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繚羽落

    宋對遼的戰事其實不多,至澶淵之盟之後,宋遼之戰其實已經種植,但在對西夏的戰場上,宋除了初期的連續失利後,大部分時間都抑制了西夏,直至最後像圖上那樣,打下河湟谷底,基本上就包圍了西夏,我在文字《從隴右都護府看北宋對燕雲十六州的執著》寫了,有空可以看看,其實宋與遼、西夏的戰略都是正面鋼太費勁,我選擇側翼包圍的和前線壁壘蠶食的套路,在哲宗時期其實宋已經快打垮了西夏,而如果沒有金的崛起,其實北宋最後也是能慢慢吞併遼奪回燕雲十六州的。

  • 2 # 吳鉤的鉤沉

    誰說北宋與遼夏的戰爭是屢戰屢敗?公允地說,宋遼之間、宋夏之間的戰爭都是互有勝負,不存在哪一方屢戰屢敗的情況。以為宋朝屢戰屢敗,那是被網路地攤文洗腦了。

    先來說宋朝與遼國之間的戰事。從979年宋太宗第一次北伐,到1004年“澶淵之盟”簽訂之前,宋遼之間比較大的戰爭少說已經發生過十數次,雙方各有勝敗。大體來說,宋朝的北伐固然都無功而返,遼國的南侵也基本上都遭到挫折。

    從戰場的勝負來看,宋王朝與遼帝國的軍事實力可以說是旗鼓相當的,誰都有機會小勝對方,但誰也無法一舉吞掉對手。宋方想收復燕雲故土,基本上無望;遼方要奪回關南之地,也近乎不切實際。正是基於軍事的均勢,宋遼才能在1004年達成“澶淵之盟”,實現一百餘年的和平。

    再來說宋朝與西夏之間的戰事。西夏雖然很強悍,但畢竟體量太小,彈丸之地,綜合國力肯定無法與宋朝抗衡,所以儘管西夏在一些戰役中取得勝利,但最終還得向宋王朝表示臣服。

    在宋夏對峙的整個過程中,前期,宋人基於後勤補給的吃力,一直無法在前線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但後期呢?宋王朝終於找到了克敵制勝的戰術,那便是“進築”加“淺攻”,一寸一寸蠶食西夏,讓西夏人大驚失色:“唱歌作樂地,都被漢家佔卻,後何以堪?” 宣和元年(1119)四月,宋師攻克西夏橫山之地,征服西夏指日可待。

    可惜,隨後宋朝與崛起於白山黑水間的女真部落結成“海上之盟”,定下聯金滅遼之策,戰略重心轉移至北方,放過了經略西北的歷史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秋佳節好詞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