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風93814281

    謝謝邀請,英國海軍世界第一是很漫長也很遙遠的事情。在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後到進入二十世紀之前,英國皇家海軍確實是這個世界第一流的存在,這是因為海洋立國的戰略、海洋民族的習慣、皇家海軍的傳統和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進步共同造就的。在十九世紀中葉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日不落帝國的頹勢已經初步顯現,英國的工業產值逐步被美國和德國追上,但是它仍然是一流的老牌資本主義工業殖民帝國,國力依然強大。不過在造艦技術上已經被德國趕上,這在日德蘭海戰中已經表現出來。一戰結束之後,德國公海艦隊覆滅,英國皇家海軍少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但是一戰也讓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傳統列強元氣大傷,而美國則憑藉優越的地緣政治環境穩穩地成為資本主義世界中的經濟和工業第一強國,與前宗主國英國皇家海軍相比只是差了傳統和經驗而已。戰後的再次海軍造艦競賽,美國已經能輕鬆地與英國並駕齊驅,於是在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上,以條約的形式取得了與英國相同的海軍地位,已經能保持一支與英國皇家海軍相同規模的艦隊。到了1936年之後,條約失效,海軍軍備競賽再次開始的時候,美國無論是工業技術還是綜合國力都已經能輕鬆碾壓英國,只是當時美國民眾的孤立主義情緒嚴重,美國並沒有特別大規模地擴張海軍。而二戰的到來,讓美國的海軍獲得了千載難逢的壯大機遇。因為當時英國面對的主要敵人納粹德國主並沒有強大的海軍,以陸戰和空戰為主,皇家海軍以守護英吉利海峽保衛本土和護航作戰為主要作戰任務。而美國則不一樣,1941年參戰之後,除了Continental戰場,美國海軍與日本聯合艦隊在廣袤的太平洋上展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空聯合作戰。整個二戰期間美國建造和改裝了155艘航母,所有的艦艇加起來比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從此一舉奠定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所以說百年海軍,海軍的強大從來都是和整個國家的實力緊密聯絡在一起的。雖然強大的國家未必會有一支強大的海軍,但是一支強大的海軍絕不會屬於一個弱國。

  • 2 # 皇家橡樹1972

    這張圖片是 英國皇家海軍最巔峰的時刻,是英皇 喬治.五世(現任 英國老佛爺她爺爺)加冕的時候各國派海軍敬賀的照片,模糊的老照片中, 包括清廷“海圻”在內各種大型戰艦一望無際!1911年的皇家海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力量!而這三張圖片則是,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在硫磺島戰役(彩色)和沖繩戰役時航拍的圖片,天際線一眼望不到頭的艦隊有上千艘之多!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當中指出:現代軍艦,不僅僅是大工業的產物,更是大工業生產的縮影!

    二戰期間由於戰爭水平的提高,軍事裝備的消耗與製造,體現出了美國工業製造能力的強大。也由於美國本土遠離戰場工農業生產未受到破壞的原因。其實早在1900年前後,美國憑藉國土面積大、人口多、資源豐富、工業裝置先進、金融資本雄厚…其GDP已經是世界第一的水平了,而同期歐洲英國雖然還是“世界第一日不落強國”,但是工業生產能力已經讓位於美國了,特別是“布林戰爭”花光大英帝國幾個世紀積攢的銀子,(2.2億英鎊≈14.65億兩白銀,等同兩個“庚子賠款”的實際數額),也就是說一戰以前的大英帝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也是正因為這一點,德國看清了英國的虛弱處才敢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當然還有其他原因),而一戰過後,英國徹底的將世界第一強國的桂冠讓給了美國,又經歷了20年代的“世界經濟總危機”,英帝國更加沒落了!經濟總量與美國的差距更加擴大。二戰的爆發使得英國經濟更是一落千丈,即使是全國經濟轉入“戰時經濟”運轉,但是由於國土太小、沒有資源,用在製造戰艦的任何生產資料都缺乏,鐵礦石、焦炭、耐火材料、造渣材料、鐵合金…等等基礎鋼鐵生產資料已經到了極限,鋼鐵不但海軍要用,陸軍、空軍、遠洋商船隊…都要用,實在是沒有更多的資源、人力、財力再維持龐大的皇家海軍,甚至在二戰中後期如果沒有美國的強大造船能力填補 被“海狼”擊沉的商船,大英帝國有可能會被 掐死!

