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魅力科學君

    在廣袤的土地上,綿延不絕的綠色從自己的腳下一直延伸到天邊,一眼望去,整個世界就好像只有青草、白雲和藍天,假如我們在夏季的時候來到真正的大草原,就一定會看到這種令人迷醉的景觀。

    稍微分析一下,我們就會發現草原之所以如此壯麗,主要是因為草原上沒有高大的樹木遮擋視線,這使得我們的視野變得非常的開闊,從而看到了一望無垠的大草原。那麼草原上為什麼不長樹呢?對於這個問題,其實科學家在進行相關研究後早已找到答案,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其總結為:草原上的樹木,“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沒有占上。下面我們來具體講一下。

    關於“天時”

    上圖為地球陸地上的自然帶分佈圖,如果我們運用地理知識來分析的話,就會發現雖然草原這種植被型別在地球的表面廣泛分佈,但是它們基本上都是分佈在地球上的半乾旱區域,這些區域的年降水量相對較少(大概只有150-600毫米),並且全年的降水量分配得很不均勻,通常都是在夏季的時候雨水非常充沛,而在冬季以及春季則經常發生乾旱現象。

    植物都是“靠天吃飯”的,樹木當然也不例外,它們需要長期且穩定水分供應才能夠茁壯成長,很明顯,草原上的這種降水量偏少並且還伴隨著劇烈波動的氣候是不適合樹木生長的。

    關於“地利”

    在草原的雨季,表層土地中的碳酸鹽會隨著集中的降水向下移動,而由於草原的獨特氣候使得土層中的水分很容易喪失,這些碳酸鹽就會在地表下方澱積,久而久之,在草原地區的地表下方就形成了一層堅實的土層,由於這個土層中的鈣含量很高,因此被科學家稱為“鈣積層”。

    草原土地裡的“鈣積層”一般都位於地表以下50釐米處,而其厚度通常都在15釐米以上,這層“鈣積層”就像一塊堅硬厚實的水泥板一樣,任何植物的根系都很難穿透它,對於草本植物而言,穿不透“鈣積層”無所謂,反正有50釐米的泥土就夠自己存活了,而對於樹木來說卻是另一回事了,因為它們需要將自己的根扎得很深才能夠生存下去。

    關於“人和”

    注意,這只是一個比喻,跟我們人類並沒有什麼關係,實際上這裡的“人和”是指樹木與生活在草原上的動物之間的關係。我們都知道,草原存在著很多動物,在這之中以植物為食的動物佔了大多數,因為樹木的幼苗通常都比其他的植物更加肥美多汁,所以這些植食動物往往都會優先啃食樹木的幼苗,這就導致了樹木即使在草原上生根發芽了也很難成長起來。

    除此之外,草原上還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威脅——野火,在乾旱的時候,草原上的草本植物會變得非常的易燃,再加上草原的地勢一般都比較平坦,經常颳著大風,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稍微有一點火苗就會在草原上引發一場熊熊大火。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大火過後草本植物很容易重新生長,而樹木就基本上完蛋了。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草原上的樹木,“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沒有占上,但在有些草原上還是可以看到一些零星的樹木,它們默默地樹立在草原的土地上,似乎在向我們演示著生命的不屈與倔強。

  • 2 # 知識大全

    中國的草原幾乎沒什麼樹,但是非洲草原是有樹的,甚至有規模不小的樹林。中國草原樹木少,第一個原因是土壤層很淺、不儲水、營養匱乏,所以樹木很難長得高大,第二個原因是中國草原有大量牧民,他們所到之處牛羊鋪天蓋地,可以短時間內消耗掉大量草料,牛羊在食物不足的時候也是會吃掉樹葉的,另外牧民也是需要消耗木材的。

    草原上之所以不能長樹,關鍵就是年降水量不足,夏季多雨時,或許有樹苗自行長出,但是無法度過冬春長時間的旱季。只能生長草,這種一歲一枯榮的植物所謂的土壤薄,下面都是沙子,這根本不是原因,如果降雨量充足,植物生長茂盛用不了幾百年,腐爛植物的堆積就會形成足夠樹木生長的腐殖層,自然就會長出森林來。

    草原地帶的土壤有個問題:在地面大約50釐米以下,有一層緻密堅實的土層,因為鈣含量很高,被叫做“鈣積層”。鈣積層彷彿是在地底下塗抹的厚厚一層白灰,不光是喬木,甚至包括不少灌木的根系都很難穿透它,這就更讓喬木在草原地帶無法立足了。很多草本植物的根系卻主要分佈在50釐米以內,所以它們不受鈣積層的影響,得以在草原上繁茂生長。

    從青藏高原看,隨著海拔的上升,地上的草也逐漸稀少,慢慢的草也沒有了,只有一些苔蘚植物,最後苔蘚也不生長了,完全被冰雪覆蓋。在喜馬拉雅山南麓,這種特徵更明顯。而在低海拔地區,降雨量豐富,溫受適宜,有利於植物生長,各種植物一般都比較繁茂。在土壤,降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氣候應該是主要的原因。

    內蒙古高原降雨量100毫米左右,遠遠不夠樹木生長需求。大家會說:草原的北臨就是原始森林,肯定長原始森林的地方土壤厚度和草原地區大不相同。甚至在草原上偶爾也會碰到一片樹林,那一定是土層較厚,水份充足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吐蕃以前的青藏高原歷史是如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