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督學的教育觀察

    選擇教育對於我而言彷彿是天生的宿命。

    父母都是教師,本人從小就生活在學校,日常中的人和事都與教育密切相關。教師和學生是最常接觸的人,與小夥伴玩耍的旁邊就是朗朗書聲的教室。無聊的時候爬在窗前看父母或他們的同事上課,覺得老師威風極了,好像沒有他們不知道的事,在我的眼中,老師是最有本事的人。這可能就是我選擇教育最初的種子。

    學生時代,昏昏噩噩地過了。中考的時候,幾乎沒有思考就報考了中師,可惜成績不夠好,沒有被錄取,很是委屈地讀了重點高中。那時候,讀中專特別是讀師範的都是人尖(學霸),咱們二等生才讀高中。

    高中很迷軍事,總是幻想當軍官,畢業時報考飛行員,體重49公斤,不達50公斤的最低標準,體檢第一輪就刷了,然後不死心報考石家莊裝甲兵學院,分數不夠,沒被錄取。本來作為備選的師範大學卻剛剛夠線,於是理所當然地讀了師範。

    大學畢業分到學校,由於自出生都在學校裡的經歷,過得如魚得水,輕車熟路。中途有許多機會脫離教育都因懼怕不熟悉的領域而放棄,一直到今天。

    然後,戀愛結婚,她和她的父母也是教師,我倆是不折不扣的教二代。

    數十年的學校經歷,兩代人的教育情懷,全部體現在現實的生活中。至今沒有遺憾,沒有後悔,只有忙碌的工作,只有閒暇時享受旅行的收穫,還來不及品味教者生涯的酸甜苦辣,只是知道今生已許教育。

  • 2 # 快樂庭院

    是孩子,我自己的孩子讓我在而立之後逐漸地戀上了教育學,並且對之愛的越來越深,十幾年來愛的是一發而不可收!

    教育是一個人自出生日開始就被動接受的一件事,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智慧和能力。對教育的理解,做為一個十幾歲孩子的母親,我用我自己的經驗加上我自己理性的思考分享給大家:

    俗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那份愛子之心就油然而生,而如何能更好地如何真正地給予孩子更好的愛,並不是每一個母親或者父親自然就會的。我也如此,隨著孩子的成長,我也成長著,孩子的出生,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但同時也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和幸福。

    出生時那個大玩具似的嬰兒,兩個月左右就能挺起脖子直立腦袋,三個月就能哈哈哈大笑出聲,那種驚喜足以抵消掉那些個不足的睡眠。從三個多月聽見音樂安靜愉悅的神態到換件新衣的喜悅眼神,更有趣的是睡覺前安適地讀上一段優美的文字,他就在自己的身旁靜靜地玩弄著手指;後來能自己坐住、爬行,自己站立、走路等等這些點點滴滴我都看在眼裡、喜在心裡、有意識地我用文字做了記錄。

    懵懵懂懂中我陪他看繪本、故事書,讀詩歌、美文,玩漢字遊戲等,孩子給了我一個嶄新的世界;於是我就更多關注了兒童書籍,之後是蒙臺梭利的教育觀念和相關書籍,隨之有更多的教育類書籍被我拉進了自己的生活,有兒童心理、兒童教育、兒童文學等,還有我自己感興趣的哲學、文學等更多內容,總之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就拿來讀。

    同時我也堅持對孩子的成長點滴做了持續不斷的記錄,直至今天,把自己在書中看到的理論拿出來用在孩子的身上,就這樣,隨著孩子的成長,我也成長著。教育給了我無盡的樂趣,儘管我沒有能夠在一個知名大學裡學習教育學,可我在實際生活中學到了更為生動有趣的教育學內容,讓我越來越感覺到教育就是一種愛的傳遞,從事教育就是在努力推動愛的雪球,是一種悅己悅人的事情。

    感謝愛人,感謝孩子,感謝家人,感謝所有善良的人!

  • 3 # 咖貨的生活

    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知識,而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學會思考、選擇,擁有信念、自由,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獲得幸福的終極能力!

