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戶外探險OUTDOOR
-
2 # 鼻涕龍Digital
對於越野跑,首先是在自然當中。既然在自然中,環境就一定具有多變性,土路、碎石、大石頭、臺階、泥濘、棧道、過水、過雪山,這些都是我們在越野跑中會遇到的壞境。
而對於公路跑,有兩種環境:一種是場地的訓練,一種是穿上運動鞋,在附近的馬路上進行跑步,還有一些人對成績要求比較高,可能會去防火道,帶一點坡度的馬路進行訓練。
-
3 # Monster海怪
路況:公路跑顧名思義就是公路就是你的賽道就是你跑步的道路。越野跑則複雜的多,簡單一點的可以有城市公園臺階小徑以及公路組成的城市越野,稍微難一點的可以加一些需要爬升的山頭和陡坡,甚至再難一點的高海拔天空跑(skyrunning)以及vertical game(一種爬升比例極大的越野跑形式,基本大於等於每公里一百米爬升)。天氣影響:公路跑比如馬拉松賽因為大多數在城市內舉辦一般不會受到天氣的影響,甚至下些小雨的時候可以幫助很多跑者達到最好成績。越野跑則受天氣影響比較大,因為天氣原因被縮短更改賽道甚至取消比賽的事情經常會遇到,比如2016年的環富士山超級越野跑UTMF,就因為遭遇大雨從168km的賽道縮短為42km。因為當天氣惡劣的時候在山裡的跑者可能面臨失溫摔傷以及迷路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甚至可能超過了組委會強制裝備的覆蓋能力。不過在天氣可控的條件下,多變的氣候也是越野跑的魅力之一,一個真正的越野跑者會根據天氣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狀態和速度。裝備:公路跑裝備相對簡單,速幹短袖短褲以及一雙路跑鞋即可。越野跑裝備則複雜的多,抓地力更好的越野跑鞋,不同容量能盛放水和食品以及衣物的水袋揹包,頭燈這些基本的除外,可能還會根據海拔氣候溫度的不同增加一些戶外專用裝備,比如衝鋒衣褲冰爪頭盔羽絨服等等。肌肉:公路跑長時間用到的肌肉基本沒有變化,而越野跑則調動的肌肉更多,因為在山路中越野跑時每邁出一步都處於不同的姿勢,減少了身體某一部位由於過度疲勞而引起的損傷。並且彎曲不平的地形使每一塊肌肉、韌帶都得到了鍛鍊,為關節提供了更好的支撐與保護。節奏:公路跑幾乎就是單純的速度快慢的跑,而越野跑則包含了更多的節奏變化,就好比山地車需要根據路況不停換擋一樣,越野跑也需要根據上下坡以及坡度來不斷調整行進速度,或走或跑甚至慢慢顛上坡都是越野跑的一部分。
-
4 # 跑者阿飛
這裡從15個角度來比較公路馬拉松與越野跑。
1.路況/強度公路馬拉松:一馬平川,頂多幾個坡。
越野跑:起伏多變,應有盡有。一般來說,同樣的距離,越野跑的難度是公路的1.2-1.5倍。
2.距離公路馬拉松:42.195km。田聯規定,賽道長度只能多不能少,實際測量1001米也當作1000米。由專業的測量員騎著帶有距離計的腳踏車來測量。
越野跑:各種距離,主辦方說了算。不可能直接測量,只有GPS反覆測量。
3.海拔差公路馬拉松:田聯規定,從起點到終點的海拔高度的減少要在比賽距離的1000分之1以下
越野跑:爬升小了,難度就低。越虐人氣越高。動則不動累計幾千米的爬升。
4.時間公路馬拉松:一般6-7小時關門
越野跑:幾十小時,甚至幾天
5.路線/風景公路馬拉松:雖然也有提前熟悉全路線的。但完全不熟悉也幾乎不會迷路(個別也有把老黑帶入歧途的特例)。
越野跑:距離超長,不可能提前熟悉全部線路。絕對要防止迷路。需要熟悉線路,必須攜帶路線圖,海拔圖等(注意防水)。在CP點核對時間,確認&調整之後的計劃。
至於風景那就不用說了,再好的公路也不能和大自然比。
6.配速公路馬拉松:很多人都會追求”一步不走“。都說平均配速是最好的跑法
越野跑:走跑結合是上策。路況多變,關注配速沒有意義。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策略,並隨機應變調整比賽戰術,補給計劃。包括在那裡天黑,在那裡天亮,在那裡替換衣服和戴太陽鏡。當然還有隨身補給怎麼用,在那個補給站補充什麼等等,
7. 跑法技巧公路馬拉松:一般來說沒有特別要求,大家天生都會跑。只要機械地邁動雙腳就可以了。
越野跑:路況多變,不同路況需要不同技巧。需要時刻集中注意力,根據腳下的路況,隨時做出應對。跑姿跑法完全不同。
8.裝備公路馬拉松:鑑於赤腳跑者的存在,路跑其實沒有要求。
越野跑:戶外天氣環境變化莫測,要武裝到牙齒。還要攜帶備用物品
9.補給公路馬拉松:簡單制定補給計劃。攜帶少量補給+官方補給可以完賽馬拉松
越野跑:精密制定補給計劃。需要熟悉各補給站的狀況,量身制定補給計劃,帶大量補給+補給站。
10.風險公路馬拉松:一般沒什麼特別風險
越野跑:山嶽地帶特有的危險和天氣突變等等,身在戶外,一切皆有可能。
11.成績公路馬拉松:不同比賽之間,還可以互相比較成績,有成績PB一說。
越野跑:不同比賽之間的成績完全沒有可比性,即便同一比賽在不同時間,因為路況/天氣等不同,也沒有可比性。
