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氛圍

    電視劇醜化的!曹睿死後諡號魏明帝,明是一個很高的評價!有賢明,明亮之意!在歷史上確實是一代明君,只是沒有善始善終,後期昏庸無道,然而縱觀一生的為君者能夠光明正大,克定安邦,無愧為一代明君!

  • 2 # 路衛兵

    《虎嘯龍吟》是部難得的好劇,但曹叡殺畫師的橋段是個敗筆。導演可能想表達他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卻凸顯了一個暴君形象。曹叡在歷史上並非一個濫殺的皇帝,他對得起名字裡表示通達、睿智的“叡”,以及諡號裡意為“照臨四方”的“明”。

    曹叡以法治國卻並不提倡重典,曾多次下詔刪減死刑,減輕鞭刑,並要求量刑從寬。重大刑事案件他都親自聽審,以防錯判,為此還把平望觀改名為聽訟觀。曹叡也不是沒殺過人,壽春一個農婦自稱天神,說飲其聖水能治百病,曹叡好吃好喝招待結果病沒好,一怒之下殺了她。不過曹叡從不殺知識分子,這點比他祖上以及後來者都強——曹操殺了孔融、楊修,曹丕殺了丁儀,司馬懿殺了何晏,司馬昭殺了嵇康。

    劇中表現曹叡思母的情節很傳神,值得點贊。曹叡繼位後對母親改葬、祭祀,以及對母舅一系的關照、愛護,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建祖廟時挖出了一塊寫著“天子羨思慈親”的玉璽,曹叡持璽動容,情不自禁,跟劇中看畫像的情節很相似。曹叡的生母甄皇后被曹丕賜死,自己也前途未卜,孤獨壓抑還沒安全感,情感表現細膩而脆弱,這從他的詩歌中也能窺知一二。比如《步出夏門行》有“弱水潺潺,葉落翩翩。孤禽失群,悲鳴其間”的詩句,讀來憂傷而淒涼。

    曹叡能得到曹操的喜愛、曹丕的皇位,都證明他有過人之處。他名氣雖不如父祖,歷史評價卻不低。陳壽說他“有君人之至概”;孫盛說他“君人之量如此之偉”;裴松之贊他為“一時明主”;劉曄則說“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前三人評價應該都算中肯,劉曄是曹家三朝元老,說曹叡超過秦皇漢武有馬屁之嫌,但也絕非謬讚,高階黑的罪名他可擔不起。

    “沉毅好斷”幾乎是各朝史學家對曹叡的共識,他繼位沒多久便政由己出,沒兩下子是做不來的。打敗吳、蜀有司馬懿等人的功勞,也有曹叡的功勞,《通鑑》所謂“謀臣將相,鹹服帝之大略”不是沒來由的。曹叡的智商非常高,官員檔案過目不忘,而且還很勤政,批閱檔案不知疲倦。其他諸如訪貧問苦,尊儒貴學,以及抑制浮華,考科選人等等,都不失明君之舉。歷史上對曹叡譭譽參半,是因為他執政後期貪圖享樂,大興土木,這的確是個遺憾。

  • 3 # 貓眼觀史

    現在的電視劇已經不是你心目中的電視劇了,但是曹睿卻永遠是那個曹睿!

    《三國志》卷3《明帝紀》注引《魏書》裡有個故事,說曹睿長大後從來都不結交朝堂大臣,也從不過問政事,天天只知道讀書,當上皇帝之後,很多大臣就想看看曹睿這個皇帝肚子裡到底有沒有貨。沒過幾天侍中劉曄就被曹睿召見進宮,兩個人足足談了一天一夜的話,侍中劉曄出來後,大家都問他:“這個皇帝怎麼樣?”侍中劉曄道:“秦始皇、漢武帝之儔,才具微不及耳”。這句話就是說,曹睿是個和秦始皇、漢武帝那樣的人,只是才能稍遜他們二人。

