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奕刀

    早在二十世紀20年代初期,當時的國際大學生組織就已開始計劃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1924年,第一屆國際大學生運動會在華沙舉行,只設立了田徑、游泳和擊劍三個比賽專案。這是世界大運會的雛形。

      

      1949年,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FISU)正式成立。第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於1959年在義大利都靈舉行,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985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當時設定了9個大項,即田徑、體操、游泳、跳水、擊劍、水球、網球、排球和籃球,規定參賽選手只限在校大學生和大學畢業不超過兩年的選手,每兩年舉辦一屆。

      

      1960年,仿奧運會賽制,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在法國夏蒙尼舉辦。從1981年起,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與冬季運動會統一定在同一年舉行。

      

      歷屆世界大運會經常誕生新的世界紀錄,因此贏得了“小奧運會”的美譽。從世界大運會走向奧運會領獎臺的運動員中,比較著名的有田徑運動員邁克爾·約翰遜、邁克·鮑威爾,籃球運動員拉里·伯德、查爾斯·巴克利等。

      

      不過,隨著職業化、商業化大潮的強烈衝擊,一些頂尖運動員因世界大運會沒有可觀的出場費而開始放棄世界大運會,取而代之參賽的是更多的年輕選手。進入21世紀之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成為世界各地年輕人展示青春澎湃的舞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恐病症怎麼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