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槌碎黃鶴樓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呢不能用簡單的成本-收益來衡量。戀愛呢,既然是真心的,就沒有必要太過在意回報,這樣容易鑽牛角尖,過度的話,可能會無限放大一些很小的細節,越想越不開心。感情講究一個真字,不真的感情是難以維持的,那也不是感情。

    戀愛時對另一方的看法很多時候都是主觀性比較強的。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對方的熱情迴應,無疑是比較失望的,這種主觀上的感受簡單來說,就是對方的迴應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值。其實大家都希望對方足夠熱情,足夠主動,可如果對方本身就不是一個主動熱情的人呢?有些人的情感是內向的,甚至不會在公共場合表現出來,這不代表對方有意冷落你,而是對方無法適應那樣一種方式。

    就拿古人的一段“真愛”來舉個例子。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與杜甫在洛陽相遇,本是萍水相逢,卻一見如故。兩人先後前往河南、山東等地遊歷,一同飲酒賦詩,即便分別後,也常常彼此懷念。李白懷念杜甫的詩只有三首,杜甫懷念李白的詩卻超過二十首,有人便以此來判斷杜厚於李,而李薄於杜。且不說歷經千年,許多詩歌找不到了,有的也無從考證,單就兩人堪稱詩歌史上最偉大的相遇,也不應用詩歌的數量來衡量。

    相遇時,李白比杜甫地位高很多,年齡也大11歲,兩人卻沒有因為身份、年齡的差異而產生隔閡。兩人真摯的情誼值得今人學習。

    古人的神交併不在意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多少回報。

    如果對方真的對自己不在乎,那可以向對方提出不滿,如果這種不滿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再考慮其他的方法也不遲。解決問題,重要的是看怎麼做,如果你只是發發牢騷,對方也只是說說甜言蜜語,那麼大可不必費神了。

  • 2 # norhc

    其實這是他們兩個人的事。一段親密關係的好與不好在外人看來很難斷定。

    退一步講,如果戀愛雙方中的一方,確實比另一方多付出,那也未必就能說明,他受到了損失。相反另一方也並不一定得到了真正的收穫。

    感情的問題,並不是一個經濟命題。感情的世界裡能夠付出才是一種能力。

    還有一些可能性,對於付出不願意迴應,也許是缺乏勇氣敞開心扉,也許是不擅長表達。無論是哪一種,都需要更多的寬容與耐心去開啟心門。

    如果這段關係失衡的時間太久,一直由一方付出而得不到另一方迴應的話,認清自己的內心,衡量好自己與對方的狀態,也可以做出決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緊急救援》票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