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薩沙
-
2 # 沉墨I方之城
常遇春在洪武二年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在柳河川暴斃身亡,雖然正史上沒有明確說明常遇春死於何症,可是根據有關資料,我們還是能夠一窺究竟。
常遇春是元末明初朱元璋手下最勇猛的將軍,也是最擅長騎兵突襲的明軍將領,他為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張士誠,推翻元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死後被封為開平王。
常遇春死得很早,洪武二年就死了,而且死得很蹊蹺,正當壯年,率軍北征勝利南歸途中,突發暴病而死。由於死因不明,又恰逢後世抹黑朱元璋,有野史傳聞是洪武皇帝朱元璋暗中殺了功臣朱元璋,這其實是完全沒譜的事兒。朱元璋對常遇春的死異常惋惜,死後對其追封甚厚。
那麼常遇春到底死於何種疾病呢,根據相關資料查詢,常遇春死於“卸甲風”的突發疾病。
“卸甲風”,顧名思義,就是古代將軍打仗之後,回到帳中,因為身體太熱、又出了很多汗,立即卸去盔甲,貪涼吹風,引起所謂“中風”之疾。中醫認為,人大汗之後,腠裡不固,風邪易侵,拘束經絡,使筋脈拘急,氣血不通,不通則痛。按照西醫的說法,由於寒冷的刺激,引起了肌肉的一種無菌性炎症,叫“腰背肌筋膜炎”。這種病狀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著涼”或者說感冒,伴隨著比較嚴重的炎症。這在當時那個醫療條件來說,嚴重的感冒伴隨嚴重的炎症,那幾乎就是絕症。
“卸甲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古代將領穿戴厚重的鎧甲,鎧甲包裹衣物,導致身體散熱不夠,由於行軍或者作戰,將領出熱量比較大,身體燥熱,當將領到了不需要穿戴鎧甲的時候,第一時間總是要卸甲,以解脫厚重的甲、物。
當取掉盔甲後,身體驟然降溫,體溫迅速下降,外部低溫刺激身體,導致身體調節不適,極易引起肌肉炎症,而這種炎症在當時的古代的醫療條件來說,幾乎就是絕症。
卸甲風的引發很容易,但是並不是一下致命,它具有相當一段時間的平穩期,其正常症狀相當於“著涼”,但是當炎症達到爆發期,病情會極具發展,身體機能嚴重虛弱,可以在短時間內導致患者死亡。
這也是常遇春為什麼並不是死於戰爭途中,而是在歸途突然病發死亡的,按照“卸甲風”的病理推測,常遇春應該是在北伐元朝途中染上了卸甲風病症,在歸途中炎症突然爆發,導致他短時間死亡。
歷史上有很多名將得過卸甲風的疾病,比如秦末漢初時期的魏王豹就因為得此疾病,突發而死;五代十國時期,名將李存孝也染過卸甲風,只是很幸運的是他後來得以痊癒,死裡逃生。
常遇春是朱元璋開國六公爵之一,他與朱元璋的關係很不一般,他的女兒嫁給了朱元璋的太子朱標為妻,和朱元璋是親家,他死後,他的公爵位和王位被兒子常茂世襲,而且一直世襲罔替到明朝滅亡。
-
3 # 太嗯了
一、功高震主被朱元璋所害。
這種猜測可以說完全不靠譜,首先結合當時朱元璋所面臨的形勢我們便能輕易的推翻這個結論。元末農民起義大軍中,群雄並起逐鹿中原,除了朱元璋的割據勢力東有張士誠,西有李思齊、明玉珍,東南有方國珍,北有蒙元帝國等各方割據勢力,朱元璋在這個時候不大可能自毀長城,自斷臂膀來損耗自身的戰鬥力。常遇春的長女常氏嫁給了朱元璋最喜愛的兒子朱標為太子妃,這更足以說明朱元璋與常遇春的關係非同尋常,更不可能因為功高震主而害死常遇春。
二、戾氣太重,殺降過多,天理報應。
據史料記載,常遇春殺戮過重,到了無以復加的變態地步了,究竟變態到什麼程度,我們可以舉例說明一二。據說常遇春每攻下一-座城池,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忙著屠城,一次在常遇春在睡夢中夢到平民們極力反抗自己,並被平民侮辱,於是憤怒的喊道“此地刁民,是在該殺”,當時手下的將士以為這是常遇春下達的命令,立刻進行了屠城。等他醒來,發現軍士都不在軍中,常遇春馬上驚出一身冷汗,急令收兵,這時大軍已屠城20裡,戮殺平民無數,血流成河,滿城屍橫遍野。
三、感染瘟疫,不幸身亡。
這種說法更不靠譜了,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北征的常遇春時值七月份,從中國地理氣候.上來看,南方與北方每到七月份,都是極為炎熱的季節,而瘟疫- -般產生於春秋季節,加之瘟疫都是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在動輒上萬人的行軍隊伍中,其他人沒有感染瘟疫而唯獨常遇春感染。
-
4 # 魔方歷史觀
領十萬軍便可橫行天下,有著“常十萬”之稱的常遇春,自追隨朱元璋打天下開始,便所向披靡、屢立戰功,被封爵為鄂國公,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的洪武二年,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在行軍至柳河川一帶時,突發疾病身亡,朱元璋下令厚葬。
關於常遇春的去世,是否如正史中所記載的是“暴疾卒”呢?
