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勇戰王聊歷史
-
2 # 四川達州人
祠堂?
很早就可以。
《周禮》規定天子七廟,諸侯五,卿大夫三,士一。所以具備士的身份就可以有宗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祠堂。
而擁有一個士,對於一個家族來說,還不是太難。嚴格說就是舉人,寬鬆些就是秀才。只要家族有士,就可以立祠堂。
-
3 # 愛上讀書寫作
俗話說:祖功德行千秋盛,宗訓福潤萬古興。在中國古代,祠堂是一個家族用來弘揚祖先功德、傳承祖訓家風、凝聚家族精神的重要場所。
具體在清朝,哪些人可以做祠堂?下面進行解答。
一、祠堂從上古時代起源,到了清朝,祠堂已遍及全國城鄉及港澳臺等海外祠堂又叫宗祠、宗廟、祖祠。是供奉祖先神主,進行祭祀、舉行家族內各種儀式活動或處理家族事務的場所,被視為凝聚宗族血脈的象徵。
最早的祠堂叫宗廟,起源於上古時代,是天子祭祀祖先的專用房屋,代表著皇室和國家。那時,宗廟為天子專有,士大夫和民間家族都不敢建宗廟。
後來的宗廟制度有所發展,除天子外,諸侯、公卿、大夫、士等可以立宗廟,庶民不能立宗廟。
到唐代,方始出現民間祠堂。宋代的朱熹更是提倡家族祠堂,規定每個家族建立一個奉祀高、曾、祖、禰四世神主的祠堂。
准許百姓大規模興建祠堂,是在明代,據《禮記王制》記載:“古代天子建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至明代,始准許庶人立始遷祖廟。”
到了清代,祠堂已遍及全國城鄉以及港澳臺海等海外,祠堂隨處可見,而且規模也越來越大。
二、清朝那些人可以做祠堂?從祠堂的起源和發展可以看出,在清朝,祠堂已經不再是天子和士大夫等尊貴之族的專利,而是已經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每一個同性家族,都可以興建一個祠堂。祠堂的建築規模和檔次根據家族的實力來定。往往一個家族的祠堂,體現著這個家族祖上的榮耀和後人的財力,見證著一個家族興盛的傳奇。
祠堂建成以後,要供奉祖先牌位,彰顯祖先功績,制定族規族紀。用來祭祀祖先、瞻仰祖先功德;開展家族宗親的議事、定規、處理族裡大事和教育、懲處族人等活動。
三、現在的祠堂功能,大多被族譜所取代祠堂發展到今天,很多清代興建的祠堂已經不復存在,但祠堂所彰顯的彰顯祖先功績,良好族規的家風家教,聯絡家族宗親等等功能,被傳承下來,在編撰的族譜和家譜中,被廣泛應用,祠堂的功能,也一定程度上被族譜、家譜所取代。
-
4 # 何偉讀史
關於東北,《山海經》中有這麼一段話:“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肅慎是中國古代東北民族,大體分佈在今長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龍江中下游廣大地區,是滿族的祖先。
提到滿族,不由想到愛新覺羅和清宮劇,其中康熙、雍正和乾隆是當下人們最喜歡的三位皇帝,也是大清朝最昌盛時期。眾所周知,清軍入關是在1644年,在此之前,滿清貴族的統治一直是在東北,以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為主要代表。
努爾哈赤是滿清皇室歷史中的第一位皇帝,清朝建立後,尊為清太祖,被稱之是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之君。但說到清太祖,就不得不說一說清始祖了。
敦化,這一座躍然而起的歷史名城,遠在一千多年前是渤海國的都城所在。幾百年後,布庫裡雍順在此建立了滿族早期第一個政權,號稱滿洲,開啟了滿族輝煌的歷史風雲。而他,就是滿清皇室的清始祖,愛新覺羅·布庫裡雍順,滿族人的始祖。
布庫裡雍順是一位富有神話色彩的人物,《清稿史》中是這麼記載他的:“始祖布庫裡雍順,母曰佛庫倫,相感測朱果而孕。稍長,定三姓之亂,眾奉為貝勒,居長白山東俄漠惠之野俄朵裡城,號其部族曰滿洲。滿洲自此始。”
這一段記載,在敦化的六鼎山文化旅遊區的清祖祠內,展現得非常清楚。祠堂內的兩處壁畫概括了布庫裡雍順的來歷和他定三姓之亂事蹟。總的來說,這是仙女下凡洗浴,不小心吞了一隻喜鵲叼來的一顆紅果子而懷孕,不久就生下了布庫裡雍順。
據記載,布庫裡雍順生下來就能說話,見風就長,很快就成為了偉岸少年。隨後仙女告訴他的來歷,送給他柳木筏,布庫裡雍順就乘著木筏來到了敦化所在地,平定了三姓之亂,建立了滿族早期第一個政權,號稱滿洲。
因而,敦化順理成章的就成為了滿清皇室的發祥地,位於敦化市六鼎山風景區內的清祖祠是探索滿清皇室文化不得不去的地方,它是世界最大的滿清祭祖祠堂,是滿族人尋根祭祖的聖地,也是人文精神的家園。
