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圖帝

    中亞除了沙漠戈壁和乾旱少雨,有些地方自然環境也不錯,特別是兩個盆地。其中一個是伊犁河谷,另外一個是費爾幹納盆地。從地圖中可以看出,伊犁河谷介於中國與哈薩克之間,外形酷似開口朝西的喇叭;費爾幹納盆地則位於伊犁以南,距離中國喀什較近,四周被庫拉馬山、費爾干納山和天山包圍。顯然無論是伊犁河谷所在的“喇叭口”,還是被群山包圍的費爾幹納盆地,其所形成的地理優勢在整體乾旱的中亞地區均十分難得,而且兩者相比之下,你會發現費爾幹納盆地在某些方面要比伊犁河谷優越得多。伊犁河谷之所以成為水草豐美之地主要得益於“喇叭口”正對西風帶,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盡管抵達這裡時已經是強弩之末,但山谷形成的夾角仍舊促成大量雨水沉降。然而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半封閉的“夾角”結構在獲取雨水的同時卻不能將自北而來的西伯利亞寒流拒之門外,與之相比,費爾干納近乎全封閉的盆地結構在最大限度上抵禦了冷氣團的侵襲。再者,伊犁河谷緯度相對較高,這也使得其日照時間不如南方,而在古典時期對農業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光照時長。在各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費爾幹納盆地最終形成了長達210天的無霜期,時至今日其面積儘管比伊犁河谷小得多,但人口卻坐擁千萬,成為中亞腹地人員密度最重的地區之一。如果我們把時光倒退回古代,你會發現曾經對西域威脅最大就是費爾幹納盆地。當漢文明的曙光開始向西照耀時,我們的疆界還止步在河西走廊以東,儘管史料匱乏,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此時中亞已經發展出了古典文明。受制於西域獨特的自然環境,比如Murano、輪臺等西域小邦多沿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分佈,其城邦規模完全取決於當地綠洲的大小,故而也就很難形成區域大國。不過再往西走,翻過蔥嶺(帕米爾高原)之後就大不一樣了,因為一個擁有70座城池,常備兵力高達6萬的大國將出現在費爾幹納盆地,它就是大宛。以大宛國的覆蓋面積而論,這已經遠不是一個城邦小國能夠達到的規模,並且漢軍兩次遠征大宛的不利局勢也從側面證明了該國的實力基礎。事實上聯想到此前不久的亞歷山大東征,佐以古人對大宛的部分記載,今天的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大宛就是當地土著希臘化的產物。當年亞歷山大的部隊從希臘半島出發,侵入小亞細亞之後不斷向東平推,一路上建立過無數個以“亞歷山大”命名的城市,而大宛國的都城在中亞史籍裡的譯文正是“亞歷山大里亞”。鑑於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並沒有存在太長時間,所以我更願意相信大宛是亞歷山大死後從帝國疆域內分離出的一個碎片。西漢太初元年,漢宛之間因“天馬”糾紛陷入危機,漢武帝憤而發兵向西,漢宛戰爭隨即爆發。在此之前,漢軍趙破奴曾以幾百人的兵力生擒Murano王,因而漢朝廷普遍對西域各國的作戰能力倍加輕視。在漢武帝的想象中,大宛應該與此前遇到的Murano等小邦並無太大區別,即便慮及其是一方霸主,但以趙破奴十倍的兵力也足以應付。因此當李廣利被任命為“貳師將軍”之後,皇帝配備給他的遠征軍只有數萬刑徒外加區區6千騎兵,只可惜漢武帝很快就要為自己的草率付出代價。從距離上說,漢宛之間相距一萬餘里,中間需要橫穿整個塔克拉瑪干沙漠,如此遙遠的行軍本身就是對後勤的一大挑戰。當李廣利帶著為數不多的部隊抵達大宛時,迎接他們的卻是經過嚴密設計的希臘城防體系,大宛軍幾乎沒有花費太大力氣就擊退了漢軍,漢武帝的第一次西征就此落幕。無法忍受失敗的劉徹降下嚴令:“擅入玉門者斬”,同時傾舉國之力向西增援,最終在花費巨大代價之後換來大宛的投降。儘管大宛屈服,但在今天看來這種方式更像一種“有條件的投降”,事後大宛另立一位親近漢朝的新國王並贈送三千匹汗血寶馬,而強弩之末下的漢朝也不得不見好就收。休戰罷兵之後的大漢朝廷起初還寄希望於新國王能夠改善雙方的緊張關係,但事實證明這只是東西文化差異下的一廂情願。在希臘貴族們看來,依據形勢變化更換國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此在漢軍走後新國王很快就因為親漢而被殺,第二次漢宛戰爭的成果同樣付諸東流。

  • 2 # 蜜兔看世界

    大宛國岌岌可危,貴族害怕大宛國被攻陷後連累自身,密謀殺死國王,並且獻出汗血馬並且向漢朝道歉,漢宛之戰才結束。漢宛之戰起因不是大事,只是因為大宛國國王的愚昧無知

  • 3 # 咕丘

    漢朝的強大使其國威的受損是不被不允許的。要你的汗血馬乖乖交上來就行了,不給就不給吧還殺死大漢的使臣,外交官被殺了不打你打誰;不把面子找回來,以後小弟還怎麼依附,朝貢。大宛不會想到漢武帝劉徹的決心,兩度出戰奔行千里,從新疆屠城而過,殺的大宛據城不出,漢朝的強大和大宛的不自知高下立判,貴族怕死殺王獻馬以自保,國王因愚昧而死,還會有下一個

  • 4 # 清濁御史

    漢武帝為了擁有良馬這種戰略物資,勢必一定要得到大宛國這一戰略要衝。大宛國作為戰略要衝也並沒有像夜郎國國王那樣自大,大宛國知道漢王朝的強大但出現了三個誤判。第一、當時的大宛國國王及其權貴們並沒意識到漢朝皇帝的決心,這本身就屬於一種戰略誤判。第二、山高皇帝遠,沒有想到漢王朝會千里迢迢來攻打。第三、作為離匈奴比較近的國家,他擅自和大漢王朝交好會惹來匈奴人的攻擊。基於這三點大宛國才敢於和漢朝庭開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刀剜怎麼讀音?什麼意思?剜還有其他讀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