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北人在寧夏

    經濟不景氣,日子不好過唄。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全身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這樣辛苦勞動的養蠶人。出自宋代張俞的《蠶婦》。

    遍身:全身上下。羅綺:絲織品的統稱。羅,素淡顏色或者質地較稀的絲織品。綺,有花紋或者圖案的絲織品。在詩中,指絲綢做的衣服。

    原詩:

    《蠶婦》宋代: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釋義:

    一個住在鄉下以養蠶為生的婦女,昨天到城市裡去趕集並且出售蠶絲。回來的時候,她卻是淚流不斷,傷心的淚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溼了。

    因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這樣辛苦勞動的養蠶人!

    註釋:

    1、蠶婦:養蠶的婦女。蠶,一種昆蟲,吐出的絲是重要的紡織原料,主要用來紡織綢緞。

    2、市:做買賣或買賣貨物地方。這裡是指賣出蠶絲。

    3、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來擦抹的小塊布。

    4、遍身:全身上下。羅綺:絲織品的統稱。羅,素淡顏色或者質地較稀的絲織品。綺,有花紋或者圖案的絲織品。在詩中,指絲綢做的衣服

    作者簡介:

    張俞(《宋史》作張愈),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字少愚,又字才叔,號白雲先生,益州郫(今四川成都郫都區)人 ,祖籍河東(今山西)。屢舉不第,因薦除秘書省校書郎,願以授父而自隱於家。文彥博治蜀,為築室青城山白雲溪。著有《白雲集》,已佚。

    搜狗問問

    擴充套件資料:

    詩首兩句寫蠶婦的傷感。婦人昨天進城裡去賣絲,回來的時候卻是痛哭流淚。“淚滿巾”可以看出蠶婦感情刺激之深。詩人用樸素的語言無聲地揭示了社會的極端不公。透過對一個蠶婦經歷與感受的敘寫,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處境的深刻同情。

    詩中不著一字議論,卻無聲地控訴了以養蠶為生、深居僻鄉的勞動婦女這一形象。蠶婦初次進城,竟發現了自己貧困終生的根源,難怪她要悲傷,要痛哭流淚了。

    那位蠶婦的神態、見聞、感受都寫得繪聲繪色、有血有肉,就以這麼一個生活細節,來深刻揭露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構思巧妙,顯示了詩人對生活的敏銳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後兩句揭示蠶婦是因為有感於獲而不勞、勞而不獲的不合理社會現實而傷感。蠶婦之所以會痛哭流淚,是因為她看到,城裡身穿絲綢服裝的人,都是有權有勢的富人。像她一樣的勞動人民,即使養一輩子蠶,也是沒有能力穿上美麗的絲綢衣服的。

    詩人用明顯對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會階級對立的現實,揭露統治者不勞而獲的不合理現實,極有說服力。

    這是一首言簡意賅的諷喻詩,詩人借養蠶婦女的所見所感,把養蠶人衣不蔽體,不養蠶人卻穿著滿身綢緞加以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遭到剝削掠奪的不合理現象。詩中反映了勞動人民生活的悲苦,表達了詩人對養蠶農婦的同情,對不勞而獲的剝削階級的憤恨,以及對整個封建社會的控訴和鞭撻。

  • 2 # 報怨設有用一切靠自己

    這是古人用這首詩來形容老動人民的苦難生活:

    可以這麼想,你是一個瓦工師傅而你卻沒有好一點點的房子,你在電腦廠上班而你卻沒有一臺好電腦.你開飯店你也吃不上大魚大肉,明白了嗎?

  • 3 # 悠優閒語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工作的分工或崗位的差異,會讓人形成一種視覺差,覺得社會財富分配不公。有一些行業,可能是存在一些問題;有一些就是觀察者的視野出了問題。

    第1:首先要說這個題目提得很有詩意。“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這兩句詩有很強的反諷意味,說不盡人世間的不平。如果放到職場,就可以理解為當領導的一般是舒舒服服地過一天,好像沒有看到他們做什麼事,但到了發工資時,收入卻高出整天忙忙碌碌的一線工人或職員不少。這是公司的分工不同,領導一般是勞心,勞心者要管著勞力者,就是工人或職員了。

    第2:以上第1點可以算是正解吧,到哪家公司,職位越高,能夠展示給別人看到的“忙”就越少了;而且相對來說,越是會管的領導就越舒服,他可以找到合適的下屬把工作有條不紊地分擔下去,這也是一種能力。但如果這樣解釋就不符合那兩句詩的原味,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真正原因就是公司管理不善,人員臃腫。老闆一定要有,高管一定要有,各級領導一定要有,但不一定要很多,讓金字塔很尖,而不是尖端腫了起來,就是領導太多了。管事的人太多了,做事的人太少了。

  • 4 # cuttingone

    在當下職場中,使用宋代張俞《蠶婦》中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的詩句形容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通常不需要那麼辛苦(多指體力辛苦),與詩人在他的時代所揭露的社會不公的現象有本質區別。當下職場中的這種現象歸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四個方面。

    1、 知識就是力量。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通常是高學歷高知識,以知識作為理論指導,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運用到企業經營中,意味著成功的機率會提高;

    2、 善於把握時機。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通常都是善於把握機會的人,雷軍曾經說: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起來。小米公司取得今天的成績,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雷軍把握住移動網際網路的時機;

    3、 尋找方法。不能只低頭拉磨,還要抬頭仰望星空,尋找方法,與只知道埋頭苦幹比,方法與技巧顯得更為珍貴;

    4、 善於借力。現在行業劃分的越來越細,分工越來越明確,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是追求小而精,因此藉助他人力量合作共贏,在各自的擅長領域深耕細作,已成為大趨勢。蘋果公司與富士康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擁有和把握住以上四點,對於成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與僅僅依靠辛苦勞作相比,成功似乎更簡單一些,但不代表不辛苦,成功人士的艱辛不是可以輕易體會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我的青春期》結局怎麼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