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作為吳大帝孫權最為器重的女婿,朱據字子範,吳郡吳縣人,是前將軍、青州牧朱桓的從弟,大都督朱異的堂叔。據史書記載,朱據才貌雙全,不僅儀表堂堂、體格健壯,而且口才極佳,擅長論辯詰難(“有姿貌膂力,又能論難。”見《三國志·卷五十七》),江東士人中鮮有能勝過他的。

    孫權因為欣賞朱據,所以在當上吳王后(222年),便徵召他為五官郎中,補任侍御史。當時,朱據年僅28歲。等到輔義中郎將張溫因罪被免職後,朱據因為文武兼備,所以被孫權任命為建義校尉,領兵駐守湖孰,期間屢建功勳。黃龍元年(229年),孫權自稱皇帝,隨即便進拜朱據為左將軍,封雲陽侯,並將愛女孫魯育(字小虎)嫁給他,並經常賞賜其金帛、奴婢。

    朱據為人謙虛、喜歡交際,並且視金錢如糞土,經常拿錢財來應酬,或者資助貧寒計程車人,因此俸祿雖然優厚但卻常常入不敷出,端的是個豪爽之人。朱據因為深受孫權的欣賞,所以仕途起初很順暢,然而在東吳建立後沒多久,朱據因為被曹魏間諜隱蕃矇蔽,並跟他結為好友,由此給自己招致無窮的麻煩。

    黃龍三年(231年),隱蕃反叛失敗後被誅殺,先前跟他交好的官員、士人都受到牽連,朱據因此被免官,在家中禁足4年後才被重新啟用。經此一事,朱據成熟很多,再不肯輕易結交他人,由此重新獲得孫權的器重,並在十餘年後被提拔為驃騎將軍。朱據在職期間,以清廉勤勉、忠心為國著稱,但就是這樣一位能臣、直臣,最終卻落得被殺的下場。一切,還要從孫和、孫霸兄弟間的太子之爭說起。

    赤烏四年(241年),太子孫登病逝,皇三子孫和在次年被冊立為儲(孫權的次子孫慮此前已病死)。據正史記載,孫和的綜合能力和個人形象非常好,不僅愛好文學、擅長騎射,而且禮賢下士、尊敬師長,頗為朝野所矚望。從各種跡象來看,孫和的確是一個合格的儲君,將來也必定會成為一代明君。

    然而孫權在冊立孫和為太子的同時,卻又溺愛皇四子魯王孫霸,讓他享受跟太子一樣的飲食、起居標準,並特許其建造宮殿、設定幕僚。孫霸是個驕狂之徒,因為得到其父的溺愛,漸漸地便滋生出奪儲之心,為此糾集黨羽陷害兄長及其支持者,意圖將其扳倒。而孫和也不甘示弱,也指使手下人連番控告孫霸,幻想能除掉這個心腹大患。

    隨著太子與魯王的爭鬥日益尖銳,朝臣們也因為立場的不同而分化。其中,朱據與大將軍諸葛恪、大都督施績等人擁護孫和,屬於“太子黨”;丞相步騭、上大將軍呂岱、中書令孫弘等人支援孫霸,屬於“魯王黨”。兩個集團之間黨同伐異、互相攻擊,導致東吳的政局動盪不安,若不加以制止的話,必然會造成國家的分裂,給曹魏提供入侵的良機。

    赤烏十二年(249年),步騭病死,朱據越過很多老資格的重臣,被孫權進拜為丞相。孫權任命朱據為相的初衷,是希望他能起到彌合“太子黨”與“魯王黨”之間矛盾的作用,但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朱據為相期間,多次在孫權面前表示要誓死保衛太子,態度十分懇切。在這種情況下,兩個集團之間的矛盾非但沒有化解,反而呈擴大之勢。

    出於對國家安危的考慮,孫權斟酌再三後,最終決定同時剷除兩大對立集團,以強硬的手段化解危機。赤烏十三年(250年),孫權下詔廢黜孫和為南陽王(3年後被權臣孫峻逼令自殺),將孫霸賜死,並大肆誅殺、貶斥孫和與孫霸的黨羽。經此一劫,東吳朝堂近乎被清空。不久,孫權又冊立幼子孫亮為儲君。

    詔書頒佈後,朱據與尚書僕射屈晃率領大批朝臣、將軍,以泥塗首、反綁雙手,集體跪在宮殿外為太子求情,希望皇帝能收回成命。孫權對此十分反感,並斥責朱據等人無事找事。然而朱據並沒有被岳父的恐嚇嚇倒,此後又率領無難督陳正、五營督陳象等人上書進諫,再度請求寬恕太子。孫權勃然大怒,下令將陳正、陳象滅族,朱據、屈晃杖責一百並罷職,同時還罷免數十名參與其事的官員。

