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奈且向上
-
2 # 籃壇故事
諸葛亮能掐會算,觀天象,借東風這些故事情節毫無疑問都是源自於《三國演義》中的某些情節,這些是作為演義類小說在創作時對於故事主人公的一種美化,以體現諸葛亮個人的能力。
然而,正史中並無此類說法,諸葛亮作為三國曆史中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發明家,在戰役中展現的軍事素養、戰略素養都是突出的。那麼能掐會算、觀天象、借東風會不會有呢?有,但不會像小說中這麼神,即便現在的人也可以根據事物的變化來推斷部分天氣的變化。諸葛亮的能掐會算現實中也有,是因為他對於戰局以及形式的瞭解,憑藉自己的能力素養所作出的判斷。
火燒上方谷一戰源自《三國演義》情節,正史並無記載,不過也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諸葛亮能對時局形式做出判斷,但是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準確。
-
3 # Cian文強
就按小說來講
諸葛亮和司馬懿是對應的
呼風和喚雨是對應的
諸葛亮能呼風,那麼司馬懿就能喚雨
羅貫中為了意淫諸葛亮神通,但又不能違背歷史真實,只能讓天意來裁決。
其實,正如最後司馬家吃三國一樣,不就是天意麼
其實,確實天意的解釋正好,歷史的必然性不都是所有的偶然導致的嘛?如果當初劉備沒遇到關羽,如果當初曹操被董卓殺了,如果白門樓沒有劉備的旁敲側擊,如果曹操沒有看中張秀嬸嬸美色,如果的盧馬沒有越過檀溪,歷史完全都會變了,諸葛亮能預測到必然事件,卻算不準偶然事件。
借東風的時候,周瑜說 人有旦夕禍福,人又豈能自保,諸葛亮說,天有不測風雲 人又豈能預料?這句話就為火熄上方谷做了鋪墊。
天有不測風雲 有不測就有可測。說明天數有可以預料 和不可以預料兩種 這就是必然和偶然的差別
比如你是個學生,你可以大概預測考試考哪些考點。這就是可預測,也是理想狀態下,就想很多物理知識和化學知識以及經濟學知識,都有一個理想狀態作為前提。才可以得出實驗猜想和理論。
赤壁的時候,諸葛還年輕,做事多少有點新官上任三把火。思考問題肯定周密一點。後期的諸葛亮,年老事多,多年征戰早已形成思維定勢。很少在細節上有奇策。也是他自信過多,大功在前,怎麼可能不激動,早已失去那種沉穩和淡定。眼看大計將成,又怎麼會考慮到降雨呢。
其實,按照諸葛亮計劃確實不該下雨,只可惜山谷地勢和平原不一樣,山谷谷口熱空氣上升容易形成降雨,所以是上方谷害了司馬懿也是上方谷救了司馬懿,諸葛亮只考慮到地形險峻,可能沒考慮到在這種地形用火攻容易形成降雨吧。
其實,說白了還是天意,儘管正史中沒有這個說法,但是正史中天意決定的事情還少麼?
包括現在人類的一切都與自然相關,誰知道蜀國的貧弱是不是和那一帶多發生地震有關呢。這東西誰都說不準是吧
所以要敬天畏人。才是王道
-
4 # 優己
這個是葫蘆谷的地形所致,在葫蘆谷這個地方,能夠設伏,能夠混淆敵我,是因為其本身的地形優勢所在,其地區溼度大,終年有霧,是設伏最佳地點,這是諸葛亮將司馬懿引入葫蘆谷的客觀因素之一,魏軍沒發現蜀軍設伏之物。然後這種霧在火燒作用之下產生向上暖溼氣流,這個氣流是現代降雨的主因。大量的暖溼氣流在升高過程降溫並達到空氣含水飽和狀態,最終引發降水。
-
5 # 靈臺主人
所謂神通再大,不敵無常,仙佛之神通雖是不可思議,但眾生之業力亦是不可思議,故而即便成佛也並不能轉變眾生定業,所謂菩薩慈悲,卻是難渡無緣之人。而整個的大千世界是由無數眾生的共業與個人別業所共同構成,而又由這世上所有的共業與別業,共同凝聚形成了巨大無匹的一股業力,由這股業力推動天下大勢的執行,形成人世間的家國氣運與既定之天數等,這是任誰也是難以相抗、無可奈何的。因而,面對漢室氣運的衰敗終了,孔明也是無可奈何,最終也只能徒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了。
古人所謂盡人事,聽天命,至於最後的成敗利頓,總是難以逆料的,只能聽之於天命,這樣方能無愧於天地。試觀整個葫蘆谷之戰,孔明可謂是極盡人事之能,豈是一個“算無遺策”來足以形容?先是用派遣兵士四處結營屯田來誘敵,再是以木牛流馬誘敵,更以一連半月的敗陣及無數蜀兵被擒來誘敵,在上方谷晝用七星旗,夜用七盞明燈引路,將司馬懿的來路、歸路算計的死死,若非天降大雨,司馬懿夫子萬無生還之理。其算計之周詳可謂逆天,此千古戰局中所未之有也,然如此殫精竭慮的算計,必遭鬼神之忌,因而孔明也只能病逝了,不然天數亦不知將如何奈何他那神驚鬼嘆之能?後人有詩為嘆言:谷口風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
孔明知曹操之氣數未盡,故而假關公之手於華容道釋放,其不遣別將而特遣關公促成曹操不死之因,此是知天命。然既知司馬氏父子之不當死,而強欲置之於死地,是知天命而逆天之舉,故而雖殫精竭慮,盡達人事之極致,卻天降大雨,亦是無可奈何。可見天意難違,即便華容道不遣關公而遣別將,亦會有其它陰差陽錯的意外出現,也必定不能擒殺曹操。觀孔明一生,二十七歲出山,五十四歲病逝於五丈原,所謂未出茅廬即知天下三分,六出祁山鞠躬盡瘁,可謂是既知天命,又盡人事的萬世典範。
而謀國用兵之道,在於勢與計並用,勢者,天時、地利、人和、兵多將廣糧草豐足;計者,主將個人之能為或智謀高深,或武藝高強。如赤壁一戰,依勢而論是曹操強很多,但依計而論卻是孔明、周郎強,故而曹軍八十萬最終灰飛煙滅。觀孔明初出茅廬的早初多是借勢勢,如博望燒屯是借火,白河用水是借水,赤壁借風,更借東吳之力奪取荊州,此多是以勢取勝。直到先主慘敗於猇亭,漢室氣徹底運終了,導致孔明六出祁山無勢可憑,無勢可借,只能以計來取勝。最終以木牛流馬與分兵屯田,來克服糧草不足與運糧不便等的天時、地利因素,可見孔明能為足以逆天,若是七星續命成功,又不知更要有多少奇事出現。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上次回答過了。首先,所謂的能掐會算點胡扯。其次,說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而這個天,就是自然規律。再次,天不滅司馬懿。也就是說,當時根本不具備消滅曹魏和司馬集團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