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三郡多山的地形,匱乏的資源,落後的經濟,都極大地制約其戰略地位。如果荊州不失,東三郡還有一定的戰略價值。荊州落入東吳囊中,失去了荊州的依託,東三郡即便在蜀漢手中,也不過是一塊雞肋!
丟失東三郡,是關羽被擒殺且荊州全失之後,劉備集團遭遇的又一重大挫敗。那麼,劉備集團是如何得到和失去東三郡的?東三郡得失對劉備集團有什麼影響?
東三郡在哪裡呢?東三郡是西城、上庸和房陵的總稱。西城郡今陝西省安康市,公元215年,曹操擊敗張魯奪取漢中後,將漢中郡東部的安陽(今石泉縣)、西城置西城郡,治所位於今天的安康市漢濱區;上庸郡治所是今天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房陵郡治所是十堰市房縣。房陵郡由《史記》“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而得名。
曹操將西城、上庸和房陵三郡劃歸南陽郡管轄,蜀國因其位於漢中以東,稱其為東三郡。東三郡跨今天的陝西東南、湖北西北,原來是漢中地,群山環抱,地勢險惡,重山疊嶂(從東到西有秦嶺、大巴山,武當山,巫山),北境有沔水(即漢江上游)相通,西城在沔水邊,上庸和房陵在沔水南,分別以堵水和南河連通沔水。受地形限制,在地理上自成一體,對外是封閉狀態,長期與世隔絕。
東三郡生存環境險惡,自秦代以來這裡就是發配罪人的地方。《史記》記載秦國曾先後將呂不韋的門客一萬多戶都遷到房陵、滅趙國後將趙王遷也流放到房陵。之所以選擇這裡做流放地,就是因為群山環抱,如同一座天然的大監獄。西漢時,西城、上庸、房陵都是漢中郡的屬縣,當時有罪的大臣和漢朝宗室也都被髮配到房陵來。可見這裡何等的是窮山惡水,荒涼偏僻,經濟文化落後,是典型的貧困山區不發達地帶。
對於要跨有荊州和益州的劉備集團,東三郡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雖然從經濟角度看,這裡土地貧瘠,人口稀疏,但從軍事地理角度看,東三郡是連線荊州和益州的重要交通要道。
漢中與東三郡主要倚賴沔水(漢江)連通,而我們前面說過,漢江水量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均很大,水勢無常,受地形影響,船順流而下比較容易,逆流而上則非常困難。加上東三郡東西跨度長,這就使得漢中管轄鞭長莫及。因為地理阻隔,東三郡與西邊的漢中和東邊的荊州都少有往來,自然容易滋生割據政權。活動於上庸、西城一帶的申耽、申儀兄弟是本地最大的地方豪強,他們依靠險要的地形,過著半獨立的土皇帝生活。劉表入主荊州,治所在襄陽,幾乎接近益州地界。東三郡無疑成為了兩州的緩衝區。從軍事戰略角度分析,諸葛亮提出“跨有荊益”,荊益之間的聯絡,主要是透過東三郡來實現的。
劉備奪取漢中後,命孟達率兵北上攻取襄陽西面的房陵郡。孟達領命後馬上出兵,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先率軍乘船從宜都出發,沿長江溯江西上到達三峽內的秭歸,然後棄舟登岸,沿著今天的香溪河谷翻越五百里的崇山峻嶺,到達粉水上游,接著孟達軍沿著粉水順流而下,依著山間的河谷地帶到達房陵。孟達軍隊迅速攻克了房陵,殺死了太守蒯祺。而這個蒯太守,就是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雖是劉表任命,此時已經歸附了曹操。