    所以說,不論過去和將來,海軍始終是由國力來支援的,沒有國家強大的財力和生產能力根本維持不了“百年海軍”的基業!英國海軍從強到弱正是 :國家強則海軍強,國家弱則海軍弱!這句話的詮釋!

  • 3 # silvercastle

    一個國家的海是否強大乃至國家的海權絕不僅僅靠手中艦船的數量而決定。最主要還是國家的綜合實力。英國在一戰中被迫放棄了經典的大陸政策,親自參與到歐洲大陸的戰爭中,雖然是戰勝國,但綜合國力被嚴重削弱,自一戰開始,海外殖民地大幅萎縮,國家綜合實力已被美國悄悄取代。一戰對世界格局影響深遠,雖然協約國勝利,但個人認為一戰削弱了基本上全部的西歐傳統列強,成就了美國和日本,並直接導致蘇聯與納粹德國的崛起。

    一戰已是大英帝國沉淪的開始,二戰期間,德國海軍沙恩霍斯特、俾斯麥這幾艘破交戰艦就讓整個皇家海軍雞犬不寧,東南亞日本第二航空戰隊的精銳毫無懸念地將帝國的驕傲Z艦隊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送入海底。此時的美國已將海軍建設帶到了一個以海軍航空兵為主角的新高度,二戰期間也只有美日真正進行了一場現代化海戰。

    國力的衰弱加上手中一支過時沉舊的海軍,從此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再無昔日榮光,國家也淪為美國的大馬仔,世事無常啊!

  • 4 # 碧雪清風

    謝謝邀請,英國海軍是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決定性力量,也是世界是歷史最悠久的海軍部隊。從1692年拉和岬海戰(拉烏格海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英國皇家海軍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才被美國超越。至於為何會被美國所超越,就不得不談到一、二戰的歷史和英國、美國的地緣政治了。

    英國是位於西北歐的島國,發展海軍是強大的方向和根本,因為一支弱小的海軍,讓英國都不能夠自保,這也是英國舉全國之力發展海軍的根本性原因。只有一個擁有強大海軍的英國才能夠保護自己、對外擴張。當然了,這是歐洲強大的原因所在。但在第一次世界大以後,雖然英國贏得了戰爭,並從戰爭中獲得了新的殖民地,戰爭的巨大開銷使得英國無法繼續承擔維繫一個帝國所需要的龐大財政支出。英國有數百萬人死亡,無數資產被毀,其結果是債臺高築、資本市場的混亂以及在海外殖民地英國籍官員人數的缺乏。與此同時,民族主義情緒在新老殖民地都在高漲,而帝國的參戰以及非白人士兵在戰爭中所感受到的強烈的種族歧視都更加助長了這種民族主義情緒。經濟和財政上的困難使得英國海軍第一次開始縮減規模。就是這一次的縮減,雖然英國仍然是當時全球最強大的海軍,但卻讓英國走下坡路的開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因為是一個島國,孤立於歐洲大陸之外。一切的貿易和援助都必須靠海運來進行。但是軸心國方面(主要是德國)極力對其進行海上封鎖,並派潛艇部隊不斷襲擊,使得英國的海上貿易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與海外殖民地的聯絡發生問題,導致殖民地內部的分裂情緒是上升。更何況,二戰初期,英國被納粹德國打了一個錯手不及,損失慘重,後來德國空軍和火箭部隊用空中和V系列導彈,讓英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倫敦)淪為一片廢墟。使得英國根本沒有時間發展經濟,國力大幅度衰退,根本是靠美國援助度日。在二戰以後,隨著英國國力的下降,對各大殖民地的控制力降低,更有全球的民族主義情緒上升,使得英國即使是贏得了二戰的勝利,難以維持全球殖民體系。使得各殖民紛紛獨立建國,雖然都是英聯邦成員,但英國女王也只是名義上的元首、英國也只是名義上的領袖。在經濟上他們都是完全獨立。不能對英國經濟產生多大的增幅。而英國本島才24.41萬平方公里,到2016年人口也才6564萬,GDP也才2.649萬億美元,而且欠美國一屁股外債,更況還失去海外的眾多殖民地,沒有了土地和人口的支撐,英國如何能打造世界第一的海軍呢!

