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食千百味

    食物中毒有哪幾種?

    食物中毒是人們食用了各種“有毒食物”而引起的的非傳染性的急性疾病的總稱。食物中毒按致病物質分類大致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有毒化學物質中毒、食用某些真菌毒素汙染的食物二引起的食物中毒(如赤黴病麥等)。

    一、細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人們吃了含有大量活的細菌或細菌毒素的食物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發生在抵抗力低的人群當中,如兒童、老人和病弱者,只要能及時治療,一般病程短、恢復快、愈後良好,僅肉毒桿菌毒素中毒例外。常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有沙門氏菌屬食物中毒、致病性大腸桿菌和變形桿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腸毒素中毒、肉毒桿菌食物中毒。

    二、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

    (一)有毒魚類引起的食物中毒

    1、河豚魚中毒;2、肉毒魚類(黃邊裸胸鱔、側牙鱸); 3、血毒魚類(黃鱔、鰻鱺); 4、膽毒魚類(青魚、草魚、鯉魚等);5、魚類組胺中毒

    (二)有毒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1、毒蕈中毒;2、含氰甙類植物中毒(杏仁、桃仁等);3、四季豆中毒(含有豆素、角素);4、鮮黃花菜中毒(含有秋水仙鹼在體內被氧化成二秋水仙鹼導致中毒);5、發芽馬鈴薯中毒(龍葵素)

    三、化學性食物中毒

    (一)砷化物中毒(二)鉛中毒;(三)鋅中毒;(四)亞硝酸鹽中毒

  • 2 # 醫路19秒

    近日惠來縣出現一起較為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11人吃粿條,5人進醫院,2人死亡,這是很嚴重的。但其實食物中毒很常見,因為症狀較輕或者無明顯症狀,大家可能意識不到,或者不夠重視。大家能意識到的往往是那些能看得出來變質、發黴,聞得到有異味的食物,這些基本上能避免。但還有很多沒有味道,或者外觀不明顯的確比較難覺察。

    對於我們醫生來說,要覺察到這些表面看不出,聞不出的食物是否變質也是很難的。但是我們應該學會一些基本的思維原則,然後去規避一些容易致病的食物。比如食物應儘可能新鮮,或應儘可能的水分含量低,這樣才可能被感染病菌的可能性低一些。在理性的情況下,這些基本上的人都知道,但是面對美食麵前,可能這些都拋到腦後了。對於不夠新鮮、溼度較高,水分較多的食物,一般都是很多細菌,病毒的,特別容易中招,所以應該遠離。我們應該做到5個有意識:

    1、有意識的減少食物在常溫水中浸泡,比如木耳、蔬菜,特別容易變成細菌的培養皿;

    2、有意識的少吃生食、冷食、不熟食物,比如涼拌菜、生魚片,細菌、病毒很多;

    3、有意識的少吃變質、發黴的食物,比如紅薯、花生、木耳,習慣了發黴的樣子,可能就忘了它是發黴、變質的了;

    4、有意識的肉素分離,生熟分離,避免交叉感染;

    5、有意識的減少罐頭、飲料等長時間儲存的食物,潛在風險較大;

    平時容易出現食物中毒的病菌、毒素或者食物有哪些呢?又分別有什麼特點的呢?給大家簡單彙總了一下,可以看看:

    沙門氏菌

    特點:革蘭陰性桿菌,不耐熱,55℃1小時或60℃半小時可被殺滅,100℃立即死亡;

    容易被感染的食物:肉類、蛋類、奶類及其他動物性食品;

    食物中毒後的症狀:發燒、噁心、嘔吐、腹瀉、黃綠色水樣便,大便比較臭,有未消化食物殘渣;

    嚴重性:發病較急,一般3-5天可以自愈,但出現類敗血症型需警惕;

    預防要點:最好煮熟食用,不要生吃或者五分、七分熟;

    變形桿菌

    特點:革蘭陰性桿菌,也不耐熱,55℃1小時可被殺滅;

    容易被感染的食物:動物性食品為主,豆製品、涼拌菜;

    食物中毒後的症狀:進食後短時間內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嘔吐,劇烈的腹痛,呈刀絞樣疼痛,腹瀉;

    嚴重性:發病急,但不算太嚴重,幾天能一般能自愈。

    預防要點:最好煮熟食用,少食用涼拌菜、隔夜菜;

