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嶽掩赤城

    脾氣火爆,衝動蠻幹,兩次頭鐵帶隊衝進颱風圈

    美國二戰海軍上將哈爾西,他全名是小威廉·弗雷德裡克·哈爾西(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在美國文化中,威廉這個名字經常被稱為比爾(Bill),比如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茨,真實名字是威廉·亨利·蓋茨,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其實全名是叫威廉·傑克遜·克林頓,因而小哈爾西也就叫做比爾·哈爾西。

    小哈爾西這傢伙,從小就脾氣火爆,衝動莽撞,因而周圍人把他的名字比爾(Bill),改一個字母,叫他Bull,也就是公牛。在他後來出名後,媒體一扒拉扒拉他的事蹟後,覺得公牛這個綽號夠生猛,很契合美國群眾對於將領的形象需求,就統一口徑稱他為公牛哈爾西。

    而哈爾西在二戰中,也把這個“蠻牛”作風發揮的淋漓盡致,一路猛攻猛打。不要慫,單縱就是幹!高喊著:“只要我還有一架飛機和一名飛行員,我就不會停止進攻。”但他這種打法,戰績往往是傷敵一萬,自損八千。特別是以前的小部下斯普魯恩斯相比戰績反差明顯,斯普魯恩斯先是中途島之戰,一舉重創日本航母力量,扭轉太平洋戰爭局面。馬里亞納海戰海戰更是非常漂亮的獵殺火雞,徹底打斷日本聯合艦隊的脊樑骨。可能是這方面原因影響,哈爾西在接下來的萊特灣海戰中表現真的是從公牛降為蠻牛。

    哈爾西兩次上時代雜誌封面,他的媒體形象太好

    萊特灣海戰時,為了貪人頭,追擊誘敵的小澤艦隊,擅自離開防守的聖貝納迪諾海峽,結果讓慄田艦隊放了進來。幸虧塔菲-3小隊決死一戰,以及慄田這個二百五不去攻擊最重要的美軍登陸部隊灘頭陣地,才沒有釀成大禍。

    到1944年12月執行對地轟炸任務時,遭遇到颱風,依然非常頭鐵的下令編隊航行,直到快到颱風眼了才發現大事不妙,結果導致三艘驅逐艦沉沒,一百七十多架飛機杯扔進大海里,包括航母在內三十多艘戰艦不同程度損毀,802人失蹤。到1945年6月,又再次衝進了颱風的懷抱,150多架飛機丟失或損毀。

  • 2 # 魂舞大漠

    將軍不能僅憑戰績而名存史冊,火氣沖天的性格會給後世留下太多爭議。在美國年輕的歷史上,尤其二戰,以其國力強大,鑄就了不少名將,其中一些人也因脾氣太沖,至今飽經風雨。陸軍巴頓,總是喜歡罵一名狗娘所養,因被戲為狗頭將軍。海軍也有一位,便是哈爾西,因其敏銳的觀察,看到了空中力量在海戰中的地位,在太平洋戰爭中數次大戰,多有成功,肇定一生軍事成就,戰後領海軍上將銜。

    日本投降簽字,就是在他的座艦“密蘇里”號進行的。但是這個人的脾氣也是蠻牛的。軍中總是嗷嗷叫著罵人,當他名成時,美國社會即與他早期性格聯絡起來,比如在海軍學校,故意踢傷後衛隊員的行為,因而再報道他的時候,特地在他名字前加上“公牛”二字,以示“欽敬”。牛氣沖天的麥克阿瑟,多曾與他合作,後來稱其是美歷史的四大水兵之一,褒中帶貶,並不對他的性格感興趣。

    其實真要仔細扒拉他說的那些話,大都將仇恨,巧妙地與鼓勵士氣聯絡在一起,比如珍珠港被襲日,他就放言,打完了仗,只能在地獄再見到說日語的人。他的話正代表著美軍從下至上蔓延的一種復仇情緒和心理。並放言,只要還有一架飛機,即不會停止進攻。在戰時,他也總是高喊著殺死小日本的話。聽著提氣和解氣,行動起來如風,正像刀瓜剁菜一樣。

    因而在美國高層,沒人否定他的成就,將他一再擢升使用,直至如日中天。就是今天,第47號“阿利伯克”驅逐艦,仍以他的名字名之。

  • 3 # 王司徒軍武百科

    不僅僅是勇猛的問題,哈爾西“蠻牛”綽號其實是有“梗”的,其源於英語圈的文化典故,且聽老王細細道來。

    海軍上將小威廉·弗雷德裡克·哈爾西(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 Jr.)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中威望極高的戰將之一,他“蠻牛”的綽號是因為作風頑強,戰鬥勇猛而獲得的。不過“蠻牛”卻一點都不蠻,生活中的哈爾西其實是個比較隨和的人,他深受士兵的愛戴。

    上圖.1944年12月,哈爾西在紐澤西號戰列艦上

    “蠻牛”這個綽號其實有中文加工的因素,美華人的單詞可沒有如此豐富的表達能力,哈爾西的Nicknames就是“Bull”,即“公牛”的意思。

    然而哈爾西上將本人極為討厭“蠻牛”這個稱號,這個詞看著威武雄壯似乎是在褒揚,但在美國社會中卻並不是個什麼褒義詞,它含有不好的語境歧義,一般朋友們和同事都喜歡喊哈爾西“Bill”這個暱稱。