另外,公路馬拉松上晚起跑幾分鐘很正常,於是才有槍聲成績/淨成績一說。而越野跑幾天的比賽,不差這幾秒,不在乎晚起跑。
12.急救公路馬拉松:沒有特別要求,懂急救最好,不懂夜可以參賽。除了急救兔,一般不用揹負急救包,賽道上有專業的急救保障。
越野跑:需要選手有一定的戶外急救能力,必須攜帶急救包,荒山野林,選手的安全需要自己來保障。
13. 拉拉隊公路馬拉松:身邊常有跑者。有的大型比賽,沿途的拉拉隊不斷。
越野跑:越野可以說是極其嚴苛,孤獨的比賽。也許幾天幾夜都是自己孤家寡人,經常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在大自然面前實在是渺小。不到CP點也許都看不到人。
14. 比賽規則公路馬拉松:一般比賽的規定都是千篇一律,沒有賽事自己特別的規定。
越野跑:很多比賽都有自己獨特的比賽規則,比如是否可以使用手杖,比如隨身行李的重量等等。
15.兔子公路馬拉松:路跑兔常有。對於馬拉松的官兔來說,更重要的是配速,兔子像一道流動的時間指示牌,讓選手跟著節奏跑,就可以在指定時間完賽。
越野跑:越野兔不常有。越野跑更重要的是陪伴,即便有也是私兔,根據選手的實際水平和賽道的具體狀況,制定比賽策略和補給計劃,並保障選手的安全地達成目標。一個好的越野兔子,不僅需要是經驗豐富的越野老手,還要是心理輔導師,營養師,醫生和教練,是“操盤手”,是可以隨身攜帶的“後援團”。
-
5 # 跑步學院
馬拉松比賽在國內算是遍地開花,越野跑也不賴。身邊有很多即參加公路跑也參加越野跑的朋友,他們都說兩者根本不是一個感覺,那到底有啥區別呢?
第一:越野跑更注重核心肌力的訓練很多朋友反映自己跑得慢,別人輕鬆四、五分的配速,在自己身上非要使出吃奶力氣,才能跑到那個成績,要麼氣喘噓噓要麼心率飆高。隨著鍛鍊的堅持,這樣的成績也許會改變,但越野跑卻不行,不是光靠堅持運動就能實現成績的突飛猛進。跑不快很大部分原因除了個人適應,就是自身的核心肌力問題。
第二:越野跑要比路跑更專注越野跑是一項沒有具體規劃,根據當地自然環境進行的跑步專案,除了對山的熱愛,對自然的鐘情,最需要的是百分百的專注精力。很多朋友懼怕越野跑的原因,溯其根本就是害怕因某些不確定因素,而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隨時做出合理判斷。
第三:越野跑不拘泥於PBPB對於路跑者來說,再熟悉不過,但在越野跑中卻不需要。
身邊有越野跑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這些越野跑痴迷者,平時在公路上風馳電掣,但在山路上速度卻慢如蝸牛,5km、10km、20km甚至更長的距離,對於越野跑來說,可能要花出路跑時間的一倍、兩倍甚至更長。是道路難走嗎?不完全是。越野跑的魅力在於“整體多變性”、“不可預見性”,不是每一寸道路都如路跑那樣一馬平川,有時是客因有時卻是主因。我們選擇越野跑的初衷是什麼?不就是為了那些在公路上看不見的風景嗎?既來之,何不好好欣賞一番呢?PB可以讓我們更加自信,但有時忽略他也能讓我們更加信心滿滿。
第四:越野跑更暢快經歷過越野跑的人,會深刻體會到上天給人的禮物是那樣的完美、和諧。路跑執行的是腿和腳的連帶機械運動,輔以手臂的前後擺動;而越野跑則需要全身的平衡和協調,方能提速、前進,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得到了有效的發揮和施展。路跑回家要考慮消耗的配比進而對飲食做出相應選擇,而越野跑後,因為身體需求,更多需要的是能量的補充。
回覆列表
公路跑幾乎沒有門檻,出門就能跑,對地形不存在什麼特殊要求。無論以健身為目的還是以參賽為目標,都有完善的訓練指導。越野跑提供了一種讓跑步迴歸自然的完美形式,未知性則增加了挑戰難度。越野跑大概會是跑步的終極版本,因為它昭示了跑步的一個輪迴,從原始中來,又到原始中去。
越野跑以地形為基礎演化出不同特點的賽事,參賽體驗可以用豐富多彩來形容。當然這會更考驗跑步的技術。如果仔細看路跑者和越野者的身材,最能發現的就是大腿上的差異。路跑可以看做是一條直線的推進,更多使用向前推進的肌肉,股二頭肌會比較發達,越野跑複雜因素多,包括上下坡以及硬度不同的地面,使用身體向上推進的肌肉群頻率增加,於是他們的股四頭肌更加發達。
訓練方法也不同,越野跑高手們從來都要透過實戰來提升自己應對不同環境下的競技水平,同時,更注重跑步過程中的補給以及在不同型別比賽中的裝備配比。公路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有一套成熟的訓練體系和方式,無論是間歇練習、長距離慢跑練習還是節奏練習等等。只需要循序漸進,總能達成自己預期的目標,通常來說,將計劃做細緻並完成,結果是可以被預見的。
儘管越野跑比公路跑要求更高一些,但越野跑並不僅僅適用於更健康的跑步練習者,起伏的地面使走路成為必然,野外沿途所有的一切都給渴望呼吸新鮮空氣的人一次絕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