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度度狼gg

    1937年10月打響的忻口戰役,是抗戰初期國共合作抗日的典範戰例,28萬中央軍、晉綏軍和八路軍,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的統一指揮下,將板垣和東條兩個侵華日酋的部隊死死擋在了忻口以北,中國軍人以血肉之軀,跟鬼子的飛機大炮誓死相搏,戰事膠著而激烈。然而忻口血戰21天最終失利的重要原因,不是忻口陣地沒頂住,而是太原東邊的娘子關開了口子。

    (第27路軍總指揮馮欽哉)

    娘子關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位於山西陽泉市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是由河北進入山西的必經之路和重要關隘,相傳是因唐朝平陽公主(李世民胞姐)曾率兵駐守於此,而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 遂有此名。娘子關西去太原僅有300多華里,一旦此處有失,則太原必然不保,所以也被稱為“三晉門戶”。

    早在忻口戰役前哨戰剛剛打響時,延安方面就已經敏銳地意識到娘子關的重要性,主席專電已經到達太原的周、朱、彭等八路軍首長,建議敦促蔣、閻重視娘子關的防禦,同時指出:“娘子關不失則太原雖失仍可堅持,如娘子關失守則華北戰局立即變為區域性戰,失掉了全域性的意義,須知華北戰局重點並不在太原,而在娘子關、龍泉關一帶之太行山脈”!

    (陝軍第17師趙壽山)

    說得夠清楚的了吧?因為娘子關若失,則山西北部的日軍板垣、東條兵團(第5師團和蒙疆兵團)將與河北日軍的第一軍合流,屆時山西東部的屏障將徹底不存,而忻口前線的20多萬中國軍隊也將面臨後路被抄的腹背受敵險境。這種對全域性判斷的戰略眼光,那不是蓋的,可惜老蔣和老閻真的差了一個段位,他們好像聽進去了,但是並沒有引起真正的重視。

    在忻口一線打得如火如荼時,閻錫山決定派遣新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趕赴娘子關統一指揮守軍,然給這位原桂系大佬撥了多少兵呢?計有中央軍曾萬鍾第3軍的兩個師、陝軍馮欽哉第27路軍的兩個師、陝軍第38軍的趙壽山一個師,攏共五個師不到6萬人,由一位桂系將領指揮中央軍和陝軍部隊,並且還沒有晉綏軍一個兵,簡直有點玩笑。

    (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

    把兩撥陝軍分開說是有原因的,楊虎城將軍的第17路軍原轄第7軍和第38軍約60000餘人,“西安事變”後第7軍軍長馮欽哉投蔣,被擴編為第27路軍(仍然只轄第42和第169兩個師),其實屬於陝軍的“叛徒”,而第38軍才是真正忠誠的部隊,故而也就被分拆使用。所以這五個師當中,真正敢戰並且善戰的只有趙壽山的第38軍第17師。

    1937年10月11日,隸屬於華北日軍第一軍的第20師團,在師團長川岸的指揮下向娘子關發起進攻,這雖然是個常設師團,但是在華北作戰的損失尚未得到補充,並且還在石家莊留駐了一部,真正叩關攻擊的僅有萬人左右,在20師團一份報告中,記載當時師團動用兵力只有9804人。按理說,黃紹竑的五個師據險頂住一萬日軍的進攻,應該問題不大吧?麻煩大了。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

    因為這五個師全部被頂在北至龍泉關、南到九龍關150裡寬的第一線,後面既無戰略縱深也沒有預備隊,這樣的一字馬平攤部署倘若日軍捅破一個地方,以國軍的戰術素養,立馬就會全線崩潰。果然,日軍分頭鑽隙發起進攻後,整個娘子關防線一片混亂,一股日軍甚至從曾萬鍾和趙壽山兩部之間,直接鑽過去攻陷了舊關。

    尤其是馮欽哉的部隊表現最為糟糕,黃紹竑得知舊關失守後,急令第27路軍派出一個師回救,然而馮部第169師卻在路上被遭遇的日軍一個加強大隊“包圍”,拼死突圍後全師基本潰散。該路軍另外一個第42師,因為陣地沒有遭到日軍進攻,就在山上幹待著,既不增援其他陣地,也不琢磨怎麼去幫助169師,反正就是“遵令防禦”。

