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皮球的飛飛

    《二十四孝圖》出自魯迅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

    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傑作。

    另有,魯迅認為二十四孝圖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他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他本人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中國元朝成書的一本宣揚傳統儒家孝道的蒙養讀物,其中選輯了為封建王朝所稱頌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個孝男孝女的事蹟,敘之以文,詠之以詩,繪之以圖,目的在於“用訓童蒙”即培養兒童的封建孝德,並在民間廣泛流傳。在舊社會,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1925年,魯迅在北京擔任大學講師期間,因支援學生運動而受到當時所謂“正人君子”的流言攻擊和排擠。1926年,北洋軍閥政府槍殺進步學生,製造“三·一八”慘案。

    作者魯迅寫下《紀念劉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熱情支援學生的正義鬥爭,控訴北洋軍閥政府的殘暴,結果遭到當局的通緝而不得不遠走廈門避難。《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雖然都是在追憶往事,但也是“借題發揮”,影射、譏諷當時的社會現實。

  • 2 # 使用者6216140282047

    《二十四孝圖》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並認為自己雖然是個孝子,沒有必要做到上面的內容.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0級的DNF版本有什麼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