劉備怕孟達的兵力不足,另一方面鑑於東三郡的重要性,需要派心腹人前往,孟達畢竟不是劉備的舊人,劉備對其不是太放心。在孟達率兵西進的同時,劉備派劉封從水路沿漢水東下支援孟達,劉封軍迅速攻下了漢水邊上的西城郡,隨後直奔上庸城而來,劉封軍從東往西攻,孟達軍從西往東攻,申耽、申儀兄弟發揚了牆頭草隨風倒的優秀品質,向劉封和孟達投降。到219年6月,漢中的東三郡全部歸屬於劉備集團,由劉封統領。至此,劉備的勢力達到全盛。
孟達殺死蒯祺,自然與諸葛亮結下仇怨。要知道,諸葛亮小時候靠大姐撫養,與大姐的感情可想而知。奪取東三郡,孟達本來居功甚偉,但並沒有得到劉備的封賞,是不是諸葛亮的原因,不得而知。反倒是劉封,在東三郡處處壓制孟達。220年7月,劉封不可思議地搶奪了孟達的儀仗隊,這讓長期受到壓制的孟達惱羞成怒,帶領自己的人馬投降了曹丕。當時還是魏王的曹丕命令夏侯尚,徐晃與孟達裡應外合,一舉擊敗劉封,申耽、申儀兄弟自然發揚遇強即降的優良作風,舉旗依附,東三郡回到曹丕的手裡。221年,曹丕取“曹魏興盛”之意,改西城郡為魏興郡。
劉備取得了漢中和東三郡後,關羽又攻打襄陽。假如漢中、東三郡,襄陽連成一體,劉備就有機會問鼎中原,對孫權也構成了很大的威脅,這是曹魏和孫吳絕不願意看到的。荊州被奪後,劉備沒有處理好東三郡的關係,造成了又一個戰略樞紐的丟失,劉備集團的處境雪上加霜。
總之,東三郡多山的地形,匱乏的資源,落後的經濟,都極大地制約了其戰略地位。如果荊州不失,東三郡還有一定的戰略價值。荊州落入東吳囊中,失去了荊州的依託,東三郡即便在蜀漢手中,也不過是一塊雞肋。諸葛亮假如沿漢水去攻擊南陽,且不說成本高昂,戰略上那也是作死。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後來在北伐時期,主攻的方向一直是隴西而不是東三郡的原因。
東三郡多山的地形,匱乏的資源,落後的經濟,都極大地制約其戰略地位。如果荊州不失,東三郡還有一定的戰略價值。荊州落入東吳囊中,失去了荊州的依託,東三郡即便在蜀漢手中,也不過是一塊雞肋!
丟失東三郡,是關羽被擒殺且荊州全失之後,劉備集團遭遇的又一重大挫敗。那麼,劉備集團是如何得到和失去東三郡的?東三郡得失對劉備集團有什麼影響?
東三郡在哪裡呢?東三郡是西城、上庸和房陵的總稱。西城郡今陝西省安康市,公元215年,曹操擊敗張魯奪取漢中後,將漢中郡東部的安陽(今石泉縣)、西城置西城郡,治所位於今天的安康市漢濱區;上庸郡治所是今天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房陵郡治所是十堰市房縣。房陵郡由《史記》“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而得名。
曹操將西城、上庸和房陵三郡劃歸南陽郡管轄,蜀國因其位於漢中以東,稱其為東三郡。東三郡跨今天的陝西東南、湖北西北,原來是漢中地,群山環抱,地勢險惡,重山疊嶂(從東到西有秦嶺、大巴山,武當山,巫山),北境有沔水(即漢江上游)相通,西城在沔水邊,上庸和房陵在沔水南,分別以堵水和南河連通沔水。受地形限制,在地理上自成一體,對外是封閉狀態,長期與世隔絕。
東三郡生存環境險惡,自秦代以來這裡就是發配罪人的地方。《史記》記載秦國曾先後將呂不韋的門客一萬多戶都遷到房陵、滅趙國後將趙王遷也流放到房陵。之所以選擇這裡做流放地,就是因為群山環抱,如同一座天然的大監獄。西漢時,西城、上庸、房陵都是漢中郡的屬縣,當時有罪的大臣和漢朝宗室也都被髮配到房陵來。可見這裡何等的是窮山惡水,荒涼偏僻,經濟文化落後,是典型的貧困山區不發達地帶。
