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66706995143

      這畫是屬於中國傳統工筆人物畫,採用的全是天然礦物顏料。

      《搗練圖》

       作品介紹:《搗練圖》卷,作者張萱,宋摹本,絹本設色,37釐米×147釐米,現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此畫描繪宮中婦女製作絲絹的勞動場面。“練”是絲織品的一種。練織時質硬,必須煮過、漂白,再用杵搗,才能柔軟潔白。這幅作品共畫了十二個人物,這些人物或長或幼、或坐或站,神情姿態各異。作者將他們按勞動工序分為搗練、織修、熨燙三個場面,所以,這幅作品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來看。開始的一部分是四個婦女用木杵在搗練;第二部分是兩個人,一個坐在地氈上理線,另一個坐在凳上縫紉;第三部分是幾個婦女正在把練扯直,用熨斗熨平。整個畫面,不僅人物的安排和各個動作之間的聯絡處理得自然合理,而且細節的描寫非常精到。例如搗練中的挽袖,扯練時的微微著力的後退,幾個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熱而回頭等動作細節的刻畫都是非常真實、生動而富有生活情趣的。這幅作品的勾線工細勁健,著色富麗勻淨,特別是“豐頰肥體”的人物造型,代表了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

      畫家介紹:張萱,京兆(今陝西西安)人,生平事蹟不詳,只知道他是盛唐時的著名畫家。開元、天寶年間(公元713叫55年)任“史館畫直”(即宮廷畫師),主要畫人物,特別擅長畫貴族婦女、兒童、貴公子。在《宣和畫譜》中是這樣介紹張萱的,說他的畫“於貴公子與閨房之秀最工”,“又能寫嬰兒,此尤為難”。《唐朝名畫錄》中說他的畫“點簇景物位置、亭臺樹木花鳥,皆窮其妙”。相傳他畫婦女慣用硃色暈染耳根。在這以前,以婦女為題材的繪畫不多,描寫生活中的婦女的作品更是難得。張萱改變了這種情況,他所畫的婦女面相豐滿,體態健康,和現在看到的唐代雕塑的風格相似。張萱的真跡現在已經看不到,《搗練圖》和《虢國夫人遊春圖》為宋朝人的摹本,其摹畫非常精緻,因畫史記載周昉“初效張萱,後則小異”,以此畫與周昉傳世作品相比較,可知“摹本去原作未遠”,因此,對於我們瞭解張萱的繪畫風格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畫一個簡單的可愛的小梅花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