    反觀美國,他位於北美洲,在1783年宣傳建國之後,由於歐洲強國都忙於開拓亞洲而無瑕顧及,就開始不斷的擴張。到19世紀初期便基本擁有現在版圖(即963萬平方公里)。藉由一戰、二戰,美國由於遠離歐亞大陸,戰火沒有涉及到本土,使得美國依靠倒買軍火和其它戰爭物資賺得了大量金錢,而周邊又沒有什麼強大的國家,使得美國高速發展起來。更是由於一戰、二戰的緣由,使得大量人口從歐洲大陸湧入美國,使得美國的人口在一戰、二戰激增。在一戰、二戰後期,美國又加入到勝利一方,在戰爭結束後,以戰勝國的身份掠奪戰敗國的經濟和高技術人口,再加上一些因戰爭原因逃到美國的人,到二戰結束,美國的人口高達1.4億。這些都為美國以的發展奠定基礎。在二戰以後,美國因為沒有受到戰爭的創傷,和大量高技術人才和資金的投入,成為了全球經濟、軍事、政治第一強國,歐美的那些老牌強國為對抗前蘇聯的赤化,便投入美國的賬下,從而使得美國擁有國際規則的制定和執行權。為了保證自己和盟友的利益。美國打靠了全球第一的海軍部隊。

    總得來說,因為英國在二戰後失去了海外殖民地,沒有了領土和人口的支撐,經濟即使再發達,也只能做二流的強國。自然沒有維持世界第一海軍的能力和需要。而美國,不論從領土還和人口方面都比英國強上好幾倍,給經濟發展提供好強大的潛在動力。它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有能力打造現在的超級航母艦隊。

  • 5 # 一梭煙雨江湖行

    華盛頓會議上,美國已經與英國擁有同等的主力艦排水量,所謂英美日法意就是5:5:3:1.75:1.75。二戰爆發後,英國被德國襲擊忙於戰爭,美國開足馬力坐軍火商,美國很快就壓倒英國成了唯一的海軍霸主。

  • 6 # 老闆凳008

    同志哥,二戰時英國首先處在與徳國交戰的前沿,也正是德意志西特勒謀劃戰爭推進擴大地沿的打目標,由於西特勒,採用快速戰,閃電戰,打得周邊國家難與承受,可以想象當時的戰爭狂人西特勒,在一夜之間之戰佔領巜波蘭》,許多波蘭人還沉睡在美夢中就亡國了。英國也捱得很慘,佔領波蘭後,西持勒又突擊與它有諦約的國家蘇聯,第二戰場的曰本狂妄中去偷擊了美國《珍珠巷》二年後美國才宣戰出兵亞太。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西進毆洲,東戰亞太,形成蘇聯,英國,法國,中國,美國,為主的二戰反法西斯同盟國。在戰爭中真正傷極致重的國家,蘇聯,英,法,中。而美國趕上了戰爭機遇良好起點,撿漏各國,話語權從而很高。利益自然豐富。

  • 7 # 隨雨飄渺

    英國是本土工業化集中,英國海軍雖然第一,但由於海軍建設思想上過於保守,過於依賴過去慣性思維方式方法,在海軍發展思路上走向衰落。

    英國仍然堅持堅船巨炮論,對航空母艦的建設上逐漸被日本美國超越,英國保守的思想認識上,發生了偏離世界海軍發展方向。

    英華人以戰列艦為主,航空母艦為輔,這與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主,戰列艦為輔,因為美國海軍以艦載機遠端打擊,比靠戰列艦上巨炮遠,所以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損失慘重。

    美國地理位置優越性,遠比英國好,英國由於本土小,造船業又過去集中,面對德國的潛艇狼群戰術,使英國海軍被打的慘重無比,商船損失慘重,在加上德國海獅計劃的大轟炸下,英國的船泊製造業損失慘重,很難恢復到以前,從此以後陷入衰退的困境。

