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瘋狗的輕武

    驗證了中間威力彈以及這種佈局的槍械在戰爭中的可行性,掃除了全面推廣突擊步槍的障礙(主要是軍方一些古板老B蛋子)

    要這麼想,發射中間威力型步槍彈的自動武器在Stg44之前不是沒人嘗試過,比方發射相對裝藥少的6.5mm日本有坂彈的費德洛夫1916就是對突擊步槍的嘗試

    比方發射8x35mm中間威力彈的利貝羅勒1918也是對突擊步槍的嘗試。

    但由於當時戰術思維還停留在塹壕戰,對於普及這種單兵自動武器帶來的後勤壓力,新式戰術頗有顧慮。且對當時自動武器的可靠性存疑,因此這些都沒有得到普及。而德華人的stg44則交上了一份不錯的作業,證明了中間威力型步槍彈搭配自動武器這條路在大規模戰爭中是完全走得通的,這樣讓不少國家丟掉了疑慮,開始發展突擊步槍。

    當然各國跟進有快有慢,蘇聯吃stg44的苦頭最多,速度也最快,當美華人還在沉迷半自動全威力步槍的時候他們就換裝了AK47,雖然也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才讓AK徹底成型,但在越戰中吊打了傳統的半自動M14,也因此一戰成名,標誌了突擊步槍的時代徹底來臨。

  • 2 # 雪松127947852

    我是雪松,由於德國設計的STG44突擊步槍才有了蘇聯的AK47繼而有了中國的“五六”式突擊步槍。舉一反三的連鎖反應。

  • 3 # 紅色手電筒

    44式步槍對後來突擊步槍最大的貢獻不是這支步槍,而是使用的7.92短彈。突擊步槍的概念,在20世紀初,俄國的費德洛夫就在他的輕武器的演進上邊提到了突擊步槍的概念,而且老爺子也在自己的M1916系列自動步槍上,實驗了突擊步槍的概念。費德洛夫老爺子,卡拉什尼科夫看了他的書,大受啟發,以後走上了輕武器設計的道路。費德洛夫自動步槍是一次不成功的嘗試,雖然注意到了後座力問題,但是由於彈藥的選擇的還是現成的全威力步槍彈,所以還是不甚成功有板步槍彈的圖,還真能找到,圖上標的尺寸單位是英寸。

    不過,費德洛夫還是沒有徹底改變步槍的有效射程要遠的觀念,他在自己的自動步槍上使用的是日本的有板步槍彈,就是三八大蓋用的子彈,三八大蓋的後座力在同時代的步槍中是比較小的,這說明費德洛夫注意到了自動武器的後座力問題,所以特意選擇了後座力小的彈藥,但是有板步槍彈雖然後座力小,但也還是全威力步槍,單發射擊後座力還好,但是連發的後座力就不小了。所以,費德洛夫M-1916步槍雖然給俄國留下了自動步槍的名字,但是還是沒有成功的槍械,直到後來的AK-47。7.92短彈和7.92步槍彈相比尺寸小了不小,而且短了不小。子彈小了輕了,可以多帶子彈,這樣也提高步槍的射速也可以做到,不然每個人還是就背60發子彈,突突兩下就沒子彈了,而如果是背210發7.92全威力步槍彈,那麼大多數人都背不動了。44式步槍證明了減少步槍有效射程,增加子彈的發射速度這條技術路線,是未來步槍的發展趨勢。

    德華人對於突擊步槍的研製,一開始是要填補衝鋒槍和機槍之間的火力空白,而德華人在開發新式彈藥的經驗還是要比俄華人豐富一些,既然全威力步槍彈的後座力太大,那麼就少裝一些發射藥,把彈殼做短一點,口徑嘛,先不變,步子不要太大,這樣就有了所謂的7.92短彈,根據這種新型彈藥,德華人開發出了MP44式步槍,後來經過希特勒的親自命名為突擊步槍,型號也改為Stg44式步槍。

