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右史

    這個提問是個很現實的話題。代際流動是兩代人(或多代人)之間的職業和社會地位的流動。

    所謂代際流動性(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也可以理解為社會流動性。因為代際流動總是建立在穩定的社會關係之中,而且在中國代際流動與社會流動往往同構同向。

    不可否認,這個論題比較複雜,但我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在此長話短說、簡說。

    在中國古代,傳統王朝代際流動模式的轉變,與朝代更迭迴圈幾乎重合。為了方便分析,可以分為四種情況。

    第一種,階級代際生產時期。官員任免所謂世卿世祿制,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有人感慨,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這個時期,往往是精英代際生產的高頻期。所謂懷才不遇、接班、蘿蔔坑招聘、拼爹、輸在起跑線上等諷刺,與此息息相關。

    第二種,階層固化時期。看幾句俗語吧。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孩子爺打鐵爸做鏟,他爸賣蔥娃賣蒜;也就是說,普通人透過努力,上升的渠道和範圍也相當有限。

    尤其是,在封閉的農業社會里,一個人一出生就註定要在他父輩所屬的階級和階層裡終其一生,子繼父業,代際流動很少。

    第三種,社會流動相對開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透過努力,有一種比較恆定的選拔機制,這是王朝的上升期。

    而且,由於這種良性的流動,社會文化與經濟會永續性增長繁榮,發展巔峰階段與此基本重合。

    第四種,社會流動機制被打破。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亂世出了大英雄,實際上就是利益與權勢的大洗牌,優勝劣汰,資源之分佈重構和分配。

    往往在這個階段,社會大變局,家族變換,士農工商社會結構瓦解,從而出現新的權勢階層。在互相沖突和交合過程中,形成新的穩定的政治集團,分配著總體資源。

    實際上,中國的社會流動受到社會觀念與制度的影響。傳統安土重遷的價值觀念是主流價值,所謂士者恆士,農者恆農,對社會流動採取排斥態度。

    隨著城鎮經濟發展,流氓、流民、客民、新貴、暴發戶、破落戶、外來戶都是對離村離籍流動者的貶稱——一些沒有獲得財富的群體確實破壞著社會秩序。近代以來,這一局面發生了革命性的轉型。

    代際流動也是一個機率分佈和選擇慣性問題,父母是精英,“老子英雄兒好漢”,子女成為精英的可能性較大。同時,假設父母是商業精英,在人脈關係中,也會傾向於讓子女從商。

    正常的社會流動會引起社會結構的變化,大多數人流動的方向和頻率反映著社會變遷的方向。現代式工業社會,社會分層體系相對是開放的,社會流動比較普遍和相對平等,也就造就了現代國家的基礎。

    隨著職業分層和等級體系的瓦解,中產階層興起,代際流動何去何從,似乎又是一個大的社會問題,需要我們繼續思考,促進社會更加公平與健康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提高幼兒英語聽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