作為滿族龍興之地,清祖祠填補了長白山中華滿族祖地文化的空白,融匯了薩滿祭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著異彩斑斕的民風民俗。每年冬季,是清祖祠最熱鬧的時候,對遊客開放、展示各種滿清文化風俗。
清祖祠佔地5萬平方米,主要由始祖廟、天女宮、列祖館組成。其中,始祖廟就是滿族始祖布庫裡雍順的所在處,他非常醒目,高8.5米,是現代人在根據史料記載的基礎上所刻畫出來的。在他身後是愛新覺羅宗譜,長40米,高10米。
周圍是清皇室歷代帝王的塑像,共十二位,根據時間和登基順序,第一位皇帝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最後一位是末代皇帝溥儀。但比起其他清朝帝王的偉岸形象,溥儀的造型十分耐人尋味,是一個孩童形象,正是他沖齡登基的年紀。
但再看布庫裡雍順的高大威猛的模樣,不由想象滿清皇室的文明和政權是如此充滿神奇。據資料顯示,始祖廟上懸掛著的清祖祠牌匾是由中國最後一位恭親王愛新覺羅毓嶦題寫。他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堂侄,這塊牌匾由他題寫,實在充滿了滿清皇室的跨時代意義。
回覆列表
在明朝嘉靖皇帝之前,普通人家是不能做祠堂的。嘉靖皇帝繼位以後,因為“大禮議之爭”,之後就開始允許老百姓立祠堂,供奉自己的祖先。
大禮儀之爭:不讓皇帝認親爹!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的第9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這個皇帝18歲即位,36歲駕崩,因為崇尚一夫一妻制,他只留下一個兒子(老二夭折了)---朱厚照。
朱厚照就是明朝第10位皇帝,被後世(主要是清朝)諷刺成了最不學無術的皇帝,荒淫無道。他31歲就死了,沒有留下一個兒子。
此時,由於朱厚照是獨生子,也沒有孩子。明朝大臣們只能從朱祐樘的兄弟家族中,給朱厚照找一個“兄弟”來繼位,這也算是遵循了“兄終弟及”的祖制。此時,只有朱厚照四叔"興獻王"家有兒子,也就是次子朱厚熜(長子早死了)。這個朱厚熜就是嘉靖帝。
15歲的朱厚熜收到讓他去當皇帝的訊息後,來不及收拾行禮,騎馬就往京城跑。看到京城宏偉的城牆,朱厚熜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被楊廷和餵了只蒼蠅:讓他從東華門入城,到文華殿暫住。
(大明門是正門(南門為正),只能皇帝和皇后走。清朝時叫“大清門”,民國時叫“中華門”。慈禧太后就沒走過“大清門”。而東華門在紫禁城的東南角,屬於偏門。)
朱厚熜是知道禮儀的,這是“皇太子”繼位的流程。而他不是來給朱厚照當兒子的,他是朱厚照的堂兄弟。而且,來之前的聖旨也說了,是“嗣皇帝位”!大家都是厚字輩,憑什麼給你當兒子。朱厚熜很生氣,堅持從大明門入城,進奉天殿!
楊廷和見朱厚熜不好欺負,就同意了。不過,楊廷和還有第二招:讓朱厚熜認“伯父”朱祐樘當親父親(在宗廟祭祀中,稱朱祐樘為“皇考”)。而其親生父親,只能稱"皇叔考興獻大王"!其生母也成了“皇叔母”!欺負人!
嘉靖帝朱厚熜怒了,要跟楊廷和這幫人幹到底!此時,新科進士張璁上疏支援嘉靖帝:您即位是繼承“皇統”,不是繼承“皇嗣”,不用給別人當兒子!
而楊廷和他們這麼幹,本來就理虧。雙方各退一步,嘉靖帝給自己父母掙了一個"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和"本生母章聖皇太后"的名分。嘉靖帝有兩個爹“皇考”和“本生皇考”!
後來,嘉靖皇帝又開始給父母爭“宗廟”的名分,為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和宗廟。大臣們又不幹了,堵著門苦惱。嘉靖很牛氣,一律打屁股。還把帶頭的楊廷和的兒子也給趕出京城。
打服百官之後,嘉靖皇帝把朱祐樘夫妻在宗廟的稱呼改成了“皇伯考”和“皇伯母”。很多年後,其生父興獻王也追封為“皇帝”。
皇家叫“宗廟”,民間叫“祠堂”。在古代,祭祀祖先和上天一直是天子的職責。所以,民間是不允許搞祭祀,不能修建祠堂的。除了皇族以外,就是一些聖賢和功臣才能立祠堂,以備後人供奉祭拜。朱熹在《家禮》一文中,寫過祠堂的建築規格和佈局,以及如何供奉和祭祀。
等到嘉靖皇帝上位,由於受大禮議事件的刺激,嘉靖皇帝下令"許民間皆聯宗立廟"。於是,各地的世家大族都開始修建奢華的祠堂。此時,祠堂不僅是祭拜祖先的地方,也是族長行使族權的地方。家族中很多大事,都是在祠堂裡面,在祖先面前,舉行的。
而且,一直到民國時期,祠堂所代表的族長制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等到上個世紀60年代,很多祠堂就被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