    突擊步槍推出以後,證明了少裝發射藥把全威力步槍彈改為所謂的中間型威力彈是可行的,44式步槍幾十萬的產量已經是足夠證明這種武器是可行的,而且在德軍中也比較受歡迎,在對手那邊也是吃夠了虧,尤其是蘇軍那邊,於是借鑑德國的7.92短彈,蘇聯人改進了自己的中間型威力彈,這才有了AK-47的巨大成功。而在越南,美華人終於知道了步兵需要什麼樣的步槍,這才有了M16系列自動步槍的參軍入伍。

  • 4 # 國平軍史

    STG44,戰後自動步槍的鼻祖,全球第一把發射短步槍彈,也即發射減裝藥,不同於發射大威力步槍彈的一把步兵槍械,30發彎彈匣供彈,論火力持續效能,已經不亞於當時的交戰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了。德華人似乎率先發現了手動步槍威力過剩的問題,比如毛瑟98K步槍,有效射程高達800米,儘管7.92毫米大威力步槍彈在此距離足以致人死地,但在那麼遠的距離上,步兵既瞄不準,也打不著目標。擊中800米外的目標,只能裝上觀瞄鏡,讓特等射手來打如此遠的距離,因此,裝上觀瞄鏡的毛瑟98K,就成了一把具備狙擊功能的步槍;二戰時,其他交戰國軍隊也大都將栓動步槍裝上了瞄準鏡,就成了一把射程較遠的具備狙擊功能的步槍。STG44的橫空出世,等於是彌補了衝鋒槍彈丸威力不足,而栓動步槍彈丸威力又過剩,取兩者中間值的短藥筒中間型威力槍彈,因此,是將栓動步槍和衝鋒槍的效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一把步兵槍械,既能打單發同時又能連射。其實,STG44就是一把步衝合一的自動步槍,有衝鋒槍猛烈的火力,但威力卻遠在發射手槍彈的衝鋒槍之上;同時射程沒有發射大威力步槍彈的栓動步槍遠,但400米的有效射程,以及可控的後坐力,包括射擊精度,賦予了STG44突擊步槍優異的戰場效能。在東線和西線戰場上,德軍裝備的STG44的作戰效能,蓋過了風頭旺盛的蘇軍波波沙-41衝鋒槍,以及美軍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英軍的司登式衝鋒槍等二戰著名的步兵槍械。戰後,蘇聯是第一個裝備中間威力步槍彈AK-47突擊步槍的國家,在越戰中大戰美軍仍然發射大威力步槍彈的M-14自動步槍中一戰成名,同時有效抗衡了美軍裝備的全球第一把發射小口徑子彈的M-16自動步槍。STG44突擊步槍,其先進的槍械加工工藝,不管是衝壓還是切削等技術,包括30發弧形彈匣供彈,單發和連發射擊功能,特別是發射中間威力步槍彈等,以及突擊步槍的概念,對戰後輕武器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具備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是一款劃時代的經典之作。

  • 5 # 丹書戰史

    槍械的設計思路,源於戰場的實際需求和平民需求,沒有最好的槍,只有最適合的槍械,所以設計出一款適合軍隊或者民用的槍械,是對一個設計師最大的肯定。

    一戰是檢驗武器優良與否的試驗場,各種型別的步槍機槍都拉出來檢驗,然而嵌壕戰讓各國都意識到一個威力,既手中的步槍威力過剩,中近距離作戰乏力,於是各國研製衝鋒槍。

    到二戰時,由於閃電戰大放異彩,人們發現正常交戰距離大多在三四百米,栓動步槍射速不夠,衝鋒槍射距不夠,於是研製一種中間威力的彈藥,以及一種突擊步槍,兼顧威力和射速,是迫在眉睫的。各國都開展了研究工作,其中德國走前面,率先研發並裝備STG44步槍,在實戰中檢驗槍械的設計。德國的對手瞬間被這種新式武器折服,紛紛繳獲研發,其中稍晚出現的AK47,與M16等步槍,成為步槍的經典之作,它開創了突擊步槍的紀元,驗證了突擊步槍的價值,確定了突擊步槍的設計要素。此後由於新式武器的裝備,提升了步兵的火力,戰鬥更加殘酷,更加具有破壞力。

  • 6 # 狼煙火燎

    二戰後期德軍的STG44在戰場上給了蘇聯極大的殺傷,但是最終因為被盟軍大量轟炸只生產了40萬支,而這款強對AK47影響非常大,然後AK47對世界影響多大不用累贅了吧!

