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團毛藍天白雲

    古代最主要的禮節是跪拜禮。

    在古代,有五禮之說,一是祭祀禮,為吉禮,二是冠婚,為嘉禮,三是賓事,為賓禮,四是軍旅,為軍禮,五是葬禮,為凶禮。

  • 2 # 不二菇涼耶

    中國古代主要的禮節是跪拜禮。直到唐代,華人還是習慣“席地而坐”。古人的“坐”,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的跪,兩膝著地,然後將臀部坐於後腳跟之上,腳掌向後向外。西周時的禮儀規定,當要表示尊敬時,就伸直上半身,也就是所謂“引身而起”;進一步的就是上半身向前傾斜、兩手伏地,這就是“拜”。正式場合的“正拜”有稽首、頓首、空首。稽首是拜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撐在地上,然後將頭叩首到地,稽留一會,手在膝前,頭在手後。這是最重的禮節,一般用於臣子拜見君王或是子孫祭祀先祖的禮儀。頓首和稽首的基本動作相同,只是拜時叩頭動作較為迅速,額頭觸地即起。一般用於下對上的敬禮。空首的基本動作是雙膝著地,兩手在胸前拱合,俯頭到手,頭與心平而不到地,又叫“拜手”。貴族出行駕車,見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要下車讓道,而對方應將手放在車前橫木上,稱為“式”。

    這種禮節以後成為習慣,即使在宋以後人們已廣泛使用椅子、凳子“垂足坐”,仍然保留了跪拜禮。而同輩者、地位相同的人之間可以行拱手禮。注視對方、將雙手在胸前合攏抱拳,一般稱“作揖”,同時發“諾”聲的為“唱諾”。

    根據儒家經典裡的記載,西周時在軍營裡不行這些普通的禮,比如凡已披掛甲冑的將士不行跪拜禮,對於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也僅行拱手禮而已,號為“介者不拜”;而受致敬者也僅需作揖還禮。兵車出行,即使有人向駕車者致敬,也無須行“式”還禮,號為“兵車不式”。軍營中授受有鋒刃的武器時要以木柄一頭來遞交。出軍營的時候,武器的鋒刃要向前,而進入軍營時鋒刃要向後。到了漢代以後這些軍營禮節仍然存在,比如著名的漢文帝“細柳勞軍”故事中,周亞夫就以“甲冑之士”為理由不行跪拜禮,不過沒有披甲的將士仍然要行跪拜禮。

    唐以後的軍營相見禮結合了跪拜禮和作揖。比如戚繼光規定軍營中下級將士參見主將都必須“兩跪一揖”,非直接下屬參見則“一跪兩揖”。道路遇見直接上級必須下馬讓道,行拱手禮路迎。如果是非直接上級軍官,仍要下馬讓道立正候過。把總參見千總“兩揖一跪”,以下各級均如此。上級下達軍令下級必須跪接。並宣稱“軍中立草為標”,任何人都必須向上級行禮。清朝的軍營相見禮以單腿著地的“打千”為主,見上級必須“打千”,如果是向直接上級報告,仍然要行跪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田玉稀有材料的排行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