對於要跨有荊州和益州的劉備集團,東三郡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雖然從經濟角度看,這裡土地貧瘠,人口稀疏,但從軍事地理角度看,東三郡是連線荊州和益州的重要交通要道。
漢中與東三郡主要倚賴沔水(漢江)連通,而我們前面說過,漢江水量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均很大,水勢無常,受地形影響,船順流而下比較容易,逆流而上則非常困難。加上東三郡東西跨度長,這就使得漢中管轄鞭長莫及。因為地理阻隔,東三郡與西邊的漢中和東邊的荊州都少有往來,自然容易滋生割據政權。活動於上庸、西城一帶的申耽、申儀兄弟是本地最大的地方豪強,他們依靠險要的地形,過著半獨立的土皇帝生活。劉表入主荊州,治所在襄陽,幾乎接近益州地界。東三郡無疑成為了兩州的緩衝區。從軍事戰略角度分析,諸葛亮提出“跨有荊益”,荊益之間的聯絡,主要是透過東三郡來實現的。
劉備奪取漢中後,命孟達率兵北上攻取襄陽西面的房陵郡。孟達領命後馬上出兵,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先率軍乘船從宜都出發,沿長江溯江西上到達三峽內的秭歸,然後棄舟登岸,沿著今天的香溪河谷翻越五百里的崇山峻嶺,到達粉水上游,接著孟達軍沿著粉水順流而下,依著山間的河谷地帶到達房陵。孟達軍隊迅速攻克了房陵,殺死了太守蒯祺。而這個蒯太守,就是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雖是劉表任命,此時已經歸附了曹操。
劉備怕孟達的兵力不足,另一方面鑑於東三郡的重要性,需要派心腹人前往,孟達畢竟不是劉備的舊人,劉備對其不是太放心。在孟達率兵西進的同時,劉備派劉封從水路沿漢水東下支援孟達,劉封軍迅速攻下了漢水邊上的西城郡,隨後直奔上庸城而來,劉封軍從東往西攻,孟達軍從西往東攻,申耽、申儀兄弟發揚了牆頭草隨風倒的優秀品質,向劉封和孟達投降。到219年6月,漢中的東三郡全部歸屬於劉備集團,由劉封統領。至此,劉備的勢力達到全盛。
孟達殺死蒯祺,自然與諸葛亮結下仇怨。要知道,諸葛亮小時候靠大姐撫養,與大姐的感情可想而知。奪取東三郡,孟達本來居功甚偉,但並沒有得到劉備的封賞,是不是諸葛亮的原因,不得而知。反倒是劉封,在東三郡處處壓制孟達。220年7月,劉封不可思議地搶奪了孟達的儀仗隊,這讓長期受到壓制的孟達惱羞成怒,帶領自己的人馬投降了曹丕。當時還是魏王的曹丕命令夏侯尚,徐晃與孟達裡應外合,一舉擊敗劉封,申耽、申儀兄弟自然發揚遇強即降的優良作風,舉旗依附,東三郡回到曹丕的手裡。221年,曹丕取“曹魏興盛”之意,改西城郡為魏興郡。
劉備取得了漢中和東三郡後,關羽又攻打襄陽。假如漢中、東三郡,襄陽連成一體,劉備就有機會問鼎中原,對孫權也構成了很大的威脅,這是曹魏和孫吳絕不願意看到的。荊州被奪後,劉備沒有處理好東三郡的關係,造成了又一個戰略樞紐的丟失,劉備集團的處境雪上加霜。
總之,東三郡多山的地形,匱乏的資源,落後的經濟,都極大地制約了其戰略地位。如果荊州不失,東三郡還有一定的戰略價值。荊州落入東吳囊中,失去了荊州的依託,東三郡即便在蜀漢手中,也不過是一塊雞肋。諸葛亮假如沿漢水去攻擊南陽,且不說成本高昂,戰略上那也是作死。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後來在北伐時期,主攻的方向一直是隴西而不是東三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