    作為世界上首款中間威力彈的自動步槍,德軍Stg-44效能非常優秀並且先進,甚至放在今天也不過時。在二戰後期,裝備清一色Stg-44德軍步兵班,基本上能夠壓制裝備M1加蘭德的美國一個步兵連,甚至能在火力上壓制裝備波波沙和SVT-40的蘇軍,蘇聯就是這樣,蘇芬戰爭在70發彈鼓的衝鋒槍面前死傷慘重,回來就研發了類似的波波沙41衝鋒槍;而在德軍的Stg-44面前吃虧後,便拿回來就進行了雜七雜八的研究,並將這些技術用在AK47上,成就了一代神槍。

    在二戰爆發初期以及之前的戰鬥經驗中,步兵交戰大概分為3種,一種是400米以上的壕溝戰,強調遠射程、高精度的步槍的精確殺傷;另一種是150米以內的陣地爭奪戰和巷戰(特別是蘇軍前期崩潰後,斯大林放棄野戰而死守各大城市),這種就強調高射速和近距離作戰的衝鋒槍;另外在150m~400米的交戰區,衝鋒槍射程短精度不足,步槍的火力不足缺點,因此研製一款能夠勝任這種“中間距離作戰”的槍械,便成為了各國軍隊的重中之重。

    而德軍Stg-44在30年代中期就開始研發了,當時德軍主設計師雨果.斯邁瑟(黑內爾公司的首席設計師)的觀點:新型槍械應該將步槍與衝鋒槍的特點合二為一,既有步槍的威力和準頭,又有著不俗的射速,還不像輕機槍那麼笨重。就這個理念至今都不過時!為了避免7.92毫米毛瑟步槍彈在進行連續射擊時會產生槍口跳動劇烈、後坐力過大等一系列缺陷,專門為這款槍設計中間威力彈藥,犧牲威力來保證步槍可操控性(據說這是希特勒在試射原型槍後提出來的)

    比較有意思的是因為二戰爆發,德國軍方要求加快進度,在1940年黑內爾公司生產了第一支原型槍,在1942年便提供了第一批200支原型槍進行測試,並將將這種新型槍械命名為M.Kb42(H)自動步槍。而在11月份,黑內爾公司生產了大約1萬支試驗槍,並在1943年全部交付給東線的黨衛軍精銳部隊“維京”第五裝甲師進行實戰檢驗,表現極為優秀,在維京師內部評價很高,非常適合急需近距離火力的裝甲師,缺點是連續射擊時精度較低、故障率高等等,這些“差評”資料要求繼續改進。

    而更有意思的是,被波波沙害慘的國防軍也盯著這支槍,但希特勒讓98K大量換裝突擊步槍不敢興趣,於是國防軍開啟了“曲線救國”,將改進版的用了MP43式衝鋒槍的名義大量生產並裝備部隊,並在之後庫爾斯克戰役深受士兵喜愛,發揮了重大作用!這也是Stg-44為何又叫MP43式衝鋒槍的原因。

    紙包不住火,希特勒很快看出軍方的貓膩,並勃然大怒的下令停止生產MP43,而這款強前線表現太好,最終得到了希特勒認同,並重新命名為“Sturmgewehr44”(據說德語意思“暴風雨”),簡稱Stg-44