    上圖.日本投降前哈爾西(左二)和約翰.麥凱恩在密蘇里號上

    (注意,“Bill”依然是對哈爾西的一種捉弄,他們戲弄哈爾西將“Bull”讀成近音“Bill”,放在俚語中有“蠢貨”的意思,舊式的美國詞彙中還有將男女親嘴讀作“bill and coo”的習慣,類似中文的“打啵”,這種故意戲弄人的習俗是慣例,美國的軍營綽號文化歷來如此。)

    實際上,“蠻牛”綽號的根本源頭來自於美國盛行的一句話——“A bull in a china shop”,這其實是英文中的一個“典故”。人們形容哈爾西上將時,用的正是來自這典故的“like a bull in a china shop”,即“就像瓷器店裡的公牛”,與華人用成語差不多。

    勳爵的事情傳回英國後一片譁然,希望開拓市場的商人們認為阿莫斯特因為自己的膝蓋骨而壞了好事,報紙也極盡嘲諷之能事,還發表了一幅漫畫,將勳爵描繪成闖入瓷器店的牛,於是“瓷器店裡的公牛”成了典故。

    這個典故中有許多雙關詞,比如“瓷器”與“中國”是同一個單詞“China”,而“公牛”與指代英華人的“約翰牛”(John bull)是聯絡在一起的,“A bull in a china shop”明著說是“公牛闖進了瓷器店”,潛臺詞是“一個粗魯蠻橫的英國傻X跑到中國”——“完蛋了,都要砸鍋”。

    這句典故在英語中可以說就是類似中文成語的存在,至今許多地方都將其引用,用來形容那些暴躁傻缺又衝動喜歡掀桌子壞事兒的人。

    所以人們說哈爾西“like a bull in a china shop”(就像瓷器店裡的公牛)時,其實是嘲諷他是個“笨手笨腳的,喜歡魯莽闖禍的人”。當然,這裡面並無太多惡意,頂多是個過分的玩笑罷了,反過來理解,其實還包含著“哈爾西作風勇猛,幹掉日軍時,就像闖進瓷器店的公牛那樣蠻橫的砸爛一切”,大有“無雙”的意思。

    在哈爾西策劃的“復仇”行動中,美軍在所羅門打死了日軍大將山本五十六

    二戰中的哈爾西的確是位勇猛無雙的將軍,他擔任了美軍航母特混艦隊司令的職務,如“約克城”、“大黃蜂”、“企業號”、“薩拉託加”都是他在指揮。除了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之戰外,哈爾西幾乎參加了太平洋上所有的大戰,包括“截殺山本五十六”、瓜島聖克魯斯群島海戰、杜立特空襲、支援硫磺島等等都是哈爾西指揮的。

    從左至右:哈爾西、羅伯特.艾切爾伯格和麥克阿瑟

    在瓜島的戰役中,美軍一開始並不佔上風,大黃蜂號航母被擊沉,企業號被炸成重傷,正是哈爾西頂住了壓力,鼓舞了全軍計程車氣。他在11月8日視察瓜島亨德森機場時,對著意志消沉的守軍激動的高喊:“殺死日本鬼子!殺死日本鬼子!要殺很多的日本鬼子!”這一舉動迅速鼓舞了軍心,隨後美軍扭轉戰局,在殘酷的消耗戰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哈爾西其實還有第三個綽號——“風暴之子”,他帶領的艦隊屢被颱風刁難,損失比與日軍作戰都多,還差點為颱風丟官。

    1944年12月臺風“眼鏡蛇”襲擊菲律賓的哈爾西艦隊,造成13艘軍艦受傷,2艘報廢,3艘沉沒,損毀146架艦載機,800官兵殞命的慘劇,“蠻牛”被停職檢查4個月。美軍裡那幫愛起綽號的坑貨稱之為“哈爾西臺風”,“風暴之子”也因此得名。

    1945年6月5日,“神風”襲擊日本,正在 九州-沖繩一代也的哈爾西艦隊慘遭波及,損壞艦船36艘,含主力航母2艘、輕型航母2艘,護航航母4艘,戰列艦3艘,損毀飛機142架,這更坐實了“風暴之子”的名號。

    後來又有好事者將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前,哈爾西的航母因暴風延遲,沒有按時趕到珍珠港的事情添油加醋,認為這也是“風暴之子”作祟。哈爾西算是跳到密西西比河裡也洗不清白了。

  • 4 # 歷史軍魂

    哈爾西性格比較火爆,豪放兇悍,同時渾身是膽和滿嘴粗話,打起仗來不要命,因此,得了一個綽號“蠻牛”。

    哈爾西的這種性格並不被某些人喜歡,在萊特灣大海戰時的表現也被嚴重批評,但是他的部下依然欽佩和愛戴他,大多數的美華人也崇拜和敬重他,“蠻牛”的威名響徹四方。麥克阿瑟曾稱讚:“蠻牛”是我們歷史上的四大水兵之一,也是美國曆史上僅有的四位海軍五星上將之一。

    1943年哈爾西的部隊在拉菲爾群島登陸,為了鼓舞日軍計程車氣,山本五十六決定親赴布干維爾視察。山本五十六的起飛時間早已被美軍情報部門獲悉,尼米茲命令哈爾西組織航空部完成這一任務。根據山本五十六歷來遵守時間的習慣,美軍制定了一個地點和時間都十分準確的伏擊計劃。

    伏擊山本五十六的戰鬥結束之後,哈爾西在電文中以幽默的語調錶達了自己愉快的心情:“祝賀你們成功!在獵獲的鴨子中,好像還夾著一隻孔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雞小雞的簡筆畫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