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毛妞妞
-
2 # 家有二寶歡樂多
孩子喜歡看的peppa pig裡面就有一隻鸚鵡,每次總是學鸚鵡一邊蹦幾下一邊大喊:“我是一隻吵人的鸚鵡。”在孩子提到的時候我有時會一點一點給孩子普及常識,比如這次我會跟他說:鸚鵡會學人說話,但是他卻壓根不知道自己說話的意思,只是機械式地大家說什麼它學什麼。下次孩子又提到鸚鵡時,我又會說:不單單是隻有鸚鵡會說話,八哥也會說人話。再下次又普及新的:鸚鵡只有被人飼養後,主人教了才會說話,森林裡的鸚鵡可不會說話。
每次講一小點,孩子容易接受,也比較有新鮮感。
鸚鵡學舌的原因有很多,而且種類不同,學舌的原因似乎也不同。有些鸚鵡在模仿時會產生地域性的方言,可能有助於來自相同地區的異性彼此接近――或相互躲避。還有一些鸚鵡的聲音模仿能力,使領地相鄰的鄰居能彼此相認,有助於區分出闖入領地的“流浪漢”。而對澳洲小型鸚鵡――“虎皮鸚鵡的一些研究指出,它們似乎在選擇配偶時也要看叫聲是否相同。
模仿聲音的能力也是神經功能是否健全的一種表現形式,可以作為鸚鵡選擇配偶或盟友的依據之一,這種能力與聽力、記憶力和發音時的肌肉控制能力有關。
對野生鸚鵡種群地區方言的錄音回放研究證明,這些鸚鵡對本地的發音方式反應更為強烈。這一現象暗示模仿帶來的另一個重大好處:如果聽見叫聲的鸚鵡對發出的叫聲已經有了印象,即擁有了一種所謂的神經模板,那麼這種叫聲就更能引起這隻鸚鵡的注意。這種預先形成的感知模板使得在嘈雜的環境中,另一隻鸚鵡的叫聲更容易被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