    那麼歷史上曹睿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其實大家不要被現在的電視劇誤導了,曹睿是曹丕的長子,母親是甄宓,即位後稱魏明帝,中國歷史上帶“明”字的皇帝都不一般。

    在我看來曹睿應該是個善於計謀、盡職盡責、虛心納諫的一位君王;

    但是曹睿有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好色,有點貪戀美色,尤其是在諸葛亮死後,他以為可以無憂無慮了,於是大修洛陽宮殿,起昭陽、太極殿,因為這個動用了很多人力,導致了農業沒有得到發展;除此之外還經常挑選美女,這時有很多大臣開始諫言,但是曹睿也不懲罰他們,又不採納他們的建議。

    曹睿為人還有些自私,他沒有子嗣,按道理繼位者應該從父親、祖父的其他後人選立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偏偏讓養子曹芳繼位,可是曹芳繼位的時候才八歲,再加上託孤不當,就這樣斷送了曹魏政權。

  • 4 # 秦野雁

    曹睿到底是不是明君,這怎麼說呢?應該分為兩部分。一,作為皇帝,在治國理政方面來說的的確確是一個明君。二,在私事上,對待自己的母親,也算是個孝子。他的母親甄氏可以說為了他被郭貴妃陷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為母親做畫像,修墓園,建宮殿。建宮殿的官員因工程不能及時完工,被他查問,還沒有問完,就被砍死。誰但有怨言,立馬賜死。從這方面來說,他又是個昏君。

    曹睿,公元205年——239年,魏文帝曹丕之子。母親甄氏。甄氏原來是袁熙之妻。曹丕隨曹操攻破鄴城時,見甄氏貌美,娶為妻,生睿。曹丕繼魏王后,郭貴妃為了謀正宮,汙衊曹睿是袁熙之子。曹丕信以為真,下令勒死曹睿的母親。幸虧郭貴妃沒有生兒子,曹睿才活了下來。

    在與曹丕外出打獵時,母鹿被曹丕射殺後,不忍心自己再射殺小鹿。被曹丕說:“吾兒乃仁德之主”,並立曹睿為平原王。

    公元226年夏天,曹丕亡。曹睿繼位。他優待大臣,任用賢能,用法律約束官員。公元229年,曹睿下詔令司空陳群等人修改漢朝法規,要求官員認真遵守,不得違反。並將不講實話,只會阿諛奉承,迎合自己的劉曄逐出決策層。

    曹睿的正確舉措,讓魏國局勢比較穩定,政治經濟得到空前發展。公元227年,漢丞相諸葛亮利用曹丕去世,曹睿剛繼位的時機出兵北伐。吳國也配合諸葛亮的北伐,數次出兵攻魏。曹睿用拒不出戰,拖住蜀軍的辦法讓司馬懿拒蜀兵,直到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才結束戰爭。對東吳,曹睿或攻或守,讓東吳無功而返。

    由於荒淫無度,30多歲的曹睿枯瘦如柴,疾病纏身而亡。卒年35歲。

  • 5 # 每日趣評

    其實劉歡這句話說的不太對,曹叡在位13年,在史書上留下了許多記載,怎麼能說歷史記載很少呢?那麼曹叡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那種見人就殺的暴君嗎?答案是否定的。

    曹叡這個人很有人情味,曹丕在位時曾經下昭,曹氏藩王無故不得滯留京都,都要回到封地去。為什麼呢?就是為了防止在皇帝弱小、太后執政的時候諸藩王趁機作亂。因此,終曹丕一生,曹氏宗親都不能前往鄴城。

    曹叡繼位後暫時改變這個決定,下達詔書說:我不見各位宗親已經十二年了,非常想念,今特令諸藩王選一嫡子留京都任職。以後再有少主在朝,母后執政的情況再恢復先王的規定就行了。於是曹氏宗親這才有機會覲見皇帝。可見曹叡心地是善良的。