    (第一軍團長孫連仲)

    戰局傾刻間就惡化了,日軍在娘子關正面防線猛攻一點,重點打擊趙壽山的第17師,而在戰線後方,曾萬鐘的第3軍經過反覆爭奪,也未能克復舊關,至於馮欽哉的第27路軍,自169師潰散後乾脆無所作為,說該部放水一點都不冤枉。陝軍第17師獨自硬抗日軍第20師團主力,營以下軍官陣亡27人,全師13000餘人拼得只剩下3000,娘子關危矣。

    黃紹竑一看情況不妙,急電閻錫山請援,閻老西還是沒有派晉綏軍主力前來,而是將原擬增援忻口的孫連仲第26路軍(番號已改為第一軍團)調往娘子關,於是黃紹竑的大雜燴裡又多了西北軍。在第17師的拼死阻擊下,終於堅持到了第26路軍到來,然而到了10月19日,日軍第20師團全部開抵前線,同時還增援了第109師團的一個旅團,人馬不足20000的孫連仲部隊,仍然改變不了被動局面。

    (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前敵總指揮衛立煌)

    戰至10月26日,娘子關終於全面失守,這等於給整個忻口前線的側後放了水,閻錫山試圖做最後一搏,再命令川軍第41軍、八路軍第129師前往堵截,可惜已經晚了,到11月1日日軍已經透過山嶽地帶攻陷晉東的壽陽,兵鋒迅速進逼重鎮榆次,太原已危在旦夕。1937年11月2日上午10時,鑑於娘子關保衛戰已然失利,忻口前線部隊有被包抄的巨大危險,衛立煌下令全軍撤出陣地,忻口會戰遺憾落幕。

    娘子關保衛戰的失利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先後以“添油戰術”上陣的10萬中國守軍,未能擋住15000多鬼子的突破,實在可嘆!倘若娘子關在手,那麼日軍第20師團就無法與北面板垣師團遙相呼應,進而對太原形成夾擊之勢。結果是日寇東路第20師團11月5日佔領榆次,11月6日北路第5師團兵臨太原城下,11月7日起兩路日軍對太原發動總攻,11月9日太原淪陷

    閻錫山戰略上的短視,以及一心消耗其他派系軍隊的小心眼,終於讓太原會戰功敗垂成,他曾在日記中無不惋惜地寫道:“假使娘關不失敗,豈只念三任敵攻”,可是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

  • 2 # 葭明通半瓶歷史

    當然是朱棣的最大對手李景隆給朱棣放水了,放了一次不算完,連放三次。

    朱棣感激至極,李景隆雖然是令人不齒的降將,朱棣也拜他為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極品至極 ,官大的不能再大了。每次朝廷開會,他都坐在百官之首,朱棣的一班子文臣武將皆憤憤不平。

    最後多少人誣告他謀反,朱棣只是了 來了個一概不問,以“國公”之爵位閒養了他一生。

    李景隆並非不知兵,他爹是朱元璋親外甥李文忠,李文忠自十四歲開始跟著朱元璋南征百戰,有勇有謀,戰功卓著,深得朱元璋喜歡。

    虎父無犬子,朱元璋同樣也喜歡李景隆,認為他是可造之才,加意培養,曾多次派他到湖廣、陝西、河南等地方練兵,練兵之外,還讓他管過一段時間的邊境茶馬貿易,最後更是了不得,朱元璋讓他掌管了左軍都督府。

    朱元璋時期的左軍都督府管轄的是保衛南京的部隊,浙江的部隊,遼東的部隊,山東的部隊。這個時候,南京是大明的都城。

    朱元璋怎麼要算識人知兵的吧!可見李景隆並不是繡花枕頭。

    到朱允炆給了他五十萬人馬讓他北伐燕王朱棣,他率大軍過了黃河之後,慢悠悠到德州停了一下,又進至河間。

    朱棣怎麼應付的呢?

