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宏傑

    古代很多少數民族的名字以漢人的標準來看確實不太雅馴。這是極為正常的現象,不止滿族如此。

    比如鮮卑族也是這樣。不光是鮮卑語的名字都取材於身邊隨便見到的東西,就是後來他們漢化了,起漢名也完全沒章法,想起什麼起什麼,比如景穆帝拓跋晃兒子當中,有人叫貓兒,有人叫虎頭,有一個活了一百二十歲的著名鮮卑人羅結,給兒子取名叫阿奴、殺鬼。還有一個鮮卑人叫野豬,他給兒子起的名字是虎子。直到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漢化措施,鮮卑貴族們在取名時才開始取詞義優雅的字。

    滿洲人初起時,文化非常落後,還停留在原始農業漁獵階段。起兵之初的太祖努爾哈赤雖然已經是個地位很高的奴隸主,可他的宅邸卻只是一大家子人共同居住的幾間茅草房,周圍是一圈東倒西歪的木籬笆。《滿洲實錄》記載,努爾哈赤起兵後的一天夜裡,發現有敵人來偷襲他的住宅,他趕緊讓兩個兒子鑽進炕櫃底下隱蔽,自己從枕頭邊摸起刀爬到窗前觀察動靜。可見那時的“汗王”是妻子兒女一大家睡在一條大炕上。

    從文化上來說,那時滿族整個民族幾乎都是文盲,因此起名字當然很不講究。

    楊乃濟先生在《旗人命名》一文中說,努爾哈赤是野獵皮的意思。其實不止他如此,就以努爾哈赤的幾個兒子的名字為例吧,“多爾袞”的意思是“獾”,“多鐸”的意思是“胎盤”,最小的兒子阿濟格,翻譯成漢語是“老疙瘩”。女婿“和何理”的意思則是“上牙嗑下牙”。其他王公貴族的名字也文雅不到哪裡去。貝勒嶽託,名字的意思是“傻子”,將軍席特庫,名字是“尿炕孩子”,而貝子傅喇塔的名字居然是“爛眼皮”。並不是滿族人不想起個好聽的名字,而是因為早期滿語只有口語而沒有書面語,實在沒有多少優雅的詞彙可供起名者挑選。

  • 2 # 肥龍41732

    哈赤是哈赤!奴兒是奴兒!本名是哈赤,奈何是奴兒!食大明奉錄鎮守邊疆!信任爾等入關滅流寇!卻誤我中華百年身!幸有天地洪門,忠義千秋仁人義士,炎黃萬代,中華不滅

  • 3 # 晝冕

    從他弟弟名字舒爾哈齊、雅爾哈齊、穆爾哈齊來看,從蒙語文字來解意思就分別是和虎、豹……一樣勇猛或者直接理解為像老虎、豹子一樣。他也應該類似,就是努爾哈齊——和野豬般勇猛之意,寓意本身而言就和拓跋燾的佛狸,宇文泰的黒獺,漢族這的虎、龍、彪或者武帝的小名彘相類似,滿語文獻裡倒是有解釋但確實是牽強附會之處不少,但後金的一二代以猛獸或者對幼子以口語命名倒是沒什麼問題的。

  • 4 # 留名斯基

    漢人不是也有叫滿倉,大牛,四狗,元寶一類的名字嗎,古人樸實,名字多與生產生活相關,狩獵民族取名獵犬,野豬,山鷹,狗熊也是這個道理,他們起名字的時候沒有侮辱性的意思,只不過是皇漢們把名字給汙化了

  • 5 # 無風即風

    本名實為哈赤,原“努兒”應為“奴兒”——眾所周知,明代成祖朝曾在今俄羅斯的阿穆爾省裡的特林設定過“奴兒干都指揮使司”,也就是原來元代的東征元帥府(清代稱“德楞”,屬外東北地區)。

    努爾哈赤那個年代,建州女真幾乎處於茹毛飲血的年代,其民族還沒有文字。而努爾哈赤之“努爾”除他以外,他五兄弟沒有任何一個人叫“努兒XX”(他是長子,其它四兄弟分別是穆爾哈齊、舒爾哈齊、雅爾哈齊和巴雅喇)。其後也沒見任何一個滿族人用“努爾”!

