負擔,命伊尹制定了四方來貢的法令《四方令》。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對眾諸侯國享有朝拜進貢等權利,秦國打敗晉國,一些小國紛紛向秦穆公進貢。漢朝時,漢武帝打敗匈奴,西域地區很多政權紛紛漢進貢。

    《史記》記載,漢武帝時期,周武王滅商之後,將商宗族箕子分封到北韓,這就是箕子北韓。《漢書》記載,北韓王孫右渠拐漢族人口,邊境滋事,武帝讓他來朝貢,但孫不奉詔,並派人去刺殺使者,結果誤殺了自己的將領。使者回來後,說自己殺了北韓將領,得到武帝的賞識。武帝派人攻打孫右渠,建立了朝貢關係。東漢時期,這種關係時而斷絕,時而恢復。三國後,這種關係已經破壞,但魏國同北韓的的文化政治交往還是頻繁的。南北朝混亂時期,北韓與中國的朝貢關係徹底破壞。隋朝統一中國,此時北韓已經分裂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個國家。隋朝皇帝對周邊的民族和國家,採取包容開放態度,使得一度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朝貢體系得到了恢復。唐太宗時,對外開放政策,使得西域,東南亞和北韓半島,日本列島,紛紛來中國,朝貢關係是一個黃金髮展期。五代十國是一個低潮期。宋朝是一個國家疆域和對外關係內縮時期。西邊被西夏割據,北邊有遼,東邊有高麗,南邊有大理,占城,安南等國家。是朝貢關係的第二個低潮期。宋國因戰敗還被迫與西夏,遼以及後來的金,進行所謂歲幣關係。元朝時期,朝貢關係已經模糊。高麗你被元朝佔領,元朝橫掃歐洲。因為元朝侵略日本,日本徹底斷絕同中國外交關係。東南亞的朝貢關係進入第三個低潮期。

    明朝是外交關係最多的國家。明朝與周邊的日本,北韓,琉球,安南,緬甸寮國,暹羅,呂宋等建立外交關係,還有南亞,非洲一些東部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由於鄭和下西洋的原因,朝貢國家越來越多,鄭和死後,很多國家不來朝貢了。清朝與北韓,琉球,緬甸,安南,寮國,暹羅等建立外交關係,與尼泊爾,不丹也建立了外交關係,是朝貢關係的最後一個王朝。朝拜和進貢,是兩國之間一種承認尊卑地位的禮節性外交關係,與朝貢的方式,換取大國對小國的政治承認,是和平共處的一種方式。

  • 2 # 八卦那個圈

    誠邀。首先要說朝貢是朝拜和進貢的簡稱,從字面意思就可以明白這是小國對大國進行的一種禮儀。沒錯,朝貢就是兩國或者兩個政府之間的一種承認尊卑地位的禮節性外交關係,古代東亞地區用朝貢的方式換來小國對大國的臣服以及大國對小國統治地位的承認,通俗點來說就是你給我東西我罩著你一樣。

    朝貢的歷史追溯的已經比較久遠了,朝貢興起於漢武帝時期,說來事情也比較滑稽,當時的北韓的孫右渠拐漢人口,並且在邊境還一再的多生事端,擾亂邊境安定,這不是作死嘛,漢武帝不收拾你收拾誰,不過漢武帝還是比較想透過和平外交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所以派使者讓他進貢,他非但不進貢還打算殺了使者,結果搞笑的是殺錯了人,本來以為這種橋段只有電視劇裡會出現沒想到歷史上還真的有,這個使者也是貪功,回去給漢武帝報告說是他殺了將領,漢武帝一聽挺可以的,哎,於是就重用了這個使者。但是此時的北韓王很生氣啊,你來殺了我一個將領我不能無視啊,內心可能在想"我不要面子的啊",於是兩家開始打了起來,當然是漢武帝贏了,北韓向漢朝貢。你說這北韓也是夠了,在漢武帝后期國王被一些其他不法分子殺了,殺人的人還自立為王,多生事,這漢武帝看不下去了,一舉滅了北韓,從此也就是朝貢關係徹底破裂。

    說了說開端,那我們就來說說發展吧,唐宋時期是朝貢關係發展的一個黃金期,各族人們友好相處,很融洽。五代的時候是一個比較低潮的時期,因為那個時候戰亂不斷,朝貢就無從談起,畢竟誰都不服誰。宋朝因為戰敗被迫進行所有的歲幣關係,但是嚴格來說按照傳統的對朝貢的定義,這還不能算是真正的朝貢關係,因為畢竟還是有戰爭的存在。

    元明清是朝貢體系一步步走向衰落,我就拿明朝來說說吧,明朝的時候鄭和下西洋,所到之地的國家看明朝物產豐富,裝備先進,既有物力又有財力,折服於這個雄偉的帝國,所以在鄭和回國時船上便多了很多要去朝貢的國家,就這樣朝貢的人越來越多,有的甚至國王自己來,還一住好幾個月,真的是一大盛景。不過鄭和死之後,朝貢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朝貢體系算得上是一種聯盟,但是不像我們現在的聯盟,之間存在著一種不平等的關係,但是在當時封建主義帝國統治時期這也是一個小國存在的一種方式。當時的皇帝經歷了很多很多的鬥爭才爭到皇位,讓小國朝貢也是體驗一種征服的快感。