    值得一提的是,軍方瞞著希特勒要求生產新式槍械的秘密後來被希特勒所知,希特勒勃然大怒,要求立刻停止對MP43的生產。可是當他了解到MP43非常出色的效能以及其在東線戰場中的良好表現,最終也認可了這把槍;在下令重新投入生產的同時,還將其重新命名為“Sturmgewehr44”(Sturmgewehr在德語裡面的意思是“暴風雨一樣的步槍”),簡稱Stg-44。

    如開頭所述,Stg-44在戰場上的表現極其出色,無論是400米的遠戰,還是中間戰,還是近距離的陣地戰、巷戰,表現堪稱全能,他擁有不輸於步槍的威力和射程,而且火力輸出甚至比衝鋒槍還高。特別在柏林戰役中,德國國防軍與黨衛軍殘餘部隊大量裝備了Stg-44,最後死守帝國大廈的殘餘精銳黨衛軍士兵也大都裝備Stg-44,給蘇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柏林戰役蘇軍傷亡如此慘重,其中就有Stg-44的一份“功勞”。

    Stg-44雖然厲害,但是產能一直都不足,德軍曾提出要在全軍內逐步將步槍、衝鋒槍和輕機槍全部用Stg-44取而代之。但在1943年至1945年期間,德國國內工業遭到英美大規模戰略轟炸,但德國的形勢讓德軍產能根本無法連續不斷的生產,最終Stg-44僅僅生產了40萬支裝備德軍。

    得益於Stg-44非常優秀的效能,二戰後Stg-44不但裝備分裂的東、西德邊防軍,在戰後蘇聯還將繳獲的Stg-44支援給南斯拉夫、北韓、北越、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等國。這把槍也曾參加過北韓戰爭、法越戰爭、越南戰爭和南斯拉夫內戰,足以可見其優秀的效能。

    並且,Stg-44並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如今在中東的一些熱點地區,比如敘利亞反對派、胡塞武裝、塔利班組織和ISIS等都還存在,真可謂是寶刀不老。而他最大的作用就是為蘇聯的AK47的設計研發提供了參考價值,之後的AK47面世簡直就是一發不可收拾,這恐怕就是他對世界步槍發展最大的影響吧!

  • 7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一戰時期雨果·施邁瑟博士的伯格曼兵工廠生產世界上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衝鋒槍MP-18衝鋒槍,他開啟了衝鋒槍的時代,在整個二戰當中達到了輝煌時刻,蘇聯的波波沙、美國的湯姆遜、M-3、德國的MP系列、英國的斯登是代表著各國的頂尖衝鋒槍技術,但正當衝鋒槍達到一個輝煌頂峰的時候,它的設計者雨果·施邁瑟又開創性的設計出一種叫使用中間威力彈的突擊步槍——STG-44,這種新型的步槍終結了衝鋒槍的地位。

    其實在槍械的自動射擊領域的技術早在20世紀之初就已經得以實現,在設計衝鋒槍的時候最初使用的其他步槍的全威力步槍彈,但是由於它的發射藥過多,必須對整槍的整體結構進行重新設計,不然在射擊時很容易發生卡殼現象,而重新設計之後,全槍的重量又大幅度增加,以美國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支全自動步槍M-1918的為例,9.2公斤重量不適合單兵攜帶,美軍最後不得不將它作為班用機槍使用,而後面為了解決單兵使用將全威力步槍彈改成手槍彈,所以衝鋒槍也就成形了,而伯格曼的MP-18重量只有4公斤,右邊第二位拿的就是M-1918全自動步槍

    而德國又創新性的開發出中間威力彈,以彌補手槍彈和全威力彈50-200米之間的火力空缺,所以戰後蘇聯的AK系列槍械都是採用中間威力彈,它綜合了衝鋒槍的射速和彈容與全威力步槍彈威力,成為戰後各國的制式武器,而美軍在二戰後並沒有馬上採用全威力彈,而是在M-1918全自動步槍和M-1半自動步槍的基礎上搞出了M-14自動步槍,但是在越戰當中證明了使用中間威力彈的AK-47更勝一籌,所以到後來美軍不得不更換使用中間威力彈的M-16自動步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TG44是否使用了恆定後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