我認為,常遇春因病突然去世的說法是可信的,應當就是如正史所記載的,常遇春是在行軍途中,突然病逝。
常遇春是明朝的開國名將,在《明史》中是有著單獨列傳的,如果常遇春是其他原因導致身死,那麼在這種正史中會標明的,比如戰場上戰死之類的。要知道,明朝不同於其他朝代,明朝的開國元勳在最後被朱元璋清洗的差不多了,但哪怕是對這些開國元勳的處理,在史書中也是有原因標註的。(朱元璋畫像)
比如殺胡惟庸、李善長等人,《明史》中都有說明是朱元璋下令做的處理,在這方面,沒有進行掩飾,所以如果常遇春是被朱元璋賜死,那麼史書記載會有標明的,畢竟朱元璋處理了這麼多以前的功臣,都在史書記載上有標明,那麼也不用在常遇春一個人身上進行掩飾。
古代史書記載上,編撰者如果在書寫上有顧忌,也會是對於當時的皇帝有顧忌,如果皇帝方面沒問題,那麼在記載歷史時差不多都會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所以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的去世原因,應當就是如正史所記載,乃是“暴疾卒”。
-
5 #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以來皆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言之也,此一位將軍皆可謂得古芳,在中國之昔嘗有此一將軍,乃可謂一常勝之家,其號但領軍十萬則勝則克,其為明初時之名將常遇春,故後常遇春便有“常十萬”之稱號。
一、先入綠林
及遇春不得不謂為一大聰明之將軍,雖其勢非則勝,然其目而極異,少時始乃與常人之子不同,人家之子皆欲安飽食,然常遇春而欲學來出,即家繳不起束脩,然常遇春依舊不廢,其擇也給人作雜活來抵殫,如是且幹雜活且學武,徐徐下之練就了一身武藝,其中復有射,此則為之後者參軍作一完全的鋪墊,復於後之元末時上者暗,黎民陷於湯火之中,多不食之農民不能,此下皆擇義以抗之暗君,遇春亦焉,他也不想此有旦無暮之日,故遇春會其聚首之綠林盜之一團。
二、投奔朱八
此為大結,是使遇春過上也有酒肉有金之生活,在初始遇春是生甚之意,但隨時一點之故,乃見其魁劉聚等狃於舊,並無後圖,而遇春看不慣此,故欲去此未至前途遇春也,然偶因矣,太祖乃於此時擊之,遇春久而聞太祖之名,謂太祖此人甚敬佩,欲從太祖去幹一番大事業,然而遇春非妄之從,而在陰察之太祖一時,其見太祖所將紀良,為過之中本不欲擾其民,然太祖身待士亦使人辭?因此即了遇春欲真者依太祖。
三、不敗之功
實在初也,太祖並無甚好遇春,顧其人孔武有力,非一人獨力之夫,故暫收了遇春,而可測者在參軍尋後之採石大戰中,遇春遂立下了功,由常遇春率之眾,起至奇之用直突圍而殺故,此其可不要緊,殺得元兵則方寸亂,為太祖創之勝也,因此太祖終獲勝,則此後常遇春在諸役用事才,戰勝攻取,此之元之滅惟時也,先是太祖與陳友諒戰之間!
四、身先死之
友諒率六十萬之軍始與太祖開決戰,陣太祖困遇春將兵之太祖,且一箭射殺定邊,此之一則轉戰之勢矣,後陳友諒被亂箭射,戰之勝因分矣,遇春又嘗攻過元大,將元軍追著打,即元順帝保之開平,亦不免為下,遇春誠能為之上一名“常勝之家也!然後病死,真是可惜!
-
6 # 梨叔說史
關於常遇春之死,很多人都認為他是累死的。他常年征戰,不顧勞累,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一到了北地,白天燥熱,晚上寒冷,導致寒氣所侵,引發中風,積病暴發,不治而亡。
但是,常遇軍率軍十萬橫行天下,他的軍隊都比較拼命,累的不應該是他一個人,為什麼偏偏就他累死了?