    劉歡飾演的曹叡主要突出三個爆點,一、曹叡和辟邪的不正常關係(這個屬於瞎編亂造,下文會解釋),二、曹叡弒殺,以至於精神不正常。三、曹叡令人勒死養母郭照。這三方面都有問題,跟歷史記載不符,那麼曹叡到底是怎麼一個形象呢?聽我慢慢分析。

    曹操在第一次見到曹叡後說過一句話:我基於爾三世矣。也就是說有曹叡這個孩子在,我曹家至少可以興隆三代。一語成讖,曹家歷經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之後境況直下,曹爽專政,司馬懿篡權,曹家大勢已去。因此如果對曹叡下一個整體評論那就是:曹叡就是小曹操。三人相比,曹操比曹叡強,曹叡比曹丕強。

    曹叡長得很帥,面如冠玉,長髮垂地,說話有一點口吃,這一點劉歡的形象還勉強湊合。

    魏明帝天姿秀出,立發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斷。

    曹叡還非常的聰明,記憶力極好,可以稱得上過目不忘。凡是宮中之人,登記在冊的,只要曹叡見過一面,無論他的地位是多麼的低下,曹叡都能立刻喊出他的名字。

    性特強識,雖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跡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經耳目,終不遺忘。

    曹叡強於軍事,熟悉法律。尤其在軍事指揮上,比曹丕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曹叡曾經三次料敵如神,當時諸葛亮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變響應,天下震動。曹叡在沒有發兵前已經預料到諸葛亮必敗,曹叡認為諸葛亮據險自守為上策,一旦出漢中,則優勢變為劣勢,一旦攻擊受挫,必敗。果然,張郃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率軍撤退。這是曹叡第一次料敵如神。

    帝曰:「亮阻山為固,今者自來,既合兵書致人之術;且亮貪三郡,知進而不知退,今因此時,破亮必也。」

    後來,孫權率軍親征合肥新城,守城將軍滿寵請求撤軍到壽春防守,這時曹叡又一針見血的分析了局勢,料定了孫權必退。曹叡說:先帝曹操在世時,東方設定合肥防守,南方駐軍襄陽防守,西邊固守祁山防守,這都是長久之計,不能隨意改變。如今孫權來犯,諸軍在新城固守即可,我將親率大軍支援,孫權知道我們有後援,必然撤退。後來,孫權看到曹叡親征,馬上就撤走了。這是曹叡第二次料敵如神。

    先帝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祁山,賊來輒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爭也。縱權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諸將堅守,吾將自往徵之,比至,恐權走也。」

    第三次是司馬懿親征遼東,當時正好天氣霖雨連綿,整整下了半個月,大臣都認為這次遼東平復不了,建議曹叡下旨讓司馬懿撤軍,這時曹叡堅定的說:我相信司馬懿隨即應變的能力,這一次絕對可以獲勝,我們需要做的是準備充足軍糧即可。果然,司馬懿依靠充足的軍糧,堅持到雨停,然後率軍包圍了公孫淵,大破敵軍,平復了遼東。

    及宣王至遼東,霖雨不得時攻,群臣或以為淵未可卒破,宜詔宣王還。帝曰:「司馬懿臨危制變,擒淵可計日待也。」卒皆如所策。

    那麼曹叡是不是一個完人呢?不是的,曹叡也有讓人不能接受的一面。

    曹叡好色,好色的程度要比曹操還要嚴重,曹叡設定後宮佳麗近千人,將這些佳人按照朝廷官員的品級逐級封賞,還設定了六個女的尚書來幫助他處理朝政。因此在私生活方面,曹叡和辟邪的那種關係完全是電視劇瞎編的。

    曹叡做的最荒唐的事情就是以給士兵娶妻為由,強行將民間的女人擄走,不管這個女人是否在嫁。如果誰想贖回自己的妻子,必須拿同等價值的錢來換。於是許多富人都掏錢將自己的妻子贖回去,而窮人窮家蕩產也贖不會自己的妻女。