    兩個人商量好了似的,朱棣反而帶著精銳主力跑出北平到河北永平轉了一圈,得糧草無數,緊接著又遠端奔襲內蒙古寧城,挾持了寧王朱權一大家子人,奪了寧王的精兵“朵顏三衛”歸於麾下,把北平城留給了朱高熾領著老弱兵將守衛。

    李景隆將五十萬精兵在河間不去尋找朱棣主力決戰,反而大張旗鼓調兵譴將圍打北平城。

    北平城倒也不難打,一度李景隆手下大將翟能幾乎就攻破了北平城,就差最後一個衝鋒了,北平城眼看不守。

    可是李景隆忽然傳令,“暫停進攻”。

    燕軍得以修城固守,守了兩個月,李景隆慢悠悠繼續圍著北平城,結果等回來了帶著“朵顏三衛”回來的朱棣。

    那還有個好嗎?

    李景隆大敗,丟棄糧草武器無數 ,肥了朱棣。

    轉過年,李景隆又領了六十萬大軍和朱棣戰於白溝河,李景隆又敗,敗則敗矣,撤退撤的 好看點也行啊!

    不,李景隆丟棄了全部輜重逃跑了,簡直是朱棣的“運輸大隊長”啊!

    那麼是不是朱允炆的明軍不能打呢?是不是部隊素質不行耽誤李景隆發揮呢?

    當然不是。

    李景隆白溝河失敗之後,朱棣南追,追到了濟南,遇到了之前名不見經傳的盛庸和鐵鉉,這兩個人領著不多的明軍反而把朱棣打的狼奔豕突,朱棣愛將張玉戰死,朱棣僅以百騎得以逃脫,不得已回師北平。

    這個時候李景隆早已回到了南京。

    朱棣一不做二不休,繞過了濟南盛庸和鐵鉉,直追李景隆往南京而去。

    李景隆果然不負朱棣,他打開了南京“金川門”。

    朱棣得以入南京,終於奪得大位。

  • 3 # 風顏風事

    我覺得二戰初期法德邊境發生的“靜坐戰”可以稱得上是一次典型的放水事件。

    1939年9月1日,德國集結6000門大炮、2000架飛機和2800輛坦克閃擊波蘭,英法礙於之前與波蘭簽訂的合約只能被迫向德國宣戰。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英法德三國雖已處於戰爭狀態但邊境絲毫不見硝煙的痕跡甚至可以稱得上祥和。要知道當時法德邊境上法國部署了一百多個師而對面的德國卻只有23個師。可以說只要當時法國選擇進攻就可以給德國造成很大壓力甚至能使德國屈服至少法國不會像歷史上輸得那麼慘。然而,面對如此巨大的優勢,法國計程車兵卻整天待在防禦工事內無所事事,眼睜睜地看著德國把波蘭按在地上摩擦。最終在英法這兩個坑隊友的幫助下,波蘭只堅持了一個多月就跪了。法德邊境這種奇葩的現象也被後人稱為“靜坐戰”或“假戰爭”。

    當然事後,英、法兩國也嚐到了自己親手種的苦果,希特勒和蘇聯瓜分波蘭後再次擴軍備戰,直接把法國滅了、把英國搞得元氣大傷。

  • 4 # 刀筆歷史

    戰爭史上嚴重的放水事件,我認為是二戰中的敦刻爾克撤退了,有人說是盟軍的運氣好,有人說是盟軍的救援及時,我認為都對,大家也忽略了一點,在德國國家博物館中,二戰的紀念史料記載裡白紙黑字地寫過,1940年5月19日希特勒命令在法國前線的古德里安停止攻擊。

    究其原因,無非有三個:

    1、換取英法對自己東線的支援

    當敦刻爾克集結了60餘萬敗退下來的英法士兵,德國元首希特勒很快就接到了簡報,當時他認為以前線古德里安的裝甲集團的戰鬥力,這些人敗退下來計程車兵已經是自己囊中之物了。