  • 4 # 人間寶藏李老師

    你好!今天讀到陳桂生先生的《普通教育學綱要》這本書,覺得正好可以回答一下你提出的這個問題。

    先從這本書的序講起。這篇序主要講的是陳老先生的教育學情節以及從開始對教育學較為淺顯的認識到一路思考最終寫下這本書的心路歷程。這篇簡短精悍的序讓我看到了陳老先生對教育學執著的熱愛以及其在教育學這條路上不斷的思考和總結。對於“為什麼學教育學”這個問題,可以從這本書中去找一找答案。

    說起“教育學”,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教育”。這就不得不從“教育”這一語源開始研究。西方民族語言中的“教育”一詞大多數來自於古拉丁文Educare,是引出之意;德文Erziehung又是由Zucht和Ziehen構成;而在現代中文裡,“教”有兩種讀音,平聲是與“學”對應的“教”,四聲則主要指道德人格影響方面的教導。不同的民族對於“教育”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古拉丁文中“教育”通常都說是“引出”暗示出教育旨在引人向善。日本學者村井實在引用西方各位著名學者關於“教育”的定義後有提出一種新的定義:“‘教育’是‘使兒童(或每個人)變得善良的活動’”。這與西方學者的差別在於“善”與“使之善”。中國先秦至秦漢間關於若干“教”的定義也印證了村井實的見解。西方重在“引出”,中國則強調“上行下效”。但是從古至今,不同時代對於教育之“善”有不同的含義,即派生出很多關於教育的轉義,其中最為普遍的便是:教育之善,從“善良”之善擴充為“完善”之善;後在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人的社會性”也加入了“完善”題中應有之意。這樣總結來看,教育之善就其內涵而言有三層之義:一是道德人格之善,二是健全人格之善,三是社會性的人格之善。

    因此,教育歸根結底是為了使人向善。那麼,學習教育學則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引導更多的人向善。

  • 5 # 倫敦大學漢教小博士

    首先解釋下,學教育學,這個概念很廣的,教育學下面的專業方向,我能一下給你列好幾十個:比較基礎的專業方向大概是教育學原理,比較教育,教育史(中國和外國的),課程與教學論等等。看你研究哪個年齡層,按教育物件的不同分,就有什麼學前教育啦,初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師教育,特殊教育,研究生教育學,女性教育學等等了。按研究內容分,又一堆了,什麼思想政治教育啊,心理教育,外國語言教育啊,體育教育,民族教育,科學教育,國防教育學,漢語國際教育,教育史啊。教育學再跟其他學科對個話,交流一下,又搞出一堆七七八八的專業,什麼教育技術學了,教育法學,教育經濟學,教育領導學,教育統計評價,教育文化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政策學等等等。說這麼多就讓大家別誤會,學教育學不都是當老師的,也可以搞學科研究,也可以去企業,教育機構,比如教育技術學這種,就很容易去企業。

    好,不管它有多少分類,言歸正傳,為什麼學教育學?

    1.喜歡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

    2.教育很重要。國家發展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就這麼簡單的邏輯。說這麼大不太好感受,舉個自己的例子吧,打小覺得自己有個好媽,教育上特別開放民主,凡事有商有量,溝通特暢快,感覺自己媽就是個天然的教育家(別打我和我媽)。但是我相信並不是每個媽都這樣吧,什麼虎媽了,什麼媽寶男了,什麼重男輕女了(最近看電視劇都挺好,那個第一集就領了飯盒的媽也是奇葩到家了)這些個媽,大概就是控制慾賊強的一群人了(猜的),這麼著就不太有利於孩子的性格健全發展了吧(猜的)。總而言之教育就是很重要就對了。

    3.國家需要大量高質量教育人才。(哈哈,笑自己說的這麼冠冕堂皇)不過真的,看看我們國家的教育形勢,那是嚴峻得很,教育質量,那真是亟需提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華人這麼多,教育沒法精耕細作,學生一大籮筐,學習壓力又那麼大,老師們抓成績時間都不夠,別談什麼因材施教,個性教育全面發展了。好了,既然形勢這麼嚴峻,那麼有興趣從事教育的人,那就真的是大有可為了。

    4.從事教育很容易有成就感。別說了,最經常收到花花的哪一群人?極有可能是教育工作者。說白了就是做人的工作的,多高尚多光榮,要是能在思想層面給人的好的影響,好的榜樣,為人師表,有句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看看,多光榮。

    5.最實在的一點,社會聲望高,假期多。好了,這一點就沒法考慮那些去企業的教育工作者了。要是當個老師的話,那就真是又受人尊敬(在國外不敢說,國內尊師重教的傳統那可真是濃厚得很),假期又多。不爭的事實。

    6.就業適應範圍廣。為什麼這麼說?別小看學教育學的,教育學裡面涵蓋的知識面很廣的,真正學好教育學可不簡單,要懂點心理學吧,要懂點教育技術吧,要懂點教育的理念吧,要懂怎麼跟人溝通怎麼想處吧。不知不覺的,學了教育學會莫名其妙掌握一些附加技能,特別是師範類的,接受師範生專項訓練,上臺講兩句話能不慌不忙有條理的,多重要。你就是不當老師,去面試那也是形象好氣質佳,說的真是實在話,非常加分的哈哈哈。

