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疾病介紹: 周圍神經炎在多數情況下並非感染或炎症,又被稱之為周圍神經病。該病系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包括顱神經及脊神經),表現為受損神經支配範圍內的感覺、運動及植物神經功能異常,多發性或單一性,對稱性或非對稱性,是神經系統較常見的疾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病。 發病機理: 引發周圍神經炎疾病的原因有:

    1、感染:細菌、病毒、鉤端螺旋體等;

    2、中毒:重金屬鉛、汞、砷中毒及化學品,藥物如呋喃類、磺胺類、異煙肼藥物,有機磷農藥及有機氯殺蟲劑中毒等;

    3、營養障礙:糖尿病、腳氣病(vitB1缺乏),糙皮病及慢性酒精中毒等可併發周圍神經炎;

    4、某些膠原疾病:如播散性紅斑性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等;變態反應,如各種免疫血清注射後,疫苗接種後(如破傷風抗毒素及狂犬疫苗)等亦可引發神經炎。

    5、家族遺傳因素:如進行性肥大性多發性神經病,遺傳性感覺性神經病。

    6、其他:原因不明的多發性神經病,複發性多發性神經病,慢性進行性多發性神經病等。不論是何種原因所致的病變常造成軸突變性和節段性脫髓鞘,即神經纖維有長短不等的節段性髓鞘破壞變性,雪旺細胞增殖吞噬,也可致神經元變性壞死。 臨床症狀: 主要是對稱性的肢體運動、感覺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1、感覺症狀:病初多為肢端麻木或疼痛,也可有感覺過敏或異常,如蟻走感,以後感覺減退甚至消失,典型者呈手套、襪套型感覺障礙。 2、運動症狀:四肢遠端為主的弛緩型不全癱瘓,肌張力減低,腱反對減少或消失,稍後可有肌肉萎縮。 3、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如手足部血管舒縮、出汗、面板蒼白、變冷或發紅發熱、變嫩或角化過度、乾燥易裂等;另外因病因不同,臨床表現有其特點,如呋喃類藥物中毒時運動障礙不明顯,而疼痛和植物神經症狀突出。如系單一顱神經病變,則常見周圍性面神經炎(Bell面癱):半側顏面部肌肉癱瘓,額紋消失,眼閉合不全,病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歪向健側。 診 斷: 根據病史,體徵,受損神經的分佈確定病變部位是單神經病、多數性(單灶性)單神經病還是多發性神經病;單神經病指某一週圍神經幹或神經叢的區域性病變,如炎症、血管病變等;多數性單神經病指同時或先後2個以上單獨的非鄰近的神經幹受損,病變為多灶性,其病因有炎性脫髓鞘及結締組織病的血管炎等,多發性神經病指雙側對稱的四肢遠端為重的周圍神經病,如中毒、營養缺乏、全身代謝病等。 輔助檢驗: 治 療: 1、病因治療:中毒引起者應立即阻止毒物進入人體,脫離中毒環境及毒性物質。由藥物引起者,原則上應儘快停藥。總之應積極採取措施去除病因。 2、一般治療: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各種原因引起的多發性神經炎都可使用大劑量B族維生素,vitB1、B6、B12,重症病例使用ATP,輔酶A。疼痛明顯者使用止痛劑、鎮靜劑,如卡馬西平等。有炎性脫髓鞘病變都可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也可使用血管擴張劑煙酸(50~100mg/次),地巴唑5~10mg/次。 3、加強護理:肢體保持功能位,勤翻身以防止褥瘡及肺內感染。 4、恢復期:功能鍛鍊、針灸、按摩、理療。 預 防: 相關藥物: 維生素B1 、維生素B6 、三磷酸腺苷 、輔酶A 、煙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慧賢皇貴妃的朝珠是不是戴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