    美國由於模組化造船,使得革新後造船速度更快,使得船舶噸位上遠超英國。

    英國是巨大的衰退,美國是巨大增長,美國艦船遠遠超過英國的數量,英國從此以後無法超越美國。

  • 8 # 藍色大菠蘿

    這個要從一戰說起,一戰雖然英國是戰勝國,但是四年的戰爭消耗了英國的大量資源,再加上金融危機的衝擊,英國只剩下一個日不落的空頭銜,雖然在海軍軍備競賽中沒有落下但是眼看就要挺不住了。

    (永遠停留在圖紙的獅級戰列艦)

    這時美華人投桃報李的提出了限制各國軍艦發展規模的《海軍五國條約》條約裡規定了英,美,日、法、意五國主力艦的噸位為10:10:6:3.5:3.5,這樣一來美國和英國就可以平起平坐了,也讓英國稍稍的鬆了一口氣,條約制定後,英華人歡欣鼓舞的嚴格執行條約限制發展主力艦,但是透過條約英華人切切實實的被美華人套路了,沒過幾年,各國都建造了突破條約限制的軍艦,而英國直到二戰爆發也沒有造一艘主炮口徑從超過16寸的戰列艦。

    (嚴格遵守條約的喬治五世級)

    等到二戰真正爆發,英國發現自己即使把褲子當了也沒有能力建造世界主流戰艦了,還好周圍幾個國家裡海軍最好的還是自己的同胞兄弟,不然德國陸軍登陸不列顛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

    (差點讓皇家海軍顏面掃地的脾斯麥)

    也是因為周圍敵對國家海軍實力並不強,沒有發展大型戰艦的迫切需求,而美國就不一樣了,他直接面對海權國家日本,二戰前日本已經擁有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6艘,巡洋艦37艘,驅逐艦122艘,潛水艇 62艘,總噸位接近百萬噸,已經超過了美軍在太平洋的艦船數量。(當時日本海軍已經躍居排名第二了)

    另外日本多年的侵華戰爭導致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對日本的動向非常警覺,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就已經開始擴充海軍,北卡羅萊納級和南達科他級都已經下水或接近完工。

    (南達科他號戰列艦)

    而在美國全面參戰後,美軍更是以一週一艘航母的速度擴充軍備,憑藉沒有遭受攻擊的本土船廠,和太平洋上迫切的戰爭形式,美軍不得不開足馬力投入生產,到二戰結束光艦隊航母就有26艘服役。

    (不氪金怎麼玩的起這陣勢)

    相比較來說,英國就沒有這種優勢,到二戰結束時只有8艘航母,戰列艦14艘,對於以海為生的英國來說根本不夠用,所以英國還接受美國援助護航航母30餘艘,可見英國二戰基本拼光了所有家底,已經沒有能力再維持龐大的海軍,從而失去了第一海軍的實力。

  • 9 # 軍器戰位

    英國曾經號稱為“日不落帝國”,其依靠著當時世界最強大的海軍“英國皇家海軍”到處征戰進行殖民戰爭,也正是由於“英國皇家海軍”的強大,所以那時的英國殖民地遍佈全球各地,全球幾乎每個大洲、每個大洋都有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位於歐洲西線,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島國,國土四周都被海洋所包圍,靠近歐洲大陸最近的地方也隔著一條英吉利海峽。所以也正是因為自身島國的原因,英國非常重視海軍力量的發展,只有擁有一隻強大的海軍力量才能維護它遍佈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利益! ▲(英國遍佈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紅色])

    曾居世界第一的“英國皇家海軍”!

    從古至今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必須要投入相比於其他軍種更多金錢,而遍佈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也是英國財政、軍費的主要來源。以殖民地的大量產值來維持建造一隻強大的海軍,而這隻強大的海軍又用於維護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利益完整,這就是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的發展策略!