    曹叡將這些強徵來的女人分類,將漂亮的自己留於宮中,將長得醜的嫁給士兵。大臣們對他這種做法都很有意見。

    諸士女嫁非士者,一切錄奪,以配戰士,斯誠權時之宜。又詔書聽得以生口年紀、顏色與妻相當者自代,故富者則傾家盡產,貧者舉假貸貰,貴買生口以贖其妻;縣官以配士為名而實內之掖庭,其醜惡者乃出與士。

    曹叡還喜歡舉國之力去興建宮殿,他在位期間陸續修建了洛陽宮(大修)、昭陽殿、太極殿、總章觀,徵役民夫,甚至文武百官都要參與親自運土,擔石頭,造景觀。這一項花費極大,也搞得民不聊生。

    最後說說曹叡和太后郭照的事情。曹叡心機極深,當初曹丕逼死曹叡母親甄宓,對曹叡也不待見。於是曹叡在一個非常恰當的時機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

    當時曹丕帶著曹叡打獵,曹丕射死母鹿,讓曹叡射死小鹿。這時曹叡說: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這句話一語雙關,陛下已殺其母暗含自己母親甄宓已被曹丕賜死的事實,臣不忍復殺其子暗含請求曹丕放過自己的意思。於是曹丕心軟,在臨死前立曹叡為太子。

    曹叡當時為了取悅曹丕和郭照,每天早晚到郭照床前噓寒問暖,郭照很滿意,曹丕也很欣慰。等曹丕死後,曹叡多次派宮人質問郭照,自己母親究竟為何而死,郭照不堪羞辱自殺。(這一點跟電視劇不太一樣)。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曹叡在歷史上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他不弒殺,沒有電視劇刻畫的那樣變態。曹叡長得很帥,記憶力極強,心機也很深。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曾經三次料敵制勝於前,也和陳群、司馬懿等人共同完善了魏國的法律系統。但是曹叡舉國之力修建宮殿,強徵民女充斥後宮,逼死養母郭照,這都是曹叡的汙點。

  • 6 # 劇組演員拍攝濤哥

    曹叡其實是一個好皇帝的,尤其是他在軍師聯盟裡面的那句話!朕要政由己出就可以看出他的雄心壯志,而且他那種駕馭權臣也是特別厲害,甚至連司馬懿也猜不透他,所以也不敢輕易造反,從名義上來說其實曹叡跟他爺爺曹操還是挺像的,生性多疑!使司馬懿懼怕,甚至比他父親曹丕都強,曾幾度想殺了司馬懿擺脫他的控制,最後還說就讓遼東做英雄的埋骨之地吧,哪知道遼東一站司馬懿還是沒有死,而自己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就這樣後繼無人的情況下魏國才面臨衰退的!不得已才改另立年幼的皇帝曹芳為新帝,從又讓曹爽跟司馬懿共同輔佐,因為他知道他們哪一方都是有野心的,只有這樣才可以相互制衡!司馬懿是不會久居人下的,他等待的是一個機會!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曹叡在託孤這一段還是蠻精明的,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決定的,只不過自己的那個叔伯兄弟曹爽實在太草包了!實在不堪一擊,幾下子毛病就被司馬懿試出來了,從而也就導致了後面的失敗,而司馬懿就可以學曹操當年效仿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了!可以看出曹叡也是情勢得以,他就跟當年的崇禎皇帝一樣,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了!

  • 7 # 君山話史

    不要被電視、小說給誤導了。

    魏明帝曹睿是三國時代的明君之一。他為人果敢堅強,有非凡的判斷力與決斷力,特別在軍事戰略上有高人一等的見解。魏國名臣劉曄對曹睿有一個評價:“是秦皇、漢武之類的人物。”這個評價,可謂是相當準確。在魏國曆代皇帝中,曹睿是最出色的一位。

