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當代尚書院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這是蘇軾對這三種書體的形象概括。楷書又名正書、真書,是一種極其規矩、端莊的書體,可以說備“八法”之極。說楷如立是一種形象的比喻,楷書如同一個人昂首挺胸,端正而立。楷書具有一種靜態美,是學習書法的基礎,起筆、收筆都一絲不荀,交待清楚。來源書法屋。行筆以中鋒為主,筋骨具備。從結體上看,法度謹嚴而又不失變化。

    而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正如劉熙載所說:“真幾於拘,草幾於放,介乎兩者之間,行書有焉。”(《藝概·書概))實際上行書就是楷書的快寫,當然篆、隸也有快捷的寫法,雖可稱之為“行”,而絕非現代意義上的行書。一般認為行書的創始人是東漢的劉德升。衛恆(四體書勢》說:“魏初有鍾、胡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劉德升,而鍾氏小異。然亦各有巧,今盛行於世。”張懷堪說:“行書者,劉德升造也。不真不草,是曰行書。”(《書斷》)行書又稱“行押”書,即簽名畫押之謂也。行書的特點是簡便快捷,字的大小參差錯落,又注重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連帶顧盼,極具流動之美,實用性很強。行者,行也,說行書如同一個人行走,還是頗為形象傳神的。

    草書又有章草和今草之別。草書起源於漢,實際上就是公文繁多,規矩書體如隸書等書寫費事,便“匆匆不暇草書”了。草最初是潦草的意思,現代意義上的草書主要是指今草。歐陽詢說: “張芝草聖,皇象八絕,並是章草,西晉悉然。迫乎東晉,王逸少與從弟洽變章草為今草,韻媚婉轉,大行於世,章草幾絕矣。”(《與楊附馬書章草千字文批後》)草書注重字與字之間的連綿,“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脈不斷,及連者,氣候通其隔行。”(張懷瓘《書斷》)草書是抒情性極強的書體,也極具變化之能事。草書書寫時行筆如飛,就如同一個人在奔跑,所以說“草如跑”。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非常形象地概括了三種書體的特點。這就告訴我們要首先學好楷,打好基礎,然後再學行草,正如蘇軾說得那樣:“未有未能立而行,未有未能行而走者也。

  • 2 # 薪火之路傳薪火

    楷如立。楷書,書寫時講究的是,端莊中正 ,像人站立一樣穩重厚道,謂之楷模。

    楷書又叫“正書”、“真書”,由隸書演變而來,“楷”有楷模的意思,是一直沿用至今的標準字型。

    時代:出現於東漢末期。

    字型特點:

    1、筆畫平直;

    2、字形方正,端莊大方;

    3、結構緊湊。

    行書如行。行書書寫時講究行雲流水,節奏明快。像人行走一樣,寄情山水 ,感懷人生。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它是在楷書形體基礎上,作流暢便捷的書寫。

    出現於東漢末期,行書產生的年代比楷書稍晚一些。

    字型特點:

    1、比草書容易辨認,比楷書書寫起來流暢靈活;

    2、非常實用。古人曾比喻說:“真書(楷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走即奔跑)”。

    草如走。草書書寫時不羈塵俗 ,出神入化。像快走一樣充滿靈動。

    “草”有潦草之意。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一種字型。

    時代:出現於漢代。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章草:1、仍帶有隸書波磔的特點;2、筆畫相連,但字字獨立;3、相對容易辨認。

    今草:1、一般認為每個字不連為“章草”,相連為“今草”;2、較難辨認。

    狂草:1、比今草寫得更為放縱,筆勢連綿環繞,字形奇變百出,有時一筆數字;2、很難辨認。

  • 3 # 隱子書畫

    套套太多規矩太多理論太多講究太多反而讓初學者不知所措雲霧繚繞不識腳下路,這也是本菜鳥不臨帖恣意揮灑寫我所寫行我所行之故

  • 4 # 神韻軒書法

    蘇東坡說的這段話出自於唐代張懷瓘的《六體書論》,他說:"大率真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其於舉趣蓋有殊焉。夫學草、行、分不一二,天下老幼悉習真書,而罕能至,其最難也。″

    他以人作比喻,楷書像站著的人一樣,行書像正在行走的人,而草書像人在飛快的奔跑,楷書節奏平緩、字勢較穩。行書節奏和速度稍快,草書節奏和速度更快。有飛動的感覺。唐代學習行書、草書及八分書的人較少,只佔比例的一、二成。天下老少都學楷書,很少有成就高的,說明楷書是最難寫好的了。

    (文徵明行書)

    "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一一宋.蘇軾《論書》

    (黃庭堅草書)

    蘇軾強調了楷書的重要。書法完備於楷書。由它而發展成了行、草書。不能寫好楷書而稱擅行草,就像一個人不能鄭重說話,卻要亂誇草書多牽絲,真書多使轉。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青鋼影卡蜜爾E技能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