    那麼如何將這個優勢轉換成實際的東西,就是他該考慮的事情。一直以來,德華人始終將蘇聯當作自己最大的威脅,畢竟臥榻旁豈容他人酣睡,而且這個酣睡的還是個巨人。

    而且戰爭中誰願意東西兩線作戰,都是沒辦法的事情,能穩住一面就不會兩面都打。

    因此,為了爭取英法可以與自己媾和,避免自己陷入雙線作戰,這些敗退下來計程車兵就是談判的籌碼。

    2、對英法士兵的處理產生分歧

    1940年5月,針對敦刻爾克敗下來的這些“準俘虜”,當時德國高層產生了激烈的爭議,一面是以希姆萊為首主張將這批人與猶太人一起關進集中營,另一面是以凱特爾為首主張收降後進行改編重整,還有一面是以博爾曼為首主張消滅掉這些士兵,徹底打擊英法聯軍的有生力量。

    希特勒和他的幕僚團隊一直徘徊在這三個方案中,卻始終沒有定下來最終的方案,因此也喪失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英國已經開始著手大撤退了。

    3、空軍元帥戈林爭功攪局

    就在英國開始組織撤退後,德國為了阻止準備讓古德里安進攻,但不得不說,最終能讓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除了上面兩個因素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空軍元帥戈林,戈林眼看陸軍的古德里安創造了戰爭奇蹟,讓整個德華人為之仰慕,如果繼續讓其擴大戰功,未來自己這個二號位置就將不保。

    於是,戈林對希特勒建議,讓陸軍停下歇一歇,他們要撤退的這些殘兵敗將,我們空軍就能收拾。

    本來以為可以輕鬆摘勝利果實了,沒想到由於氣候的惡劣,不僅影響了德國空軍攻擊效果,還同時不斷受到英國新型噴火式飛機的頑強抗擊。

    雖然戈林率領的德國空軍雖然破壞了敦刻爾克的港口,也炸沉200多艘英國的運輸船,但戈林向希特勒誇下的殲滅全部英國遠征軍的海口,並沒有兌現。

    而英法聯軍在德軍的鼻子尖下從敦刻爾克的海灘上夜以繼日地撤離,創造了歷史的奇蹟。

  • 5 # 信陵侃史

    晚清時期的東交民巷之戰,就是典型的放水事件,當時數萬人的清軍和義和團攻打洋人外交使團駐地——東交民巷,此時的東交民巷只有洋人1400餘人,其中武裝人員只有500人左右,也沒有啥重武器,但數萬人的清軍和義和團打了兩個月左右,硬是沒攻下來,最後的結果更讓人大跌眼鏡,洋人聯軍只死了43人,傷了100多人。

    按照道理幾萬人對抗五百人,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怎麼也能拿下,肯定是有人放水,不然也不會如此結果,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清代末年,義和團運動興起,當時義和團的口號就是“扶清滅洋”,慈禧當時對西方列強並不滿,聽聞義和團刀槍不入,甚是厲害,慈禧便有了聯合義和團對付洋人的想法。

    1900年6月10日,義和團響應慈禧太后的號召入京對付洋人,6月20日,慈禧下令義和團和清軍攻打東交民巷。

    其實早在慈禧太后下令前,義和團就已經開始攻打東交民巷了,清廷的部分主戰派也參與了這次行動。

    慈禧宣戰後,又令榮祿率一萬多武衛軍前往支援,放水的正是這榮祿,榮祿明白以當時清朝的實力根本就不是列強的對手,如果此次真把東交民巷打下來了,無疑是徹底得罪了餘地,連回旋的餘地也沒有。

    因而榮祿便採取了“明攻暗保”的策略,不僅悄悄給東交民巷的洋人送去物資補助,還拉義和團和主戰派的後腿,要麼以各種理由不給予彈藥,要麼就在武器是動手腳。而後主戰派又向慈禧提議用當時清廷從德國買來的新式大炮炮轟東交民巷,當時掌炮的張懷芝是榮祿的部下,在榮祿的授意下,張懷芝對著東交民巷一塊空地大轟,硬是沒傷一個洋人。而後還調離了主戰派董福祥。

