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上皇

    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描寫了三衢道中的恬雅的環境,境由心生。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第一句:梅子黃時日日晴,以賦起興,交待時間,天氣。

    第二句:小溪泛盡卻山行,承上句,先君子樂水,後又智者樂山,順勢而為。

    第三句:綠陰不減來時路,繼續平鋪直敘,平如白話,暗喻詩人仕途順利。

    第四句:添得黃鸝四五聲,轉合句,用黃鸝聲音,來突出一個靜字。

    此境天然生成,此景不需雕琢,美如畫卷引人入勝。

  • 2 # 丹青樓主

    作者描寫春夏之交的美景,心情愉快,途中景緻,天朗氣清,梅黃了,綠陰的道路,,黃鸝鳥的歡叫,。作者本人,是赴任,訪友,遊覽,,此時的心曠神怡,沉浸在快樂生活,,

  • 3 # 仙人掌8000

    《三衢道中》是南宋詩人曾幾在遊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詩。這首詩寫了詩人在初夏時節,也就是五月行於三衢山道中的見聞感受,表現了詩人愉悅的心情。

    三衢道中

    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品詩解意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這兩句詩中,從“梅子黃時”可以得知詩人是初夏時在三衢山遊玩的。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僅表明作者的行程,還透露出作者的喜悅之情。這兩句詩的大意是: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從這兩句詩中可以看出,詩人遊山歸來,路上的綠陰仍然不遜色於登山時的濃郁,而路邊綠林中又增添了幾聲悅耳的黃鶯的鳴叫聲,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和意趣。這兩句詩的大意是: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 4 # 素雅凝輝

    曾幾:宋代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他學識淵博,勤於政事。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清淡閒雅,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

    作者寫了什麼於三忂道中?先看原詩:

    一一三衢道中

    梅子黃時日日情,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標題:三衢道中,在去三忂州的道路上。因境內有三衢山而得名。

    這是一首旅遊行中寫景的絕句,是詩人對旅途中遇到風景的新鮮感受。

    第一句"梅子黃時"是指五月江南初夏,梅子快要成熟的季節,這段時期每年也常常陰雨連綿,今年卻天氣晴好,"日日情"Sunny明媚,心情開朗。這一句也為下文旅途風物的清新輔墊。

    第二句"小溪泛盡卻山行",因為衢州境內多山,所以途中兼有水陸。先乘船溯流而上,當不能再進行時,便舎舟登山走小路,這種由水轉陸時的新鮮喜悅之情很有趣。

    第三句"綠陰不減來時路",看到這句,明白了詩人在不久前已經循著與這次相反的方向,經過三衢道中一次。這次是沿原路回去。綠陰還是那麼美好,沿途的景色不減來時的濃郁。這句寫的簡潔明快。

    第四句是緊接著第三句,路上夾道綠陰中時而傳來幾聲悅耳的黃鶯鳴叫聲,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和意趣。

    這首詩看似平淡無奇,讀來卻耐人尋味。尤其是對來時路的回想和由此引起的對比映照,詩的意境就不尋常了。

  • 5 # 文字拾荒人

    梅子黃時日日睛,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註釋:

    1、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縣,因境內有三衢山而得名。

    2、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

    3、小溪泛盡: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

    小溪,小河溝。泛,乘船。盡,盡頭。

    4、卻山行:再走山間小路。卻,再的意思。

    5、綠陰:蒼綠的樹蔭。陰,樹蔭。

    6、不減:並沒有少多少,差不多。

    7、黃鸝:黃鶯。

    作者筒介: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於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誌銘》,稱他“治經學道之餘,發於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後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閒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譯文:

    梅子黃透了的時候,每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氣。我和朋友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山路上綠樹成蔭,與來的時候一樣;林中傳來幾聲黃鸝的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幾分幽趣。

    曾幾是一位旅遊愛好者,這首詩就是他遊賞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作品再現了詩人遊賞三衢山時的愉悅情景,抒寫了行於三衢道中的見聞感受,流露了詩人對自然山水與平淡生活的熱愛。

    “梅子黃時日日晴”,開篇首先交代出行的時間:“梅子黃時”,即陰曆四月至五月。在江南,,梅子快要成熟的季節,往往多雨,難得“日日晴”。因而仔細品味,這“日日晴”是在寫詩人的愉悅心情。於是遊興驟然興起,與朋友相約結伴去遊山玩水。

    “小溪泛盡卻山行”,寫出行遊賞的路線。按時間先寫“小溪”,再寫“泛盡”(到了小溪的盡頭),而改走山路,三衢山中一小道兒,可見詩人遊興之盎然:溪盡興未盡,“日晴"心更晴。

    “綠陰不減來時路”,緊承上句寫歸路之“綠陰”。這裡用“來時路"巧妙地將筆墨悄然過渡到描寫歸程上來。眼前這美麗如畫的“綠陰"比來時沒有減少,反而更加濃郁、涼爽、寧靜,寫出了輕鬆愉悅的內心感受。

    “添得黃鸝四五聲",將意境描寫推到極致,將詩人舒暢愉悅之情推至頂峰,使主題更臻完善。在山路的綠樹濃蔭中,婉轉著黃鶯那悠揚悅耳的歌聲,為山路宜人的景緻增添了無窮的意趣與生機,同時也更好地流露詩人寄情山水的愉悅情懷。“添

    得”二字用得巧妙,透過形象的描寫暗示了雖是遊賞歸途然而仍然興致濃郁。

  • 6 # 詩在旅途

    《三衢道中》

    宋代: 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三衢,今浙江衢縣 。

    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

    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被作者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山中寧靜的景色,而且寫出了詩人山行時輕鬆愉快的心情,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再配上濃郁的綠陰和幾聲悅耳的黃鶯的鳴叫聲,有聲有色,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和意趣,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

    正在此時,作者詩興湧向心頭,遂作此篇。

    正如袁枚《遣興》中所寫:“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多為絕妙詞。”…….

    願所有讀到此篇的朋友們,今後的生活充滿詩意……

    #心晴計劃#@詩詞品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賬會計崗位主要工作內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