    在英國海軍大力發展實力的時候,也正好遇上了歐洲工業革命、蒸汽機革命,促使當時的英國海軍邁向更新進、更現代化的一支海上力量,成為世界上第1次真正意義上的近代海軍。那時的英國海軍早已超越了傳統海軍強國西班牙、荷蘭,成為了世界上無可爭議的第一海軍。時間到了第1次世界大戰前後,面對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海軍的逐步崛起,“英國皇家海軍”無論在艦艇噸位總量、艦艇先進性、艦艇規模等仍然保持著領先其他國家的絕對優勢。那時的英國“皇家海軍”世界第一的地位仍然無法撼動,即便把時間推移到二戰前期,世界上依然沒有哪個國家的海軍力量可以挑戰稱霸了幾百年的英國“皇家海軍”艦隊。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英國皇家海鮮的發展就逐漸放緩,但在二戰前期依然保持著海上霸主的地位,這根本原因就是英國“皇家海軍”的總體實力領先其他國家太多,就算站在原地不動其他國家也不能輕易的就追趕超越!不過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隨著戰爭的推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還沒緩過神來的英國,緊接著又被參與到二戰之中,這時的英國“皇家海軍”逐漸被大西洋對岸的另一大國所超越。

    逐漸被美國海軍奮起超越的英國“皇家海軍”艦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美國的經濟實力成為了世界最強的國家,但因為那時的戰爭並沒有燒到美國本土,美國並沒有投入資金大力發展軍事實力。到二戰爆發前期,還沒有遭受到戰爭炮火攻擊的美國依然悠哉的依靠對外貿易發展自己的經濟實力。雖然在一戰結束後,美國為了避免以後戰爭燒到美國本土,也曾一度投入較大的資金髮展軍事實力,那時的美國軍事力量也得到了較於之前非常大的提升、包括美國海軍部隊。

    從一戰結束到二戰爆發期間,美國海軍陸續進造裝備了近十艦航空母艦與十幾艘大型戰列艦,另外其他作戰艦艇也大量裝備服役。但這時的美國對於海軍發展的力度遠遠比不了二戰爆發後整個國家的戰爭機器開啟,國內工廠的產值全部用於大力發展軍事實力! ▲(二戰時在海上密密麻麻的美國海軍艦隊)

    自從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後,依靠經濟總量本就於位居世界第一的美國,一時間就將全國上下所有能用於提高軍事力量的資源全部投入到建設中。甚至有傳聞說,二戰時在美國戰爭機器全部爆發時甚至可以幾天就下水一艘軍艦,可謂非常的恐怖。依靠著強大的經濟實力,在二戰中美國逐漸超越了飽受兩次世界大戰折磨的傳統軍事強國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軍事力量!

    釋出: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 10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一般國家造一級軍艦一般都是2艘或者4艘這樣開建,但是當時作為日不落帝國的皇家軍艦一批就是5艘,其闊氣程度可見一般。都說二戰時期戰列艦已經沒落,其實不然,大西洋海戰中還是以戰列艦對線炮擊為主,在大西洋戰場上,航母也不過是打雜的存在。由於大西洋海戰的戰場比較小航母戰術根本沒有像太平洋戰爭那樣可以大展拳腳。而英國為何沒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二戰的原因,與德國進行了6年的戰爭消耗已經把英國國力消耗殆盡。

    當年國家實力就是看誰的海軍戰列艦多,如果只看數量的話直到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英國海軍戰列艦仍然是全球第一,也就是說可以認為當時英國還是全球第一。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美國海軍的首要假想敵還是英國,針對英國這個的假想敵制定作戰的“彩虹計劃”而且還是以防衛為主的作戰計劃,因為那時美國崛起之勢已經在一戰前夕就已經顯露出來了,要不是英國先跟德國幹起來,英國也遲早要跟美國幹起來,而一戰後的海軍條約就是英國像要遏制美國的過快發展。

    而一戰剛剛結束20年,歐洲戰場上戰火又重新燃起,都說一戰使得一代歐洲年輕人倒了下來,而剛過20年,戰後一代歐洲人才剛剛成長起來又要重新面臨戰火問題。而遠在北美大陸的美國在人口優勢上幾乎就領先了半個世紀,而隨著歐洲國家資源的消耗,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兵工廠,並且變成最大的債權國家,就連英國都得向美國借錢了,這英國能不被超越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許嵩毀人不倦歌詞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