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垃圾發電運維圈

    生活垃圾焚燒廠煙氣中的二噁英是近幾年來世界各國所普遍關心的問題,自1999年比利時發生動物飼料二噁英汙染事件後,二噁英更是倍受世人所關注,一時成為全球範圍的熱點。經過這一事件,二噁英在中國也是家喻戶曉,聞毒色變。可以這樣說,在今天研究生活垃圾焚燒廠煙氣中二噁英的產生機理和控制措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必要和重要。要建設生活垃圾焚燒廠,我們就不能也無法迴避二噁英。

    二噁英的控制對策

    1996年6月,日本厚生省成立了《垃圾處理過程中二噁英削減對策研討委員會》,並以最近的二噁英削減技術為基礎,把二噁英削減對策分為“緊急對策”和“永久對策”兩部分進行了研究,以全面推動削減二噁英為目標,1997年1月23日日本政府重新編寫了《關於垃圾處理過程中的防治二噁英產生等問題的指南》(通常稱之為“新指南”)。

    所謂“緊急對策”是利用最新的技術,把二噁英濃度水平削減到最低水平。具體講,即使是在最容易受到垃圾焚燒廠影響的最大落地濃度地點上也要採取措施,使其TDI(人日容許攝入量)不要超過10pg/kg.d(TEQ)值,而且規定需要採取緊急對策的判斷標準為80pg/Nm3(TEQ)。

    即若某一垃圾焚燒廠不能達到80pg/Nm3(TEQ)以下的排放濃度,則應立即採取削減措施。即使排放濃度沒有超過這一標準的垃圾焚燒廠也要繼續實行永久對策,努力控制二噁英的排放量。在“新指南”中的“永久對策”規定,新建完全連續執行焚燒爐的二噁英排放濃度標準定為0.1ng/Nm3(TEQ)。

    二噁英的控制措施

    國內外的研究和實踐均表明,減少生活垃圾焚燒廠煙氣中二噁英濃度的主要方法是採取有效措施控制二噁英的生成。這些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選用合適的爐膛和爐排結構,使垃圾在焚燒爐得以充分燃燒,而衡量垃圾是否充分燃燒的重要指標之一是煙氣中CO的濃度,CO的濃度越低說明燃燒越充分,煙氣中CO濃度比較理想的指標是低於60mg/Nm3;

    控制爐膛及二次燃燒室內,或在進入餘熱鍋爐前煙道內的的煙氣溫度不低於850℃,煙氣在爐膛及二次燃燒室內的停留時間不小於2S,O2濃度不少於6%,併合理控制助燃空氣的風量、溫度和注入位置,也稱“三T”控制法;

    縮短煙氣在處理和排放過程中處於300~500℃溫度域的時間,控制餘熱鍋爐的排煙溫度不超過250℃左右;

    選用新型袋式除塵器,控制除塵器入口處的煙氣溫度低於200℃,並在進入袋式除塵器的煙道上設定活性碳等反應劑的噴射裝置,進一步吸附二噁英;

    在生活垃圾焚燒廠中設定先進、完善和可靠的全套自動控制系統,使焚燒和淨化工藝得以良好執行;

    透過分類收集或預分揀控制生活垃圾中氯和重金屬含量高的物質進入垃圾焚燒廠;

    由於二噁英可以在飛灰上被吸附或生成,所以對飛灰應用專門容器收集後作為有毒有害物質送安全填埋場進行無害化處置,有條件時可以對飛灰進行低溫(300~400℃)加熱脫氯處理,或熔融固化處理後再送安全填埋場處置,以有效地減少飛灰中二噁英的排放。

  • 2 # 中商產業研究院

    垃圾中可燃物在焚燒爐中與氧氣進行化學反應,透過焚燒可以使可燃性固體廢物氧化分解,達到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目的。而垃圾焚燒發電是透過對燃燒熱值較高的垃圾進行高溫焚燒,在高溫焚燒中產生的熱能轉化為高溫蒸汽,推動汽輪機並帶動發電機發電。

    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是國家產業政策鼓勵和支援發展的行業。近年來,國務院與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支援和推動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發展的政策檔案。