    這麼個放水法,洋人想輸都難。最後這場戰鬥由清廷和義和團的失敗而結束。

  • 6 # 一個失落德人

    朱允文對他叔叔朱棣。

    南明幾十萬人裝備先進,經濟也碾壓,靠朱棣的那些人,真打的話早就被滅了。

    就是因為他念在朱棣是親叔叔的份上沒有下死手,讓朱棣幾次死裡逃生,最終成功上位。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心慈手軟,誤國。

  • 7 # 星疏月明

    第一,二戰時期,德軍在敦刻爾克的停止進攻,導致了三十多萬英法聯軍逃脫合圍。

    第二,抗戰時期,何應欽嚴令王耀武放個囗子,使湘西會戰被圍的2萬餘日軍逃脫被殲滅的命運。

  • 8 # 永遠的80後

    白登之圍吧!

    匈奴單于聽了女人的枕邊風,把漢高祖劉邦就那麼給放了,如果當時沒放,後面的歷史可能就全部改寫了!

  • 9 # 地裡什麼都長的雜家

    我覺得戰爭史上最大的,最卑劣,最可惜,最窩囊的放水事件,無過於1140年(宋紹興十年)宋金之戰宋高宗終止北伐。直接斷送了漢民族再度入主中原,一統天下的大好局面。直到200年後朱元璋才完成了這一偉業。

    戰爭背景

    (1127年)六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應天府(河南商丘)稱帝,史稱宋高宗,南宋建立。金國隨即展開搜山檢海追趙構,連續攻陷揚州、建康和杭州等重要城市,趙構一路逃跑,最終由明州(浙江寧波)逃到海上避難。1130年,沒有達到戰爭目的的金軍統帥完顏宗弼(兀朮)率軍在鎮江渡江北返,南宋將領韓世忠將金軍圍困於黃天蕩四十多天。此後,宋金雙方一直在兩淮一帶對峙。金國企圖入蜀,包圍南宋,西線陝西發生爭奪戰,經過富平之戰、和尚原之戰、饒鳳關之戰、仙人關之戰等,雙方互有勝負,金軍入川失敗。在中線,岳飛軍先後兩次北伐,收復了襄漢六郡,並曾兵進伊洛,打到洛陽,掠戰馬而還。岳飛軍以湘湖地區為基地,招兵買馬,積草屯糧,到大戰前期的1139年,岳飛部已經擁兵十餘萬,其中騎兵超過2萬。

    鑑於軍事進攻無法達到目的,金大陸部發生紛爭,主和的完顏昌佔據了上風,於是宋金雙方經過談判,實現了天眷和議,金國廢掉了中原地區的偽齊政權,將陝西和河南等地歸還了南宋。

    戰爭主要經過

    1140年的這場大戰,實際上還是金國先發起的。1139年,天眷和議墨跡未乾,金國發生內訌,在完顏宗弼(兀朮)的操縱下,主和的完顏昌被殺,南下武力攻宋被再次提上了日程。這一年的確不平靜,年初2月,宋廷主戰派精神領袖李綱病逝,5月,精心準備的金軍發動了進攻,分四路南下攻宋:聶黎孛堇軍出山東策應;知冀州李成軍攻河南;右副元帥完顏杲自河中(今山西永濟西)入陝西;都元帥完顏宗弼率精兵10餘萬,自黎陽(今河南浚縣)渡河取東京(今河南開封)。企圖奪回已歸還於南宋的陝西、河南等地。由於宋軍在河南根本沒有駐兵防守,金軍得以長驅直入。

    但是完顏宗弼在順昌(今安徽阜陽)遇到了他的剋星。宋將劉錡指揮王彥留下的 八字軍餘部約3萬人(一說兩萬)依託堅固城防,以少勝多,擊敗金軍騎兵十餘萬,此戰,劉錡以刀斧手和長槍手大破金軍王牌騎兵鐵浮圖和柺子馬,完顏宗弼被迫退回開封。