    孫權雖然罷免朱據的相位,但出於對他的器重,並顧及女兒的顏面,並沒有殺掉他的想法,只是將其貶為新都郡丞,並打算過幾年後再將他召回朝中。然而中書令孫弘因為嫉恨朱據的緣故,利用孫權病重在床、罕聞外事的良機,竟然矯詔將還沒有正式上任的朱據賜死。作為孫權最器重的女婿,朱據一心為國,最終卻落得被殺的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

  • 2 # 小龍女5505

    朱據雖是孫權最器重的女婿、又居丞相高位顯耀一時,可惜捲入皇權鬥爭成為犧牲品,不幸被同僚孫弘嫉恨偽詔將其殺害,忠貞衛國還是冤死九泉。

  • 3 # 塵子渝

    實際上朱據是被孫弘矯詔賜死的,並非是孫權賜死。但和孫權的制衡之道也有莫大的關係,“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朱據正是因為參與到了太子之位的爭奪而被奸人所乘。

    朱據做為江東“顧陸朱張”四大家族的代言人之一,參與奪嫡之爭,死於非命是非常平常的

    孫權在位期間對於江東士族一直都是既離不開江東士族的支援,又時刻打壓江東士族的政治主張。因此死在太子之位爭奪中的江東士族是比比皆是的,陸遜也因為太子的問題,一代英豪也被孫權罵的鬱鬱而終。

    孫和和孫霸的太子之爭本就是孫權一手造成,要知道孫權是非常長壽的,一直活到70歲。前太子孫登病逝之後,又冊立了孫和,但是孫權卻又非常喜愛孫霸,將孫霸的待遇提升到孫和的一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朱據、施績、諸葛恪、張休等人為首的太子黨,和以步騭、呂岱、孫弘為首的魯王黨。兩黨之間勢如水火,張休就被孫弘誣陷害死。

    《三國志·張昭傳》為魯王霸友黨所譖,與顧譚、承俱以芍陂論功事,休、承與典軍陳恂通情,詐增其伐,並徙交州。中書令孫弘佞偽險詖,休素所忿,二弘因是譖訴,下詔書賜休死,時年四十一。步騭死後,孫權將女婿朱據越級提拔為丞相,實際上是想看朱據的站隊,顯然孫權失望了。無論是朱據,還是孫和、孫霸都和江東人走的太近了。孫權後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孫和廢了,又賜死孫霸,將陷入黨爭的太子黨和魯王黨幾乎一網打盡。

    朱據在太子之位上和孫權決裂,孫權廢除孫和的詔書下達之後,朱據與尚書僕射屈晃率領大批朝臣、將軍,以泥塗首、反綁雙手,集體跪在宮殿外為太子求情,希望皇帝能收回成命。孫權勃然大怒,斥責朱據。朱據並沒有屈服又率領無難督陳正、五營督陳象等人上書進諫,這一次孫權大開殺戒,滅族了陳正和陳象,又杖責朱據、屈晃一百,貶朱據為新都郡丞。

    實際上孫權是有計劃的想要消除江東士族的影響力,因此孫權死後任命的顧命大丞裡是沒有江東四大家族的。

    《三國志·諸葛恪傳》:“.....中書令孫弘領少傅........(孫權)召恪、弘及太常滕胤、將軍呂據、侍中孫峻屬以後事。翌日,權薨,弘素與恪不平,懼為恪所治,秘權死問,欲矯詔除恪。峻以告恪,恪請弘諮事,於坐中誅之。”

    孫權雖然將陷入黨爭的很多官員都清洗了一遍,但是真正的頂樑柱諸葛恪、孫弘都安然無恙,而死掉的張休、陳正、陳象以及被孫弘矯詔害死的朱據都是江東士族。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孫權自知大限將至,想要消弱江東士族的影響力,但很顯然是徒勞的。

    朱據雖然是因為黨爭的餘波,但未免有些蹊蹺,孫弘隱瞞孫權的死訊,矯詔害死了朱據,還準備害死諸葛恪,被孫峻出賣,被諸葛恪反殺。

    朱據之死更像孫權的劇本,而孫弘不過是一顆棋子,順利讓淮泗集團碩果僅存的諸葛恪成功上位。但諸葛瑾顯然更清楚諸葛恪的能耐,當年那個被孫權讚譽為藍田生玉的少年,最終葬送了孫權的江山。

    諸葛恪身死族滅之後,東吳雖然依舊屹立在江東大地上,但東吳最著名的人是陸抗。實際上東吳永遠離不開江東士族,從孫策踏入江東的土地上開始,東吳就融入了江東世家的血脈。

    歷史的趨勢就是世家的崛起,而九品中正制是世家的開始,也是世家的消亡的起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動腳踏車如何組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