    副溶血性弧菌

    特點:革蘭陰性桿菌,也不耐熱,56℃5分鐘,80℃1分鐘可被殺滅;50%的食醋1分鐘即可滅活;

    容易被感染的食物:主要是海產品,比如魚、蝦、蟹、貝殼類等;

    食物中毒後的症狀:進食後10小時左右內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嘔吐,劇烈的腹痛,呈刀攪樣疼痛,腹瀉,呈洗肉水樣便;

    嚴重性:發病急,但不算太嚴重,2-4天能一般能自愈。

    預防要點:少吃涼拌!少吃涼拌!少吃涼拌!

    肉毒梭狀芽胞桿菌

    特點:革蘭陽性厭氧桿菌,耐高溫,芽胞需乾熱180℃5~15分鐘或溼熱100℃6小時方被殺滅。它的代謝產物肉毒毒素(致病主要原因)不耐高溫,80℃半小時或100℃10~20分鐘可完全破壞;

    容易被感染的食物:常見於豆瓣醬、臭豆腐、紅豆醬、麵醬等各種發酵豆製品、面製品,以及火腿、香腸等;

    食物中毒後的症狀:進食後1-4天,出現全身乏力、頭暈、視物模糊、眼瞼下垂、食慾差,嚴重的出現呼吸困難,運動失調,心力衰竭等;若不積極治療,病死率高。

    嚴重性:發病較慢,但病情較重,病死率高,據不完全統計,達12.5%左右;

    預防要點:少吃罐頭、醃製食品

    葡萄球菌

    特點:革蘭陽性球菌,不耐熱,但它的代謝產物腸毒素(致病主要原因)耐高溫,100℃需要2小時才能破壞其毒性。

    容易被感染的食物:主要是肉製品、剩飯、涼糕、奶及其製品等。

    食物中毒後的症狀:進食後2-4小時,出現噁心,嘔吐,劇烈的嘔吐,腹痛、腹瀉,呈水樣便,不發燒等;

    嚴重性:發病急,但病程短,不太嚴重,一般1-2天內可恢復。

    預防要點:注意肉食和素食,生食和熟食分開,不要出現交叉感染;

    米酵酸菌中毒

    特點:椰毒假單胞菌不耐高溫,容易被殺滅,但其代謝產物米酵菌酸耐高溫,一般烹調方法無法破壞其毒性。

    容易被感染的食物:黑木耳、銀耳、湯圓、小米、粉條、粿條、澱粉等;

    食物中毒後的症狀:進食後幾小時出現發燒、噁心、嘔吐、腹瀉,嚴重者可出現心、肺、迴圈等多臟器衰竭;

    嚴重性:發病急,病情嚴重,不積極治療預後差;

    預防要點:注意低溫、乾燥保持這些易感染的食物;

    蘑菇中毒

    特點:主要是各種有毒蘑菇,一般的烹調方法無法去除或者分解其毒素;

    主要食物:褐鱗環柄菇、肉褐麟環柄菇、白毒傘、鱗柄白毒傘、毒傘、秋生盔孢傘、鹿花菌、包腳黑褶傘、毒粉褶菌、殘託斑毒傘等。

    食物中毒後的症狀:不同的毒蕈所含的毒素不一樣,中毒表現也不同,主要包含胃腸型症狀(比如噁心、嘔吐、腹瀉等),神經系統症狀(如頭暈、嗜睡、瞳孔縮小等),溶血型(比如貧血、肝脾腫大等)和中毒性肝炎型(比如肝腫大、肝細胞壞死、轉氨酶、少尿或者血尿等)。嚴重性:前兩種相對不嚴重,病死率低,積極治療容易好;第三種也相對不嚴重,第四種很嚴重,病情急,病情兇險;

    預防要點:不要隨便採摘蘑菇,尤其是不認識的蘑菇;

    馬鈴薯中毒

    特點:主要是發青紫綠的馬鈴薯,含有較高的龍葵毒,耐高溫;

    主要食物:顏色發青,或者發芽的馬鈴薯;

    食物中毒後的症狀:進食後幾小時內出現發燒、頭暈、頭痛、口腔燒灼感、腹痛、腹瀉等;

    嚴重性:發病急、病情重,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預防要點:發青發綠或者發芽的土豆最好不要吃,不要嘗試高溫破壞其毒素,作用不大;