    魏明帝曹睿是公元226年登基,當時二十三歲,死於公元239年,年三十六歲,在位時間共計十三年。

    1、雄才偉略之君

    從登基以來,曹睿的表現非同凡響。特別在軍事謀略上,堪稱天才,即便是像諸葛亮、孫權這樣在戰場上摸爬滾打許多年的領袖人物,也未必勝過他。劉曄把他比作秦皇、漢武這樣雄才偉略之君,實非過譽之辭。《資治通鑑》是這樣說的:“行師動眾,論決大事,謀臣將相,鹹服帝之大略。”像司馬懿、曹休、曹真、滿寵等久經沙場的將領以及劉曄、蔣濟等謀臣,都從心底佩服曹睿的英明。

    曹丕去世前,擔心曹睿沒有政治經驗,便指定司馬懿、曹真、陳群幾人為輔政大臣,協且他治理國家。沒想到曹睿上臺後,根本就不需要別人教導他。父皇留下的重臣,幾乎都被他派去擔任軍區司令員:曹真坐鎮關中,司馬懿坐鎮荊豫,曹休坐鎮淮南。只有陳群留在中央,不過對皇帝沒有什麼影響力,“輔政”成為一句空話。

    他打心眼裡不相信任何人,這與他的經歷有直接的關係。誰可相信?父親是殺害母親的元兇,繼母是殺害母親的幫兇。一個人若是連父母都不相信,還會去相信自己見都不曾見過的人麼?登基伊始,他就下定決心,把權力牢牢握在手心,其他人只能是工具,絕不能凌駕於他之上。

    出身帝王之家,在他人看來貴不可言,是羨慕妒忌恨的物件。然而其中辛酸苦辣,外人又豈能知。母親甄氏寵衰乃到被逼身死,曹睿的人生隨之沉浮,從齊公貶為平原侯,已跌落至失勢的邊緣,他不得不從殘酷的人生中學會生存之術,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其堅忍不拔之品質,殆培養於這一時期。沉潛的另一個好處是讓他博學多識,他行事謹慎,從不結交任何官員,只埋頭於讀書,同時學會冷靜觀察他人,幾乎記得住每個接觸過的人,他們的姓名、官職、性格、經歷乃至父母兄弟等等。史書上是這樣寫的:“性特強識,雖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跡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經耳目,終不遺忘。”這種過目不忘的本領,對他隨心所欲地統御群臣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由於長期沉默寡言,曹睿說起話來有些口吃的毛病,當了皇帝后,他的話也不多。他看上去有些柔弱,相貌得到母親的些許遺傳,長得十分俊美,特別是一頭長髮直垂到地面,頗引人注意。不過,柔弱的外表下是一顆剛毅的心,結結巴巴的話語背後是一言九鼎。他的智慧得到祖父的隔代遺傳,具備領袖最重要的品質:從紛繁蕪雜的表象中抓住本質問題的能力;化複雜事物為簡單的能力;在事件剛剛萌發時看清未來的判斷能力。

    在治理國家上,他抓住三個根本問題:其一,鞏固權力在於駕馭群臣;其二,定安國家在於挫敗吳、蜀的進犯;其三,安撫民眾在於法制治國。

    曹睿雖被比於秦皇、漢武,實無秦皇漢武的武功,問題不在於他的武略,而在於英年早逝。倘若多活幾年,武功想必大有可觀。其實把眼光放長遠點,他的勝利實有決定性的意義。他耗盡了蜀國的民力財力,斷了東吳的擴張之路,瓦解了鮮卑的崛起。當歷史翻過這一頁,鮮卑騎兵在未來蹂躪中原時,我們才會發現,魏國在塞北的勝利對保護中原文明有著何等重要的意義。

    2、卓越的戰略眼光

    自從當皇帝始,曹睿就展露出無與倫比的軍事洞察力。他剛上臺時,孫權發兵攻打江夏,諸臣紛紛請求出兵援救,這時曹睿指出:孫權水兵佔優,卻從陸上進攻,兵力又沒有絕對優勢,可見只是要混水摸魚罷了,不會在江夏久留的。