聯想到明朝初期開國功臣的死,很容易懷疑到朱元璋的身上。也許,擅殺開國功臣,就是從常遇春開始的。理由如下:
一、常遇春軍力過盛。他號稱常十萬,意思是,只要他有十萬大軍,就無敵於天下。他這樣說的,也確實做到了。他的軍事非常自信。無論打陳友諒,還是打張士誠,都立下了大功,更令人驚異的是時間之短。這樣的戰將太可怕了。
二、常遇春的老婆是朱元璋所殺。常遇春雖然厲害,卻怕老婆,這讓人感覺很可笑。殺他的老婆,是朱元璋的試探,看看殺了他的老婆後,常遇春的態度會怎麼樣。朱元璋是殺他老婆的理由,朱元璋賜給了常遇春兩個宮女,常遇春說其中一名宮女手白,他老婆就砍掉了宮女的手。這讓朱元璋抓住了把柄。殺了常遇春的老婆後,以常遇春的脾氣應該找朱元璋大吵一架,但是他沒有。這讓朱元璋認為常遇春也不過如此。
三、常遇春的小舅子厲害。他的小舅子是藍玉,是繼徐達、常遇春之後的最厲害的武將。常遇春沒死時,他已經開始出類拔萃。而朱元璋殺死了他的姐姐,難保常遇春與藍玉不聯合起來造反。藍玉軍權較小,尚能控制。因此,除掉常遇春是第一步。而藍玉和太子朱標關係較好,還有利用價值,但是藍玉早晚會死。
殺死常遇春,乾的非常漂亮,簡直是滴水不漏。誰也沒有懷疑到朱元璋的頭上。
-
7 # 中孚鑑
常遇春是明朝的開國功臣名將。其在追隨朱元璋後,作戰勇猛、屢立戰功,曾自言可將十萬眾,又因為他很會用兵,所以被稱為常十萬。常遇春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過程中是立下赫赫戰功的,他也因功曾被封為鄂國公、太子少保、中書平章軍國重事。
不過常遇春於洪武二年,在行軍的時候,卻暴病而亡,那時常遇春四十歲。常遇春去世後,被追贈為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中書右丞相,同時追封他為開平王,諡號為忠武,並得以配享太廟。
那常遇春究竟是怎麼死的?真的如正史所載的暴病身亡嗎?
其實,正史既然記載常遇春是暴病而亡,也就是說常遇春是因病去世的。至於他為何在四十歲就心病去世的,可能是因為他常年帶兵打仗,身體體質消耗很大,在戰事中給他留下了病症,再加上他為國事操勞過度,和北伐元軍時,生活條件艱苦,如此就導致常遇春在帶兵南歸到柳河川時,突然病情而離開了人世。
常遇春曾大戰衢州、九華山等地,其作戰勇猛,故而屢立戰功,深受朱元璋的信任和器重。所以那時作為先鋒的常遇春被任命為元帥。
之後常遇春又在參與打敗陳友諒的戰事中立下大功。後有參與攻打張士誠並取得勝利,常遇春也因功被封為鄂國公。而後朱元璋又以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徵虜副將軍,帶領二十五萬兵馬北伐元朝勢力,並取得了巨大勝利。
勝利後,常遇春就帶軍南歸,但是卻行至柳河川時暴病身亡。常遇春的去世,讓朱元璋非常難過,因為常遇春的功勞,不僅對其追贈加封,而且還封其子常茂為鄭國公,次子常升為開國公。
常遇春是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和器重的,並且多次對他頒獎贊揚。當然那時朱元璋對待別的將領有的也很器重。不過朱元璋後來卻變得猜疑心很重,故而朱元璋就做出了屠殺功臣之事,導致明朝的開國功臣大多落下悲慘的結局。而常遇春是在洪武二年去世的,也就是說他過早的去世,在一定程度上講,他避免了受到朱元璋後來對功臣的猜忌和屠殺。
如此的話,常遇春雖然去世的早,但其身後之名卻好,不僅不是以罪名被殺,而且還受到朱元璋的認可。退一步說,若常遇春在朱元璋屠殺功臣時還在世,可能他的結局就會是另外一種情況了。
回覆列表
常遇春死於卸甲風。
什麼叫做卸甲風?
古代武將作戰需要穿著厚重的鎧甲。但鎧甲不能保暖,裡面還要穿著厚重的衣服。
所以武將穿著這套鎧甲是非常難受、悶熱的,而且負重很大。
所以,一旦到了安全地帶,武將往往會將鎧甲全部脫掉,讓自己身子舒服舒服。
但是,這在古代是有一定危險的。
這就等於一個人長期在暖氣房間,突然穿著單衣走入寒冷的室外吹風,稍有不慎就會感冒。
由於古代沒有抗生素,醫療又差勁,感冒也是可以致命的。
況且,古人由於醫生水平有限,往往患有很多慢性疾病,很多人體內本來就有慢性炎症。
一旦出現重感冒,這些炎症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可以致命。
這就叫卸甲風。
資料上這麼寫: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命令常遇春率軍攻佔元上都,元順帝逃奔和林。勝利而歸,途中行至柳河川(今河北赤城縣龍關鎮西),以“卸甲風”病暴卒,年僅四十。
朱元璋聞訊寫詩痛悼:“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溼”,陪葬孝陵,葬於金陵太平門外。
常遇春就是死於卸甲風,其實40歲病死也不算年輕了。
大家可以看看朱元璋的兒孫們,平均壽命是多少。有幾個皇帝兒孫,就是著涼感冒一場,二三十歲就死翹翹了。朱元璋的太子朱標,也就活到36歲。
就算到了清代,醫療已經比較發達,西醫都進入中國,乾隆的孩子仍然有一半還未成年就死了。
所以常遇春就是病死,不存在什麼陰謀一手。
其實朱元璋是非常信任常遇春的,一個證據是:常遇春的長女為太子朱標的正妻。
如果不是朱標36歲就死了,常遇春的長女就是正宮皇后。