    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前景

    (1)產業政策持續利好,市場秩序逐步規範

    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具有高度的社會敏感性,政策支援與引導規範是行業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各級政府在產業規劃、財稅制度、電力銷售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支援政策。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和落實,中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快速發展。與此同時,近年來國家逐步加大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監管力度,行業監管制度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各級政府部門先後制定或修訂了一批環境保護和垃圾焚燒發電的法律法規,加強行業准入與監管,進一步規範行業內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為中國垃圾焚燒處理行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2)垃圾清運量不斷提高,焚燒處理需求穩步增長

    根據《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預計到2020年全國總人口將達到14.2億人左右,其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60%,從而促使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將不斷提高。近年來,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快速增長與垃圾處理相對滯後的矛盾日益凸顯,大量垃圾未能得到合理處置,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相較於衛生填埋、堆肥等無害化處理方式,垃圾焚燒處理具有處理效率高、無害化徹底、減容效果好、資源可回收利用、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等優勢,是垃圾處理行業的主流發展方向,市場需求將隨著垃圾清運量的不斷提高而穩步增長。

    (3)焚燒處理佔比較低,行業增長空間較大

    目前,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仍以填埋方式為主。垃圾填埋分解過程中會逐步釋放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並容易發生垃圾滲濾液滲漏,對周邊環境造成二次汙染。同時,垃圾填埋分解緩慢,將長期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而中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將長期存在,城市化程序中垃圾處理需求快速增長與城市土地資源緊張的矛盾將日益凸顯,透過焚燒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徹底化”處理已成為社會共識。

    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到2020年底,具備條件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建成區)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佔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50%以上,其中東部地區達到60%以上。截至2018年,中國城市(含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填埋處理佔比為58.03%、焚燒處理佔比僅為39.01%,中國垃圾焚燒處理行業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4)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中國垃圾焚燒處理行業起步較晚,大部分技術主要透過引進國外先進裝置或吸收消化國外技術而形成。由於中國垃圾分類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實施,使得垃圾成分複雜、含水量較高,原裝國外技術無法完全滿足國內垃圾焚燒及環保要求。近年來,隨著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在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滿足中國及發展中國家城市生活垃圾特點和環保要求的焚燒處理裝置,行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為中國垃圾焚燒處理行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3 # 使用者92327264438

    沒辦法啊,隨著生活垃圾的積攢,必須要有合理的處理方式,集中焚燒處理是最佳方式,產生熱量可以轉換成電能,廢物利用值得推廣。

  • 4 # 祥雲廣瑞

    垃圾分類表面看起來是個環保議題,深入看是個經濟問題,再深入一層,是個政治問題,一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能不解決的問題!且看:西方國家把垃圾傾倒於發展中國家,大城市把垃圾傾倒於農村……於是乎就出現了越落後越受垃圾汙染的現象……怎麼辦?僅靠各地建立垃圾焚燒發電廠就能徹底解決問題嗎?(焚燒發電也許會將汙染物如二噁英排放於大氣)為什麼不能多想辦法呢?將垃圾壓縮製作成可用物以之作某種場合的建築物,不行嗎?(這可能是個經濟問題,不賺錢,沒人幹)但,我們深入到政治層面上,應該探討其可能性。

  • 5 # 無妨來此

    在越來越環保的今天,人們對於焚燒垃圾發電還是有一定的心理戒備,但這的確是目前各國的主流!

    傳統上的處理垃圾是填埋,但一個會佔用土地資源,二個可能會汙染地下水,另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垃圾量也越來越大,根本就填埋不過來!

    而垃圾焚燒發電,可以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個可以產生電力,二個可以解決垃圾的處理,另外,垃圾焚燒後的剩餘物質可以加工成為建築材料,雖然存在一定的空氣汙染,但大部分有害氣體都可在燃燒後收集回來進行工業使用,一般排放的都是二氧化碳,比如,燃燒中產生的二氧化硫可以收集回來生產硫酸等

    而傳統的填埋條件要求較高,畢竟不能汙染地下水,二個對地理位置有限制,三是要遠離居民居住地,而填埋後,垃圾也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也不一定能完全腐爛,對環境影響太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鏡中我”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