    當諸葛亮出師北伐時,兵出祁山,魏國大震,曹睿卻表現出一位皇帝應有的從容與鎮定,他滿不在乎地說:“諸葛亮本來有險峻山地為依託,現在卻自投羅網,犯了兵家之忌,這次定要擊破諸葛亮。”

    曹睿的一大手筆,是重用司馬懿。在曹睿之前,司馬懿只是個謀士,並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曹睿獨能發現司馬懿在軍事上過人的才華,委以重任,可謂是伯樂。公元230年,司馬懿升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曹真去世後,皇帝曹睿對司馬懿說:“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抵擋諸葛亮入侵的重任,便落在司馬懿身上。

    在與蜀、吳的多年戰爭中,曹睿這個皇帝表現不簡單,頗有雄才,決斷力很強,在國家重大軍政問題上,是有主見,有眼光,多識善斷,實有明君之風範。

    在如何對付諸葛亮一事上,曹睿頗有獨到見解,他下發一詔書給司馬懿,指示說:“一定要堅壁清野,採取守勢以挫敵之鋒芒。敵人進攻不能得逞,撤退也捕捉不到戰機,時間長了糧食就會耗盡,又不能搶掠到物資,勢必要退走。等他們撤走時,再去追擊,這乃是全勝之道。”曹睿確實很有戰略,他的觀點與司馬懿也是不謀而合。

    在遼東之戰中,當時由於天氣惡劣,司馬懿行軍受阻,朝臣們也紛紛上書皇帝,認為應該退兵。曹睿是個意志堅定的皇帝,他毫不含糊地說:“司馬懿臨危制變,擒住公孫淵指日可待。”

    3、推動國家法制建設

    作為一國之君,曹睿對法律制度及訴訟事件抱有濃厚的興趣。他經常說一句話:“獄者,天下之情命也。”就是說,刑獄之事,關乎天下人的性命。當時在首都洛陽城北有個“平望觀”,曹睿將其改名為“聽訟觀”,往後很多重大的刑事案件就在這裡審理,曹睿經常前往旁觀判案過程。

    對法律,曹睿是專家。史書這樣說:“好學多識,特留意於法理。”魏國沿續漢代的律法,漢代的律法是在秦法的基礎上擴充的,而秦法的源頭則是戰國時代魏國李悝所著的《法經》。從戰國到三國,數百年時間,法律條文變得沉雜龐大。最初李悝的《法經》只有六篇而已,蕭和制定《漢律》,增加到九篇。隨著社會發展,法網愈加嚴密,法律條文愈加繁瑣,《漢律》從九篇增加到六十篇,後又有《令》三百多篇,《決事比》九百多卷。簡要地說,律就是國家基本法律;令是皇帝的詔令;比是判例。除此之外,還有對法律條文的解釋,重要的是十餘家,包括著名經學家馬融、鄭玄等人的註釋。到了魏明帝曹睿時,這些法律條文總計有兩萬六千二百七十二條,字數達到驚人的七百七十三萬字。如此龐大的法典,不要是古代,就是放在當代也是大部頭。我們想象過去,這些典籍估要蓋一座大樓才能放滿。

    重新整理法律,精減條文成為刻不容緩的大事。曹睿詔令陳群、劉邵等人修改法律,制定成《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書官令》、《軍中令》合計一百八十多篇。儘管比蕭何的法律要多得多,但比起之前七百多萬言,那已是大大瘦身了。在解釋法律條文上,只採用鄭玄一人的解釋,有效遏制法令的碎片化傾向,提高訴訟效率。

    可以說,這是曹睿主持下的一項偉大工程,也體現出他對法律的重視。

  • 8 # 清水空流

    曹睿,可以說是整個三國時代最英明,最傑出的君主,曹魏政權自公元213年立國到公元 266年被晉所篡、立國52年經五帝。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中最強大的國家。不能說政權時間短,三國 其他兩國立國時間都不長。蜀漢立國經兩帝42年。東吳經四帝52年。可以說都是短命王朝。而作為最強大的最有資格統一天下的曹魏卻被篡位而亡(當然,曹魏也是篡位登基 ,也算一報還一報)。的確讓人唏噓不已。

