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蜂博士
-
2 # 蜂部落
光照
溫度
蜜蜂雖然有調節溫度的能力,但是這種調節能力是有限的,一旦溫度超過了蜜蜂的調控能力範圍,最後還是會引起蜜蜂逃亡或者生病的。而溫度過高則容易出現流蜜植物不流蜜或者流蜜了也很快乾枯,蜜蜂無法採蜜。
降雨
對於降雨來說,其實哪裡都會有降雨,但是蜜蜂是需要晴朗的天氣來採蜜的,而且蜜蜂的活動受雨水的影響較大,比如採蜜、蜂王交尾、蜜蜂飛行排洩、工蜂試飛等等都需要晴朗的氣候條件,如果一個地方常年都是陰雨連綿,顯然這樣的地方蜜蜂是無法生存的。
全年氣候特點
對於一個地方來說,在滿足蜜源充足的情況下,全年就算有明顯的春夏秋冬四季其實都是適合蜜蜂生存的,但是如果一個地方常年冬季非常長,沒有春夏季節,雨水多,這樣的地方也不適合蜜蜂生存。
-
3 # 梅州石扇金柚
廣東梅州石扇中蜂養殖戶和金柚種植戶為您解答:中蜂養殖過程中,有哪些影響蜂群生活的氣候條件
中蜂養殖,除了蜂農自身的養殖技術和努力外,還得靠老天爺的照顧。氣候條件不僅影響蜜粉源植物的生長、開花泌蜜、吐粉,還影響著蜜蜂的生長髮育、蜂群的活動以及蜂蜜的產量和質量。影響蜜蜂生活的氣候條件主要有:溫度,溼度,風速,光照,其中溫度對蜂群的影響最大。
一、溫度
溫度是對蜂群影響最大的氣候因素。蜂群每一個活動都有一個溫度範圍,打破這個範圍值,就會對蜂群有不利的影響。因此只有溫度適宜,蜂群才能正常發展。
(1)外界溫度
外界溫度在5—7℃以上的晴朗天氣就可見少量中蜂出巢飛行,15-30度是中蜂飛翔的最適溫度,當溫度達到28℃以上,中蜂為維持巢內溫度正常就會在巢門口扇風散熱,當溫度達到40℃時將停止出巢,還易發生飛逃現象。當外界溫度長期低於10℃以上,蜂王就會停止產卵,蜜蜂減少或停止出巢活動,在蜂巢內結成蜂團,轉入越冬期。
(2)巢內溫度
巢內培育幼蜂的最佳溫度在34℃~35℃的範圍內,溫度太高或太低均不利於其發育和繁殖,而在子脾圈外,溫度波動範圍比較大,一般在10-35℃的範圍內。
二、溼度
蜂群的生長和生活。需要一定的溼度。適當的溼度。有利於促進蜂王產卵和幼蜂的發育,還有利於蜜蜂生活。外界溼度對蜜蜂的生活影響較小,因為蜂群會根據外界溼度進行自身調節,以達到自身所需要的適宜溼度。但是如果長期陰雨,外界溼度大,持續的時間長,對蜂群就有一定的影響,會延長蜂蜜的成熟時間,而且會降低蜂群的抗病能力,易引發多種疾病。正常蜂巢中央的相對溼度大概為77%~84%,在大流蜜期相對溼度可達100%,可見到箱外有水流出,這是蜜蜂在積極釀造蜂蜜;春繁期間因撫育幼蟲需要較高的溼度,因此巢內相對溼度一般在76%~91%左右。
三、風速
風速主要影響蜜蜂的飛行活動,在無風或者微風的情況下,最適宜蜜蜂出巢飛行採蜜。在悶熱無風,加上有蜜源情況下,巢門口不斷有蜜蜂飛進飛出,熙熙攘攘。當風速增大到17公里每小時時,蜜蜂就會減少出巢飛行,達到30公里每小時以上時,蜜蜂不再出巢飛行。因此,蜂箱的擺放一定要注意風的影響。在夏季颱風季節,經常發生蜂箱颳倒,毀壞蜜源的情況,要注意防範好。當出現冷溼氣流時,會造成蜂群散熱增加,不利於蜂群的生存和繁殖,同時如果風較大,也會造成蜂群偏集等狀況。
四、光照
(1)光照時間的長短
光照時間長短主要影響蜜蜂的採集活動和蜜粉源植物的泌蜜泌粉情況。光照時間長,工蜂出勤早,工作時間長,同時蜜粉源植物分泌的花粉花蜜的量也增多,工蜂採集的蜂蜜也相應的增加。
根據以上這一特點,可以在流蜜期把巢門設定在Sunny越早能照射的地方,讓工蜂更早出門採集,提高出勤率,以採集更多的花蜜,奪取蜂蜜的高產。相反,光照時間短,蜜蜂工作時間短,蜂蜜的產量也有限。
(2)光照的強弱
光照的強弱主要影響蜜蜂的巢內生活,光照強,巢內溫度高,大量工蜂出門扇風散熱,不僅會縮短工蜂的壽命,還會引起相應的熱證,起王臺分蜂,不護脾,跑到蜂箱四周、巢框上方乘涼等情況,嚴重的還會引起飛逃。實踐證明,蜂箱擺放在西邊的地方,更容易出現以上症狀。
五、雨水
長期低溫陰雨或流蜜期雨水過多,會導致蜜蜂無法外出採集,巢內飼料消耗大,當飼料不足時就會危及蜂群生存。今年春季連續的低溫陰雨天氣,導致很多蜂場蜂群餓死、飛逃,出現巨大的損失。
回覆列表
靠天吃飯一般在種植戶口中流傳甚廣,殊不知,在蜜蜂養殖業中,天氣同樣十分重要。養蜂與天氣是有著密切關係的,光、熱、水氣等天氣條件在很大程度上都影響著蜂產品的品質和養蜂成本的高低。只有瞭解養蜂與天氣之間的關係,才有可能達到蜂產品優質高產的目的。一、天氣對蜂群飼養的影響
1、天氣對蜂群復壯的影響
在養蜂生產上,通常把蜂群經過越冬期之後的增殖發展階段,稱之為蜂群的復壯階段。養蜂的“春季”與氣候學上的春季在時間上有較大的差異。若按蜂王自然恢復產卵時間來說,東北和西北地區約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華北地區約在2月中旬,而南方冬季蜂王停卵地區(如江西、四川等省)則在1月份就恢復了產卵,比北方早1—2個月。