    聯想到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追剿叛亂的建州右衛指揮使王杲的兒子阿臺而攻打古勒寨,並因此不幸造成他無辜的祖父與本為建州左衛指揮使的他父親塔世剋死亡時,他憤怒的派人質問朝廷為何如此後,明廷給了他“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不難想象。

    “努爾”實為“奴兒”,這恐怕也是久經沙場的李成梁縱容他統一建州的一個誘因,在今天的人們看來,“奴兒”就是奴才,但在當時來看,明廷給他這個“奴兒”無形中是默認了他為建州“第一人”的身份。

    但是,後來發明了自己的文字的女真人卻直接把“努爾哈赤”當成了真名了,此名用拉丁字母寫作nurgaci或nurhaci,被滿清官方史書直接採用,滿清自己也說這個詞在滿語裡,確實就是“野豬皮”的意思。

    對此,我不知道為何滿清要把“奴兒”加進去(nurgaci實應釋為“奴哈赤”)但不管如何,既然人家作為官方都這樣說了,那就說明不管加不加nur,反正清太祖的名字就是“野豬皮”。

    但即使是這樣,也不必感到奇怪,因為少數民族在起名字方面,確實存在比較原始的認知,如努爾哈赤的弟弟“雅爾哈赤”就是“豹皮”的意思——這種以動物禽獸為名的習慣,一方面反映了他們的民族之精神圖騰信仰,另一方面則反映了部族的文化狀態——毫無疑問,就是比較落後野蠻。

    其實,野豬皮也不算什麼了,下面還有更厲害的。。。。

    《遼史》《金史》裡有完顏豬、完顏驢糞!完顏萬努,完顏九斤!

    《元史》裡有石末狗狗!!!還有郭蝦蟆!!

    後面這個郭蝦蟆還是金朝的“史可法”!

    郭蝦蟆是金末名將,與大家都非常熟悉完顏陳和尚是為金蒙戰爭中唯一對蒙古人取得過大勝的名將雙星,他武功極奇高強!是史書上唯一一個有2次百步穿楊射殺敵軍之記錄者!

    金哀宗完顏守緒評價他:“卿武藝超絕”!

    史書中真的很少有武將這麼高評價的。但是,他卻是漢人——甘肅會寧人!寶寶不開心了。。。

    不過這也不怪他,因為自遼至金,北方處於胡人統治下達三百餘年,郭蝦蟆本身及其家族本身就是世為金朝的保甲射手,是胡化程度很高的漢人,對金朝忠心耿耿。

    拜胡化所賜,當時北方的漢人也有些奇奇怪怪的“畜生”名字,如南宋聯蒙滅金時,就曾有一段這樣的故事:

    郭狗狗,平陽翼城人。父寧,為欽察先鋒使首領官,戍大良平。宋將史太尉來攻,夜陷大良平,寧全家被俘。史將殺寧,狗狗年五歲,告史曰:“勿殺我父,當殺我。”史驚問寧曰:“是兒幾歲耶?”寧曰:“五歲。”史曰:“五歲兒能為是言,吾當全汝家。”即以騎送寧等往合州。道遇國兵,騎驚散,寧傢俱得還。御史以事聞。命旌之。

    對此,答主我真的只有。。。

    好吧,總之,努爾哈赤的名字如此不雅,其實也是每個茹毛飲血族群在發展初期時常有的事。同樣的例子,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鮮卑族裡也有不少古怪的名字,現今國內的那些難聽的姓氏,大多數和少數民族有關,如“死”姓!!

    更鮮為人知的,我漢也有過這也蠻荒時期。

    如我華夏人文始祖黃帝號“有熊氏”,在炎黃大戰的“阪泉之戰中的羆、貔、貅、貍、虎等所謂野獸,據信應為以這些野獸為部落圖騰的人類部族——就此推斷,當時的古華夏族裡肯定也有人以動物/野獸為名。如《山海經》裡記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順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黃帝生苗龍,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肉食。有赤獸,馬狀無首,名曰戎宣王屍。”

    其中苗龍、白犬都是以動物為人名。

    還有楚國的祖先鬻熊、《公羊傳》作者公羊高。

    進入漢代還有呂雉——野雞(野雞指妓是近代才演化的);

    漢景帝“奉夢名之”給7歲的武帝改乳名為“彘”——大豬、野豬。

    以上的所有都例子可見,處於比較原始的部落文化的族群,其人畜混雜的生活狀態,是很容易反映到人名上面去的。另一種情況就是精神圖騰,如漢唐代以前都不將豬視為一種賤畜,因為漢唐以前,人們的主要肉食就是豬肉。

    我們的“家”字,本義就是=屋頂(宀)+豬圈。

    毫無疑問,努爾哈赤那個時代,野豬皮就是他們族群內眼中的好東西——那用途就多了。

    我不喜歡滿清,但不可以不講事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BA的裁判們都來自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