    曹叡、史稱魏明帝,字元仲,生於公元204年,是魏武帝曹丕長子,母為文昭甄皇后。是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大概年紀22歲的曹睿登基為帝,公元239駕崩。終年35歲。曹叡在位的時候,是三國軍事最頻繁時候,戰亂不斷,面對蜀漢和東吳的軍事入侵,曹睿能夠選賢用人。任命曹真、司馬懿等人抵禦了了蜀漢和東吳的的攻伐,曹睿不僅在在軍事上頗有作為,而且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也是政績顯著,可惜離世太早,如果多活十年,焉有司馬懿篡位之事。

    在曹睿17歲的時候,曹睿眼錚錚看著生母甄夫人被賜死。曹丕為何如此狠毒,實在是令人費解,對他那是相當的冷漠。曹丕當初就因為是長子才接班當魏王而後篡位登基的,輪到自己當皇帝卻要廢長立幼。曹睿卻一直在忍、17歲的曹睿對皇后郭女王極盡孝順之能事。郭女王沒有子嗣。對曹睿產生了母子真情,把曹睿當做自己的兒子對待。在郭女王的堅持之下,曹睿最終登基為帝。

    都說隔輩像。在這一點曹睿和曹操很像,登基以後的曹睿氣度恢弘,果敢剛毅,知人善任,但後期生活豪奢。濫用民力。致使曹魏國力衰退,但能夠擊敗蜀漢和東吳的進犯,諸葛亮在228--234五次北伐,都是在在睿睿執政時期的,次次都被曹睿擊敗,足見曹睿的軍事才能還是有的,迅速平定孟達叛亂和公孫淵之亂都是曹睿能力的體現。而且以帝王之禮安葬了前朝末代皇帝劉協、就此來看曹睿應該是三國第一明君。北宋大史學家司馬光評價曹睿:帝沈毅明敏,任心而行,料簡功能,屏絕浮偽。行師動眾,論決大事,謀臣將相,鹹服帝之大略。性特強識,雖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跡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經耳目,終不遺忘。”

    至於說。甄夫人在嫁給曹丕時就已經有了幾個月的身孕,那麼曹睿就不是曹操的孫子,而是袁紹的孫子。這應該是胡說八道。不符合歷史曹睿早年桑母,自己又沒有兒子,只好立養子曹芳為太子,這應該是曹睿最大的不幸,35歲的曹睿過早駕崩。嘆其不壽。若能延命十年,司馬家豈能成事。太可惜了,至於說曹睿託孤失當一事,應該與曹睿的關係不大。

  • 9 # 南方鵬

    應該算明君,從他的諡號可知古代對他的評價,曹睿魏明帝的“明”字,諡法說“照臨四方曰明;譖訴不行曰明;思慮果遠曰明;保民耆艾曰明……”,全是好話,而實際上曹魏的傾頹,在曹睿時代已經埋下引子,他臨終前託孤曹宇等宗室的計劃被孫資劉放阻止,並被劉放強挽著手寫下罷歸曹宇等人、託孤司馬懿曹爽的詔書等,局勢已經開始真正失控,雖然在臨死前加曹爽官職“拜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但曹爽畢竟不是司馬懿對手,幾年時間大權旁落,魏祚潛移。

    如本題說的見人就殺應該是影視劇的誇張和發展,觸發事件是曹睿母親甄氏之死的真相,甄氏在史書中記載前後矛盾,之前記載說得地上少有,後來卻說因妒被賜死,死前披髮塞糠。曹睿當上皇帝后,在太皇太后卞氏死的這一年,下令改葬母親,幾年後向曹丕的皇后郭女王質問事情真相,郭女王語焉不詳,引得曹睿大怒,再三質問,在此時期,狂性大發,見人就殺也有點可能,魏略還吞吞吐吐暗指曹睿逼死郭女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快速堵漏王怎麼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