    在西線,與金軍作戰的宋軍統帥是名將吳璘(其兄吳玠已經在前一年病逝),吳璘以全家百口性命作保,力主堅守,在陝西石壁寨和扶風附近連敗金軍,並乘勝收復了扶風,金軍被迫採取守勢,西線攻守易形,第二年,吳璘成功收復了秦州。

    在東線,名將韓世忠負責防守。六月,宋軍統制官,韓世忠部下王勝和成閔與金軍在淮陽(今江蘇邳縣南)南二十里處交戰,從陸戰到水戰,把金兵趕入沂河,金軍被淹死的人不可勝數,還奪取了金人兩百多艘戰船。八月,韓世忠圍困了在淮陽駐紮的金軍,並再次大敗金軍援軍,金軍右翼進攻計劃破產。

    1140年宋金中原戰場形勢

    是年6月,岳飛奉命從鄂州(今武昌)出師北伐。順昌大捷後,金將韓常留駐潁昌(今許昌),岳飛遣部將前軍統制張憲攻穎昌府。張憲軍到達距離穎昌府四十里,和韓常的軍隊遭遇,兩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最後宋軍大敗金軍。岳家軍乘勝進軍,收復穎昌。隨後,岳飛分遣眾將,先後攻克淮寧府(今河南淮陽)、鄭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東)等地,進逼開封,並遣梁興等前往河北,組織義軍,在後方干擾敵軍。

    七月,完顏宗弼見岳家軍兵力分散,又探知岳飛只有少量軍隊駐於郾城(今屬河南),遂率龍虎大王、蓋天大王和韓常等軍一萬五千人直撲郾城。宋金兩軍交戰。岳飛令其子岳雲率輕騎攻入敵陣,往來衝殺。岳飛吸取了順昌之戰的經驗,以騎兵對騎兵,遣背嵬親軍和遊奕軍馬迎戰,再次大破鐵浮圖和柺子馬。岳家軍中的勇將楊再興單騎衝敵陣,打算活捉宗弼,殺金兵數百人。雙方從下午激戰到天黑,金軍大敗。隨後,岳飛在郾城城北之五里店再敗金兵,殺死金將阿李朵孛堇。岳家軍軍威大震,兼程北上,直抵據開封四十里的朱仙鎮。

    岳飛:“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完顏宗弼(完顏兀朮):“自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岳飛進軍路線圖

    於此同時,宋軍張俊部收復了亳州。至此,金軍四路進攻全告失敗,宋軍幾乎完全恢復了黃河以南故地。當是時,韓世忠屯兵兩淮,劉錡在順昌,張俊屯兵健康,吳璘威脅長安,岳飛兵臨開封,五路宋軍,聯兵數十萬,兵威大盛,岳飛之名更是威震大河南北。在河北山東一帶,乃至太行山脈,在岳飛部將梁興、趙雲等組織下,數十路義軍,俱受岳飛節制或打岳家軍旗號,四十萬人馬,枕戈待旦,以待王師,金國在燕山以南的統治,面臨崩潰。按照當時的形勢,如果宋廷支援岳飛、劉錡、張俊等北伐,不說直搗黃龍,但是收復北宋全部失地,乃至恢復五代以來的燕雲失地應該不是難事,到時再與金國談判,應該是上上之策。

    悲傷的結局

    然而,此時的南宋朝廷,秦檜和宋高宗早已是急不可耐。秦檜想趁此機會向金人議和,就下令召回了劉錡和張俊。並頒下嚴厲詔書,命岳飛班師回朝,有十二道金牌詔還岳飛的傳說。此時的岳家軍,孤軍突出在前,岳飛無奈班師,攜中原數十萬百姓還朝。1141年底,宋金達成紹興和議,宋金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並按照金國要求,殺死岳飛。自此,宋軍收復的領土盡喪,十年之功,毀於一旦。金國不勝而勝,南宋不敗而敗。

    1140年到1141年的宋金戰爭,實屬我漢民族史上最窩囊,最丟臉之放水戰爭,直到200年後,朱元璋徐達方雪此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蘭花能水養嗎】蘭花怎麼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