  • 3 # 北斗維斟

    要評價朝貢制度,我先用幾句話來概括朝貢制度。第一句話是“朝貢制度是夏商周分封制的延續”,第二句話是“朝貢制度形成的基礎是天下共主的觀念”,第三句話是“朝貢制度導致中國妄自尊大,但是也有利於漢文化的傳播”。

    朝貢制度的發展

    一,夏商周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內外服或者五服的概念,王畿範圍內是王朝直接控制的地方,這裡實行國野制和井田制,直接派遣官員來治理,稱“內服”。而王畿以外的=存在的部落,只要臣服於中央就就可以,名義上必須“天下共主”,這就是外服。

    實際上,外服也分為受控制的和不受控制的。受控制的一般是王族成員分封過去的,而沒有受控制的只是,名義上的冊封。不過也可以透過武力威脅別人臣服,所以武力越強,外服的範圍就不斷擴大。

    周朝建立後,為了控制廣大的黃河下游地區,於是廣泛實行分封制,這些主要分封過大多數王族成員,因此也是可以直接控制的,可以算作周朝的領土。但是對於南方很多傳統的勢力,就只是表面的冊封而已,例如楚國、巴國、等都只是名義上的分封(冊封),並沒有實際控制。況且楚國國王也自己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因此自己稱王。這實際上就是楚國也並不承認臣服於周朝,而是自己和周朝平等存在。不過中原的史書,如《春秋》卻依然堅持把楚國列為最低等級的一個諸侯“子”。而後來齊桓公強大,率領八國聯軍進攻楚國,楚國也僅僅表示願意進攻“苞茅”而已,並沒有去“王”號。

    在秦漢大統一的以後,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郡縣制的採用,這個直接管理的地區空前擴大,而這個外服就不得不向更偏遠的西南夷、西域、北韓、南越、甚至匈奴推進。因為這時候中國的最高領袖已經稱帝了,於是冊封的物件就可以稱王,小一點的稱侯。

    如,漢武帝在西南地區曾經冊封滇王,夜郎侯。在西域地區冊封三十六國。在嶺南地區冊封南越王,東甌王等,在北韓冊封北韓王。這時候和東亞各國的朝貢制度就初步奠定了。

    唐朝繼承了漢朝的方式,分封南詔為“雲南王”,渤海國首領為“渤海郡王”,還有新羅,甚至日本等。冊封的國家要求必須採用唐朝的年號,不過這是武力所能威脅到的地方。而在武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只要有個名義上的冊封就算心滿意足了。

    元明清時期,這種冊封更是被皇帝所追求,明朝將整個東南亞都冊封了,甚至一路冊封到了東非國家和部落。實際上這種冊封大多數只是明清的一廂情願,大多數國家甚至都不承認明清的冊封。而真正能夠被控制的地方也就是越南,北韓,琉球等鄰國。

    近代以來,越南、北韓相繼脫離朝貢體系,朝貢體系也就瓦解了。

    朝貢體系的意義

    朝貢體系名義是“天下共主”,這也就使得明清皇帝自稱“天朝上國”,認為世界上只有中國才是文明,其他的都是蠻夷,這就是華夷觀念。甚至認為世界所有的國家都應該向中國朝拜。因此英國馬戛爾使團訪問清朝的時候,乾隆皇帝要求他們下跪,並且認為他們是來朝貢的。

    直到鴉片戰爭時期,華人依然認為英國是島嶼,就來林則徐也這麼認為,魏源等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雖然已經認識到外國的強大,但是仍然認為他們是島夷。

    因此朝貢體系容易讓中國陶醉於“天下共主”的環境中,自稱“天朝”,最終閉關鎖國,導致和世界脫軌。

    那麼朝貢體系有什麼好處呢。歷史上,朝貢體系下的雲南(滇國、南詔,大理),渤海國,北韓、越南等國都是在朝貢體系下,不斷吸收漢文化,推動了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這就推動了漢文化在東亞地區的傳播。

    朝貢體系雖然大多數沒有實際控制,但是畢竟有名義上的“宗藩關係”,這就為未來中國的發展擴張打下一個合法的框架。

  • 4 # 競爭力導師

    東亞的朝貢體系是基於中華文化以及儒家文化所建立的一種國際關係體系,最開始是夏商周時期,由於交通不發達、人煙稀少、政令不暢通以及不規範、中原王朝管理難以企及的原因,中原王朝的夏商周等中原統治者為了維護和處理與周邊小番國的關係,同時也為了維護其霸主地位採取的一種對周邊小國外交關係政策即周邊小國近的須經過中原王朝的冊封和進貢才算合法,中原王朝可以不對其進行管理,否則中原王朝可以對其征伐;而對於那些遊牧民族只要其來朝進貢即可,不必經中原王朝冊封;這種體系經過漢朝、特別是唐代後發現稱為朝貢經貿體系,尤其在唐代得到極大發展;到了明代又進一步發現稱為薄來厚往的朝貢體系,即只要來朝貢的外番政權無論其朝貢多少,中原王朝都會送回給其更多的禮物,使朝貢體系進一步得到擴大,東亞朝貢體系的思想是以仁義為核心,以禮為外表,以和為貴的王道思想體系,為維護我中華文明的發展和擴張,為維護世界的和平,促進世界的發展提供了一種與西方殖民體系完全不同的國際關係方式,與西方殖民體系採取掠奪、殺戮、征服的殖民體系相比,中華的朝貢體系是世界大同成為有可能,至少大大減少世界的殺戮、掠奪,讓世界國際關係變得更和諧、更文明、更輕鬆和更文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雞毛這部劇簡直“不可理喻”,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