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杉杉而立

    詞宗,詞章為眾所宗仰的人;詞壇泰斗。孟學士:名未詳。學士是朝廷掌管文學撰著的官員。

    也有說是學習國學的學生或是普通人,但在此處顯然是特指官員,因為和下句對仗就可判斷。兩句是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 2 # 祁門小謝

    因為王勃寫這篇文章是在滕王閣建成的宴會上,這場宴會的主持人又是洪州都督閻伯嶼。所以參與的人員不是軍政界的人物,就是一波文人騷客。

    這個孟學士和後面的王將軍相對,孟學士和王將軍在前朝和歷史上都沒有什麼所指,所以應該說的是當時的人,很可惜他們的名字沒能夠流傳下來,所以我們也只知道這個姓孟的人,既然當得起詞宗一稱,大概文采非凡,有可能當時的文壇大佬。

    但若是大佬為啥沒留名呢?也許他就是個三流作家?出了兩本不暢銷的小說,人家照樣擔得起作家的稱謂。

    這種情況很正常,就好像遇到了一個從來沒聽過的作家,你也得上去說一聲:久仰久仰。不然多尷尬?

    既然以學士稱他,後面又對應著王將軍,所以這個人大概不是文人,是個公務員,有編制的。

    那麼我們大概可以猜想的到,這個人應該是個當地的官員,士子出身,有功名,在當地有點影響力,可能掌管著地方上的科舉考試。這種掌握讀書人命運的人,稱他詞宗應該沒毛病。

    我非常喜歡《滕王閣序》,記得很小的時候,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大人們都告訴我這句子寫得好,我那時候啥也不懂,顛來倒去讀了好多遍,也沒讀出什麼意思來。直到初中學這篇文章的時候,才有了深刻的感受。真是讀來錦心繡口,忍不住還要暗暗記誦。

    當時最深刻的一句是: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對這一句很感興趣,但隨著慢慢長大,驚覺,這一句竟是我這幾年來的寫照!我顛沛流離一路走來,卻發現自己翻來覆去咀嚼著自己的道路。

    當初這場盛會上,坐著軍政要員,坐著知名舉子,文人墨客觥籌交錯,只不過是如青樓管絃一般的佐酒之物罷了。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不認得的孟學士,新結識的王將軍,除了逢場作戲一樣的給人家一個面子,自己又剩下了什麼?

    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人們愛讀“落霞孤鶩”、“秋水長天”,讀“彭蠡之濱”、“衡陽之浦”。誰又能理解王勃在華麗的辭藻背後,大幅書寫的那一抹無助呢?

    -------------丸-------------

  • 3 # 天虹之劍

    咳咳!

    這個問題好無聊。那就一客套話,一桌子吃瓜群眾給一個千年不遇的男主當背景的,孟學士是誰根本不重要,事實上誰也不知道。

    我們知道唐代的文人筆記是非常發達的,文壇稍微有點輻射力、有點影響力的人或事情,基本上會以筆記的形式流傳下來,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很多故事都是有出處的。

    王勃是初唐四傑之一,是名動天下的文壇領袖,而文不加點一揮而就的《滕王閣序》當時就是傳誦文壇的驚世佳作,裡面提到的這麼多人,竟然沒有一點故事流傳下來,這樣無聲的結局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當天飯桌上坐了一群飯桶。

    從這個角度說,“童子何知,躬逢勝餞”,簡直不要太諷刺。

    孟學士的故事還告訴我們,想要流芳百世是很難的。《琵琶行》那麼長的名篇,通篇沒說女子的名字。白居易的兩個小妾小蠻、樊素因為一句“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芳名流傳了一千多年。而這個孟學士因為祖上積德,當天“躬逢勝餞”,雖然名字不知道,但是姓也流傳一千多年了。

  • 4 # 化蝶逐雪

    歷史上在造紙術發明以前基本上都是靠竹簡,甚至是布來寫作的,哪怕是印刷術發明以後,書籍依然是稀缺品!古代生產水平低下,讀書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更遑論寫文章還能流傳下來的那些佳作了。正因為文字資料的彌足珍貴性,所以文言文基本上全是古代宮廷加密文,甚至是層層加密!從象形文字到篆體字,再到今日的簡體中文,漢字的流變是非常厲害的,不僅寫法不同,釋義一路上也在不斷變化。而且現在的磚家叫獸都是半吊子水平,用現代漢語去解讀古文不僅錯誤連篇,甚至直接八竿子打不著。

    比如《三國演義》的作者是明代軍事家天啟皇帝朱由校的智囊團。蜀漢政權當年是在曹魏政權的情報首腦李密的運作下顛覆的,劉禪投降之後,蜀漢正式滅亡!《陳情表》言外之意是政局不穩定,李密本人需要繼續留在蜀國不能回去,但是話又不能明說,所以才有這麼一篇奇文!再比如《詩經》蒹葭一篇中,封建理教很嚴的時代,好好的女子為什麼要一個人跑到水中央去?

    回到問題本身,《滕王閣序》作者也並非王勃本人,而是大唐智囊團太常寺的生花妙筆,用來給命喪海外的王勃招魂的,希望他能魂歸故土!文中出現的沒有一個是活人,都督閻公即閻羅王!“虹銷雨霽,落霞與孤鶩齊飛,彩徹區明,秋水共長天一色。”是指水鬼接引王勃的鬼魂,送到極樂的彼岸。《滕王閣序》全文處處埋典故,唐代最高智囊機構的作品根本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解讀出來的。

    伴隨時代的發展,到今日情報傳遞都換成了公開的新聞稿!將特定文字用特定順序摻雜進新聞裡面,這是最簡單有效的傳遞方法,卻也最難破解,在此不過多解釋。

    真對古文感興趣可以找專門鑽研的智者,畢竟別人大多數人連半桶水的水平都不到,解讀出來的內容根本毫無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偵查人員勘查是否需要勘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