但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從蜂王恢復產卵到蜜粉源植物開花,中間還有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外界氣溫低且極不穩定,蜂群易受寒。為了儲存蜂群實力,避免外界缺乏蜜源的困難,一般會在當地早期蜜源植物開花前20—25天進行包裝繁殖。比如華北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東北和西北地區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長江流域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
2、蜂群檢查與天氣的關係
早春蜂群處於全年較弱的階段,維持巢溫能力較差。因此早春檢查蜂群,應選擇晴暖無風、氣溫高於14℃的天氣,時間最好在上午10點以後和下午3點之前,時間太早和太晚,不僅可能凍壞子脾牌,而且會使飛出的蜜蜂凍僵,無力返巢。在夏季,因天氣炎熱,檢查蜂群宜在空氣比較涼爽的早上和傍晚進行;而在秋季,蜂群檢查應儘量利用氣溫較高、蜜蜂不出巢飛翔的時間進行。二、天氣對蜜源植物泌蜜的影響1、光照和氣溫
光照是所有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營養物質的必須條件,光照充足,有利於蜜源植物體內營養物質的製造和積累,因而分泌的花蜜也較多。適於蜜源植物泌蜜的溫度一般在16—25℃,泌蜜量與晝夜溫差成正比,晝夜溫差越大,泌蜜越多。當外界氣溫低於10℃時,有的蜜源植物的生理機能受到阻礙,花蜜的分泌也就減少或停止。
2、溼度、降水和颳風
適於蜜源植物泌蜜的相對溼度一般為60%—80%。蜜腺暴露的蜜源植物,如蕎麥、棗樹等泌蜜要求較高的溼度,而蜜腺隱蔽的蜜源植物,如毛菊,在空氣溼度很低的情況下,也能正常泌蜜。蜜源植物在生長髮育和花蜜分泌過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例如荊條、苜蓿等,若去年秋季和當年春季雨水充足,則花期泌蜜最大,否則,花期泌蜜較少或不泌蜜。
微風可以消除大氣中的水分積聚,有利於花蜜的分泌,使花蜜變濃。溫暖溼潤的南風,能促進花蜜的分泌;酷熱乾燥的西南風,會使花蜜變濃稠或乾涸;寒冷、乾燥的北風和西北風,能導致蜜腺萎縮,能使花蜜分泌減少或停止。三、天氣與蜂產品生產的關係
蜂蜜成熟的快慢,既取決於外界大氣條件,也取決於巢內小氣候條件,外界溫度高,空氣乾燥,則蜂蜜中水分蒸發快,蜂蜜成熟的也快,反之則慢。而對箱內的小氣候來說,工蜂振翅扇風,把巢內的溼度調節到40%—65%,有利於花蜜中水分的蒸發。
意蜂的蜂王漿的生產仍然需要良好的天氣條件和蜂箱內的小氣候。無論什麼季節,過於乾旱或多雨,氣溫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蜂王漿的產量。就箱內小氣候而言,為了提高蜂王漿產量,在春季,當天氣尚不穩定、蜂群還不夠強大時,應注意給蜂群保溫;在炎熱乾燥的盛夏季節,要注意給蜂群遮陰,拿走漿框時可在蜂路上稍微噴灑些水。
花粉的生產與溫度、溼度、颳風等多種氣象因素有關。氣溫高於30℃,對工蜂採粉不利。颳風和下雨,即能引起空氣溼度的巨大變化,從而影響蜜蜂的飛行和採集。晴天無風,空氣溼潤最有利於工蜂的採集花粉。
四、天氣對蜂病的影響
蜂病的發生,不僅要有適宜的環境條件(如溫度、溼度)。就某些蜂病來說,天氣因素不僅有力地影響著蜂病發生的程度,而且有時會成為發生與否的決定因素,其中溫度和溼度兩個重要天氣因素對蜂病的發生影響較大。
對某些病蜂來說,溫度是發生季節性病害的決定因素。例如,蜜蜂微孢子蟲病,在中國南方發病高峰出現在3—4月,華北、西北和東北出現在5—6月。當溫度在31℃時,孢子蟲發育最快;在37℃時,其發育受抑制;當溫度降至14℃,其數量則下降到最低。因此到秋冬寒冷季節,微孢子蟲病的發病率就下降到最低。又如發生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蜜蜂卷翅病,是夏季高溫乾燥引起的一種生理性病害。外界氣溫最高達35℃以上,空氣乾燥,蜂群內子脾多蜂蜜少時,容易發生卷翅病。再如蜜蜂爬蜂綜合徵,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當月平均氣溫在15℃左右易發病。而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時,病症易消失。
溼度也是導致蜂病易發生的重要天氣因素。春季和初夏,若天氣降雨多,降雨時間長,空氣潮溼。巢內溼度大,蜂群易患白堊病或爬蜂病,但隨著溫度的開高和蜜源的豐富,蜂群能夠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