    黴變紅薯中毒

    特點:發黴的紅薯易被黴菌感染,比如茄病鐮刀菌和甘薯長喙殼菌,其產生的毒素有強致病性。

    主要食物:發生黴變的紅薯

    食物中毒後的症狀:輕的可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嘔吐等,重則出現呼吸困難,瞳孔擴大,休克、癱瘓或死亡。

    嚴重性:可輕可重,主要取決於攝入的毒素,應積極治療;

    預防要點:發黴的紅薯應丟掉,包括其他黴變的食物,都應該丟棄;

    腐爛的蔬菜中毒

    特點:腐爛的蔬菜亞硝酸鹽含量明顯升高

    主要食物:腐爛的蔬菜

    食物中毒後的症狀:進食後3小時左右出現頭痛、噁心、嘔吐腹瀉、拉肚子等;

    嚴重性:發病較急,但不算嚴重;

    預防要點:腐爛、發黴的食物,都應該丟棄,包括蔬菜;

  • 3 # 爆炸營養課堂

    夏季到了,氣溫升高、溼度大的環境裡食物腐敗的速度很快,外加蚊蠅肆虐,到處都是細菌的傳播者,一不小心就會被各種食物中毒事件弄壞身子。

    1、夏季吃四季豆,記得烹飪熟再吃:

    因為吃了沒煮熟的豆角引起食物中毒事件每年都會出現,去年在某真人秀娛樂節目中黃磊和宋丹丹,就先後因為吃了半生的豆角現場病倒,讓很多粉絲擔心。

    豆角中含有很多皂素和凝集素,皂甙對人體消化道具有強烈刺激性;凝集素可結合細胞膜糖分子,促使紅細胞凝集,腸道表面絨毛細胞病變。不過這種毒素對熱極不穩定,只要加熱100 以上,就可以將其破壞掉。

    2、夏季吃杏子,記得不要吃苦杏仁:

    夏季水果杏子上市,又大又黃咬一口滿嘴是甜甜的汁液,很多人吃完杏子會把杏仁收集起來,砸開慢慢當零食吃。不過發苦的杏仁核吃完可是會出大事的!

    不管甜杏仁還是苦杏仁,都含有不同比例的有毒物質“苦杏仁苷”,不過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是甜杏仁的25到30倍左右,苦杏仁苷被果仁中的苦杏仁酶水解,產生氫氰酸、苯甲醛和葡萄糖,而這其中的氫氰酸會迅速被粘膜吸收入血,使人體呼吸酶失去活性,從而導致缺氧、窒息,甚至死亡的後果。

    大家吃從正規渠道購買的熟制杏仁基本是沒有問題的,倒也不用過於擔心。

    3、夏季吃黃花菜,不要吃新鮮的:

    說來很多人奇怪,吃蔬菜水果都講究吃新鮮的,怎麼黃花菜非買不新鮮的吃?新鮮的黃花菜含有秋水仙鹼,具有一定毒性,主要表現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而經過乾製的黃花菜,在燙漂、浸泡等過程中,大部分秋水仙鹼便可溶解於水中,使得含量大大降低。相對而言,幹黃花菜吃了更放心。吃幹黃花菜的時候,也記得多泡幾次,多換幾次水。

    4、夏季大排檔吃螺絲,不要吃織紋螺:

    織紋螺是一類螺的總稱,俗稱海螄螺、麥螺或白螺,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或泥沙底部。每年4月—9月為織紋螺旺汛期,也是其毒性最強的時候。早在2012年,衛生部就曾發文明確規定: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不得采購、加工和銷售織紋螺。

    食用織紋螺中毒可引起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狀,嚴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潛伏期一般在10分鐘至3小時。該毒素對熱穩定,煮沸、鹽醃、日曬等均不能將其破壞,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

    5、夏季吃木耳,不要泡太久:

    大家從超市買回來的木耳都是乾製的,回來吃之前要用水泡發,不過夏季泡木耳時不要泡的時間太長,避免在浸泡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一些真菌和細菌的汙染。

    在適宜的環境下這些細菌等繁殖速度較快,所以食用長時間泡發的木耳可能會發生中毒現象。中毒症狀較輕的一般會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胃腸道症狀,重者則會危及生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獎罰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