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世紀注安師

    《司馬法》: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

    1.《克勞塞維茨:戰爭論》,2013.3,中國畫報出版社,李哲(譯)。普魯士,卡爾·馮·克勞塞維茨(1780-1831)。作者是普魯士少將,曾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和波蘭軍團參謀長。本書主要論述的陸地戰爭,由於時代侷限,作者主要論述的是無限戰爭,但在書的最後,作者開始重視有限戰爭。這是一本尚未完成的遺稿,後人普遍認為若還有時間,作者會對有限戰爭認識更深,也會減少讀者的許多誤解。名言: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會戰具有決定性意義。防禦是比進攻更強的戰爭手段。2.《戰爭的藝術》。瑞士籍,安託萬·亨利·約米尼(1779-1869)。作者曾任法國將軍,俄國步兵上將。尚未拜讀,不評論。後人稱本書是與《戰爭論》並列的現代西方兩大軍事著作。3.《圖解大國海權》,即《海權論》,2014.12,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何黎萍(譯)。美國,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1840-1914)。作者曾任美國海軍學院院長。這本書其實是馬漢的三本書的集合。本書生逢其時,對於美國走出孤立主義意義重大。同時本書首次系統論述制海權對於國家的戰略意義。對於後來德國和日本的海軍政策都產生深遠影響。4.《海上戰略的若干原則》,2012.9,上海人民出版社,仇昊(譯)。英國,朱利安·S.科貝特(1854-1922)。爵士,曾任教皇家海軍學院。本書的關鍵概念是:有限戰爭,制海權,海上決戰,封鎖,艦隊存在,制海權的運用。比馬漢更強調製海權的運用,但在制海權的要素上,論述不及馬漢,這可能是因為各自所處的國度國情不同。作者認為有限戰爭具有優勢(英國適合有限戰爭),海軍夠強大,就獲取制海權,手段是決戰或封鎖。海軍不夠強大,就實施艦隊存在策略,防止對手獲得制海權。制海權的運用,主要是防禦入侵,打擊敵人的商路同時保護自己的商路,支援遠征。5.《戰略論:間接路線》,2015.7,上海人民出版社,鈕先鍾(譯)。英國,李德·哈特(1895-1970)。爵士,一戰上尉,戰後退役,軍事專欄作家。本書論述的是戰略層次,作者反對盲目追求會戰,重視的是決定性的點。作者考察西方3000多年來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得出的結論是間接路線導致決定性。作者的思想可以用其名言來概括:從戰略方面來說,最遠和最彎曲的路線,常常也是一條真正的“捷徑”。作者在戰術層級,推崇中國的孫子兵法,推崇游擊戰,強調機動性(攻擊敵人力量最薄弱的點,選擇期望最少的路線,即奇襲);在戰略層級,推崇心理戰,先打擊敵方軍心,形成優勢後再擇機發起會戰,做到“先勝後戰”;在大戰略層級,推崇經濟戰。6.《21世紀海權指南(第二版)》,2013.4,上海人民出版社,師小芹(譯)。英國,傑弗裡·蒂爾。倫敦國王學院防務系科貝特海洋研究中心主任。在馬漢和科貝特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特徵,著重強調製海權運用中的遠征、和平任務(所謂的後現代海軍任務,強調合作重於對抗)。後現代大致對應科貝特的有限戰爭。特徵就是作為有限戰爭的遠征以及和平任務。其中和平任務主要包括對付非傳統威脅(恐怖主義、走私販毒、偷渡)、維和、人道主義救援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做青梅酒?青梅酒有哪些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