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假的了!但最近幾天的確有造訪地球,時間鎖定3月27日!直徑230米的小行星近在咫尺將飛臨地球。
人類或者說地球生物最懼怕的“天災”真的是來自於天上,至於溫室效應全球氣溫變暖,或者引起人類疾病的病毒等都要排在它的後邊。目前已知最嚴重、時間上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是發生在6500萬年前,那次撞擊導致了地球上90%以上的物種滅絕,恐龍就是其中的絕對主角,一些小型的動物抗了過來。這裡邊就包括了哺乳動物,可以說因為這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人類今天才有機會出現和發展出智慧文明。
太陽系內除了常說的八大行星之外還有大量的小行星、彗星以及一些天體碎片,這些小天體和八大行星一樣都在繞著太陽執行,那麼就會出現軌道相交的情況,這也就帶來了天體相撞的危機。
一般情況來講天體質量較大的時候,不容易受到其他天體影響從而改變執行軌道,而太陽系內這些小天體就很難說了,它們的質量相對來說都非常的小,執行到八大行星的周圍較近的距離就很可能會受到影響,從而被吸引過來。
地球上實際每天都會有很多來自於外太空的天體碎片,它們撞入地球的大氣層在摩擦生熱和擠壓空氣釋放的能量中消失殆盡,幾乎很難墜落到地球表面。但是如果這些碎片的質量足夠到,就會穿過大氣層撞擊到地表,造成很大破壞。但地球上三分陸地七分海洋,即使是陸地上還有很多無人區,因此隕石墜落在城市中的機率相對並不是很高,但並不意味著沒有。
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就發生在2013年,一顆隕石墜落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在接近地面時發生爆炸,大量天體碎片墜落導致1200餘人受到傷害,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但比較慶幸的是沒有人死亡。
NASA有相關的機構來探測和防禦近地天體(NEO),這個機構一般被我們稱為PDCO,也就是近地天體防禦協調辦公室的簡稱。據通告稱在本週五也就是3月27日,有一顆直徑230米的小行星在臺北時間11時52分逼近地球並飛過,和地球最近的時候相距0.044529天文單位(日地平均距離),大約是666萬公里,相當於17.5個地月距離。
一般認為當小行星直徑大等於150米,和地球最近距離小於0.05天文單位,這樣的小行星就被稱為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從直徑上來看150米已經可以給地球造成巨大的破壞,而距離上來看小於0.05天文單位就容易受到引力擾動,從而改變執行軌道奔地球而來。這顆馬上要飛臨地球的2012XA133小行星是在“潛在威脅小行星”之列。
從它的名字其實也可以得知,這顆小行星是在2012年被偶然發現,並且一直跟蹤記錄。它在3月27日飛臨地球之後會繼續繞太陽運轉,之後會在2038年11月17日、2046年4月2日、2064年11月22日、2069年3月25日2087年11月19日、2095年4月4日迴歸地球,但和地球最近的是在2064年11月22日,屆時這顆小行星和地球的距離將達到0.0250606天文單位,大約是375萬公里,不到10個地月距離。
對於這些早都提前發現的小行星並不是我們需要擔憂的,我們最恐懼的是那些根本沒有觀測到,突然出現的小行星,這是威脅最大的。當然這一次小行星2013XA133只會遠距離的和地球打一個招呼,撞不到地球之上,但是這些潛在威脅小行星一直都會迴歸,誰知道以後會怎樣哪?
當然是假的了!但最近幾天的確有造訪地球,時間鎖定3月27日!直徑230米的小行星近在咫尺將飛臨地球。
人類或者說地球生物最懼怕的“天災”真的是來自於天上,至於溫室效應全球氣溫變暖,或者引起人類疾病的病毒等都要排在它的後邊。目前已知最嚴重、時間上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是發生在6500萬年前,那次撞擊導致了地球上90%以上的物種滅絕,恐龍就是其中的絕對主角,一些小型的動物抗了過來。這裡邊就包括了哺乳動物,可以說因為這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人類今天才有機會出現和發展出智慧文明。
太陽系內除了常說的八大行星之外還有大量的小行星、彗星以及一些天體碎片,這些小天體和八大行星一樣都在繞著太陽執行,那麼就會出現軌道相交的情況,這也就帶來了天體相撞的危機。
一般情況來講天體質量較大的時候,不容易受到其他天體影響從而改變執行軌道,而太陽系內這些小天體就很難說了,它們的質量相對來說都非常的小,執行到八大行星的周圍較近的距離就很可能會受到影響,從而被吸引過來。
地球上實際每天都會有很多來自於外太空的天體碎片,它們撞入地球的大氣層在摩擦生熱和擠壓空氣釋放的能量中消失殆盡,幾乎很難墜落到地球表面。但是如果這些碎片的質量足夠到,就會穿過大氣層撞擊到地表,造成很大破壞。但地球上三分陸地七分海洋,即使是陸地上還有很多無人區,因此隕石墜落在城市中的機率相對並不是很高,但並不意味著沒有。
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就發生在2013年,一顆隕石墜落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在接近地面時發生爆炸,大量天體碎片墜落導致1200餘人受到傷害,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但比較慶幸的是沒有人死亡。
NASA有相關的機構來探測和防禦近地天體(NEO),這個機構一般被我們稱為PDCO,也就是近地天體防禦協調辦公室的簡稱。據通告稱在本週五也就是3月27日,有一顆直徑230米的小行星在臺北時間11時52分逼近地球並飛過,和地球最近的時候相距0.044529天文單位(日地平均距離),大約是666萬公里,相當於17.5個地月距離。
一般認為當小行星直徑大等於150米,和地球最近距離小於0.05天文單位,這樣的小行星就被稱為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從直徑上來看150米已經可以給地球造成巨大的破壞,而距離上來看小於0.05天文單位就容易受到引力擾動,從而改變執行軌道奔地球而來。這顆馬上要飛臨地球的2012XA133小行星是在“潛在威脅小行星”之列。
從它的名字其實也可以得知,這顆小行星是在2012年被偶然發現,並且一直跟蹤記錄。它在3月27日飛臨地球之後會繼續繞太陽運轉,之後會在2038年11月17日、2046年4月2日、2064年11月22日、2069年3月25日2087年11月19日、2095年4月4日迴歸地球,但和地球最近的是在2064年11月22日,屆時這顆小行星和地球的距離將達到0.0250606天文單位,大約是375萬公里,不到10個地月距離。
對於這些早都提前發現的小行星並不是我們需要擔憂的,我們最恐懼的是那些根本沒有觀測到,突然出現的小行星,這是威脅最大的。當然這一次小行星2013XA133只會遠距離的和地球打一個招呼,撞不到地球之上,但是這些潛在威脅小行星一直都會迴歸,誰知道以後會怎樣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