  • 6 # 四川工商學院魏老師

    孩子的區別,有很多時候就是家長的區別。

    有的家長想教育好孩子,卻不知道如何教育;有的家長以為自己的教育是對的,結果充其量是以“為你好”的名義讓孩子延續自己所不能辦到的事;有的家長以為是在教育,其實他僅僅是在嘮叨,增加孩子負情緒而已。

    1.任何事物都是有規律的。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教育,教育也有他的規律,他跟平常的溝通有相通,也有一些不同。

    2.學習教育學就是要掌握教育的實質規律,對於家庭的和諧,提高教師工作技能,子女成長成才都有幫助。

    3.但教育學不是孤立存在的,學習教育學是為了掌握規律和方法,但要去實踐還得其他學科綜合運用。

  • 7 # Q學姐

    #一年50本書# #201807# 生了老二以後,沒什麼事幹,於是想考個教師資格證玩玩。作為沒有學過教育學的人,這種學科教材利於快速建立知識框架。雖然理論很多,讀起來很乏味,但是對於理解現行的中國基礎教育很有幫助。我們的課堂設定、教材組織等很多內容都是怎麼來的,中西方的教育方式的不同原因是什麼,這些問題我現在都找到了答案。

    真的很推薦所有人都學習一下教育學,因為多數人的人生都會有做父母的時候,在孩子到來之前,先學一學相關理論知識,真的很好。

  • 8 # 易簡易知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問題,探索教育規律的一門學科。它既是理論學問,也是實踐學問。學習教育學就是為了掌握人類已經擁有的教育知識和經驗,用以指導人們的教育實踐,昇華人們的教育智慧。它既是公共知識也是個人知識,但最終是個人知識。因為他是透過個人智慧起用的。

  • 9 # 高考新概念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解釋教育規律的科學。

    主幹學科:教育學、心理學

    主要課程: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通論、課程論、教學論、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教育統計測量評價、教育哲學、中小學語文或數學教學法等。

    教育學主要學習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教師工作的基本技能。

    學習教育學是對教育有濃厚興趣,關心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願意把自己所學教受於學生。

  • 10 # 劉大蕾衝鴨

    個人觀點:

    對於未來要走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的人們來說,學好教育學是為了讓自己具備一名老師應該永遠都專業技能,讓自己更懂教育,更尊重這個行業。

    對於家長來說,學習教育學可以更走進孩子的心,更懂他們,用更科學更高效的方法讓孩子進步。

  • 11 # 曙研

    主動回答。這是一個大命題,選擇是一瞬間的事兒,或許是巧合,或許是從一而終的執著、或許是無奈中的被動選擇。本人屬於第一種。高考以後,看著自己少的可憐的分數,就在可能的學校範圍內,看到了一個教育管理專業。教育管理顧名思義就是學習學校管理,對教務教學的管理。就內心立定一個想法,我要學教育學。進入教育學的學習,開始愈發喜歡。教育學原理感受了教育的本質,中外教育史知道了教育的沿革,教育心理學感受了學生心理的變化。從這些想法以後,你發現教育學它是一門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解釋教育規律的科學。它會帶你用一種科學的眼光看待無處不在的教育。你理解了你經受的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你也理解知子莫如母,這些都是我們所謂的廣義的教育!

    教育學的學習會讓你看到很多仁人志士在教育學上的奮鬥和奉獻。比如雅思貝爾斯曾說過:教育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顆心靈溫暖另一顆心靈的過程。這就是教育學的魅力,讓你用另外一種眼光看待教育和你生活中的經歷!

  • 12 # 長腿小蘿粒

    為什麼學習教育學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教育學,研究的是為什麼教育,如何教育,怎樣教育,教育的藝術等等問題,並將研究出的結論應用到新的教育中去。學習教育學是對教育藝術的昇華,是對下一代的責任,是激勵社會繼續發展的永恆不竭的動力!

  • 13 # 隨性自由的豆漿C6

    因為想去教育單位。當老師或當教研員。

    可終究事與願違。心中的夢想破滅了。

    真不知道何時圓夢?有一個例子:有一人他也學教育學。其結果搞政治了。他說他選擇沒有把握住。他後悔要撞牆了。

    教育學不是一個好專業。就業路窄。但心底仍喜歡教育學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綜藝節目主持界F4是怎麼排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