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們幾時再見

    李煜,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也叫李後主,江蘇徐州人,故人說:李煜不是個好皇帝,但是個好的詩人。李煜在中國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甚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透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李煜文、詞、書、畫創作均豐。

    很多人都看過那部電視劇《情劍山河》,李後主和小周後被趙匡胤被俘到汴京後,那段催人淚下、忠真不渝的愛情故事呢,想想趙匡胤也真狠毒,既然李煜被俘之前早就不叫皇帝了,已經對你俯首稱臣了,為啥還要趕盡殺絕,毒死李後主呢,真的是為那首《虞美人》嗎

  • 2 # 歷史風暴

    如果李煜是一個普通的文人,那麼我將更喜歡李煜,可惜他是一位帝王。

    在南唐土地兼併激烈,通貨膨脹的時候,老百姓流離失所,李煜仍然在宮中聲色犬馬。比如,李煜的生日正好是七月初七,這一天也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為了慶祝自己的生日,李煜命人用紅、白色絲羅百餘匹,作月宮天河之狀,與宮女整夜吟唱作樂,天明才撤去。

    除了生日這天,在其它時候也是與嬪妃吟詩作對,不理政事,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昏君。

    正如歐陽修評價的那樣: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

    外有強敵北宋窺視,內有平民生活無依。又在這樣的帝王統治之下,南唐想不滅亡都不可能。

    在南唐滅亡之後,李煜又不能做到劉禪一樣“樂不思蜀”,做一個放飛自我的詩人。一句: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讓李煜被宋太宗賜死,結束了自己昏庸的一生。這樣的帝王真讓人喜歡不起來。

    而趙匡胤為中國的重新統一作出了貢獻,結束了晚唐以來的動亂,開啟了富宋時代,是一個優秀的帝王。

    所以,我選擇趙匡胤!

  • 3 # 帝國的臉譜

    宋太祖趙匡胤是我比較喜歡的。以武力奪取天下的帝王,很多在坐上龍椅後,大肆清算前朝殘餘,大肆收拾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大肆剪除前朝皇族的宗族人員,用血腥手段,給自己坐天下貼上合法的標籤。而這幾點,趙匡胤是做得最溫和的皇帝。

    公元960年,時任後周殿前司都點檢的趙匡胤,奪取了後周的政權,建立了宋朝,是為宋太祖。雖然是經過了“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但最後落到政治層面,趙匡胤還是走了一下斯文程式:接受了後周恭帝柴宗訓的禪讓。同時,當著滿朝文武,表示從今往後,將待周世宗柴榮的皇后符氏如母,並善待柴宗訓。

    同時,經過了這一程式之後,趙匡胤還在太廟立下一塊“誓碑”,作為子子孫孫必須共同遵守的祖訓,其中有一條,就是:“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這無疑是一塊“免死金牌”,一塊“鐵券丹書”,對於前朝皇族,算是優容的了。

    趙匡胤坐上龍椅後,對於後周的那幫大臣,沒有進行大洗牌,而是各就各位,朝官還是朝官,原來幹著什麼,現在還基本幹著什麼,原來的首相範質,仍任首相,王溥、魏仁浦仍任副相,還分別加侍中、司空和右僕射,給予優待。

    而對於那些為自己奪取天下的武將,趙匡胤採用趙普的建議,以“杯酒釋兵權”的辦法,收取了大將們手中的兵權,同時,透過高官厚祿,以及與他們聯姻的辦法,安撫了這批武將功臣的人心。

    總之,在武力奪取後周政權的過程中,在嚴酷的政治變局中,趙匡胤沒有采取殺戮的方式,對於功臣,也沒有動用陰謀和武力剪除,沒有流血,基本也沒有犧牲,可謂過度平穩。這既體現出趙匡胤溫和性格的一面,也體現出政治才幹高超而智慧的一面。

    對於後主李煜,雖然堪稱獨步五代的大詞人,但在政治上,用荒淫無道來形容他,不為過。個人覺得,如果是一個男人,其責任感最基本的體現是他對一個家庭的承擔,這與他的詩詞作得好壞無關,倘若他履行了一個男人的責任,做好了丈夫,做好了父親,家庭料理得風生水起,若有點閒暇時間,寫點詩詞也未嘗不可。倘若這個責任未履行好,卻天天沉迷於寫詩填詞,那就是個沒有責任的男人。

    如果是一個皇帝,身擔皇族朝臣身家性命之重擔,身系天下蒼生之福祉,國家貧困之時,外族窺視之際,卻一門心思去鑽研詩詞,沉迷美色,最後鬧到國破家亡,這樣的皇帝與桀紂又有何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telvio動力表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